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李首富退休的瞎扯淡

03-19

李傢的香港

15年的時候,我在香港養病半年多,寫過一篇文章關於香港,今天把他翻出來,稍微修改下,然後重新發一遍,一些是以前的觀點,一些是增加的觀點。

香港的落寞是地緣優勢的喪失,這個不用說瞭,太多人做過分析瞭,原先大陸需要香港作為中轉站,現在大陸自己可以直接面向世界,所以香港的存在變得可有可無,很多優勢都喪失瞭,這個我們不去多談瞭。隨便搜下很多文章都講透瞭。

一、香港的高房價

我們重點扯就是談談香港的高房價的問題,不同的人對香港的評價是不同的,因為太多人都把自己接觸到的世界以為是真實的世紀,許多人衣妝楚楚,進入高檔場所,每天在中環碰到精英們的溫文儒雅,然後就認為香港是個優雅的城市,當然也很多人每天在深水埗、旺角呆著,以為香港就是臟破亂差的城市,事實上兩個是香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同時並存,關鍵是你想看到什麼。

就住房情況來看,港人每戶平均居住面積與新加坡、首爾、東京、上海和臺北相比是位列末座,人均隻有16平方米,這還是90年代,上世紀90年代的數字,也就是說這20年來港人的居住數字是停滯不前的,上海在1990年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現在已經達到36平方米,遠遠超過瞭香港,香港的物業市值是紐約的三倍、新加坡的兩倍,也就說如果變賣瞭香港的物業就可以購買三個紐約市的物業確實很誇張,16年、17年香港樓市繼續狂飆,進一步拉大瞭這個比例,我每次沒去香港的時候,覺得北上深杭房價貴,他媽的去瞭香港以後,覺得大陸這個房價算啥,也就是香港的零頭而已,每次都有幻覺,覺得大陸房價還會漲,但是現實分析下,其實香港絕對是畸形中的畸形代表。這麼高的房價背後絕對是個畸形的社會構成。

與此相對應就是七百萬香港居民基本上隻有不到三百萬套房子供應,而且三百萬套裡百分之八十都在七十平方以內的房子,而且還是建築面積,絕大部分的實際面積大概也就是三四十多平方米。基本上要塞進一個傢庭人口,價格基本上按照目前應該在400萬左右,香港買房叫上車,一個上車盤,大概就是四五百萬的樣子(五十平),這個就是現實的香港人的生存環境,還有大概二十多萬人居住在幾平方米的房子裡,深水埗的籠屋,你們有空可以去看看,慘不忍睹。這裡,很多人會說香港的人均工資高,所以買房子不會累,現實的情況是香港的貧富懸殊很大,所謂的人均是沒辦法看的,我曾經說過,香港是大概2%的人,其實占有瞭98%的財富,所以其實就是兩個階層,很有錢的人和沒錢的人聚集的地方,曾經有香港中產跑過來罵我說,他就是日子過的挺好的,年薪百萬,很不錯啊,我說那是因為你覺得很不錯而已,在有錢人眼裡,你這個年薪也就是人傢吃頓飯的錢而已,還是個沒錢人。大多數香港人年薪大概也就是25萬左右,扣稅候二十萬左右,這兩年跟大陸的工資水平差距並不是相差很大。這個就是現狀,這兩年香港房價飆升,估計可能上車的價格還會更高。

高房價帶來的問題就很大瞭,全球都一樣,高房價帶來的傷害就是所有的人都在為房子打工,香港的高房價使得香港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為少數房產所有者打工,無論低收入者還是高收入者的收入的絕大部分支出都在房價上,無法形成有效的財富積累,陷入惡循環的境地就是一輩子擺脫不瞭打工的命,例如餐飲,服裝,好不容易收入高瞭,結果租金又提高瞭,使得他們一輩子在辛苦都是微博利潤獲得者,沒有任何希望,僅夠勉強維持生活。非常有名的阿一鮑魚後來不得不關門瞭,為什麼啊,因為賺的錢,永遠跟不上香港房價的漲幅,好不容易今年營業額提升瞭一百萬,明年房租提瞭一百五十萬,我靠白幹還不夠,還得倒貼五十萬,最後咬咬牙,我靠不得不關門啊。

