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 2000 萬人假裝在生活》作者:我道歉

07-30

近日,一篇標題為《北京,有 2000 萬人假裝在生活》的微信公號文爆刷朋友圈,再次引起瞭大傢瘋狂的轉發和評論。7 月 27 日,經濟觀察網記者聯系上瞭文章的作者張五毛,他向記者講述瞭寫這篇文章的前前後後整個過程以及現在內心的真實想法。

張五毛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這是一篇有很多漏洞的文章,事實上,我沒有想表達什麼,隻是向生活撒瞭個嬌,和讀者逗個悶子,沒想到這次撒錯瞭嬌,逗錯瞭悶子。我不想再惹麻煩,也不想再給大傢添堵。這些天所有的媒體都在批我,我隻求大傢能還原事實真相,不要上綱上線。"

經濟觀察網:為什麼會寫這樣一篇文章 ?

張五毛: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已經好多天沒更新瞭,後臺有讀者一直催我更新。另外,周日下午是我固定的打籃球時間,既想給讀者一個交代,又想去打籃球,7 月 23 號下午就花瞭一個多小時寫瞭一篇,當時沒想太多,寫完就發瞭。如果我知道這篇文章會有這麼大影響力的話,第一我肯定不會發,第二我肯定不會這麼寫。這篇文章不夠嚴謹,不值得細評。

如果催你寫一篇稿的話,而且沒有定主題,基本上都會下意識地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對我來說,最熟悉的是什麼,就是我在這個城市的生活,身邊的一些體驗、體會和感受。

我在後臺看粉絲互動情況,大概傳播量在 "10 萬 +" 以內時,還是比較正常的,大部分是粉絲在看,或者小范圍轉發。其實並未討論這篇文章,大傢都覺得挺有趣的,哪個段子說的挺好玩的。有沒有批評呢 ? 也有,但非常少,之後被大量轉發,整個輿論情況就非常糟瞭。我個人認為,我自己有沒有責任 ? 有,但網上很多扭曲的言論也起到瞭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閱讀量超過 100 萬的時候,我自己就想刪除,但又怕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其實博客火的時候,我也寫過三年,後來不寫瞭,就是因為不喜歡網絡上的魚龍混雜和泥沙俱下。但還是想寫點東西,一閑下來忍不住又開始寫,2014 年 3 月寫第一篇稿子的時候,想到的是又有瞭一個寫東西的地方,但萬萬沒想到這次自己竟成瞭風暴中心,把網絡攪和得烏煙瘴氣,給很多人添瞭堵。如果能料到它會火,我就不這麼寫瞭。

關於標題中出現的北京 2000 萬人這個數據,這是個概數,並未統計過,也沒法統計。隻是想表達很多人的意思,如果當初用 " 很多人 "、" 有些人 " 或者 " 多數人 " 這樣的表述可能更合適一些。這篇文章具體有多大的閱讀量,我不想再提及這個數字,2010 年前後,我寫博客時也曾有過一篇文章過百萬的流量,所以沒那麼在意數據。

經濟觀察網:為什麼會用 " 假裝 " 這個詞 ?

張五毛:我需要認真解釋一下這個說法,實際上,我隻是用瞭一個相對調皮、幽默的表述。我們都是把生活和工作分開的,比如我們在一個小縣城,上班下班時間很固定,下班時間該玩玩,該聚會就聚會。但在北京不是這樣的,我們很多時候工作和生活分的不那麼明確,有時我們晚上十一二點的生活狀態,大多還是在一個工作狀態中。

我所說的 " 假裝在生活 ",是說北京的一個新生活,與小城市的傳統生活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所表達的這個意思。我承認用 " 假裝 " 這種詞語來表述,確實讓很多人很難透過表面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大傢的第一反應一般是負面和貶義的。所以說同樣的文字,在讀者心中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同一句話也會有很多理解方式。

到今天我覺得,人在一個相對私人的環境下說的話與在公開場合下說的話是不一樣的,肯定會有失偏頗,也是很不嚴謹的。實際上我當時寫的時候,以為是相對私人、相對小眾化的環境,因為當時寫之前公眾號本身也沒有多少流量,你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也就幾萬閱讀量,而且文章風格非常個人化,比較調侃。我覺得在網上寫文章畢竟不是寫學術論文,其實更多的時候是需要調皮一點,與粉絲多一些互動。

經濟觀察網:如何看待 " 這是一篇營銷稿 " 的質疑 ?

