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會誕生下一個 BAT?未必!

07-30

在東南亞,你會發現許多熟悉的商業模式:印尼版的 " 滴滴 "、" 支付寶 "、新加坡版的 " 今日頭條 "、泰國版的 " 淘寶 "、" 去哪兒 "…… 當東南亞的中產階級開始崛起,移動互聯網正在沖擊這些年輕的消費市場,淘金者們資本盛宴才剛剛開啟。

—— 馨金融

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周,關於國內新金融行業 " 出海 " 東南亞的報道突然鋪天蓋地。

這其中,巨頭的動作當然牽動著很多人的神經,螞蟻金服與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合作、陸金所登陸新加坡的消息讓行業和媒體再次聚焦東南亞;不過此外,也有一些創業公司也已經默默佈局,等待機會。

有人說這些公司選擇東南亞的理由也很簡單,無非是市場尚待開發,文化氛圍又與國內高度相似,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都有在這裡獲得超額回報的機會。

可是現實又真的會按照人們預期的那樣發生麼?

在新金融之前,TMT 行業已經在東南亞 " 試水 " 過一輪,今天分享的的這篇文章,就是來自一個專註於東南亞市場的投資人的分享,相信新金融行業可以從中獲得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阿裡、騰訊將在東南亞投出下一個 BAT?我看未必!| 專訪前紅杉資本東南亞合夥人陳映嵐

文 | 舒虹

來源 | 全天候科技(ID:iawtmt)

過去兩年,風險投資人陳映嵐一共看瞭上千個項目,平均每天有 2-3 個初創企業的資料擺放在他的案頭。

但是兩年間,他所代表的紅杉資本隻向 10 多傢公司拋出瞭橄欖枝。

這不是 VC 與科技巨頭蜂擁的中國,而是在快速崛起中的東南亞。

過去 5 年間,這片位於中國與印度間的新興市場、6.5 億人口、11 個國傢,成瞭中國資本新的角鬥場。

7 月 24 日,東南亞移動出行平臺 Grab 宣佈獲得滴滴出行和軟銀集團 20 億美元的投資。未經證實的消息稱,除滴滴和軟銀外,阿裡巴巴也加入瞭此次投資,以利用 Grab 擴大螞蟻金服在東南亞的業務范圍。

兩個多月前,Grab 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印尼打車服務公司 Go-Jek 完成瞭新一輪 12 億美元的融資,領投者是騰訊。

" 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和互聯網生態,和 8-10 年前中國所處的階段非常相似 ",陳映嵐接受全天候科技獨傢訪談時說,中國互聯網公司對這個過程再熟悉不過瞭,可以用很小的試錯成本,撬動這個萬億的市場。

6 月 15 日前,陳映嵐是紅杉資本投資合夥人兼新加坡和印度公司 CEO,現在他是一傢專註東南亞地區的初創階段科技風險投資基金—— Insignia Venture Partners 的創始人。

" 離開紅杉(宏觀來看)也是因為看到瞭其中的機會,尋找獨角獸的機會。" 對於陳映嵐這樣的風險投資者來說,市場的空白是最好的冒險樂園。

紅杉資本東南亞淘金

陳映嵐謹慎地行使著手中的投票權。他是紅杉資本在東南亞的第一任雇員和第一位風險投資合夥人。

2014 年 4 月,紅杉資本針對印度市場成立瞭規模為 5.3 億美元的基金。一年後,又為這隻基金籌集瞭 2.1 億美元。

隨後,紅杉資本新加坡分公司成立,陳映嵐任 CEO,紅杉資本(印度)基金便從印度拓展至東南亞。

以投資規模算,紅杉並不是東南亞地區最活躍的 VC。

據風投數據公司 CB Insights 統計,2016 年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風險投資機構是 500 Startups,其次是經緯中國和新加坡早期基金 East Ventures。

來自美國矽谷的孵化器公司 500 Startups,幾年間已經投資瞭 120-140 傢東南亞地區的初創企業。

但陳映嵐為紅杉捕捉瞭許多有潛力的投資機會,包括 O2O 平臺 Go-Jek、印尼電商 Tokopedia、移動交易平臺 Carousell、房地產搜索網站 99.co、專註 AI 的 Appier 等等。

他們中的許多,後來紛紛被阿裡巴巴、騰訊等公司 " 相中 "。

相較於 500 Startups 高頻次、小金額的投資模式,紅杉的節奏並不激進,較少選擇種子輪。陳映嵐認為," 在保守的投資環境裡,增長輪投資通常需要花更長時間 "。