年輕人好不容易努力上班,勤奮工作,加薪瞭,發現房價漲瞭一倍,本來工資不漲還能買套小房子的,現在工資翻瞭一倍,但是房子反而買不起瞭,所以帶來的結果就是階層分化越來越明顯,有房子的人依賴房價上漲,進入瞭既得利益階層,而沒房子的一輩子在為一套房子打拼,並且可能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而很多買房子早的人,隨著房價上漲,隻要出租房子就能坐收房產租金,一輩子哪怕是個傻逼,不用幹活也活得很好,這個差距隨著房價上漲,分化越來越明顯。

而買房子晚的香港年輕人基本上買瞭房子後,就一輩子把自己就賣給瞭銀行,因為都是按揭買房子,所以差不多就意味著你買瞭房子那天起,你就要為銀行打工二十五年以上,才能還完按揭款,中間你不敢做任何事情,因為一旦按揭還款出現問題,你就可能面臨房子被收走的風險,一輩子從買房子的時候就註定瞭結局不可能有任何的變數出現,出現一個變數,你這輩子可能就完蛋瞭,使得香港年輕人就不可能有什麼創業的想法,為什麼啊,因為勃不起啊。最終香港整體就成為瞭一個打工主導的社會,整個社會年輕人沒有逆襲可能,因為折騰不起。資本也一樣,因為都看得到未來的現狀,所以都追求短期交易,不追求長期投資,越來越惡性。

二、為什麼香港房價這麼高?所以這裡引出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香港七百多萬人,卻隻供應不到三百萬套房子?香港是沒有地麼?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論證過,大傢隨便打開地圖看看就行瞭,對比下深圳和香港,很多人千方百計的來論證香港是缺地的地方,都屬於睜眼說瞎話的典型,香港至少有70%的地方未開發,大量荒廢的土地既不是大傢說的山地,也不是大傢說的不適合集中建設用地,壓根都是瞎扯淡,想下荷蘭,沒土地還能填海,哪怕是山地,你們去看看重慶,建設難度絕對比香港大多瞭,照樣開發給你看。撇開荒地不說,香港這麼點居住用地居然還有差不多400多平方公裡是沒有什麼人去或者去的人很少的郊野公園,隨便拿點出來做住宅,都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但是為什麼不呢?各種理由反對,據說是環保人士的抵制,這個鬼話用來騙騙香港人還行,反正我是不信,於是悖論就出現瞭,上百萬人住在非常不人道的環境裡面,另外一方面還浪費瞭很多的空地卻因為環保問題不拿來使用?難不成環保比人的居住權還要更重要?如果說是的人,我建議你們這輩子幹脆就住到公園的公廁裡去得瞭。這個絕對是世界上最荒唐的事情,但是就是現實的情況在香港的發生。

其實香港政府還是曾經又雄心壯志想過改變這個情況的,香港主權移交後,董建華於1997年10月宣讀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十項工作計劃,當中"安居"一項中,董建華訂出三大目標:

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八萬五千個

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傢庭可以自置居所

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三年

這個政策的用意就是大幅度改善改變香港人的居住環境,但是這個政策的出臺的時機並不好,加上商人出身的從政人員的手腕也不嫻熟,好的想法最終的結果其實是帶來瞭完全相反的政策預期,這個政策引發瞭香港的房價大跌。

當然下跌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方面的,一方面是生不逢時,97金融危機席卷香港,1997年7月2日,泰銖受對沖基金狙擊,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到瞭10月下旬,即施政報告發表後不久,對沖基金開始狙擊港股,引發1997年香港股災,以房地產和股市支撐的泡沫經濟爆破,香港經濟由高峰迅速下滑,對房地產的需求也同時下跌,但八萬五建屋計劃卻大幅提高瞭香港的土地供應,進一步加劇瞭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這裡還有個原因是因為,香港樓市在回歸前因為中英聯合聲明裡明確限制瞭土地的供應,使得在97年前香港房價本身就處於歷史最高位水平,隨著八萬五計劃和金融危機兩個利空而至,房價基本上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裡,下跌瞭一半多,然後在隨後的三年,又他媽的跌去瞭四成,董建華先生在他的任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伴隨著房價下跌度過的,整整跌去瞭差不多八成,悲催的一塌糊塗,真是個悲情人物,當年他離任的時候,朱鎔基總理貌似說,歷史會看到他的努力,好像是這麼說的。其實歷史真的會證明董建華是想為香港人民做點事情的,隻是生不逢時罷瞭。

