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房價 =4000 點時的 A 股?

07-29

盡管很難預測房價逆轉的準確時間,但支撐房價上漲的核心因素正在轉變,2018 年之後這一趨勢會將更加明顯。如今的房價,猶如 2015 年 4000 點的 A 股,還會漲,但離轉折點越來越近瞭。

請你牢記經濟學傢魯迪格 • 多恩佈什 ( Rüdiger Dornbusch ) 那句名言:

" 危機到來所用的時間比你以為的久得多,然後它發生的速度又比你以為的快得多。"

最近廣州推出 " 租購同權 " 新政,再次引發房價走勢激烈辯論。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每一輪房價大討論都有任志強先生的身影,而他的觀點不外乎一個字:漲。

在本周舉行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任志強重審瞭他看漲的三大論據:

1、土地制度。政府決定土地資源配置,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會有根本性變化。地價一直在漲,房價不會在地價高漲情況下回落或崩盤。

2、戶籍制度。住房已經成為落戶的條件,限購的城市中,限購政策大多數是以戶籍為基本條件。

3、金融制度。中國很多人去投資房子,是因為沒有房產基金這樣的投資渠道。投資渠道有限,造成全民投資房產的現象。

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任志強過去預測對瞭,不等於未來還會繼續對下去。任志強先生的觀點在下不敢茍同,是因為:

任志強提出的三大論據本身存在邏輯漏洞

任志強並未抓住支撐中國房價的核心因素

先談他的邏輯漏洞。

1、地價與房價:整個顛倒瞭因果關系。地價漲所以房價漲,聽起來有道理,但實則經不起推敲,正確的邏輯應該是:因為房價漲瞭,所以地價要漲。

如果把房價比喻成面包的價格,地價就是面粉的價格。但是,最終決定面包價格的不是面粉的價格,而是面包的供求關系。一旦面包需求下降,廠傢自然會壓低面粉的價格。

同樣的,如果開發商預期房價下跌,土地拍賣價格就會下跌。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地價,而是對房地產市場未來的預期。

2、戶籍制度:戶籍制度當然很重要,但是戶籍制度影響的隻是剛需,而導致房地產價格泡沫化的主因是投資性需求而非剛需。隻要政府能下重手擠出投資性需求,房價照樣下跌。

不僅如此,廣州 " 租購同權 " 已經發出瞭一個信號,政府將逐步推動住房與戶籍的脫鉤。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3、金融制度:由於缺乏房產基金,導致公眾隻能購房來分享城市化帶來的房屋增值紅利,這個邏輯雖然有理,但金融問題的核心在於貨幣超發,而非缺乏房產基金。即使有瞭房產基金,如果不解決貨幣超發的問題,房價照樣水漲船高,因為房地產就是吸納過多貨幣的主要 " 蓄水池 "。而政府如果下決心解決貨幣超發問題,即使沒有房產基金,池子水少瞭,房價自然下跌。

我在前面說過,任志強並未抓住支撐房價的真正核心因素。這些核心支撐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核心支撐 1:貨幣超發。2009 年到 2015 年之間,中國信貸平均每年增長 20% 左右,大大高於名義 GDP 增長率。截止 2016 年末,中國的 GDP 隻有美國的 2/3,貨幣量卻相當於美國的 1.7 倍!這是理解房價泡沫的關鍵數據。

(圖:中、美、日 M2 對比)

核心支撐 2:政府托底的預期。民眾普遍形成瞭這樣的預期:由於 GDP、地方財政嚴重依賴房地產,所以政府不會坐視房價崩盤而不出手。因此,市場並不相信政府調控房價的 " 誠意 "。2015 年年初,全國房價普遍下跌,調控眼看大功告成,但各級政府首先坐不住瞭,開始轉向 " 救市 ",引發房價再度暴漲。所以,不打破這種預期,調控註定是 " 空調 "。

核心支撐 3:土地制度。中國並非真的缺地。即使不突破耕地紅線,目前的城市也有大量土地可以出讓。但為何大傢卻感覺土地供應緊張呢?這其中有 2 個小秘密:

地方政府 " 捂地 "。這和開發商捂盤的邏輯是一樣的,為瞭賣更好的價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 城市政府總是有意無意把房價往高推,為什麼這麼搞呢?賣地有收入。"

地方政府雖然有地,但沒賣地 " 指標 ",也就是說有關部門不讓賣。

所以,要預測房價,就要看上述三大核心支撐因素會不會改變?我認為,2018 年之後,中國經濟會進入一個新的政治經濟周期,這三大核心支撐要素都會變。

第一," 去杠桿 " 將成為金融主旋律。2017 年 3 月,周小川在博鰲論壇提出 " 在多輪量化寬松之後,我們已經到瞭周期的尾部 ……"。周小川的憂慮並非杞人憂天,2009 年以來的寬松貨幣政策產生瞭兩大嚴重後遺癥:杠桿率激增和房價泡沫。這兩個問題目前都已經迫近臨界點,如果任由其發展,發生系統性風險是大概率事件。隨後,央行提出 " 貨幣政策中性化 "。今年 5 月份,M2 增速首次跌破兩位數,這是 30 年來的第一次 ( 央行從 1986 年開始對外公佈 M2 數據 ) 。這絕對是值得關註的貨幣政策轉折點。M2 增速的放緩,對房價而言就是釜底抽薪。

第二,出臺房產稅,終結土地財政,勢在必行。今年 7 月 24 日政治局會議關於房地產的一句表述是:" 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快建立長效機制。" 房產稅是最重要的長效機制。

房產稅至今未能推出的原因是,這一政策是重拳,需要等待時機出臺。2018 年之後房產稅將被提上日程,這將大大增加投機客的財務成本,落實中央提出的 "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房產稅更大的意義是讓地方財政獲得穩定來源,讓地方政府不再挖空心思去操控土地價格。

第三,土地供應制度已經悄然改變。多年來,中國東部地區房產需求旺盛,理應獲得更多土地指標。但是,國土資源部的土地指標分配更傾向於中西部地區而非東部地區。

土地供給與市場需求的背離,加劇瞭東部地區的地價上漲壓力。2017 年 4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的《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瞭按照庫存消化周期調整供地的量化標準:對消化周期在 36 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18 個月的,要減少供地;12-6 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 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土地指標分配理念的轉變,在尊重市場規律上邁出一大步,將大大緩解任志強提出的地價上漲問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