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竹林(投稿)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 zhijuzk)
▼
在經歷瞭 2016 年的波瀾壯闊的瘋長之後,政府接連出手調控,給樓市降溫,後續又有各個城市出臺層出不窮的樓市政策,加上媒體的各種聲音,當前的房價總算是穩瞭下來,甚至略有下降。作為普通市民階層,已經在面對高企的房價,無論是真正的剛需族還是需要改善居住條件的次剛需族,想要買房都需要付出比兩年前高的多的代價。如果沒有額外的資金援助,相信普通的上班族是連首付的資金都很難湊齊。本篇討論房子的事情,有錢人不在討論范圍內,因為房子對有錢人來說,僅僅是一個投資的渠道,房價不再波動,也隻是盈利的空間不再而已。所以我們還是結合中央的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來談談普通人房子的事。
對房子的分析文章每天都有無數篇,無論是唱多還是唱空,都能列出一大堆理由。對於普通人,目前來看,仍然有著巨大的心理傾向認為房子是最主要的資產升值至少是資產保值的渠道。而作為政府來說,也不願意看到規模巨大的房地產市場崩潰,那樣對整個國傢經濟帶來的後果可能也是不堪設想的。所以雖然政府在嚴控樓市,但是也僅僅是給瘋狂的樓市降瞭溫而已。
近幾個月來,幾乎每天,都可以在居住小區周圍的道路旁邊看到房產中介的小夥子放個板子在那裡,上面寫著一些房產信息,價格相比最瘋狂的時候稍微低瞭點,但是相比一年多前仍然是高瞭許多。通過新聞也可以大概瞭解到,各個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是不太景氣瞭,難以再現去年的一房難求的瘋狂。
但是房地產行業已經是規模巨大的行業,從業人員眾多,一時半會也不可能就此消失,房產交易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不單二手房要交易,新樓盤也要賣出,於是,各種各樣的套路就一直貫穿在他們的活動中。下面就是我剛見識過的一個小套路。
上周末,我和傢人去居住地附近一個新建設的小區售樓處看瞭看,本來就是抱著隨便看看的想法到瞭那裡。在售樓顧問的介紹下,看瞭他們的樣板間,精裝修的樣板間確實不錯,瓷磚地板、衛浴設置一應俱全,而且這個樓盤交付的時候就是精裝修好的,售樓顧問介紹,各種主要建材及硬裝設施都是名牌,到時候自己隻需要買些傢具傢電即可,省去業主很多的裝修麻煩,而且還能保證質量。看過之後,就說到瞭登記信息的事,售樓顧問說登記的時候需要驗資,保證個人動用的資金或者可馬上轉化為資金的資產不少於八十萬。
近些年樓市興起瞭一股驗資風,不管什麼樓盤,如果想買,在售樓處登個記,還要提供自己資產不少於多少的證明,少的二三十萬,多的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都有。這個樓盤去年要求流動資金或者說可立馬轉化為現金的資產(包括存款、基金、股票賬戶裡的資產)加起來不少於三十萬,今年已經變成八十萬瞭。這無形中也給人們造成一種錯覺或者說心理壓力:樓盤供不應求,門檻這麼高是為瞭把一時籌不到錢的人擋在門外,所以趕緊搶購吧。
在介紹房子的過程中,售樓顧問保持瞭一種不溫不火的態度,既不過分熱情,也不太過冷漠,我估計是他們經受瞭專門的培訓,這種態度也讓人感覺到房子不愁賣,要買就趕緊,這和我們普通遇到的一些推銷員熱情推銷產品的態度很不同。這小區盤子比較大,一共幾十棟樓,在建的有七棟,高度已經蓋到二十多層瞭,遠遠就能看到。據他說凡是能看到的就是已經開盤的,凡是開盤的都已經賣光瞭。之前我們也確實聽說周圍有想買的人去驗資,後來搖號買到的事情。在售樓部的大廳裡,擺放著兩個銷控表,一戶一價,明碼標價,但是在銷售情況一欄裡面,無一例外全部變成瞭紅色——已經售出。所有後來看房的人,隻能參照一下表上的各個戶型的面積和價格。
在看瞭一圈之後,我們即將離開,售樓顧問突然給我們說瞭句:" 你們近期是不是真準備買房?" 我說:" 是啊,隻是這價格這麼高瞭,首付款短期還湊不齊。" 他說:" 近期如果能籌到錢,可以隨時通知我,我們都留瞭電話,我可以想辦法幫你們買到。" 經歷瞭那麼長時間的介紹、交流他都一口咬定全部賣光瞭,想買得等下期開盤,怎麼突然之間有瞭轉機。我感到疑惑:" 不是說都賣光瞭嗎?怎麼還有房?" 他說:" 每個開發商其實都會預留一點房源的,這房源在我們自己手裡,如果你們想買,我可以去找領導申請。" 原來如此!於是我應答著:" 好,好,我們也想快點買,有消息聯系你。" 原來這麼火爆的樓盤竟然還有房源,還是開發商自己 " 預留 " 的內部房源。這個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開發商之前的捂盤惜售的套路,不過這次可能不是惜售,而是故意制造火爆假象,連擺在大廳的樓房銷控表都成瞭火爆假象的道具,等遇到真想買的客戶再以幫申請內部房源的名義賣出。
我一直想不明白,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有錢人固然多,但是在房價被炒上天,國傢嚴控之後,炒房短期看已經沒有瞭炒作價值,有錢人估計也不會再瘋搶瞭。而作為剛需族,在實體經濟依然不太景氣的時期,職工薪資待遇也並沒有太大的上漲空間,除瞭一部分傢庭條件較好,能夠資助買房的,其他人估計一時也沒能力再買。再有改善型的需求,一樣面臨高房價,也隻是能籌到首付款的一部分人才有能力買。面對這樣的房產市場現狀,新聞依然充斥著各種各樣的 " 一天搶光 "" 熱度不減 " 這樣為各種樓盤搖旗吶喊的字眼和新聞,這大概率就是房產商自己的軟文瞭。想想也是,如果一個樓盤一天賣光瞭,除非媒體自己實在沒什麼好寫的,去當做新聞寫一下,開發商自己完全沒必要再付費發這條軟文,都賣光瞭,還有必要再宣傳嗎?之所以新聞出現瞭,合理的解釋恐怕就隻有兩個字:套路。
這次調控,政府的各種政策可謂一波接一波,而且力度看起來也非常大,租售同權、共有產權等等,似乎讓剛需族們看到瞭一絲曙光。目前從這次調控的力度和持續時間來看,政府決心還是有的,但是真正效果怎樣,還需要一定時期的觀察,政策效果要真正發揮作用,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房子事關基礎民生,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會承擔著最多的民眾情緒,房地產的正確定位對社會的穩定、對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但願這次能夠真正的持續下去,通過更好的制度建設、更好的政策調控讓房子回歸本源。
房子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基礎,更是當前經濟轉型的關鍵。想要房地產市場健康,對於五花八門的套路,如果單靠買房者自己要分辨,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而且很可能稍不小心就掉入新的套路。主管部門一定要出臺相應的措施,嚴控房屋售賣各個環節,對於一些影響范圍大而且可能惡劣的虛假營銷、散佈虛假消息、故意制造恐慌情緒的人給予嚴懲,通過制度嚴格約束這個特殊的行業的行為,才有可能保證房地產逐步走向健康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