隨著房價大跌,而由於香港大部分中產階級都是透過把物業作抵押申請樓宇按揭,向銀行借取相當於樓價的七成按揭來購買物業,但由於樓價大幅下跌七成,使在高峰期入市的業主擁有的資產價值跌至低於負債,成為負資產。不少人花費一生努力工作,就是為瞭完成物業的供款,退休後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物業安享晚年。然而樓價大跌使他們花瞭數十年才累積得來的財富轉眼間化為烏有。如果在負資產期間失業,或被大幅減薪,而無法供款,銀行會收回物業拍賣,業主不但變成"無殼蝸牛",失去物業後仍然要設法向銀行還債,銀行也承受龐大壞帳風險。至於購入多個物業作投資之用的業主損失更大。所以,當時幾乎整個香港的所有人都在罵董建華,嘲諷說:"馬克思發明瞭無產階級,董建華則制造瞭負資產階級。"

負資產階級的出現帶來瞭大量的社會治安問題,也給老百姓埋下瞭非常不好的對政府施政怨恨的情緒,也直接培養瞭一批反對黨出來,當然也給金融機構帶來瞭很大的壓力,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為2003年6月,香港銀行單在按揭市場便需承擔360億港元的壞帳風險。這個不好的開端最後就成為一個極大的負擔,使得之後的特首都很難在土地供應商放開手腳去做一些事情,之後的幾屆特首都基本上沒在采取過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這個也隻是一個原因而已,更深層次的原因在哪裡呢?其實,在之後幾年香港經濟回暖,房價逐步回升,具備采取放開土地供應的時間裡,香港政府都無所作為的核心其實還是在於香港其實本質是個傢族控制的地區,香港是個典型的弱勢政府,香港政府很多行為收到立法會的約束,立法會裡的議員構成又是各種背景,大多數很容易被有錢人的傢族財團控制,最終就會形成非常明顯的博弈,看上去是政府跟立法會的博弈,實際上就是政府跟有錢人之間的博弈,這個博弈這兩年非常明顯也異常艱苦。最終基本上以政府全面失敗收場,這幾年香港立法會裡的鬧劇很多,最明顯的就是"拉佈"次數不斷增加,"拉佈"是香港粵語對立法會中冗長辯論(英文:filibuster)的一種獨特表達方式,在臺灣則被形象地音譯為"費力把事拖"。采用冗長辯論的策略來表達特定政治目的、阻擾特定議案通過、幹預政府施政,極大耗費社會成本,妨礙政府施政,癱瘓政府運作。這一點,在香港立法會尤為明顯。2012年5月,立法會審議《2012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時,政府的提案僅有1條,但黃毓民、陳偉業議員一共提出瞭1306條議員修訂案,創造瞭一個驚人的歷史記錄。

2012年10月10日至2016年7月15日,第五屆立法會共舉行143次會議,總會議時數達2174小時。議員要求點算法定人數的次數共1478次,所耗時間超過220小時,即超過十分之一時間都在數人頭。特別是2015至2016年的立法年度,議員"拉佈"要求點算法定人數至少596次,耗時約115小時。

第五屆立法會共發生流會18次,其中11次在2015至2016年度會期發生。第六屆立法會中,因"宣誓風波"也導致多次發生流會。頻繁的拉佈,極大地拉低瞭香港行政效率,使得政府的大量關系社會民生的議案無法得到及時通過,造成重要機遇錯失、工程預算超支等許多嚴重後果,甚至政府正常運轉也會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上屆特區政府早在五年前就提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但兩次都在立法會上被反對派議員"拉死",導致延誤瞭三年之後才能通過,許多重大機遇被白白錯失,使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拉越遠。

2016至2017年度財委會平均花4.2小時審議一個項目,審議時間比2012至2016年度平均花約1.8小時翻倍,重復審議已獲小組委員會通過的項目數目日益增加,這導致很多工程項目被迫延誤半年以上時間,造成的損失以億港元計,你們去看看香港一個高鐵站延期三年,就可以看出一個政府的效率之低下瞭。