中國公司正在東南亞一擲千金,他們的投資節奏非常快,但投資量級和國內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據瞭解,東南亞 A 輪投資額度在 100 萬 -300 萬美元之間,可以占股 15-25%,而天使輪則隻有 10 多萬美元。這使得當地較難產生 10 億級別以上的獨角獸。

東南亞打車應用 Grab 獲得滴滴和軟銀 20 億美元投資後,估值逾 60 億美元。

根據 CB Insights 發佈的亞洲科技創投調查報告,目前東南亞的獨角獸公司有遊戲公司 Garena、打車應用 Grab、被阿裡巴巴控股的東南亞電商龍頭 Lazada,印度尼西亞則有一傢獨角獸是 " 摩的打車 " 應用 Go-Jek。

東南亞市場也處於 VC 投資的早期階段,種子 / 天使 /A 輪階段的獲投項目數量占 75% 以上。

從 2016 年至今,融資規模在 1 億美元以上交易隻有 4 筆,分別是 GrabTaxi 的 F 輪 7.5 億美元、Go-Jek B 輪 5.5 億美元、Garena(後更名為 Sea)D 輪 1.7 億美元,以及 Tokopedia 的 E 輪 1.47 億美元的投資。

在東南亞復制中國式創新

2015 年,陳映嵐第一次在雅加達的星巴克接觸 Go-Jek 團隊時,Go-Jek 還是 B2B 模式,並不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

陳映嵐向 Go-Jek 團隊講述瞭幾個中國、美國、印度公司的案例,例如 Uber、達達(中國最大的眾包物流平臺)、零號線(餐飲 O2O 平臺)的模式,同時從印度招瞭一群工程師到印尼做出瞭產品。幾個月後,Go-Jek 用戶數量高速增長,很快獲得瞭 KKR、華平資本及騰訊的多筆投資。

如今,Go-Jek 定位是印尼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旗下產品除瞭 " 摩的版 Uber"Go-Jek,還有食品遞送服務 Go-Food、包裹遞送服務 Go-Box,甚至開發瞭自己的移動支付業務 Go-Pay。

用陳映嵐的話說,這是一個中國 " 滴滴 + 達達 + 餓瞭麼 + 支付寶 " 的組合體。

" 幾年前世界還在討論中國到底有沒有創新,現在中國已經 leading 瞭。" 陳映嵐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Go-Jek 正在從共享移動出行延伸至生活服務領域

過去 30 年,亞洲最成功的故事是中國的巨大增長。

在創新創業方面,東南亞更多受到中國創業熱潮的影響。正如十年前,中國想往矽谷的方向發展,但發現矽谷模式並不適合中國的生態環境。而現在,中國無疑是東南亞最好的模仿對象。

例如,中國共享經濟的創業經驗被復制到東南亞,單在印尼,就湧現出 8 傢提供共享出行服務的初創公司。

而對於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 如果把中國已有的一些產品服務復制到東南亞,即使不是巨變式的創新,更多是微小型的創新,你的風險也會小很多。" 新加坡初創移動保險平臺 PolicyPal 的創始人葉己萱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Grab 和 Go-Jek 這兩傢公司在共享出行業務上爭鋒,Tokopedia 和 Lazada 也在電商領域展開較量。但無論是電商、移動支付、網絡遊戲、AI 還是媒體產業,東南亞初創企業身後都站著中國的資本。

在東南亞,你會發現許多熟悉的商業模式:印尼版的 " 滴滴 "、" 支付寶 "、新加坡版的 " 今日頭條 "、泰國版的 " 淘寶 "、" 去哪兒 "…… 當東南亞的中產階級開始崛起,移動互聯網正在沖擊這些年輕的消費市場,淘金者們資本盛宴才剛剛開啟。

中國 VC 在東南亞的對手:"BATJ"、" 滴滴 "

顯然,東南亞本地的風險投資並不活躍。整個印尼隻有幾十傢 VC,而中國則有數千傢。

對於紅杉資本這樣的頂級 VC 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國的 "BATJ" 和滴滴。

