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上市券商首份年報出爐,浙商證券凈利潤 2017 年同比下降 15%。歷經 30 年券商行業從零到有,實現瞭大發展。券商總資產從 2007 年的 1.73 萬億元發展至 2017 年末的 6.1 萬元;從 2007 年至 2017 年累計營業收入 2.7 萬億元、凈利潤累計 1 萬億元; 總人數從 2007 年的 5.7 萬人發展至 2018 年 3 月 1 日已達 35 萬人。
然而,歷經幾何式增長之後,券業發展的矛盾顯現——存量市場競爭加劇,經紀業務臨飽和、資產管理、投行業務等業務競爭加劇,131 傢券商的未來增長點存在於何方?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表示,從券商整體業務而言,當前的政策、市場環境、融資模式和習慣還未能讓直接融資發展到一個更大的規模,發展速度也未打開。這個行業要繼續增長,更重需要制度設計、法規環境、法規調整、社會融資導向變化,使得市場邊際能夠向外擴大,依靠市場本身的擴大使得這個行業有更快的發展空間。
30 年爆炸式增長
歷經 30 年券商行業實現瞭大發展。從 1987 年誕生第一傢券商(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到現在,我國共有 131 傢證券公司。在這期間券商行業歷經瞭突飛猛進的大發展。
中國銀河證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團隊負責人田書華博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證券公司誕生始於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它本是銀行下屬的一個業務分支,上世紀 90 年代隨著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建立,證券公司的地位越發重要從而脫離於銀行體系,隨後各地建立起瞭多傢券商。1992 年至 1997 年證券公司迅速擴張,分業經營的政策也正式確立,截至 1995 年底全國有專業證券公司達到 97 傢,2006 年達 102 傢,當年股權分置改革使得證券公司的外部環境得以理順,證券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 2014、2015 年新成立的證券公司均達到 5 傢。
(數據來源:wind 資訊 圖表制作:第一財經)
131 傢券商中股東背景有大型國有券商、地方國資委券商、自然人、合資券商。從券商成立的實踐來看,其得以成立直接原因在於國傢和地方政府的主導和推進。
與證券公司個數擴張相比,更為直觀的反映是券商行業人員大擴張: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券商總人數從 2007 年的 5.7 萬人發展至 2018 年 3 月 1 日已達 35.5 萬人。其中,從 2007 年至 2018 年 3 月 1 日同期比較,一般從業人員從 5.2 萬人增長至 21 萬人,證券經紀人員從 4200 人增長至 9.2 萬人,分析師從無增至 2760 人,投資顧問從無增至 4.3 萬人,保薦代表人從無增至 3542 人,投資主辦人從無增至 2066 人。
王劍輝表示,證券公司從無到有,其發展根本動力是直接融資的內在需求,銀行嚴苛的貸款條件極大遏制瞭企業的發展,因此不以銀行授信模式為基礎,從其他角度譬如成長性、創新型、盈利性為基礎,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形式,在銀行系統之外尋覓更為廣闊的資金來源成為市場的一大訴求。
在王劍輝看來,從融資端來說,摒棄銀行的較低利息、尋覓更高的投資收益成為社會資金的訴求。這兩者是券業得以誕生並迅猛發展的源泉。對證券公司而言也需要政策的扶持和環境創造,券商行業發展最初的十幾年,政策的推動力更為明顯,此後十幾年券商內生的動力更為凸顯,當前二者相輔相成推動券商行業的大發展。
Wind 數據顯示,發展至今券商行業總資產從 2007 年的 1.73 萬億元發展至 2017 年末的 6.1 萬元,11 年間總資產增長幅度達 2.5 倍;凈資本從 2007 年的 3 千億元到 2017 年末的 1.6 萬億元,增幅達 4.3 倍。
通過自身的經營,證券公司規模得以擴張,從 2007 年至 2017 年累計營業收入 2.7 萬億元,凈利潤累計 1 萬億元。除瞭通過自身創造利潤,券商多通過擴股增資增加資本金;並通過重組合並壯大實力;在登陸資本市場後通過發股、發債等形式擴充資本和規模。
王劍輝表示 , 我國券商行業幾何級數的增長階段已成為過去。
存量博弈矛盾凸顯
在歷經爆炸式的增長後,券商行業進入穩步增長的階段。未來券商行業的發展還具有多大的想象力?田書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券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來看,目前發達國傢直接融資占比 55%,而我國目前直接融資占比僅為 3% 到 5%,未來 5 到 10 年直接的股權融資比例可提高至 15%;隨著直接融資比例的加大,這將使得股票發行、承銷、交易至少增加 5 倍左右。