張五毛:明星一說話就是炒作,自媒體一火就是營銷。我承認當下網絡很浮躁,也有很多套路,但請足夠相信,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是真實的,還有一些東西是意外的。如果稱之為營銷,那麼,你見過哪篇公眾號文章策劃出過 " 百萬 +" 的流量,好像沒有。

我平時喜歡寫一些東西,寫作可以說是我的愛好,曾經也出過兩本書,但隻是業餘。對於現在職業,我不方便說,但肯定是正當職業。我從 2007 年就開始在網上寫文章,博客不行瞭,我就在公眾號上寫,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時間寫瞭,就閑置瞭。這個確實能賺錢,但我沒賺過。有很多讀者要求我開打賞,我一直還在斟酌。

這篇文章有很多漏洞,有很多專業媒體人都曾分析過這篇文章存在的問題,但總結的還不夠全面。我認為一是標題數字不準確 ; 二是無中心思想 ; 三是行文邏輯混亂。

經濟觀察網:對於各方批評意見,尤其對 " 五套房 " 這種說法,是怎麼看的 ?

張五毛:對於批評的聲音,我全部接受,包括現在有些媒體的批評我也是接受的。我認為一個理性和成熟的人應該是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我們也可以討論,我錯瞭也可以承認,但前提是好好說話就行。你可以批評我的文章,也可以發表觀點,都沒有問題。但前提是,你確實認真讀瞭這篇文章,並且和當事人有過交流,進一步去還原事實真相。

關於文章中提到的 " 五套房 ",我確實有個北京朋友,他就有五套房,我們關系很鐵,經常拿他開涮。我說的是 " 南城土豪有五套房 ",這是一種文字性的表述,但卻被很多媒體拷問 " 你欠 2000 萬北京人五套房 "。我承認這種表達手法不嚴謹,但我也沒說全北京都有五套房。

到目前為止,在我公眾號後臺的留言,80% 以上是相對理性的聲音,持客觀中立的觀點,不是說都來捧我,大概也有 20% 左右是來罵街的。在 80% 的讀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讀者是純粹從文章文采的角度來評論的,有三分之一讀者在提醒我有些表述可能不準確,還有三分之一是和我討論這個問題,共同探討在北京的生活,總之是在一個相對比較友好、理性的環境下探討。

經濟觀察網:作為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人,對待它是怎樣的感情 ? 為什麼說北京沒有人情味 ?

張五毛:我對北京這座城市沒有任何的不滿,我在北京定居多年,該有的都有,雖說沒有多大成就,但也算是還有點出息,生活還算不錯,我感激這個城市給我的一切,每一個在北京能站得住腳的人,有什麼理由不對這個城市心存感激呢 ?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狀態。

我對這個城市有沒有吐槽的地方呢 ? 有,這跟所有人的吐槽是一樣的,大部分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槽點,如果不在這裡生活,我會對北京有槽點嗎 ? 我們之所以對北京有一些嘲點,也是希望我們在這座城市生活更美好一些。這篇文章不完全是我多年來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感慨,並不能全面、完整、真實的表達我對北京的感受。

關於文章裡說北京沒有人情味的表述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我當時隻想和外地朋友撒撒嬌而已,實際上,他們來瞭,我該接接、該送送,從來都沒怠慢過。北京也不是沒有人情味,隻是城市大瞭,工作忙瞭,朋友們確實沒有太多時間在一起吃飯閑聊,但是好在有微信,我每天都會抽時間刷朋友圈,朋友們發的朋友圈,我都會挨個點贊。

附:《北京有 2000 萬人假裝在生活》原文

1

北京沒有人情味。

經常被外地朋友批評:北京人錢多裝逼不熱情。都到瞭同一個城市,幹嘛不一起聚聚 ? 幾十年的交情,還不把我送到機場 ? 事實上,北京人很難像外地人一樣熱情——來去接送,全程陪同,北京人真的很難做得到。