6 月 28 日,阿裡巴巴宣佈斥資約 10 億美元增持東南亞領先電商平臺 Lazada,持股比例將由 51% 提升至 83%。這是馬雲迄今為止最大的國際收購。

對 Lazada 的投資也使阿裡巴巴得以控制東南亞的支付平臺 HelloPay。2017 年,HelloPay 與支付寶合並,使得支付寶擴展到東南亞地區。

據科技創業媒體平臺 Tech In Asia 報道,阿裡巴巴的持續收購讓很多本地電子商務公司不得不抱團合作(如 Orami)或認輸放棄(如 Ascend Group)。

騰訊對 Go-Jek 的投資使得後者的估值達到瞭 30 億美元。除此之外,騰訊還投資瞭東南亞估值最高的初創遊戲企業 Sea ( 原名 Garena ) 。

印度 " 淘寶 " 電商 Tokopedia

" 不一定是國內增長遇到瓶頸,你看到的是思維的轉變 "。尚乘集團資本市場及咨詢部主管史曉宇告訴全天候科技,這些公司開始有瞭抱負,他們不僅要成為最大的中國公司,還要走向世界。

事實上,上世紀 60 至 70 年代美國公司發展成為巨頭並向海外尋求增長時,也是這樣做的。

7 月 25 日,據外媒報道,阿裡巴巴正在就投資印尼電商 Tokopedia 展開磋商,而京東早前已與 Tokopedia 商討投資事宜,金額在數億美元,將與阿裡投資的 Lazada 在印尼形成直接對抗。

Tokopedia 是陳映嵐早就看重的獨角獸。2014 年 10 月,Tokopedia 就接受瞭紅杉資本和軟銀集團 1 億美元的 E 輪融資。

中國 VC 出海東南亞,還有哪些機會

作為紅杉資本前投資合夥人,陳映嵐是如何精準捕捉東南亞地區的投資機遇的?哪些領域還存在著市場機會?東南亞市場將會誕生下一個 BAT 嗎?

日前,陳映嵐在香港接受瞭全天候科技的獨傢訪談。

Q1. 全天候科技:你是什麼時候開始關註東南亞市場的?為什麼?

陳映嵐:在加入紅杉資本之前,我在新加坡總理公署擔任國立研究基金會處長,負責 3.6 億新幣的創新基金。期間在東南亞成立瞭超過 20 個風險投資基金,跟投瞭 160 多傢科技企業,其中 30 個以上上市或被收購。

這是 2010-2012 年,東南亞的 TMT 生態還處於早期,項目規模也很小。

不過三個趨勢開始發生瞭:

第一,東南亞中產階級開始富有瞭,東南亞的人均 GDP 是 3500-4000 元,差不多是中國的十年前;

第二,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開始急速增長,東南亞人口非常年輕,人均 29 歲,每天增加 12 萬互聯網的用戶。

第三,開始有一波哈佛、斯坦福的海歸開始回國。

例如 Go-Jek 的創始人 Nadiem Makarem 畢業於哈佛商學院,電商巨頭 Traveloca 創始人 Ferry Unardi 則是哈佛肄業。

Q2. 全天候科技:為什麼這些海歸願意在這個時候回來?

陳映嵐:過去東南亞好的工程師都去瞭銀行、麥肯錫,海歸工程師很少回來,因為在矽谷很安逸。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樣的機會,有一些大型的公司開始增長。

東南亞已經有幾個獨角獸瞭,他們覺得也應該回來做這些事。有瞭快速增長型的企業,風投才會關註這一塊。

即使這樣,我們認為人才還是非常不夠,工程師還是非常不夠,不像中國有清華、北大。

Q3. 全天候科技:為什麼主要投初創企業?選擇企業的標準是什麼?

陳映嵐:基本上是早期階段。

1、我們希望支持有能力建立偉大企業的創始人、可以做獨角獸以上的公司;

2、大多數投的是東南亞的創始人,可能有一些中國企業的輔佐;

3、如果是中國人,必須有五年以上當地的經驗,不能直接從北京搭飛機就過去瞭。

Q4. 全天候科技:東南亞的語言、文化和中國非常相似,在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上,東南亞在做中國的模仿者嗎?

