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君語:
時代在改變,消費在升級,唯一不變的,是幾千年農業文化遺留下來的“厚葬”觀念。文化決定瞭死亡的定價基礎。而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死亡逐漸成瞭年產值萬億的暴利產業,用錢來對沖死,用死來掙錢 ...... 死亡成本不斷飆升。或許有一天,你會收到這樣的通知:墳已欠費,請您重埋。
碳基文明體系裡,生老病死、婚喪嫁娶,與生命裡起承轉合的『紅白大事』,都是妥妥的好生意。尤其在亞洲,文化中帶著一股裝逼的腐朽氣息,甭管生前多受虐,死後的事情都得好好張羅。表面上看,這些都是迂腐和裝逼,骨子裡,卻是精明和算計。
因為,先人們很早就想明白瞭:
“墳地就像商鋪,有陰陽兩界的區塊鏈特征,好地段上風上水,可能為子孫攢『雲功德』,萬一攢夠瞭祖墳冒青煙,哪方神仙幫你兌現為達官貴人也說不定。所以,白事要張羅,比婚禮還重要,白事是祖輩的社交賬本的一次清算,江湖是非恩怨,該瞭結的瞭結,該兌現的兌現,該繼承的繼承。排場越大,清算的越徹底,這些『財務費用』得花。”
本來,埋人這種事情,算不上什麼好生意,多少沾著點忌諱。可是,死的人多瞭,慢慢就成瞭產業,而且是最暴利的朝陽產業,利潤率比網遊還牛逼。
中國人口測算表
我們看看中國人口測算表,大概 2020 年到達歷史性的人口高峰 14 億人口,隨後開始銳減。每年死亡人口 1000 萬人,客單價 10 萬元/人計算,就是 1 萬億年產值的巨大行業,真的是『生產搞上去,人口降下來』。
搞什麼互聯網?搞什麼 AI?腦子壞掉瞭!
活人多的時候,賣陽宅;
死人多的時候,賣陰宅;
穩穩發財好不好?!
今天陽宅+婚禮搞得那麼高大上,以後,陰宅 + 葬禮也是要對等的呀。高貴的生,高貴的活,也要高貴的死。難道死後要埋經濟適用坑?頭等坑是標配啊!
看看下面的 MV,你知道我們的寶島臺灣從業者,為瞭賣出一塊墳地有多拼嗎?這是可能是大陸的未來。
看瞭開頭,你猜得到結尾嗎?
未來,『專業』殯葬顧問也許是收入遠超前些年售樓小姐的職業
01
『死』的文化屬性:喪葬的定價基礎
殯葬文化的形成,來自『靈魂不死』的信仰,這個信仰將我們與前世和未來相聯系,將今生的財富和未來的地位直接掛鉤。帝王們在意『權力』和『部族信仰』,普通民眾們在意『福報』和『澤被子孫』。於是,從王侯將相開始,不斷修墳,認為墳墓越大越牛逼,部族越繁榮,子孫越多福報,來生重歸統治階層的概率越大。
上風上水大宅,樹立瞭埋人的價格豐碑
對於平民而言,隻能在殯葬禮儀上多講究一下。中華喪葬文化因民族觀念、宗教信仰、地理環境的差異而千姿百態。舊時喪葬通常有沐浴更壽衣、上廳、報廟、發訃告、置靈堂、成服賜杖、接棺、入殮、吊祭、守靈、出殯、安葬、回靈、超度、升龕等環節。安葬死者的形式就更多瞭,如土葬、崖葬、沙葬、野葬、叢葬、合葬、火葬、水葬、天葬、樹葬、塔葬、衣冠葬等。
當然,時代在變。殯葬業雖然最傳統,披麻戴孝、揚幡招魂、念經超度、燒紙錢等帶有濃厚封建迷信色彩的禮儀形式,部分地區至今還在沿用,但整個的消費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在快速升級的。唯一不變的,是幾千年農業社會遺留下的『厚葬』觀念,無論什麼形式,隆重、花費高,才能代表對逝者的緬懷和尊敬。
在亞洲,死的最牛逼、最體面、人均消費最高的是日本。因為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最早,日本是亞洲殯儀文化的先導者。
2009 年的一部《入殮師》電影,把殯葬業者的工作描述成『旅行協助工作』,把葬禮當作人生的最後一場旅行,由入殮師將逝者恢復生前安祥睡著的原貌,有尊嚴地踏上最後的旅程。影片風靡一時,同時也啟發瞭人們對於『如何進行生命的終結』的思考。
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的日本電影《入殮師》海報