最終也事實證明,香港歸根到底其實還是個錢說瞭算的地方,香港政府幾個特首從最初想做點事情到最終都還是倒向瞭富豪財團這邊,因為不這樣,他們就很難活下去,大抵就被幹掉瞭,如果不聽話還可能被送到牢裡去,這個就是赤裸裸的香港現實。

幾乎香港所有的富豪都是依賴帶有控制性資源獲得一輩子的超額利潤,推薦本書叫《亞洲的教父》,這本書除瞭將富豪並不如像他們自稱的那樣的是白手起傢外,還提瞭一個視角,那就是這些富豪都喜歡地產、金融、碼頭、公用事業、隧道等現金流強、資產規模大、能坐地收租的產業。這些產業都是特許經營,拿到牌照後,就坐收經濟增長的紅利。普通人辛苦工作一生,錢都交給他們瞭。其實登峰造極並不是書裡寫的賭場,而是地產。至少香港的富豪都是在地產領域獲得壟斷性財富。因為他們控制瞭香港最大的一塊壟斷權,對土地供給的壟斷。在董建華之後,香港的土地供應基本上就都沒突破瞭,沒有瞭土地的不斷供應,供給受限的地產業價格不斷飆升,逐年上漲,給他們帶來極大的豐厚回報。

最終,他們就如同土皇帝一樣在這個城市裡被所有的人供奉膜拜,而香港人也其實已經接受瞭這個現狀,他們對於有錢人是天生的帶有崇拜心理,理所當然認為被他們剝削是應該的,我有次在文華東方等車,許多警察在維持秩序,把出租車都趕走,然後來瞭一輛勞斯萊斯,下來一個司機,慢悠悠的把車停在路邊,然後打開後備箱拿出東西,在眾目睽睽的揚長而去,車就直接停在路邊,所有的人包括警察都視若無睹,絕對好像理所當然,我打上出租車後問司機,為什麼這個人就可以停車在這裡,警察也沒人管,他說人傢是有錢人啊,有錢人在香港就是有特權的瞭。我說香港不是法治地區麼,他說香港的法律是有錢人定瞭的,很正常的瞭。所以,當很多人跟我說香港是法治地區的時候,我都會嗤之以鼻,而且香港人自己也覺得這些都理所當然。他們會崇拜本地的有錢人,卻看不上大陸來的有錢人,這個心態我們可以放到後面去談,也是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瞭。

在所有被香港人供奉的最牛逼的就是昨天退休的這位。我從來很佩服李,事實上,他在國內持有的土地儲備,絕對是中國所有地產公司中最多的,你們去看下長和公司的報表,就可以看出他的利潤遠高於恒大,碧桂園,甚至在賣掉很多資產之後,依然超越,核心的原因是是因為他囤的地都在十年以上,在中國房地產其實不是一門好生意,為什麼呢。因為我往往一個億買來的地,造好候賣瞭五個億的房子,他媽的又得花十個億去買新的地造房子,所以其實每次都是在賭博,賭錯一次就完蛋,所有房地產最後的情況你會發現,賣房子的永遠就是賺個差價而已,隻有持有房子才能真正賺到資產的錢,所以房地產公司往往是貿易流通行業賺差價的,而真正發大財的其實是那些不賣房子隻持有房子的人,這個就是中國或者說全球的現狀,在中國綠城賣瞭那麼多房子,其實他賺的不多,而買它房子的人其實賺的比他多。但是比持有房子更賺錢的就是持有土地瞭,所以很多人誇獎李看得準,拿的住,所以是偉大的企業傢,但是大傢翻開所有的新聞報道看看就知道瞭,中國打擊囤地的行為一直沒有停過,誰都知道囤地賺錢多,但是有幾個真正能囤住瞭地的呢?其實是並不多的,李絕對算一個,他基本上在大陸都沒有怎麼造過房子,感覺都是在賣地,這個賺的錢的確是最好的生意啊。隻能說說不清道不明,香港的發展其實已經充分的證明瞭,持有比銷售要賺錢,他把香港的這招丟到大陸來,其實是得心應手,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搞定政府能夠讓他把這個得心應手的生意做下去,也就是那麼回事,他所有的收入構成裡,這塊貢獻比,大傢去算算,為什麼要走,為什麼會走。很大程度是,這個生意也玩到頭的原因吧,或許這個就是他最牛逼的地方,知道何時進,何時退。

