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海瀾之傢變成瞭無印良品,你一年要逛幾次?

03-19

講真,國產品牌真的不一樣瞭。無論是早些時候的百雀羚、謝馥春,還是近來的海瀾之傢、李寧,甚至是時尚絕緣體的新華書店,都一改國產品牌老氣陳舊的形象,大有煥發第二春之勢。不過,年輕人的生意真有那麼好做?我們將用三篇文章為你講述海瀾之傢、李寧、新華書店的轉型過程,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

還記得那個魔性的海瀾之傢廣告嗎?

(來自:騰訊視頻)說好要做男人的衣櫃的,不僅賣起瞭女裝,還進軍瞭童裝市場。之前色彩斑斕、讓代言人不禁翩翩起舞的設計,也開始走起瞭性冷淡風。

更重要的是,你一個服裝品牌,怎麼跟無印良品一樣,開起瞭傢居生活館?

這麼下去,一年隻逛兩次恐怕是不太夠。

男人的衣櫃 or 老爸的衣櫃?

海瀾之傢曾經的代言人是印小天。盡管他在廣告中常常翩翩起舞、一副精力充沛的樣子,但似乎並沒能拉來太多像他一樣充滿活力的年輕人。

(無論是印小天還是杜淳,海瀾之傢似乎獨愛 " 動感 ")

主打中高端男性服飾品牌的海瀾之傢,一直給人一種設計中規中矩、甚至有點老土的感覺。再加上有迷之審美情趣的土味廣告,沒人會把潮流和時尚與它聯系在一起。

用同事小 C 的話來說,海瀾之傢啊,我爸特別喜歡去那兒買衣服。

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一位朋友這麼說道,大學畢業身邊同學去找工作的時候,幾乎人手一套海瀾之傢的西裝,價格實惠,但穿上一個個就跟賣保險的一樣。

這可能是它(海瀾之傢)唯一出現在我生活中的場景。

在我們的印象中,雖然品牌明黃亮藍相間的代表色十分跳脫,但海瀾之傢的主要品類仍然集中在正裝和商務男裝上面。

而在現實生活中,經常作全身正裝打扮的人,往往與幾個特定的人群緊密聯系在一起:銀行職員、保險從業人員、地產銷售人員,或者,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

你或許會說,著正裝這種著裝規范(Dressing Code)本來就是一種職場上或者生活中的禮節,沒必要上綱上線。但在時尚審美和消費習慣發生巨變的當下,那個用一套黑色西裝應對一切場合的時代明顯已經過去瞭。

我在公司群裡做瞭一個有關服裝品牌喜好的小調查。這些平時在打扮上稍微還會花點心思的新媒體直男們(分辨得出不同彩妝品牌的直男請珍惜吧),雖然不能代表現在所有的行業,但由於平時也要去參加大大小小的會議活動,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輕一代男新中(gong)產(xin)消費者——尤其是互聯網從業者的著裝偏好的。

A: 阿迪達斯、耐克、安德瑪。

B: 優衣庫、H&M 以及某寶。

C: Levi's。

D: Armani Exchange、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

E: COS 和 MUJI。

可以,感覺我司男士們的品味非常多元化瞭,而且除瞭在互聯網公司直男身上常見的運動休閑風之外,他們對商務休閑風的駕馭也非常嫻熟。

而另一撥金融行業的朋友,由於職業要求的關系,可能在正式著裝上更具有代表性。

甲:馬克華菲、Massimo Dutti,優衣庫也不錯。

乙:偶爾會在去國外出差時采購,Paul Smith、Hugo Boss、Dunhill 以及 Burberry 都不錯。

總之,在這些年輕消費者的選擇中,就是沒能出現海瀾之傢的影子,心疼一秒。

這差不多也反映出瞭大部分國產男裝品牌的發展現狀。七匹狼、九牧王、雅戈爾、利郎、勁霸……這些很多人從小便耳熟能詳的國產男裝品牌們,在我們小的時候是爸爸衣櫃裡的常客,但當我們長大之後,它們依然沒能走進我們的衣櫃。

