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從 6 月 30 日萬科股東大會上,王石最後一次以董事會主席身份亮相,已經過去瞭 50 天,這段時間,關於王石的消息也並不多,王石似乎在漸漸淡出公眾視線。
最近,有消息稱:王石可能出任遠大集團、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
昨天,亞佈力中國企業傢論壇 2017 夏季高峰會舉行,王石出席並發表瞭演講。
接受采訪時,王石否認瞭將出任遠大集團、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的說法,稱這種說法是捕風捉影。
本文綜合自丨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網易財經、DT 財經、新浪財經、騰訊財經、證券時報、每經網等
到遠大和華大做聯席董事長?
王石:捕風捉影
王石(資料圖)
據證券時報消息,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透露,未來王石將出任遠大集團聯席董事長,同時出任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
據騰訊財經,王石在本月內曾多次與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會面,並親赴遠大集團的湖南工廠與農業基地考察,並極力推薦遠大集團的建築理念與企業文化。
資料顯示,中國遠大集團主營業務涵蓋醫藥健康、貿易產業、置業投資及金融服務等產業領域。
據瞭解,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也與王石關系頗好。據深圳商報 2014 年報道,汪建曾表示 " 要和王石相約 70 歲後去沙漠種地。"
資料顯示,華大基因為深圳知名高科技企業,成立於 1999 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
但據騰訊財經最新報道,王石否認瞭將到遠大和華大擔任聯席董事長的說法。王石在當日晚間題為 " 百戰歸來仍是少年 " 的演講中,對此反問稱," 這些消息都捕風捉影到什麼程度瞭。" 他還自嘲朋友們老把紅燒肉拿自己開刷,朋友高興自己也高興,但外界其實並不懂自己。
在稍早前,騰訊財經就胡葆森所說的消息詢問王石,他似乎對此也是一臉懵,反問 " 是嗎?" 他說自己現在是華大的獨立董事,至於遠大,隻是最近三次考察遠大集團在湘陰的可建鋼結構體系工廠。
王石:京津高鐵就像黑洞,導致天津受損
王石表示,因為京津高鐵導致天津受損。因為到北京太方便瞭,它(京津高鐵)就像黑洞,把天津的資源全吸到北京去。同時他表示,北京的一些機關、職能可能要外移到天津。他建議:不要就雄安談雄安,雄安可以盤活整個京津冀。
王石發言實錄:
王石(資料圖)
我們都知道,京津冀一體化什麼時候的事兒瞭,談瞭多少年,效果怎麼樣。我們都說都說高鐵改變中國,我看因為北京天津的高鐵,天津就受損,就因為到北京太方便瞭,它就像個黑洞,把天津的資源全吸到北京去。
這麼多年,你會發現,高速公路、高鐵,最後來講,天津在萎縮,北京進一步集聚。因為更方便瞭,原來到天津還得住一晚上,現在住都不用住瞭,辦完事兒回來瞭。
雄安新區建立後,第一個受益的就是天津。雄安的年輕人成為瞭天津的正流量。天津也是大學區,幾十所有名的大學。這次雄安,必須要北京各方面的一些機關、職能外移。現在就外移到雄安去?不可能,到石傢莊去?也不可能,往哪兒外移呢?往天津。
我覺得雄安的大手筆,我們不要局限就雄安談雄安,就這一招棋,雄安還在規劃,整個京津冀就盤活瞭。
王石回應寶萬之爭提問:
保持沉默,以鬱亮回答為準
整個演講過程,王石幾乎沒有提及萬科。最後提問環節,有觀眾問:" 你把野蠻人阻擋在公司門口,你獲得瞭全勝,這場勝利是你個人的勝利,是萬科的勝利,是管理的勝利,還是制度的勝利 "?
王石的回答很耐人尋味:" 這個問題雖然結論已經有瞭,但沒有完全結束,我過去對這個問題保持沉默,現在還會沉默,將來還會沉默,一直到鬱亮願意回答的時候,以他的回答為準 "。
王石退休後的 50 天都幹瞭啥?
自從今年 6 月份以來,卸任萬科董事會主席的王石並未就此離開公眾視野,並頻頻參與一些環保公益活動。
梳理王石退休後 50 天的公開報道發現:
7 月 4 日,就任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的王石,應邀出席瞭 F20 基金會峰會。這也是他在 6 月 30 日宣佈退休後的首秀。
7 月 23 日下午,王石與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共同參與瞭在深圳舉辦的一個論壇,王石以論壇主題 " 植物的力量 " 為題談瞭他對植物的熱愛與因植物引發的思考。
8 月的第一天,王石身著一件深綠色 POLO 衫現身上海植物園。該報道透露,王石還是紅樹林基金會的聯席會長。
王石現身上海植物園(圖片來源:中新網上海頻道)
8 月 7 日,王石與陜西省省委常委、延安市市委書記徐新榮見面,探討瞭清潔爐灶項目、賽艇運動項目、延大國際醫療援助項目。
8 月 9 日,王石以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身份與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見面,雙方就萬科公益基金加快清潔能源領域合作進行瞭交流洽談。
8 月 14 日,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一行到帶嶺涼水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調研。
66 歲的王石顯然還不服老。據報道,昨天(19 日)上午,王石還與參加亞佈力論壇夏季峰會的其他部分企業傢集體去銀川閱海公園參加賽艇晉級提升比賽,當場秀出強健肌肉,並表示:" 賽艇劃得好,企業才有明天 "。
延伸閱讀:王石的人生經驗
(本文不代表 21 世紀經濟報道觀點,投資有風險,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