李首富當初收購和記黃埔是他人生成為香港扛把子的象征,而收購和記黃埔的核心是兩個,第一個是時機,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出頭,該出頭的時候當仁不讓,舍我其誰。時間點把握的很好。第二,最關鍵是他會搞關系,收購和記黃埔的兩個重要人物,匯豐銀行大班沈弼和董事包玉剛,都對李嘉誠的收購起到瞭決定性作用。前者簡直把李當幹兒子看,各種支持,後者估計是因為九龍倉收購中欠瞭李一個人情,投李報桃。

最終的結果是李大概以幾乎不可想象的價格大概低於市場價格的一半就從匯豐銀行的手裡拿到瞭和記黃埔,並且隻要支付兩成的首付就行瞭。關鍵的是這兩成的錢還是匯豐給他的貸款,相當於一分錢不花或者說很少的錢,就拿到瞭和記黃埔。這場收購開啟瞭瞭李首富的人生大佬之路。

李首富在這個事情上估計收獲瞭他人生成功的經驗,那就跑不花錢拿資產永遠不會虧,問題是怎麼才能不花錢拿資產,核心技能就是兩個,認清形勢,搞好關系,他後來環顧四周發現大陸是個寶地,具備不花錢拿資產的可能性,於是攜港商身份奔赴北京,還收到瞭鄧大大的接見,於是在大陸無往不利,兩個核心技能總得如火純青,認清時事,搞好關系。

李首富在大陸拿瞭數不清的地,基本上都沒怎麼花錢,或者說花瞭錢都貸瞭款,然後隻幹一件事,就是囤地,別人的地囤個五六年很不容易瞭,各種拖,他一囤十多年壓根沒事情,你們現在還能找到他他媽的十幾年前囤的地,都是各個城市市中心的地,壓根不用造房子,大漲以後,打個地基就賣瞭,他賺錢的套路簡單粗暴,你們去看看長江實業的報表,利潤驚人,為啥?囤地早啊。為啥能囤,囤的又是市中心?嗯,進的早,關系好。

所以,李富各種讓人佩服是有道理的,懂得你要什麼,然後給你要的,你要面子,他給你面子,你要錢,他給你錢,他退的越多,姿態越低,收獲越大,尤其是跟那些喜歡裝逼的人在一起,他就使勁讓你裝逼,因為你裝他的逼越多,就回饋他越多,你得面子,他得裡子,所以他自己也說自己是個商人,在商言商,能賺錢就行瞭,別的不重要,人生成功如他,做最簡單的事情,賺最多的錢,就是憑借看清大勢,搞定關鍵人,無往不利。風生水起,不容易啊。

三、民主和自由跟經濟發展無關所以這個邏輯鏈條下來就很有意思瞭,香港這兩年衰敗是因為房價高企帶來的危害,而房價高企的背後其實是供給受限,供給受限的背後其實是香港的傢族富豪不希望攻擊放開,總是能通過各種方式逼迫政府放棄土地大面積供應,從而維持他們的階層利益,與之相對比的其實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是個維權政府體系,他們的邏輯就是基本上不允許有錢人對他們的政府權威造成任何威脅,發現一個搞死一個,所有新加坡政府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維權體系來自於民眾對自己的滿意度,他們構建瞭很強的公屋體系,大多數人的居住環境都非常不錯,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的房子一直沒有大幅度漲價的原因。當然這裡也又很多人認為大陸在香港化,我覺得這個說法是不對的。香港人,尤其這代香港人,其實是生於斯長於斯,離開香港,無處可去,退無可退,政府如果不給他們尋找出路和空間,他們隻能蝸居在三四十平方米房子裡跟父母一輩子在一起,很少有人能離開這個去尋求出路,在房價日益高企,經濟迷茫的時候,自然所有的怨氣都會出來,而他們又由於認知所限制,壓根不知道是什麼造就他們現在這個樣子,所以簡單的把怨氣發泄在大陸身上,這個問題我們放到後面去談。