日本是全球『死亡成本』最高的國傢之一,主要原因還是服務費高,葬禮和墓地各占 50% 成本。根據 2017 年日本消費者協會的最新統計,全日本平均的葬禮費用為 196 萬元(約 12 萬人民幣),墓地費用均價 135 萬日元,含墓碑則是 200-220 萬日元(約 12-13 萬人民幣),也就是一個人的死亡成本均價在 25 萬人民幣左右。
老齡化無子化狀況的加劇、死亡成本的上升,墓地無人續費和看管,導致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選擇新的殯葬方式,比如不再選擇一塊石頭作為自己的墓地,而是琉璃殿裡面發光的藍色玻璃佛像。
日本東京幸國寺住持矢島泰淳在琉璃殿中對亡靈禱告
在琉璃殿中勘察靈位的中島美裕子
中國文化及其支流都講究『入土為安』,美國人本來就是來自五湖四海,都是世界各地聚集起來的無產階級,大傢聚在一起建設資本主義國傢,住在哪裡無所謂,埋到哪裡就更無所謂瞭。
所以,早在 20 年前,美國人就開始計劃『太空葬』、『月球葬』並投入商用瞭。美國 Celestis 公司於 1997 年實施瞭全球首次太空葬禮。2017 年 4 月份,日本將有 9 人的骨灰將乘坐火箭升空,然後返回大氣層,在與空氣高速摩擦的情況下成為流星,最終完成太空葬禮,整個過程持續數小時,真的碉堡瞭。
當然,農業國傢的觀念中,這成瞭『死無葬身之地』,文化決定瞭價格和埋法,並形成瞭終極的定價策略。
以天空為墳墓的太空葬禮,花費僅僅為 3 萬元人民幣,屬於『經濟適用死』
固守著傳統觀念的中國人,炒陽宅當仁不讓,炒陰宅也不是蓋的,『死亡成本』大有超越日本的趨勢,一般屌絲最好憋著別死,真的死不起。
以下圖為例,僅僅統計瞭北京的合法公墓的均價,國內個別高端藝術墓的價格,已經高達 40 萬元/平方米。十年 10 倍+的漲幅,近兩年價格增長率超過 30%,秒殺一切理財產品,跑贏眾多投資標的。
2016 年 5 月統計的北京市各個區縣合法公墓的中高檔墓地均價
『個性化』和『藝術化』墓地、墓碑和葬禮需求的增長,是殯葬業消費升級的典型現象
02
『死』的金融屬性:用錢對沖你的死
過去呢,談『死』色變,認為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但隨著老齡化的進程的不斷加劇,身邊全是 90 歲 + 的老年人。過去物質緊缺,打招呼是『您吃瞭嗎?』,以後都是『哎喲喂,您怎麼還活著呢!』
慢慢的,『養老院』和『後事安排』也開始成為人們生前計劃的項目。而此時,最早起源於歐美貴族的『生前契約』服務,也開始走入人們的視線。
日本在二戰後將始於歐美的成熟的『生前契約』制度導入本國並迅速普及,而這一種服務在歐美國傢已經有 60 多年的歷史,美國的普及率現高達 90%,日本的普及率也超過瞭 70%。
『生前契約』其實就是死亡相關的金融產品,以信托和保險為主。服務商預售瞭一份『殯葬保險』,無論日後墓地和殯葬費用的漲幅如何,無論通貨膨脹多厲害,購買者都可以以當前約定的價格享受一站式殯葬服務,甚至可以享受到一定比例的增值利息。對於殯葬服務企業來說,這筆收入就相當於免費或者低息募集來的資金,可供長期無償(低息)使用,可以說是非常優質的現金流,可類比保險業的壽險產品。
美國殯葬業巨頭 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NYSE:SCI)在行業首創瞭先收費後服務的預付費業務。客戶在生前和公司簽好合同,分期預付款項。根據監管法律政策,預收款要存入信托進行管理,收益(損失)歸喪葬公司所有。也有一些客戶購買專門的人身保險,身故後由保險公司支付喪葬款。購買此類保險時,喪葬公司收取傭金收入。
SCI 的預售業務規模很大,在 2017 年 1 季度達到瞭 102 億美金,同期公司管理的信托金額達到 46.68 億美金,單單每年管理的信托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如果按 3% 的年均回報測算,每年收益達 1.4 億美元,相當於每股 0.74 元)。SCI 在極其分散的美國殯葬業市場,占有 10% 的市場份額,也難怪股價一路飆升,氣勢如虹。賺死人的錢賺到這份上,我們隻能跪瞭。
北美最大的葬禮、火化、公墓服務公司,通過並購壟斷北美殯葬業
如今 10% 美國人被他們埋掉,屌不屌?