北京人很忙,忙到晚上 11 點,還在三環路上堵著 ; 北京社交時間成本真的太高,高到從石景山去通州吃飯,還不如去天津來得快 ; 北京真的太大,大到根本就不像一個城市。

北京到底有多大 ? 它相當於 2.5 個上海,8.4 個深圳,15 個香港,21 個紐約,27 個首爾。2006 年,張先生來北京,地鐵隻有 1 號,2 號,13 號線,現在的北京地鐵到底有多少條線,不用百度還真記不住。10 年前我坐著公交去找工作,拒絕去四環外的公司面試。現在,京東、騰訊、百度這些大公司都在五環外。

外地朋友來瞭北京,以為我們就很近瞭,實際上咱們不在同一個城市,咱們可能是在若幹個城市,它們是中國海淀,中國國貿,中國通州,中國石景山 …… 如果以時間為尺度,通州人和石景山人談戀愛就算是異地戀,從北五環來趟亦莊就可以說是出差。

十年間,北京一直在控房控車控人口,但這塊大餅卻越攤越大,以至於西安的同學給我打電話,也說自己在北京,我問他在北京哪裡 ? 他說:我在北京十三環。

北京是個腫瘤,沒有人能控制它的發展速度 ; 北京是一條河流,沒人能劃清它的邊界。北京是一個信徒,隻有雄安能將它超度。

北京的人情淡薄不隻是針對外地朋友,對同處一城的北京朋友同樣適用。每次有外地同學來京,聚會時外地同學會說,你們在北京的應該經常聚吧 ? 我說,你們一年來幾次北京,我們差不多就聚幾次。

在北京,交換過名片就算認識 ; 一年能打幾個電話就算至交 ; 如果還有人願意從城東跑到城西,和你吃一頓不談事的飯,就可以說是生死之交瞭 ; 至於那些天天見面,天天聚在一起吃午飯的,隻能是同事。

2

北京其實是外地人的北京。

如果要讓中國人評選一生中必去的城市,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北京。因為這裡是首都,這裡有天安門,有故宮,有長城,有幾百傢大大小小的劇院。話劇歌劇傳統戲,相聲小品二人轉,不管你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可以在北京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食糧。但這些東西其實和北京的人沒多大關系。

走進北京各大劇院,十個人裡面有六個人是口音各異的外地人,還有三個是剛來北京,沒新鮮夠的文藝青年,最後剩下一個是坐在角落裡刷手機,熬時間的北京地陪。

來京 11 年,我去過 11 次長城,12 次故宮,9 次頤和園,20 次鳥巢。我對這個城市牛逼的建築,悠久的歷史完全無感。登上長城,隻會想起孟薑女,很難再升騰起世界奇跡的民族豪情 ; 走進故宮,看到的隻是一個接一個的空房子,還沒我老傢的豬圈生動有趣。

很多人一提北京,首先想到的是故宮後海 798,是有歷史有文化有高樓大廈。這些東西好不好 ? 好 ! 自豪不自豪 ? 自豪 ! 但這些東西不能當飯吃。北京人感受更深的是擁堵霧霾高房價,是出門不能動彈,在傢不能呼吸。

3

北京是終歸是北京人的北京。

如果說北京還有那麼一點煙火味的話,那麼這煙火味屬於那些祖孫三代都居住在這個城市的老北京人。這煙火味是從老北京人的鳥籠子裡鉆出來的,是從晚飯後那氣定神閑的芭蕉扇裡扇出來的,是從出租車司機那傲慢的腔調裡扯出來的 ……

老北京人正在努力為這個城市保留一絲生活氣息,讓這個城市看起來,像是個人類居住的地方。

老北京人的這點生活氣息是從基因裡傳下來的,也是從屁股下面五套房子裡升騰起來的。當西城的金融白領沉浸在年終獎的亢奮中時,南城的北京土豪會氣定神閑地說,我有五套房 ; 當海淀的碼農們敲完一串代碼,看著奶茶的照片,幻想自己成為下一個劉強東的時候,南城的北京土豪會氣定神閑地說,我有五套房 ; 當朝陽的傳媒精英簽完一個大單,站在 CBD 落地窗前展望人生時,依舊會聽到南城土豪氣定神閑地說,我有五套房。

沒有五套房,你憑什麼氣定神閑 ? 憑什麼感受生活氣息 ? 憑什麼像北京大爺一樣逗鳥下棋,聽戲喝茶 ?

