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流動趨勢圖:逃離者去瞭哪裡?

08-27

財經決策第一號:ENNweekly(« 長按可復制)

來源:華爾街見聞

最近幾年," 逃離北上廣 " 成為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除瞭高房價和子女教育問題,逃離理由還有霧霾引發的健康問題、戶籍門檻帶來的不公平感等等。

那麼,當今中國人口分佈和遷移呈現著怎樣的特征,人們是如何 " 用腳投票 ",為什麼多數人並沒有離開熱點城市回到傢鄉?離開傢鄉者、逃離北上廣者到底都去瞭哪裡?

用腳投票,為什麼大傢不離開 " 北上廣 "?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規模也在變大。根據第一財經統計,至 2015 年,包括北上廣深在內,共有 12 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 500 萬大關,合計為 11478 萬人,約占全國城市城區人口(4.77 億)的四分之一,中心大城市的規模效應日益凸顯。

12 個城區人口超過 500 萬的城市(來源:一財)

海通證券薑超團隊也認為,近年來,人口從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集中的趨勢仍然沒有變化。

近日,薑超宏觀債券研究團隊發佈《中國人口遷移跟蹤》報告稱,從城市層面看,2010 年以來我國的常住人口依然呈現向一、二線城市所轄地區集中的特征。截至 16 年,我國 4 個一線城市聚集瞭全國 5% 以上的常住人口,二線城市常住人口占比也超過 16%,而其他城市常住人口占比近 80%。

形成對比的是,最近 6 年我國總人口增加瞭 4180 萬,其中約 15% 的新增常住人口分佈在一線城市,逾 40% 分佈在二線城市,因而人口整體依然是向較發達的大中型城市聚集。

不過,一線城市中人口增幅分化,京滬放緩、廣深加速:

北京、上海最近三年常住人口的累計增幅僅為 2.7% 和 0.2%,均比 10-13 年低瞭 5% 左右;而深圳和廣州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增幅分別接近 9% 和 12%,較之前三年大幅提高。

隨著一線城市人口疏解工作步入深水區," 逃離 " 不僅是主動告別,也包括瞭被迫離去。薑超認為,部分一線城市的人口增幅放緩主要源於政策變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 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北京和上海分別表示 2020 年常住人口將被控制在 2300 萬和 2500 萬人。通過收緊大城市的落戶條件和拆除群租房等措施,而同時一線城市房價飆漲,北京和上海流動人口的湧入確實大為減緩,但在控制政策較為緩和的廣州和深圳,人口則繼續加速增長。

薑超總結說:人口遷移實際上相當於一次用腳投票的選擇。從國際經驗來看,城市化進程中,人口都是持續向大都市圈集聚。

人口集聚的背後其實是產業和資源的集聚,驅動人口流動最主要的因素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具體而言包括工作、收入、環境、社會資源等等,在這些方面大城市無疑具有明顯的優勢。

從國內來看,盡管人口流動放緩,但一二線城市無論是常住人口增長,還是外來人口占比,都仍遠高於絕大多數三四線。

一二線城市能夠提供遠超三四線城市的就業機會和工資水平。例如,世界 500 強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總部位於一線城市的有 75 傢,位於二線城市的有 14 傢,而位於三四線城市的僅 9 傢。

而一線城市及多數二線城市的年平均工資也高於全國水平。

逃離北上廣者,他們都去瞭哪裡?

那麼,逃離北上廣的那一部分人到底都去瞭哪裡?

根據薑超團隊報告,二線城市,中部地區人口增長較強。天津、長沙、鄭州、武漢、銀川、廈門最近三年的常住人口累計增幅在 5% 以上。

從非戶籍人口比重來看,人口凈流入最多的城市均為全國或區域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大多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除瞭 4 個一線城市,還包括 8 個二線城市和 8 個三四城市。其中,廣東有 5 個,分別是廣州、深圳以及毗鄰的東莞、中山、惠州,並且東莞外來人口占比高達 75%,深圳、中山也都超過 50%,江蘇有 4 個,為蘇南的蘇州、無錫、常州和省會南京。

北上廣深人群遷徙圖(來源:艾普大數據)

北上廣深人群流入城市 TOP10(來源:艾普大數據)

另據艾普大數據,從北上廣深人群遷徙圖和北上廣深人群流入城市 TOP10 圖可看出,在流入城市中,重慶對北上廣深流出人口均具有較高的吸引力,流入總量占比最高,成為最受逃離人群青睞的城市,其次為杭州、成都、廈門、蘇州、南寧、南京、長沙、武漢等。從整體上來看,逃離人群流入地區仍以周邊潛力城市為主。

到底是什麼吸引 " 逃離北上廣人群 " 流入瞭這些城市?

薑超認為,一方面,部分二線城市也能提供較好的機會和資源:

一些熱門二線城市如天津、重慶、鄭州、武漢等作為區域的經濟中心,往往也具備不錯的就業、教育和醫療等資源,加之當地政府出臺瞭寬松的落戶條件和招才納賢的政策,更吸引瞭越來越多的被一線城市拒之門外的外來人口遷入。

另一方面,二線城市,特別是一些中西部城市,由於承接瞭一線和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也帶來瞭就業人口的增加:

近年中低端制造業逐步從一線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遷往中部二線城市,產業的轉移帶來瞭就業人口的遷移。2010 年以來,天津、成都、重慶、長沙的工業增加值累計增幅均超過 150%,而它們也是近年人口規模增長最快的幾個二線城市。

艾普大數據也認為,房價和就業是已知的最關鍵因素,這些城市大部分為我國 GDP 萬億俱樂部成員(GDP 超過萬億的城市),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被譽為 " 準一線 " 城市。

盡管本輪樓市上行周期房價漲瞭不少,但相比北上廣深,大多數人口流入城市的房價仍相對較低," 置業夢 " 更容易實現。

近幾年,隨著金融、互聯網、通信等產業的迅速發展,世界五百強企業紛紛搶灘二線潛力城市,創業氛圍、總部經濟等直追北上廣深,催生出大量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就業崗位。

人口流入 TOP10 城市及北上廣深擁堵指數、平均通勤時間、人均消費對比(來源:艾普大數據)

艾普大數據指出,除瞭房價低、工作機會較多以外,這些城市還擁有擁堵指數低、通勤時間較短或消費水平相對低等優勢。上述因素綜合在一起,意味著在這些人口流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人們的幸福指數要高於一線城市。

小結

在一線城市政策嚴控人口的背景下,常住人口正在往控制政策較松的一線城市以及區域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集中。

但是," 逃得離的是北上廣,回不去的是傢鄉 ",離開北上廣的人,有幾個是去回歸老傢鄉村的呢?不過是逃離到瞭另一個經濟水平也不差,環境相對更好的城市而已。

這正是人們用腳投票做出的選擇。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