從 2008 年汶川地震,到前段時間的 8 · 8 九寨溝地震,企業在災難性事件中所體現出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強,更多的企業投入到慈善事業中,從捐款、捐贈物資到災區的重建工作、災區人民的心理輔導、災區的教育問題等等,企業都在以更迅速、更成熟、更科學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作為一個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發展至今天,其涵義已經不僅僅是狹義上的公益捐贈,更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對經濟負責、對環境負責、對社會負責。同時,它也不僅僅要求企業對股東、員工等內部利益相關者負責,還要對消費者、社區、社會組織、環境等外部利益相關者負責。
如果企業能夠真正做到在各個方面都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那麼也可以實現企業自身、甚至所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鼓勵和宣揚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上做出的貢獻,增強各企業之間關於社會責任的交流,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8 月 18 日,由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周刊》聯合主辦的 "2017 企業社會責任榮譽盛典 " 在深圳舉行,向這一年改善國民生活,擔當社會責任的企業頒獎致敬。
【企業社會責任的挑戰與機遇】
《新周刊》長期關註公益領域,曾湧現出多篇頗具影響力的報道,也有過多次公益實踐活動。《新周刊》曾在專題報道《慈善的力量》中寫到:" 中國的現代慈善事業,崛起於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巨災促使一大批社會公益機構的誕生,同時也敦促更多企業思考,自身的社會角色應該肩負什麼道德責任。企業,是保衛社會的一股強大力量。
在 818 企業社會責任榮譽盛典上,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教授陳宏輝教授從學術領域為我們講述瞭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現狀。他指出,從上世紀 60 年代至今,企業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在不斷上升,但同時,社會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期望也在以更高的增速不斷上升,人們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出瞭更高的要求。這表明瞭在未來,中國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挑戰與機遇並存。
(圖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 陳宏輝)
在峰會上,達能、唯品會、蒙牛等多傢企業代表都表示,如何將企業自身的業務與社會責任的發展結合起來,是目前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挑戰之一。企業創立的本身就是在承擔社會責任,主觀上,企業傢是以賺錢為目的,客觀上,他們也創造瞭更多的就業機會,滿足瞭消費者各方面的需求,當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多,它能用於回饋社會的資本也就更多。因此,利用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將業務貫穿到社會工作中,更有利於促進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可持續發展。
百度的 "AI 尋人 " 利用其成熟的人工智能系統人臉識別功能,讓被拐兒童平安回傢;華潤(集團)的 " 希望小鎮 " 發揮瞭它改造居住環境的專業能力,為全國 94 個貧困鄉村打造瞭 " 宜居、人文、活力 " 的生活環境;廣汽豐田的 " 公益 • 安全行動 " 致力於交通安全的推廣活動中,努力實現 " 人、車、交通環境三位一體 " 的安全理念;騰訊的 " 為村 " 開放平臺以 " 互聯網 + 農村 " 的模式,為鄉村連接情感、連接信息、連接財富;中民未來的 " 社區嵌入式長者照護中心 " 借助科技力量搭建城市三公裡養老服務網絡,努力實現中國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夢想;華僑城的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建設項目則打造瞭都市裡的濕地守衛者,維護生物多樣性 …… 它們,都很好地將業務與公益聯合起來,實現雙贏。
企業社會責任的挑戰當然不僅僅在於業務與社會工作的結合,就像中天金融集團 " 團結村精準扶貧 " 項目總經理譚丹所說的,幫扶不難,難的是堅持和做細做深,難的還有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幫扶對象的思想,讓他們能真正接受並從中獲益,這些,都是企業在未來的社會工作中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互聯網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企業自身的專業與優勢,也都將成為企業們迎接挑戰時,應該抓住的機遇。
【科技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公益】
螞蟻金服社會責任總監劉琴在峰會上表示,科技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公益,互聯網從來不缺的就是創新,互聯網公益已經進入瞭下半場,以前是人人捐贈,現在是人人行動。從阿裡巴巴內部發起的 " 人人 3 小時 ",鼓勵員工親自參與到公益事業,到螞蟻金服推出的 " 螞蟻森林 ",提倡低碳減排,集用戶之力,形成 " 小而有愛,小而有效 " 的公益新創舉。
眾托幫 CEO 喬克也表示,科技的發展推動瞭企業的發展變革。比如移動支付實現瞭大范圍的互幫互助,為眾托幫的大病互助醫療服務插上瞭翅膀;區塊鏈技術解決瞭用戶的信任問題,使得 " 分享預防知識、分擔就醫費用 " 的理念得以實現。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陳宏輝教授也表示,互聯網科技為公益事業提供瞭更大的便利,希望企業在社會企業方面做得更多。
【以赤子之情,行善報恩;以謙卑之心,躬行踐履】
談到是什麼激勵瞭企業一直以來堅持踐行著社會責任,宜信高級副總裁及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徐秀玲告訴我們,創始人創立企業的價值初心便是要服務社會,這決定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以踐行社會責任為己任。同時,企業的公益行動也獲得瞭客戶的認可,從而形成瞭企業、公益、客戶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發展。
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員工,甚至供應商、客戶對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清晰的認識,並認可公益事業為自身、為社會帶來的價值,這樣的理念對企業踐行社會責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新周刊的創始人,老爺子孫冕在峰會上與大傢分享瞭他的故事。2010 年玉樹地震,他以《新周刊》的名義發起瞭募捐,帶著籌集而來的善款,他親自采購瞭 2000 多噸煤炭,挨傢挨戶為災民送去。在路上,他遇到瞭一位去拉煤的老人,老人說這是他第一次收到別人送的煤,看著老人的背影,孫老爺子淚流滿面,他知道,他今年可以給老人送煤,但明年、後年,誰來給他送煤呢?
(圖 / 《新周刊》創始人、榮譽社長孫冕)
(圖 / 《新周刊》社長張妍)
老爺子從未停止過公益的腳步,《新周刊》也一直在社會責任的道路上前行著。我們知道,想要社會更和諧地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保證,需要更多的企業真正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來,這也是《新周刊》舉辦 " 企業社會責任榮譽盛典 " 的初衷,有擔當的企業都應該得到表彰,以為榜樣,激勵每一個企業行動起來,正如老爺子孫冕所說,"以赤子之情,行善報恩;以謙卑之心,躬行踐履"。
2017 企業社會責任榮譽盛典獲獎名單:
文 | Diva
圖 | 李亮
本文由 ZAKER 原創出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