我們先談談大陸為什麼不會跟香港一樣的核心原因是大陸縱深很深,所有在抱怨大陸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其實跟香港比就會發現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問題,香港人基本上在香港就是在為一個三十平方米的房子打拼,而大陸任何一個城市隻要你不挑,基本上房子還是買得起的,上海稍微偏遠點的房子三四萬,深圳關外四五萬,北京五環房子四五萬差不多瞭。在說遠點,大陸城市還分一二線,你一線買不起,你二線總買得起吧,二線不行,三線行不?所有互聯網上在說大陸房子貴的傻逼,都是想著買北京長安城的房子,上海陸傢嘴的房子,那誰買得起呢?在大陸如果隻是為瞭一個安身之所的話,房子並不困難,所以同樣的情況下,大陸也在土地限制供應,但是一定不會造成供給短缺,國內的房子的調控更多是以穩為主,逐年上漲為基調,當然到瞭一定階段呈現的特征,我自己感覺就是多樣性供給為特征,就是有錢人你可以很貴很貴的買,沒什麼錢的人,也讓你能有地方住,有點小錢沒大錢的人也能又不錯的選擇,差別化對待。這個就是大陸跟香港最大的區別,香港無所選擇,所以價格不斷上漲,大陸選擇很多,所以我不認為價格會大幅度上漲,至少有個臨界點,年輕人也不是傻逼,在一個明顯沒有機會的城市裡呆著找死,不如換個地方滋潤挺好,你看東北人在東北呆的不好,現在占領三亞,日子要多爽有多爽,這種選擇很多,你們去看看北海,估計也快被外地人占領瞭。

我們繼續說下去,很多人說香港自由,民主,這個問題,其實我說過很多次,我也懶得扯淡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民主,我隻是建議他們去香港看看,香港其實是從來不是個民主的地區,港英時候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估計可能是,但是這個不重要,我們要知道自由民主的目的是什麼,是先保障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一個人生存都是問題,還談自由和民主就是大傻逼瞭,亨廷頓說過,首要的問題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當然可以有秩序而無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無秩序。必須先存在權威,而後才談得上限制權威,所以很多公知都是自己吃飽瞭想要自由就以為全世界的人都跟他一樣吃飽瞭飯開始要自由瞭,對於絕大多數民眾而言,穩定的社會秩序,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第一位的,自由其實是靠後的,如果認識不到這點,就喊著要自由的,我基本上都歸類為是傻逼。

在香港占中事件的時候,我說過那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集合,政治問題,往往會借著經濟問題來擴大和發酵,例如敘利亞,看上去是西方幹涉,實質其實是國內天災使得大量農業人口擠入城市,急劇推高失業率,在此基礎上引爆瞭很多社會矛盾,從政治體制角度來看,臺灣,香港扯的民主,其實本質上而言,臺灣是民粹主義,全民政治化,結果是沒人做正事。

而香港,就更扯淡,壓根就沒有民主發生過,香港是建立在殖民體系上的地區,殖民時期的統治體系,也就是頂層服務體系,哪裡何曾是民主體系,民眾何曾有過民主?拿著民主說事,本質其實也是理由和借口罷瞭,並非真正的訴求,歸根到底還是經濟上出瞭問題。

我這裡,沒說民主不好,也沒說獨裁好,就事論事的說,全球民主體系下出現過很多牛逼的國傢,當然也出現過很多很破敗的國傢,很大程度上這還是兩件事,獨裁不是好體制,但是許多阿拉伯地區,也一樣能享受很好的石油紅利,過著還不錯的生活,新加坡也從來不是民主國傢,一樣可以靠著馬六甲過著不錯的日子,嚴苛峻法下的新加坡,也沒人拿他體制說事,本質而言,這是兩件事。

民主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良方,不要以為民主瞭,就什麼都有瞭,你是垃圾,最終其實還是垃圾,隻不過是民主的垃圾還是獨裁的垃圾,僅此而已。結果因為這段話,一堆人來罵我,其實隨便舉例都會發現民主跟經濟發展沒有任何必然的關系,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臺灣、香港,都不是民主體制發展出來的高速增長的地區。

