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股海自娛
樂視網退市?似乎觸手可及。
首先明確樂視網退市這個問題上我的答案,那就是不會。
很多網友之所以恐懼樂視網會被退市,主要是因為最近的創業板發審委委員被抓一案,傳言他們牽涉到樂視網當年的 IPO 腐敗問題。如果樂視網涉嫌財務造假,似乎退市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瞭。
既然這樣,我們首先還得說這起創業板發審委委員被抓一案。關於這件事,我在 10 月 31 日凌晨發過一篇文章。在當時,還隻是傳言 3 到 4 名委員被調查,但是等到 10 月 31 日上午《財經》的報道,已經變成瞭有 10 名發審委委員牽涉其中。
10 月 31 日的文章已經讓謝忠平浮出水面。當時在文章留言區裡我說另外一人我已經有瞭傾向,但是證據不太正式,所以沒有寫出來。其實當時我猜測的另外那個人確實就是財經記者報道的孫小波。既然現在人名字財經記者已經給出來瞭,那這裡我就不介意把這個不怎麼正式的論據拿出來瞭。這是一則舉報的帖子。2011 年,有網民舉報謝忠平、孫小波受賄。這則帖子描繪的情形與神州泰嶽二審過會的情形一模一樣,而且有謝忠平在內,所以我當時傾向它是真的。
回到《財經》的報道。首先我們要明白 10 人的名單是個什麼概念。要知道第一屆創業板發審委總共的名單隻有 35 人,其中專職委員 23 人,兼職委員 12 人。專職委員參與的審查次數多,兼職委員隻是偶爾參與。比如說樂視網的 7 人審查小組,全部是專職委員。那麼,出問題的最有可能是專職委員。如果這 23 人的專職委員團體中,有 10 人有問題,請問這是個什麼發審委?這明明是老鼠窩嘛。
這種高比例的窩案,這麼明目張膽,極不正常。如果有個別人偷偷受賄還有可能,但是我不認為這些委員們統統都是見錢眼開見利忘義的主,他們哪個不是高端金融人才?在發審委委員這個位置上,幾乎是萬眾矚目,做點小動作風險很大。更大的可能是他們並不獨立。碰上瞭所謂的打招呼,不聽不行。這種情形表明第一屆創業板發審委更可能是流於形式。出問題的不是這些委員們,而是那些給他們打招呼的人。讓委員們收錢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這是最近一系列動作的最終目的。至於樂視網是不是涉嫌 IPO 財務造假?重要嗎?
在 2016 年的李量案的審判中,檢察機關給的用語也值得我們回頭看看。這是一段非常正式的話,值得我們細細深究。
揚州市人民檢察院是這樣指控的:"2000 年至 2012 年,被告人李量利用擔任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發行審核一處處長、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副主任等職務上的便利,為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樂視網信息技術 ( 北京 ) 股份有限公司等 9 傢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幫助,並於 2000 年至 2013 年收受上述公司投資人所送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 693.622654 萬元。提請以受賄罪追究李量的刑事責任。"
檢察院指控李量為樂視網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提供幫助,其中並沒有用語表明樂視網存在財務造假。提供幫助這個范圍就廣瞭,當然可能是財務造假,但是也有可能是提供手續上的便利,比如一般公司需要 1 個月申報完畢的材料,樂視網兩天就能搞定並反饋,也有可能給其指派寬松一點的審查委員,還有可能讓其插隊,甚至提供一間讓審查委員們身心愉悅放松警惕的房間,這些都可以算提供幫助。財務造假這件事兒,官方並沒有明確。
另外,我們從檢察院的指控中還能看到一句很關鍵的話,那就是:" 並於 2000 年至 2013 年收受上述公司投資人所送財物 "。註意這裡的用詞是投資人,而非公司的高管。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樂視網甚至是賈躍亭都可以和這起案件撇清關系:是投資人自己太心急,與上市公司無關。樂視網這傢公司並沒有那麼死乞白賴的想蒙混上市,而是投資人的勾當。
在檢察院的指控中,與樂視網一起被明確涉嫌 IPO 腐敗的還有另外一個上市公司:康美藥業。這是一隻千億級別的大公司,而且業績相當不錯。如果樂視網能夠被退市,康美藥業又該如何處理?另外還有其他的 7 傢公司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李量收受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 693.622654 萬元。如果你細算的話,會發現這個數字精確到瞭分。李量收受賄賂的時候當然不可能接受一堆鋼鏰兒。考慮到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在 2016 年 11 月間是 6.9 左右,所以這個數字大概率是 100 萬美元。咱們屁民也許覺得 100 萬美元好多錢啊,但是在那個位置 100 萬美元算個屁。要知道今年 4 月份證監會的馮小樹在 3 隻股票上就薅瞭 2.48 億人民幣。而馮小樹隻是一個發審委委員而已,李量卻是發行審核處的處長。
既然說到瞭馮小樹,那就要說說這個人和李量、樂視網的相通之處。馮小樹獲利最大的股票寶萊特的保薦方是平安證券,李量幫助上市的樂視網保薦方仍然是平安證券。而平安證券當時的董事長薛榮年已經於 2015 年 12 月 12 日牽涉內幕交易案被抓。所以這件事可能是這樣進展的,純屬臆測,*** 牽出李量,李量牽出薛榮年,薛榮年牽出馮小樹,馮小樹牽出一大串,一大串最後歸結到 ***,這是一個完美的閉環。再擴大范圍似乎並不妥當,23 人的發審委正式委員已經弄進去 10 多個,名聲實在太不好聽。當年的尚主席治下這都是些什麼人?至於樂視網,那是因為投資人卷進瞭這次旋渦,跟公司本身關系不大。
這是就發審委委員這個方面的看法,大概就是這樣瞭。還有一些想說的,是從樂視網自身考慮的,留待後面再細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