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杠桿遊戲
李嘉誠先生又上頭條瞭。這一次是因為印度。
昨晚(8 月 28 日),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今年 2 月和 8 月,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收到印度稅務局的評稅令及罰款令,向和記電訊追收合計 3223 億盧比(約 392 億港元)罰款。
近 400 億港元的罰款,自然是吸引眼球。但商業、法律和鄭智的關系從來不是那麼簡單。而且在印度這樣的國傢,司法程序一來二去、不同權力主體之間看法各異。最終的結果應該不至於那麼壞。
即便如此,這起風波實際也給我們一些大佬上瞭一堂,海外投資風險警示課。
1、大佬投資海外,求發達國傢的安全,還是求發展中大國的高收益,是個問題
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來,江湖少不瞭李先生的傳說。出走內地,佈局海外,輿論對此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現如今,首富李超人腹背受敵,看來海外也是有區別的,有的地方也沒有那麼好混。
而這個情況,和我們一些大佬當下的處境,是不是有幾分神似。
確實,並不是所有的海外都是避險聖地,比如印度。10 年前,這起和黃同英國電信運營商沃達豐在印度的收購,被分析師們稱為印度商業環境的試金石。
雖然沃達豐表示,由於這筆交易是在海外進行的,因此無需向印度政府繳稅,但印度當局一直試圖收稅,因為交易涉及印度資產。
事實是,直到現在,印度稅務局依然抓住這個事情不放,要求李嘉誠繳納稅款和罰款近 400 億港幣。
根據澎 P 新聞的報道,2012 年 1 月,印度最高法院於就上述涉及 Vodafone 的收購案與印度稅務局的爭議作出裁決,認為收購事項無須在印度交稅;但印度國會於 2012 年 5 月通過追補法例,試圖推翻該判決並令至收購事項須在印度納稅。
年齡中位數隻有 28 歲的印度果然任性啊!相比之下,年齡中位數為 37 歲的中國就穩重多瞭。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 ( Kishore Mahbubani ) 曾說,印度的外交氣質是 " 任性的 "。印度在國際關系中的相對不成熟,是其年輕的產物。印度獨立還不到四代人的時間,其國際回應符合一個正在尋找自己在世界上位置的年輕國傢的特點。
杠桿遊戲覺得,這一氣質用來形容印度的商業環境也是恰如其分。
每年,世界銀行都會對全球 190 個國傢以及區域內所選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排名,並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
據最新公佈的《2017 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在所有國傢中,新西蘭營商便利度超過新加坡排名第一。印度僅比去年上升瞭 1 位,排名 130 位。
雖然莫迪一直致力於清除繁瑣的商業法規,簡化程序,但目前來看,收效似乎甚微,和之前莫迪提出的將排名提升至第 50 名相差甚遠。
去年 " 廢鈔令 " 改革的負面效應持續發酵,今年 7 月份商品和服務稅改革則對印度制造業造成巨大沖擊,這個月初,印度央行宣佈降息,將利率降至近 7 年來的最低點。看來印度也不好過。說達到上輪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水平也不為過。
不過,印度的經濟增速還是很棒的,這吸引瞭我們不少企業,包括知名房地產開發商投資。而此次李嘉誠遭印度下狠手追賬近 400 億風波,給各位大佬的心理陰影該有多大?
在杠桿遊戲看來,印度的不確定性不算最糟糕的,一些發展水平更低的國傢有時候更誇張。前腳簽的合同,下一秒就廢瞭。
相對來說,我們的大佬重倉歐美為主,李超人則著重加碼英聯邦。總而言之,這幾年大佬投資海外的決心是異常堅定的。
接下來呢?
2、印度清算十年,中國內地也不好混,首富的佈局和資本大騰挪
本次印度對李嘉誠旗下公司的追繳,要追溯到 10 年前的 2007 年 2 月。
彼時,和黃宣佈以 190 億美元將印度第四大電信運營商 HE 的 67% 股份售予英國電信運營商沃達豐。以金額來算的話,這是和黃集團大股東李嘉誠當時做出的最大宗交易,也一度被稱為是李嘉誠的又一 " 千億神話 "。
其實那個時候,李嘉誠先生在海外的佈局已經非常廣,買賣都是平常的事。看看現在王健林等大老板玩的這套,人傢早玩玩瞭,人傢不僅有買,更有溢價賣!可見李先生眼光的超前與犀利。
公開資料顯示,近五年李先生賣掉瞭十餘筆內地和香港地產項目,累計 800 多億港幣。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就是 2016 年 10 月底,他以約 230 億港幣的價格出售上海浦東世紀大道的世紀匯廣場項目權益。除瞭地產外,李嘉誠出售的資產還包括港口、零售、電訊等業務。
事實證明,李嘉誠先生確實有先見之明。去年以來,我國房地產進入最嚴調控期,加之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地產公司杠桿一個個加的極高,雖然目前還順風順水,但壓力隻有自己知道。
當然,李超人遠還沒有離開中國,其年報顯示,長實地產在內地的土地儲備仍還有 1000 多萬平方米,而且這些土地儲備,基本都是 2005 年前購置的。可以想見,那個時候的成本之低。
這 10 年,我國房價漲瞭多少?對於李老板來說,賺錢就是啥都不需要幹,等待就是暴利。
李嘉誠深諳一個持續開放的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從落後到中等發達會經歷什麼。所以,他潛伏瞭很久,拿瞭太多中心城市的好地。
這些地按照今天的地價值多少錢,大傢心裡都是明白的。這都是錢,千億級的潛在資產。中國雖然不再如以往好混瞭,但僅拿地的這個時間差,就夠賺的盆滿缽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先生也從來沒有撤離過內地。
多年前佈下的杠桿,如今都是收獲,撬動的都是利益。
但杠桿遊戲註意到,新拿地方面,老李則十分謹慎。不賺最後一個硬幣,你懂的。
3、大佬的黃昏,也是新貴崛起的破曉黎明
機智如李嘉誠先生,應該明白印度的復雜性。實際上印度於他而言,隻不過是巨輪的一角罷瞭,可以說是無關痛癢。
近五年來,李嘉誠先生海外投資的腳步遍佈歐美,重點區域是德國、荷蘭、奧地利等老牌歐洲發達國傢,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傢。
雖然期間遭遇瞭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一些公司的業績也因匯率等原因出現下跌。但李老板在英國的那些產業,註定因此而受益。最重要的是,耐心,不要太在乎一時一刻。在英國的投資,李老板到底賺還是賠,時間是最好的檢驗。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過半收入來自英國的電能實業凈利潤上漲 15.77%;長和凈利潤上漲 6.69%。
梳理李老板投資的區域和行業,從地理分佈上包括:中國內地、香港、英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東南亞諸國 ……
行業上橫跨地產、基建、港口、零售、石油、天然氣、水務、電信、保健品、互聯網等 ……
在全球范圍進行資產配置,是他避險的手段,負債極低,現金流穩定,也是他為下一代打下的基礎。
的確,印度是明確翻臉給他看。而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他和他老朋友那個時代。李嘉誠先生老瞭,他的兒子還是歪果仁,不太懂怎麼和內地相處。
每個時代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巨富。李老板、王老板們的黃昏,也是新貴崛起的破曉黎明。
恰好杠桿遊戲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還是茅臺會玩、懂鄭智,酒是用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畢竟,茅臺是國酒,還是國有。
(編輯:孫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