在券業大發展的 30 年時間裡,有一個問題不得忽視——券商行業的增長碰到瞭關卡。從過去 10 年的數據看,券商營業收入、凈利潤和總規模進入瓶頸期。2015 年券商總規模是 10 年中最高峰達 6.4 萬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在 2015 年達到峰值,2017 年的凈利潤收入跌落至 2007 年的水平。
田書華說,目前我國券商行業業務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創新能力不足。當前行業集中度,競爭過度激烈。與國內同屬金融行業的與銀行、保險行業相比 , 我國證券行業的集中度明顯偏低。例如,2016 年券商行業前五傢的凈利潤合計占比 23%,遠低於銀行前五傢的 46%、壽險前三傢的 39%、財險前三傢的 63%;其次,與海外投資銀行相比,顯得集中度更低、差距更大。券商行業集中度較低將導致業內惡性競爭、削弱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傳統的三大業務看券商業務競爭激烈。
證券業協會公佈的券商行業傭金收入看,2011 年以來全行業傭金收入最高為 2015 年達 2690 億元,2017 年末跌落至 820 億元,跌落至 2013 年水平。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看,當前我國股民服務供給和需求飽和,傭金費率在競爭態勢下已經跌至歷史低位,當前市場主流聲音是經紀業務的增長進入存量需求的挖掘和再競爭,經紀業務增長的驅動因素在於轉型財富管理。財富管理能在多大程度上再使券商經紀業務再現輝煌,從第一財經調查看市場對此存疑,財富管理主要聚焦於智能投顧,但現實層面智能投顧的發展不盡如人意。
券商資管總規模後撤,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券商資管業務的長遠發展主要動力在於挖掘存量需求、開拓新的需求以及在與銀行、私募等資管業務競爭中獲勝。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的數據表明,全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從 2014 年的 20 萬億元增長至 53.6 萬億元,3 年時間增幅 1.6 倍,這包括公募基金達 11.6 萬億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專戶規模達 13.7 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達 11.1 萬億元,證券公司管理規模 16.9 萬億元。
整個資管行業進入從規模主導型到效益主導型發展的階段,券商資管亦不例外。王劍輝說,從銀行、券商、銀保合作角度來看前述數據統計口徑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即便如此資管規模也已達到幾十萬億的水平。狂飆突進式的發展階段已經結束瞭,在目前環境下資管行業規模已經發展至階段性的高點,未來 3 至 5 年將維持這一規模水平。同時由於去通道從規模主導型到效益主導型發展,盈利模式更容易分散,風險更難以被傳遞。
華融證券非銀分析師趙競萌表示,自 2012 年券商創新大會後,券商資管開始快速發展。但是 " 八條底線 " 後,券商資管業務特別是通道業務遭遇嚴監管,自 2017 年一季度起,券商資管規模首次出現下滑,從 3 月的 18.77 萬億元下降至 2017 年 12 月的 16.88 萬元,下降幅度約 10%。但券商資管的同質化和通道業務占比較大等問題短時間內難以徹底解決,對於券商主動管理能力,特別是對於標準化產品的投研能力的要求將越來越高。2018 年對於券商資管仍是陣痛的一年,業務模式的轉變將帶來規模和業績的雙重壓力。
投行業務也進入存量博弈的階段。當前 A 股已有 3000 餘傢上市公司,多數行業龍頭企業已登陸資本市場,好項目越發稀有使得投行 IPO 業務競爭加劇。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末 60 傢券商共計承攬 420 個 IPO 項目,獲得承銷收入 150 億元,IPO 承銷收入前 10 傢券商收入共計占據 58% 的市場份額。
對於並購重組而言,增速已出現明顯放緩。2017 年共有並購事件 8158 起,較 2016 年增加瞭 2930 起,但是單個並購交易的數額明顯下降。2017 年並購金額為 3.4 萬億,同比僅增長 5%。
王劍輝說,當前市場的存量規模遏制瞭券商行業的增長力。以經紀業務為例,這一市場還沒有成長到和經紀業務相適應的規模,目前的市場規模競爭已飽和。從券商整體業務而言,當前的政策、市場環境、融資模式和習慣還未能讓直接融資發展到一個更大的規模,發展速度也未打開。因此當前紅海競爭僅是一個階段性現象。
這個行業要繼續增長,需要券商機構自身的努力和改革,更重要的需要制度設計、法規環境、法規調整、社會融資導向變化,使得市場邊際能夠向外擴大,依靠市場本身的擴大使得這個行業有更快的發展空間。在王劍輝看來,這並非小修小補、頒佈一兩個簡單的政策就能 " 搞定 " 的,從機構的經營許可到融資杠桿要求、從業務資質到開發產品的業務許可,再到行政許可等一系列的制度鋪墊都決定瞭開拓市場的可能性。
但是當前我國金融業的階段性任務是控制系統性風險,券商行業的迎來下一個大發展期還需時日。王劍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