在北京,沒有祖產的移民一代,註定一輩子要困在房子裡。十幾年奮鬥買一套鳥籠子大小的首套房 ; 再花十幾年奮鬥換一套大一點的二套房,如果發展得快,恭喜你,可以考慮學區房瞭。

好像有瞭學區房,孩子就可以上清華上北大,但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孩子依舊買不起房。那時候,孩子要麼跟我們一起擠在破舊的老房子裡,要麼從頭開始,奮鬥一套房。

4

2015 年,電影《老炮兒》熱映,朋友圈裡有好多人吐槽電影裡六爺的北京味。我深有感觸。

來北京十多年,我拒絕去五棵松看首鋼,拒絕去工體看國安,因為沒有發自肺腑的熱愛,也學不會京腔國罵。但在北京久瞭,你會和老北京人達成某種和解。對他們有瞭更立體的瞭解,就沒法再把他們簡單地標簽化。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排外,我身邊就有很多友好的北京土著 ; 也不是所有的北京年輕人都不求上進,坐享其成,大部分的北京年輕人和我們一樣勤奮。

你可以不喜歡《老炮兒》,不喜歡北京人的自大京罵吹牛逼,但你得尊重他們,就像尊重東北人戴金項鏈,尊重山東人吃大蔥一樣,這就是人傢的文化和習性,不能入鄉隨俗,至少也得敬而遠之。

有一次打車去林萃路,怕師傅不認識路,我打開導航準備幫師傅找路。師傅說不用導航瞭,那地方我知道,30 年前那裡是個面粉廠,十年前面粉廠拆瞭,建成瞭保障房。我說,你咋這麼清楚 ? 師傅滿臉憂愁地說,那是我老傢。

我從師傅的話裡能聽出一絲鄉愁和怨恨,北京對於新移民是站不住的遠方 ; 對老北京人卻是回不去的故鄉。

我們這些外來人一邊吐槽北京,一邊懷念故鄉。事實上,我們的故鄉還回得去。它依舊存在,隻是日益落敗,我們已經無法適應而已。但對於老北京人而言,他們的故鄉才是真的回不去瞭,他們的故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物理上的改變,我們還能找到爺爺當年的房子,但多數北京人,隻能通過地球經緯度來尋找自己的故鄉。

有人說,是我們外地人建設瞭北京,沒有外地人北京人連早餐都吃不上 ; 是因為大量的外來人口抬高瞭北京的房價,造就瞭北京的繁華。但是你想過沒有 ? 老北京人也許並不需要這繁華,也不需要我們來抬高房價,他們和我們一樣,隻需要一個說青水秀,車少人稀的故鄉。

5

今年,北京核心城區開始治理開墻打洞,越來越多的小商店、小飯店、小旅館被迫關門,越來越多低端行業的從業者被迫離開,這種脫衣服減肥的管理方式讓北京在高大上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它離生活便利的宜居之都卻越來越遠,離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越來越遠。

那些追夢成功的人正在逃離,他們去瞭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美國西海岸。那些追夢無望的人也在逃離,他們退回到河北,東北和故鄉。

還剩下 2000 多萬人留在這個城市,假裝在生活。事實上,這座城市根本就沒有生活。這裡隻有少數人的夢想和多數人的工作。

張五毛是我的網名,上高中時的外號,後來叫順嘴瞭,就當網名用瞭。我老傢在陜西,現在已經在北京定居好多年瞭。沒寫這篇文章之前,故鄉是我的精神傢園,北京是我的夢想傢園。這篇文章火瞭之後,我覺得自己無傢可歸瞭,回陜西怕丟人,在北京怕挨揍。我犯錯之後,大多數媒體都在批評我,感謝你們給瞭我這個解釋、道歉的機會,我現在正在讓我的生活逐步回歸正常。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