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美國建廠是特朗普的功勞嗎?

08-01

富士康百億美元美國建廠,是特朗普的 " 功勞 " 嗎?

盤和林 (作者系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美國當地時間 26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富士康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建立先進液晶面板制造工廠。該項目投資超 100 億美元,初期雇傭 3000 人。這是富士康對美國的首筆重大投資。

特朗普趁機邀功:" 如果我沒有當選的話,他肯定不會投資這 100 億美元。" 重振制造業是特朗普的重要經濟政策之一,采取的是 " 胡蘿卜加大棒 " 的策略," 威脅 " 稱企圖離開美國、解雇美國員工、在他國建廠卻想把產品售往美國的企業,都將征收高達 35% 的懲罰性稅收;同時承諾在美國建廠、投資的企業將提供稅收優惠政策。

富士康美國建廠,背後其實是比較優勢重新構建和國際分工規律變化。任何一傢企業長期生存還是取決於利潤,利潤對於廠商而言就是比較成本與比較利益的最終結果,當然不僅僅取決於某個人的臉色——即便他是美國總統。

當前,全球制造業的生產要素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機器人 ( 19.890, -0.06, -0.30% ) 等高度自動化,一些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已經從勞動密集型產業悄然轉變成資本密集型產業。因此,要素密集度的逆轉才是富士康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最大時代背景。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生產商,被視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最近數十年移往中國和其他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亞洲國傢。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一直在上升。

國際貿易要素稟賦理論認為,比較優勢的差異主要來自於生產要素比例的不同,各國在生產那些能較密集地利用其充裕生產要素的商品時,必然會有比較利益的產生。例如中國之前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勞動密集型產業如制造業獲得瞭比較優勢,但勞動密集型產業與資本密集型產業之間並非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產業中勞動和資本兩個要素可替代比率不同時,就會出現要素密集度逆轉的情形,即產業中的某些要素價格水平是勞動密集型,而在另一些要素價格水平時則是資本密集型的。

從公開披露的資料來看,富士康在美國生產的平板顯示屏,不同於一些高度依賴手工完成的產業,完全可以實施高度自動化生產。與在中國投資一個工廠,動輒招聘 20 萬 -30 萬工人相比,此次美國富士康工廠投資高達 100 億美元,最初聘用的工人僅僅隻有 3000 名。

事實上,富士康在美國的工廠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富士康的中國工廠也在進行機器換人。當然,這種轉變也不僅僅隻有富士康一傢,經歷多年的 " 民工荒 " 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些制造業也正在實施較大規模 " 機器換人 " 的行動。

此外,在工業產業聚集中,運輸成本一個重要考量因素,特別是平板顯示屏等大型工業產品。美國聖克拉拉大學商學教授安迪 · 蔡認為,富士康關於新工廠的決定是合理的:" 考慮到今天的電視機,平板顯示屏並非小東西,當然成本也不低。在接近市場的地方進行生產是合理的。" 由此可見,運輸成本和市場因素才是富士康美國建廠的重要原因。

富士康美國投資百億建廠一直備受外界關註,不乏公眾關註 " 企業傢總統 " 特朗普 " 政治秀 " 的因素,也雜夾著 " 不讓富士康跑瞭 " 等復雜情感因素和產業焦慮。但喧囂背後,更需要思考問題的實質。富士康美國建廠折射出制造業的重大內在變化,即制造業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市場因素在產業遷移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想要振興制造業,必須順應這一變化。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