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前夜:資本支出與投資回報的博弈?

01-18

導讀:中國在許多方面領跑 5G 時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對於 5G 未來的投入成本,業界意見並不統一。

來源丨 21 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作者丨 21 世紀產業研究院研究員 陳寶亮

近年運營商營收不斷上漲的同時資本支出卻在逐年下降,財報愈發靚麗。像中國移動,2014 年營收 6515.09 億元,資本支出為 2151 億元,2015 年營收達到 6683.35 億元,資本支出卻下降到 1956 億元,2016 年營收突破 7000 達到 7084.21 億元,資本支出進一步下降到 1873 億元。占通訊業務收入比由 36.36% 下降到 33.49% 和 30.04%,到今年上半年更下降到 24.5%。

但這更像一場大戰之前的寂靜。5G 的到來即將引發一場全球范圍內的 " 軍備競賽 "。

上月,發改委發佈《關於組織實施 2018 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通知》,要求 2018 年將在不少於 5 個城市開展 5G 規模組網試點,每個城市 5G 基站數量不少 50 個、全網 5G 終端不少於 500 個。

實際上自 2017 年 6 月中國移動在廣州開通首個 5G 基站之後,三大運營商已陸續啟動 5G 外場實驗,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雄安、蘇州、成都、重慶在內的十多個城市部署 5G 基站。

根據中國移動此前規劃,2018 年將在 20 個城市開展規模組網,2019 年在 100 個城市預商用 5G,遠超發改委設定目標,而且,這一規劃很可能因發改委的政策指引而進一步加速。

最初規劃有可能在 2020 年商用的 5G,其時鐘不斷被撥快,標準、試點、產業都在不斷加速。(1)

此消彼長

從 3G 到 4G 帶來的體驗巨變,使消費者消耗比以往更多的流量,但與此同時,產業成熟度提升、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國傢政策要求也在不斷倒逼運營商不斷降低流量價格。從目前來看,流量需求增長速度略高於流量價格下降幅度,這也是運營商目前能夠保持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

從 2013 年寬帶中國戰略出臺後,發改委、國務院、工信部多次在寬帶、移動通信市場、企業通信市場上推動 " 提速降費 "。

以移動通信市場為例,2010 年,中國移動手機上網流量約 1 億 G,收入 304.53 億元,2011 年數據則分別為 1.57 億 G 流量、436.89 億元收入。整個 3G 時代,國內流量價格基本維持在 0.3 元 /M,合 300 元 /G。

而 2016 年,行業整體流量價格降至約 60 元 /G。2017 年上半年,流量價格繼續下滑,中國聯通流量單價降至 16.93 元 /GB,而中國移動流量均價則為 38 元 /G。同期,消費者平均使用流量也從 3G 時期的 100M 左右提升至人均 2G。

目前來看,無論是監管趨勢還是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態勢," 保持個人資費不降的情況下降低流量單價 " 基本是行業默契。

工信部上月發佈的《2017 年 10 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17 年 1-10 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 2.24 萬億分鐘,同比下降 4.5%;全國固定本地電話通話時長完成 1283 億分鐘,同比下降 18.6%。與此同時,1-10 月,三傢基礎電信企業實現固定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 1658 億元,同比增長 9.9%。

追趕者的 " 足跡 "

2009 年中國運營商開啟瞭追趕國外同行的步伐,資本支出相比國際運營商偏高,但收回投資的時間卻隻有他們的一半。

中國三大運營商已經多年位列世界 500 強,一同登榜的還有歐美日等國傢的 10 多名運營商。但根據 Verizon、AT&T、NTT 等美、日運營商多年財報統計,其資本支出占收入比始終位置在 14%-18% 之間,相比之下,國內三大運營商的資本支出占收入比常年維持在 30% 以上。

2009 年,美國移動運營商巨頭 Verizon 開始試水商用 4G 業務。這一年,Verizon 資本支出 170.5 億美元,資本開支占收入比 15.8%。其後至今,Verizon 從未超出過這一比例。同一年,AT&T 資本開支 173 億美元,占收入比 14.1%,其後 AT&T 雖有增加資本開支,但最高也隻是在 2013 年達到 212.3 億美元,占收入比 16.5%。日本運營商 NTT 近年來最高的資本開支為 2012 年的 7537 億日元,占收入比 16.8%。

但是,2009 年,工信部發放 3G 牌照,中國進入 3G 時代,一直積弱的中國聯通寄希望具有領先優勢的 WCDMA 實現反超,支出 1125 億元巨資建網,其中 364 億元用於 3G 建設。這一年,剛剛部署 3G 的中國聯通收入不過是 1534 億元,資本開支占收入比高達 73%。同期,中國移動資本開支 1294 億元,占收入比 29%。中國電信開支 380 億元,占收入比 18%。

在 2009-2013 年的整個 3G 時期,三大運營商累計資本開支 1.4 萬億元,同期,三大運營商累計收入為 5 萬億元,資本開支占收入比 28.2%。

2014 年,4G 來瞭。中國移動一年支出 2151 億元,占收入比 36%。在 2015 年開始進入建設高峰期的中國聯通,支出瞭 1339 億元,占收入比 56.9%。中國電信則支出瞭 33% 的收入,1091 億元。

如果統計上三大運營商在 2017 年的資本支出預算,在 2014-2017 四年中,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累計 1.48 萬億元,4 年支出已經超過 3G 時期 5 年的支出總額。

接近一年的先發優勢使得中國移動一路領先,至今累積 6.22 億 4G 用戶,電信、聯通 4G 用戶之和不過 3.28 億,而且主要依靠低價競爭搶奪移動新增用戶市場。

