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圈子已經出現很多行業專傢和資深的自媒體開始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一些有關項目評估的指導意見,甚至一些知名的第三方審計公司也有意願參與其中做一些合規方面的前期咨詢,以後這個生態會日漸形成。
幣圈瘋瞭。
" 一睜眼,賬戶裡多瞭兩個億!周圍的兄弟們身價都漲瞭幾百萬!這種你能想象嗎?" 剛進入 ICO 圈兩個禮拜的成昆(化名)正被這樣的故事包圍,三觀備受刺激。
今年 4 月份以來,比特幣價格逐步走高,從 6000 多元一路震蕩上行,飆升至 3 萬元人民幣附近,一掃比特幣自 2014 年以來的低迷行情。
這一波的主要 " 推手 " 是 ICO。比特幣,這種基於密碼學原理生成的數字貨幣,自 2009 年誕生以來雖然創造瞭很多暴富神話,但是終究由於實際應用價值有限,最終沉寂下來。可是 ICO 的出現,讓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有瞭用武之地,因為要參與 ICO 就得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來支付。
時下,ICO 正迎來指數級增長。根據 Coindesk 發佈的 2016 年區塊鏈市場調查,在 2016 年區塊鏈項目通過 ICO 的方式總共籌集瞭 2.36 億美元,接近區塊鏈行業風險投資總額的一半。而截至 2017 年 5 月,在區塊鏈行業通過 ICO 籌集的資金已經超過瞭風險投資,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國傢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佈的《2017 上半年國內 ICO 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17 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 ICO 項目共 65 個,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達 26.16 億元,參與人次達 10.5 萬。不過,這個數字似乎顯得有些保守瞭,另據金融科技分析研究機構 Autonomous NEXT 統計,國內參與 ICO 的人數達到 200 萬人。
新創的 ICO 平臺和項目從四面八方湧來,圈內人都忙得腳不著地。網易科技試圖聯系一位投資人瞭解情況。不料,對方直接拒絕,理由是:" 我現在沒空接受采訪啦,現在能懂這個領域的人都在忙著賺錢呢。現在關於這個領域的分享,我隻針對有飛機的人講課瞭。"
不過,大約 90% 以上的 ICO 項目都不靠譜。
90% 的項目不靠譜
這是多位投資人在看過項目之後的結論。
ICO,全稱為 Initial Coin Offering,即 " 首次公開募幣 ",這有點像證券發行中的 IPO(首次公開募股)。不同的是,IPO 是企業為瞭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資金,ICO 是企業為瞭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虛擬貨幣。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繞開現有的一些法律規定,籌集資金更加方便。同時,也讓普通人有機會參與早期項目的投資。
時下,這些項目集中在專門為 ICO 項目搭建的平臺上。比如幣久網、ICO365、ICOAGE 等,有些類似於 " 證券交易所 "。類似的平臺從今年 4 月開始激增,目前已有 43 傢,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來做虛擬貨幣交易或者股權眾籌的平臺。
追夢者基金創始人、創新谷創始人朱波之所以認為大多數項目都不靠譜,是因為親耳聽到自己拒絕投資的區塊鏈項目要發起 ICO。
對方希望朱波能為自己的項目在 ICO 中站臺。由於深知項目風險,朱波拒絕,沒想到對方說:" 朱總,有你們的背書最好,但是如果沒有你們背書,我們通過 ICO 也能融到錢。這個圈子現在大傢都這樣,錢很多。" 前後接觸幾個這樣的項目,朱波才知道瞭這個圈子的亂象。