(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左邊,但現實可能是右邊)

根據貝恩咨詢公司(Bain & Company)的報告,近幾年,我國奢侈品市場份額的縮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男裝、腕表以及皮具銷量的下滑。

而來自歐睿咨詢(Euromonitor)的研究人員則指出,中國消費者對正裝的需求正在減弱," 即使在職場上,隻有少數幾傢公司針對正裝有著嚴格規定。" 在這種趨勢之下,更加休閑的男裝品牌正在逐漸侵蝕正裝品牌的市場。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ZARA、H&M 等品牌,以其更加多元化的設計風格,和更合理的定價,正逐漸成為中國男性消費者們的著裝心頭好。

直接後果就是,那些一直立足於略顯刻板的商務男裝的品牌,逐漸迎來瞭自己的 " 中年危機 "。雖然已經做到瞭國內品牌的行業 TOP,但海瀾之傢在年輕消費者的心中,存在感實在是有點低。

現在要成為男朋友的衣櫃和女生的衣櫃

遮住店門口的品牌標識,隻看店面的裝修設計以及店內的擺放效果,你能看出來這是哪個品牌嗎?

素白簡約的性冷淡風裝潢設計,再加上一水的莫蘭迪色系服裝,我以為我不是來到瞭無印良品,也至少是進瞭一傢優衣庫。

但這其實是海瀾之傢在去年 12 月剛剛推出的品牌形象升級門店。位於廣州天河城的這傢旗艦店,將從前的 " 海瀾之傢 " 招牌變為瞭 "HLA",走起瞭年輕人喜愛的簡約時尚路線。

更早的一點的改變則來自於代言人。自從海瀾之傢把自傢門面換成瞭林更新和陳曉之後,那些之前隻會給老爸買海瀾之傢的妹子們,終於把 " 魔爪 " 伸向瞭自己男朋友的衣櫥。

盡管在這個時尚的完成主要靠臉的時代,給男朋友穿林更新代言的海瀾之傢,並不能讓他變成林更新,但至少可以與偶像達到一次靈魂上的共鳴。

這裡不是貶低之前的代言人,不過全新升級的廣告確實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讓整個品牌有瞭脫胎換骨般質的飛躍。

比如這個 " 今年冬天,我的衣櫃裡隻有大衣 ",可以說是非常英倫紳士風瞭。

(來自:騰訊視頻)這則為瞭凸顯選材考究、精雕細琢的廣告,也展現瞭一種曾經與海瀾之傢無緣的先鋒、前衛氣質。 (來自:騰訊視頻)看得我都有點心動瞭。

事實上,從 2014 年開始,海瀾之傢就開始瞭自己的品牌年輕化策略。除瞭邀請當紅小生代言之外,他們還斥巨資贊助瞭《奔跑吧兄弟》、《瞭不起的挑戰》、《最強大腦》、《火星情報局》等多個熱門綜藝,以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當然,僅僅打廣告包裝是不夠的。原來主要做商務正裝的海瀾之傢,也在把自己往快時尚品牌的方向轉變。

現在再打開海瀾之傢的官網,你依然可以找到商務休閑和正裝等分類,隻是從前執著於彩虹色系的單品,如今變成瞭更百搭的黑白灰藍黑,給人高級感的棉麻、羊絨等材質,也被大量使用。

與大牌設計師的跨界合作,說來就來。

全新的牛仔線副牌 HLA Jeans,僅從設計來看,也完全不輸那些時尚潮牌。

而女生們在幫男朋友們挑衣服的時候,也完全可以在海瀾之傢早就上線的女裝品牌——愛居兔中給自己選上幾件。主打都市女裝的設計還是相當不錯的,還找瞭氣質掛的王麗坤代言,雖然品牌的名字稍微有點土。