根據 2017 年半年報,中國移動手持 4060 億元現金流,上半年坐吃利息收入 76.85 億元。中國移動擁有充沛的資金部署 5G。

相比之下,2017 年上半年,中國聯通現金流 338 億元,而這主要得益於其削減瞭近 300 億的資本開支,上半年因貸款產生財務費用 23.89 億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 61.4%;中國電信自由現金流 72 億元,資產負債率 52%,利息支出 18.55 億元。

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束海峰、張弋在今年 8 月的一份研報中分析," 由於中國移動比中國聯通和電信提前瞭一年開始啟動 4G 服務,中國移動的用戶數遠遠超過電信和聯通 …… 中國移動將在未來的 3-5 年收回 4G 投資成本。而對於電信和聯通來說,由於啟動時間比移動晚一年,預計在 3-4 年後電信和聯通也將陸續收回投資成本。" 該研究報告同時預測:"4G 將在未來三年或仍然是主導地位。"(2)

領先者的 " 紅利 "

中國在許多方面領跑 5G 時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根據信通院的預測,中國 5G 連接數將於 2025 年達到 4.28 億,相當於 2015 年 4G 的滲透率水平。隨著 5G 新時代的發展,預計 2030 年將帶動國內直接經濟產出達 6.3 萬億,同時創造 800 萬個就業機會。

對於 5G 未來的投入成本,業界意見並不統一。

愛立信中國副總裁、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魏明今年 8 月在公開演講中預測(3),三大運營商 4G 投入為 1170 億美元,5G 投入將達到 1800 億美元,建設成本將比 4G 時代高 48%。

也有多位運營商專傢在公開場合預測,5G 投資將比 4G 增加一倍。因為 5G 的頻率比較高,要做到跟 4G 一樣覆蓋的話,基站數量要增加 1.5-2 倍以上,而且 5G 設備會比 4G 貴不少,同時網速大幅提升,還會增加傳輸、機房等投資。

但持前一種觀點的專傢介紹,由於中國領跑 5G,中國企業掌握瞭 5G 許多關鍵技術,可以避免對國外企業繳納高昂的專利許可費,從而節省建設成本。

同時技術的發展也在大幅降低設備成本,發展 5G 會比 3G/4G 的設備成本更低。比如 10 多年前中國移動建設 1.5 萬基站花費 800 億,而聯通建設 43 萬 WCDMA 基站花費 4400 億,建設成本後者不到前者的 20%。

而在具體操作中,運營商也會尋找多種途徑降低投資成本。中國聯通網絡建設部副總經理馬紅兵 11 月 7 日在中國聯通網絡技術大會上介紹,面對 5G 叩門,要用好龐大 4G 資產,平滑演進應對挑戰。他說:" 存量 4G 資源是低成本建設 5G 的戰略資源,其中關鍵技術需求是利用存量頻譜構建 5G 的良好覆蓋,延伸 C-band 上行覆蓋。" 同時 " 在 5G 建網模式上,中國聯通或將啟動‘小混改’進行創新。" 像雲南聯通通過引入第三方借力搭橋,設備商銷售給聯通的設備由第三方出資購買,聯通負責建網,給第三方經營分成。他說:" 這種模式未必會成為中國聯通建網主流,但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的內部氛圍或將為中國聯通 5G 建網另辟蹊徑。"

5G 前景展望

實際上,因為提速降費的整體趨勢,三大運營商也早已把目光投向瞭消費市場之外,物聯網、車聯網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7 年,運營商已經投資數百億元建設 NB-IoT 網絡,其中中國移動整個 NB-IoT 網絡工程預算高達 395 億元。截至 2017 上半年,中國移動已經擁有 1.5 億物聯網設備,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運營商。同期,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發展用戶 3000 萬、4000 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車聯網已經初具規模。根據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截至 2017 年 8 月,中國聯通車聯網用戶數突破 2000 萬,中國電信車聯網用戶數 1106 萬,中國移動車聯網用戶數 2700 萬,總計 5800 萬戶。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 2.9 億,20% 車輛已聯網。

但目前,絕大多數車聯網使用 2G、3G 終端,僅起到聯網功能。致力於提供車與車、車與人、車與道路聯網互通的 LTE-V2X 標準技術在 2017 年 3 月才剛剛完成標準化工作,目前還未正式商用。至於 5G 車聯網的 5G-V2X 標準,目前尚未啟動標準制定工作,預計最快在 2018 年 3 月啟動標準化工作。

不過,在此前的未來 5G 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總工程師畢奇指出,5G 車聯網仍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在大范圍覆蓋的移動場景下,5G 尚不能提供持續可靠的低時延網絡,但這卻是 5G 時代自動駕駛的必要條件。

而除車聯網之外,萬物互聯網也存在挑戰。幾乎所有物聯網設備都在長壽命、低成本、低功耗上追求極限,但為物聯網提供服務的運營商一直走著 " 高投資、快收益 " 的商業模式曲線,以中國移動為例,其提出 2020 年實現 50 億聯結、1000 億元收入的目標,需要每臺每年支付 20 元資費。但是,這個在運營商看來 " 極低 " 的物聯網資費仍不足以吸引物聯網公司,後者更致力於追求免費。

運營商的科技樹已經延伸到物聯網領域,2018-2020 年的 5G 試點階段,運營商是否有能力解決愈發緊迫的投資收益瓶頸與物聯網行業的矛盾,構建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是其亟需思考的命題,對電信、聯通而言尤其如此。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