陳映嵐:當地的模式有幾種:

一種是 Go-Jek,他拿中國的模式拼起來做,因為當地的競爭對手非常差,起的非常快;

第二種是合資企業,像微信、高瓴合作在印尼推出一個微信,投瞭鋪天蓋地的廣告,但是用戶量不多,因為當地普遍還是用 WhatsApp、Line;

第三,我們也看到一些傢族本來是做礦、做房地產的,他們也做科技,效果沒那麼好。

我幾年前寫過一本書叫《創新的國度》,那個時候大傢還在質疑中國到底有沒有創新,很多都是外包工廠模式移到中國來。但中國現在已經走在前端瞭。

中國有摩拜、ofo,東南亞有 oBike,已經把中國的一些模式抄襲過去,就像 Go-jek,是滴滴 + 達達 + 餓瞭麼。而且東南亞的企業會引進很多美國、日本的模式把它本地化。怎麼說呢,他們是 " 變種人 ",把很多商業模式組合起來在本地應用。

Q5. 全天候科技:你認為東南亞會誕生下一個 BAT 嗎?

陳映嵐:未必是你想象中的那種 BAT。中國有防火墻,東南亞沒有,還是用 Facebook、Google。中國的互聯網是一個閉環,外界很難進入,這是中國幸運的地方。

中國企業動作非常快,競爭又非常激烈。東南亞第一競爭沒有這麼激烈,第二沒有防火墻,老實講,東南亞的企業傢和中國相比也沒有那麼勤奮,生態不太一樣。

東南亞市場仍有待開拓,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傢公司在某個領域取得絕對的領先。這與中國市場不同,搜索、電商、社交媒體和分享出行等領域已經被百度、阿裡巴巴、騰訊和滴滴所占領。

Q6. 全天候科技:中國資本在東南亞的策略有什麼特點?例如投資規模、選擇標準、回報率等等。

陳映嵐:東南亞的投資節奏非常快,規模(總額)也相對的大,特別是阿裡巴巴和騰訊。

東南亞和全球互聯網是互聯互通的。消費習慣和地理也不太一樣,就拿印尼為例子,印尼人口雖然可觀(2.5 億),但是島嶼分散,印尼人的消費習慣積極,基本不存錢,和中國的狀況不一樣,所以從中國依樣畫葫蘆到東南亞是不行的。

Q7. 全天候科技:和東南亞本地的 VC 相比,中國 VC 的優勢是什麼?

陳映嵐:當地的 VC 還沒有看到未來,他們不知道這個模式的挑戰,即使知道瞭可能也非常皮毛。

中國 VC 看的模式已經不少,看過整個演變過程,但是不懂當地的語言、文化、支付方法、以及跟當地企業打交道的模式。

Q8. 全天候科技:近幾年中國科技巨頭出海,頻繁收購東南亞的初創公司,主要關註瞭哪些領域?

陳映嵐:主要有三塊,一是他們想要找更大的 C 端消費者的市場,比如說電商及產業鏈上下遊,比如說跨境支付、跨境物流。

如果我要在淘寶買產品的話,必須涉及支付方式、物流的打包,中國運送到泰國、印尼、菲律賓,物流這一塊也是蠻重要的。

第二是消費升級帶來的機會,尤其是智能手機領域,現在印尼是在中國和印度之後的第三大市場。

第三塊,中國企業也在尋找 AI、VR、AR 這樣的技術性應用,這一塊在東南亞比較小,也有很多跨境是從美國到以色列,再進入中國,這個是技術端的跨境。東南亞我覺得更多是消費市場的跨境。

Q9. 全天候科技:你認為哪些領域還存在著機會?

陳映嵐:東南亞非常缺技術,即使成長性的企業也需要很多技術的扶持。第二,現在沒有互動的平臺。

東南亞很多成功的企業他們想借鑒中國的模式,他們要找中國的獨角獸聊,他們要到北京,一天見三四個人,人傢也未必肯教你。

普遍的風險投資傢也隻是靠介紹項目為主,除瞭看 Google Trains、LinkedIn 和第三方數據,沒有一個技術平臺可以來預測哪一些公司做得比較好,我覺得這一塊是蠻大的機會。

東南亞的企業也需要瞭解中國模式的經驗,瞭解它的演變和挑戰。這個橋梁不是很容易建,但是建起來的話是很大的商機,因為有很多出海的企業,阿裡、騰訊都在瞄準東南亞這個標的。

Q10. 全天候科技:Fintech 也是重要的一塊?

陳映嵐:Fintech 還沒有出現一個獨角獸。

東南亞 6.5 億人口,有 11 個國傢,印尼有 2.5 億人口,每個國傢都有不同的條例、風控規則,金管局和銀行掛鉤,這一塊會稍微難一點。

覆蓋整個東南亞市場可能比較難,可能單獨一個國傢做一個大的,比如你隻攻印尼市場我覺得是不錯的,3-4 億美金我覺得不是問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