你以為這就完瞭?他們竟然還做瞭童裝。

從前那個要做 " 男人的衣櫃 " 的海瀾之傢,現在終於要做 " 全傢的衣櫃 " 瞭。

生活方式品牌的時代來臨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生活方式 " 開始成為瞭各大消費品牌的 " 生存方式 "。

日本的無印良品應該是最早走這種 " 生活方式 " 路線的品牌。不知道是不是這輪消費升級來得太猛烈,在短短的幾年內,國內冒出瞭好多 " 無印良品式 " 的生活方式品牌。

做十元店出身、被譽為性價比中的戰鬥機的名創優品。

要做中國設計和中國制造良心的小米。

開啟 " 消費降級 " 熱潮的網易嚴選。

現在,又多瞭個海瀾之傢。

這個被叫做 "Heilan Home" 的海瀾優選傢居生活館,是海瀾之傢近幾年在品牌升級方面的另一個大動作。

仔細一看,無論是店鋪裝潢,還是商品品類,果然還是走的傳統生活方式品牌路線。(嗯,都挺像無印良品的孿生兄弟。)

服裝、傢居生活用品、文具、護膚品……品牌包裝設計確實高端大氣上檔次,但跟前面提到的那幾傢,好像也沒有太大區別。

價格嘛,當然也是走高性價比路線,比鼻祖無印良品要友好很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借助往生活方式品牌方向的轉變,海瀾之傢也想讓自己變得高級和多元化起來。

隻不過這麼比較下來,目前所有主打生活方式的品牌,似乎都不可免俗地走向瞭同質化的一面。無印良品的日式簡約風格固然代表瞭一種風潮,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並非千篇一律。精品化路線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轉型能否成功?

但不管怎麼樣,那個我們印象中土土醜醜的海瀾之傢,確實在想盡一切法子變年輕、變時尚,好討好這一撥越來越不好伺候的年輕消費者。

通過前面提到的多元化業務佈局,他們確實也取得瞭一些成效。2015 年的時候,海瀾之傢的年度營收同比增長 28.3%;在接下來的幾年之中,雖然整個國產男裝品牌市場的大盤都不太理想,海瀾之傢仍然保持著成長。

盡管經歷瞭幾個季度的增長放緩和利潤下滑,在剛剛過去的 2017 年,海瀾之傢的營收達到 182 億元,同比增長 7.06%;凈利潤也實現瞭 6.6% 的增長。

而近幾年加強建設的電商(線上)渠道,對公司的貢獻率已經超過瞭旗下女裝子品牌愛居兔。

不久前,騰訊以 25 億元入股海瀾之傢,在推廣自己的智慧零售生態的同時,也將在這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為後者帶來更多的流量紅利。

海瀾之傢要抱緊的還不止這一條大腿。在跟美團點評合作之後,今後,他們想讓消費者用點外賣的方式買衣服。

不過他們想要 " 討好 " 的年輕人到底會不會就此買單,就又是另外一回事瞭。

我原來一直以為海瀾之傢是做床上用品的。

一位 95 後如是說。對他們來說," 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傢 " 就像你對著父母那代人說 " 橘子 " 和 " 陳獨秀 ",是個無法理解也不好笑的梗。枯木逢春、老樹發新芽的故事並不能引發他們的共鳴。

海瀾之傢正在努力的新方向——優衣庫化的服裝、無印良品化的傢居用品,在這批年輕人心中也早已有瞭更好的替代品。既然都差不多,我為什麼不直接去買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搶占 " 年輕人的衣櫃 ",也許並不是最理想的那個選項。擁有更多消費選擇權和議價能力的他們,痛點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難以擊中。

而那些從某種程度上被遺忘瞭的、曾經一年逛兩次就夠瞭的父輩們,其實正代表瞭正在崛起中的 " 小鎮中年 " ——作為幾乎是最後一批走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族群,他們的消費能力同樣不容小覷。

題圖來自:海瀾之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