有同樣感受的,不止朱波一個人。金色財經 CEO、火幣網聯合創始人杜均從 4 月份開始就接觸瞭大量的 ICO 項目,發現好多團隊都是幾個年輕人,拿個商業計劃書,其他啥都沒有,商業計劃書寫得都有問題,就想通過 ICO 圈錢。現在讓杜均煩惱的是,每天都有人來問他是不是投資瞭某個項目,項目的名稱他基本都沒聽過。
" 越深入瞭解,越讓我倒吸一口涼氣。" 朱波在朋友圈感嘆," 我相信用不瞭一年時間 ICO 這個巨大的泡沫一定會破,因為今天在進行 ICO 發行的大量公司,絕大部分項目和公司都是被當前主流投資人不看好的項目,而那些不良的 ICO 發行平臺完全不顧項目和公司質量,瘋狂收取發行傭金。曾記得幾年前的 P2P 和股權眾籌泡沫,讓多少個體投資人血本無歸。而這波比特幣的狂漲和 ICO 的泛濫,真的讓我感受到 2015、2016 年的股災將在 ICO 和比特幣上重演。"
股權眾籌泡沫的破裂,給朱波的印象特別深。2014 年、2015 年期間,股權眾籌也風靡一時,但是後來大部分都倒閉瞭。" 這是因為這種融資方式有硬傷:首先,投資機構不願意把優秀的項目拿出來眾籌,因為希望更多投入獲得更高回報;其次,好的項目自己也不願意眾籌,因為不願意股權太過分散。" 朱波向網易科技分析,並補充說," 現在的 ICO 和當年的股權眾籌很像。"
區塊鏈迷霧
魚龍混雜的 ICO,之所以沒有被馬上叫停,與區塊鏈這種革命性的技術在發展初期的不確定性緊密相聯。
點開 ICO 平臺的網站,滿眼的發起 ICO 的項目都是區塊鏈項目。諸如 " 星雲鏈 "、HPB 芯鏈、借貸鏈等等,這些項目都是希望嘗試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各行各業。
按道理講,這並沒有錯,區塊鏈確實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區塊鏈是一種分佈式賬本技術,最重要的是解決瞭中介信用問題。在過去,兩個互不認識和信任的人要達成協作是難的,必須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為,在過去任何一種轉賬,必須要有銀行或者支付寶這樣的機構存在。但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雙方可以互信的轉賬行為。這是區塊鏈的重大突破。未來,區塊鏈的這一特性可以用來解決很多行業的信任問題,從而大大提高全社會的效率。
問題在於,區塊鏈項目的優劣分辨難度較大。區塊鏈技術本身比較專業,要在各行業落地的話,也需要對相關行業的深入瞭解。要對項目的應用前景作出判斷,並不容易。網易科技記者由於采訪和報道的需要,對區塊鏈有基本的瞭解,但是點開這些項目的介紹,並不能分辨項目質量的好壞。
看過一些區塊鏈目前的應用後,GGV 投資經理肖鴻達感覺,其實目前有很多應用未必需要區塊鏈。他舉瞭個例子,比如很多物流行業的人在做區塊鏈,希望用區塊鏈來做存貨管理,但其實很多傳統的安全授權管理的工具就可以解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很多時候是有代價的,最後應用能否落地,需要權衡代價與收獲。再比如之前有一段時間吵得很兇的,用區塊鏈來防偽,其實區塊鏈完全解決不瞭這個問題。
朱波認為這些項目當中,大部分有明顯的投機和忽悠的色彩。他向網易科技解釋其中的邏輯:" 區塊鏈技術,是產業數字化的底層技術。它如果得到應用,會對各個產業產生顛覆式的重塑。這樣的項目周期長,風險極大。如果要想做成功,需要項目團隊具備相當的對技術的把控能力、相當的對相關行業的理解能力、相當的資源整合能力。很難有團隊能同時具備這些能力。"
他進一步對比:" 這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項目都要難上上百倍,要顛覆各個行業談何容易!一個項目融上幾百萬、1000 萬,哪夠啊!缺少優秀投資機構的把關,其兇險比之前大熱的 P2P 高瞭不知多少。"
暴富的誘惑
如此高的風險,依然有上百萬人願意入局,原因隻有一個——暴利。
一位資深玩傢總結:"ICO 的暴利已經超過瞭販毒。" 誰誰誰又賺瞭上千萬,這是這個圈子裡的勵志故事。
出現在股市裡的投機方法,在 ICO 裡一樣也沒落下。投資一個 ICO 項目,然後等它升值再賣出去,這是真正的投資邏輯。
於是出現瞭 " 莊傢 "。幣圈資深玩傢老范聽說過的 " 莊傢 ",原來都是在股市裡玩的。而據法治周末報道,目前已經有散戶組建 QQ 群,約定集體投資 ICO 項目,在具體點位同進同出,坐莊效果明顯。
" 能被操縱的市場,才是好市場。" 上述資深玩傢總結," 散戶一提到莊傢操作市場,往往深惡痛絕,但是如果莊傢能很容易地操縱市場,才會有人願意進來坐莊,舊莊賺瞭跑瞭,新莊又來,可能就能帶來一波波的高潮。"