作為『內地殯葬第一股』的福壽園(HK:01448),也早在 2015 年就引入瞭『生前契約』服務。雖然目前購買此服務的人數還很少(據稱截止到今年 3 月底,在上海推行半年的此項服務,僅僅簽約 100 單),但隨著人們觀念的開放和殯葬+保險業的不斷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樣的服務模式。
當然,也有賺活人的錢的。老齡化加重,壽命延長,全球性的社保出現問題是 100% 的確定性事件,美國一傢保險公司 —— 萬通保險,推瞭一款產品來和活人『賭命』。年輕時定期繳納一筆保費,一定年齡(假設 65 歲)後每年可以提取固定金額的現金。活的越長,領取的現金越多,保險公司越賠。—— 賭命的保險產品,你說奇葩不?
03
『死』的投資屬性:用死來掙錢
在全球漫長的老齡化進程中,殯葬業真的是無比掙錢的朝陽行業。以中國社會為例,每年的死亡人數高達 1000 萬,且以每年 7‰ 的速度在遞增。2014 年中國殯葬協會預測,2020 年我國殯葬業消費將達到 6000 億,到 2023 年,行業年產值將會破萬億。
同時,中國的殯葬業市場是一個暴利的市場。福壽園上市三年的平均毛利高達 80%,這是中國的平均水平,而在不那麼講究的北美市場,殯葬業巨頭 SCI 在 2017 年第一季度的公告中,毛利率同比增長瞭 103%,也隻達到 22.78%,中國真是一片巨大的市場。
但是,中美市場是有巨大差距的,美國的規模很大,毛利潤低,中國市場碎片化程度高,毛利潤高,同樣是埋個死人,因為以下原因,市場生態完全不同:
1. 文化習俗形成瞭賣方市場:幾千年農業社會的傳統觀念,導致『厚葬』成為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的根深蒂固的觀念,葬禮的隆重和奢華程度等同於對於逝者的尊重程度,這導致殯葬業市場完全是賣方市場,砍價直接被定性為『不孝』,暴利是必然的。
2. 決策時間短無法比價:比生孩子還著急的就是辦喪事瞭,有人去世時多半是沒有準備的,傢人都是手忙腳亂準備後事,醫院護士或相關渠道推薦瞭也就選擇瞭,根本沒機會和精力去比價。
3. 行政格局導致墓地供需失衡:中國殯葬服務行業是受政府高度監管的行業,部分環節仍未向民營資本開放,即使開放程度較高的墓地產業環節,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層層審批(國土局的特殊用地性質及民政部的『經營性公墓牌照』審批),在選址、規模等方面也受到政府嚴格監管,行業進入壁壘較高。整體上,玩法和房地產市場很像,隻是二手墓地成交不容易。
據 2012-2013 年的《殯葬綠皮書》顯示,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都將在 10 年內用完。北京市民政局曾回應『高價墓』時也稱,近 10 年來,全北京市 33 傢公墓沒有再增加一分土地作為公墓用地。老齡化浪潮帶來的死亡人口的上升,和沒有擴張的墓地供應導致瞭明顯的供需失衡,墓地價格飛漲,跟北京的房價飛漲異曲同工。
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中國殯葬業市場形成瞭極其分散、集中度極低的格局,且行業絕大部門利潤來自於墓地的交易-『葬』的部分,而『殯』的部分-殯儀服務的占比還非常小。
2017 年中國殯葬服務業占比
市場分散、集中度低這一點跟教育業極其類似。福壽園雖然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殯葬服務企業,其業務量也僅占全國的 1%。
我們判斷,未來的殯葬業市場,將會是如下走勢:
1. 隨著死亡人口的上升,土地供應的減少,墓地的價格仍然會維持在高位並持續上漲,高端墓地/墓碑的需求上漲(炒墓地還是妥妥的賺);
2. 同時,圍繞殯葬儀式的周邊服務,將會具備更大的增長空間。
3. 整個殯葬業市場,集中度將會提升。具備資源和資本能力的大型殯葬服務企業,將是具備市場整合能力的『大魚』。以福壽園為例,其旗下業務線涵蓋瞭墓園運營、殯葬禮儀、殯葬設備、甚至陵園景觀設計、生前契約(類似遺囑信托)、生命服務學院(為殯葬業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等整個殯葬業服務鏈,將有望成為未來中國版本的 SCI。
一邊是老百姓對『天價骨灰盒』、『天價墓地』、『20 年產權公墓』的聲淚控訴,另一邊是富豪階級斥巨資打造極盡奢華的藝術墓碑、出價 500 萬以上隻求跟名人葬在同一片陵園,殯葬市場形成瞭鮮明的『天堂折疊』。
你不能逃脫的除瞭命運,還有 SCI——2013 年美國彭博商業周刊對 SCI 的封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