虛擬貨幣交易,不像股市,會設置漲停、跌停,開關市的時間。"7*24 小時交易,無漲跌停限制,通過輿論、技術操縱市場也幾乎不會被追究,真是莊傢的天堂,所以長期看漲。" 該玩傢總結。
老范認為,這一波會長得這麼高,就是因為有很多新 " 韭菜 "。新進的玩傢看不清這個圈子的套路,信息不對稱,所以很容易被忽悠。
老范是看不上這些玩法的。在他眼裡,這和前幾年除比特幣之外的山寨幣一個意思。" 挖礦和詐騙,是在這個圈子裡獲得穩定收益的‘唯二’的法門。" 老范告訴網易科技。
他自己是從不參與炒幣的,做的唯一的事情是 " 挖礦 "。就是買幾個顯卡插在自傢電腦上,每天開著電腦運算,從而獲得比特幣。
試水 ICO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對 ICO 持如此負面的評價,因為確實有接受過風險投資的公司願意嘗試 ICO。
希望將區塊鏈技術用於建立可信任的分佈式商業生態的唯鏈項目啟動於 2015 年。截至目前,唯鏈已經接受過兩輪風險投資,分別來自萬向分佈式資本和明勢資本,並且已經有酒類、奢侈品、汽車等行業的實際應用落地。
早在今年 5 月,唯鏈經過評估決定將 ICO 提上議事日程。7 月在各大平臺發公告介紹項目詳情,8 月 18 日晚上 8 點開始銷售代幣,全過程結束僅耗時 2 分 15 秒,連同之前的提前鎖定,共募集瞭總市值超過 2000 萬美金的代幣。
對於發起 ICO 的原因,唯鏈 CEO 陸揚向網易科技解釋,主要是看中瞭 ICO 的兩大優勢:第一,提高融資效率;第二,快速募集合作夥伴共同拓展生態的能力。
關於提高融資效率,陸揚向網易科技解釋:" 項目團隊所公佈的規則,會一字不差地寫入智能合約,並公示給所有人。簡而言之就是投資者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把 ETH 等代幣打入 ICO 代幣發行方公佈的智能合約地址。在得到來自智能合約的購買成功的判斷後,發行方會把對應數量的新發行的數字代幣原路返還到投資者的錢包地址,交易完成。這是在全網記賬的,大大降低瞭投融資雙方的信任成本,從而提高融資效率。而傳統的融資方式,這一過程耗時要長於 ICO。"
關於快速募集合作夥伴共同拓展生態的能力,陸揚解釋:" 我們通過代幣銷售的方式把未來的潛在的企業、個人等用戶聚在瞭一起,他們不止用虛擬貨幣購買我們銷售的代幣,還可以和我們一起拓展區塊鏈的生態,將我們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具體場景,這樣技術落地的速度就會加快,網絡效應會增大。這是比融資更大的意義所在。"
" 從實際效果來看,我們確實通過 ICO,接觸到更多的潛在合作夥伴,可以使唯鏈的區塊鏈技術更快在更多的應用場景中落地。" 陸揚補充," 之後,我們還會有更多這方面的消息公佈。"
不過,對 ICO 項目的魚龍混雜,陸揚也不諱言。他認為這是一個市場在發展早期難以避免的情況,項目質量的好壞目前在沒有明確監管條例的情況下隻能由市場自己來確定。事實上,目前他看到這個圈子也已經出現很多行業專傢和資深的自媒體開始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一些有關項目評估的指導意見,甚至一些知名的第三方審計公司也有意願參與其中做一些合規方面的前期咨詢,以後這個生態會日漸形成。
同時,陸揚也不認為 " 炒幣 " 的作用都是負面的," 這就像炒股一樣活躍瞭市場,增加瞭流動性,即給予投資者足夠的利益驅動力,也無形中對項目起到瞭推廣的作用。"
監管上路
不同以往,在 ICO 火熱三個多月之後,法學界已經開始行動。
8 月 20 日,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發佈瞭《虛擬貨幣發行、交易與融資法律問題研究報告》,多位法學界、金融界和區塊鏈業界人士對相關問題進行瞭討論。
該報告認為,虛擬貨幣發行進行融資及其交易形成的法律關系依然是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形式上有些不同,但穿透之後,依然是原有的法律關系。無論是通過互聯網還是區塊鏈進行融資,隻是融資的渠道的不同,並沒有改變法律關系及其風險。
更有與會人士認為,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技術與政策應當並行。" 基礎大法在那兒擱著,法律的基本底線一直非常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