新加坡到現在還是威權體制,臺灣是國民黨一黨執政的時候發展最為迅速,韓國也是軍政府時期發展高速,歐洲的西班牙是在佛朗哥統治時期,增長最為迅速,南美洲的智利也是軍政府時期增長最為快速,都很難說民主推動經濟發展。所以,我一直說,民主其實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是經濟發展瞭,日子好過瞭,然後開始吃飽瞭撐的要各種權利瞭,在日子不好過,沒飯吃的時候,其實都沒心思爭取權利的,都忙著搶飯吃呢。不能把這個因果關系給弄顛倒瞭,我們太多傻逼,都以為有民主就什麼問題都解決瞭,現實很多時候並不具備相關性,我們從這個世界的構成來看,8成的民眾是群體逐利性短視,追求當前短期利益,1成民眾具備長遠思考能力,但是卻容易隨波逐流,不敢堅持,隻有一成民眾,堅持自己看法,也按照自己的看法做事。為什麼全球最近對於民主都提出瞭強烈的質疑,就在於讓八成短期逐利的民眾主導未來的政治方向,必然最終結果就是短期政策提出者占優,以往美國這樣的國傢還可以通過精英控制輿論的方式讓民眾跟隨,現在也一樣不行瞭。全球都開始民萃上臺,右翼分子當政,民主的結果。是好是壞?很多人說西方近百年來是民主的成功,我覺得都挺扯的。根本上西方近百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底層技術也就是工業革命突破加上殖民優勢,而在工業革命時代哪裡來的民主?所以,民主是西方勝利之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所以,這個角度來看問題的話,香港一定是建立在經濟問題之上出現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是根本,絕大多數老百姓其實都拿政治問題來說事,前提是日子過不好瞭,所以核心其實是香港民眾的生活水平出現很大程度下滑,香港回歸以來隨著大陸不斷崛起,前面說瞭很多大陸為什麼會起來,核心就是制造業發達,外匯大量流入,貨幣寬松進一步促進制造業,超越美國加日本之和,這樣的國傢,已經很強大瞭,哪怕再有什麼危機和問題,總歸基本底子放在這裡,已經強大得不需要考慮香港和臺灣重要性的地步瞭,壓根不是同一個層面的事情……

香港自己卻因為被富豪把控,閑置土地供應,形成目前房價高企問題,使得整個地區無法創新,無法突破,屌絲逆襲成本極高,香港不得不簡單依賴地產和金融這兩個行業,這兩個行業很好,但是再好,也就隻是兩個行業而已,香港地區的經濟沒有廣度,更沒有深度,導致的結果就是系統風險極大,稍微來點風吹雨打,就扛不住,不是一個經濟體的概念,香港後來推自由行,希望零售業能成為第三個產業,但是說實話,中國人,其實也不是中國人,隻要是人骨子裡是喜新厭舊的,原先來趟香港感覺很牛逼,高大上,每天朋友圈裡曬自拍,拍個兩三次也就這樣瞭,變得很二逼瞭,開始也就不來香港瞭,跑到更可以去裝逼的地方去瞭,零售業能增長,但是很有限,因為變得太快。

前面也說瞭,香港其實是個基尼系數非常高的地區,這個地方,基本無中產階級,就兩種人,一種有錢人,占據不到2%,但是擁有98%的財富,還有一種人就是屌絲,占據98%,卻隻擁有2%的財富,雖然有點極端,其實本質就是如此的,分化太厲害瞭。這種地區本身能講民主也是很扯淡的事情,在香港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口其實並不多,我可以斷定這個地區1%和99%的人是無法對話的,民意一旦不統一就是對立加謾罵,高層講教養,底層講生活,能對話是見鬼瞭。雞同鴨講,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這是一個義無反顧在墮落的地區。

四、大陸對香港政府的方針出現根本性錯誤最後我們在反思下大陸政府在這裡面的根本性錯誤,我在15年的文章裡深刻反思過這個問題,大陸對香港政策現在來看出現很大的偏差,曾經可能是對的,但是現在就是錯瞭,說到底是不能與時俱進。前面說瞭,香港有過一個輝煌期,就是誰都能賺錢的年底,有錢人賺大錢,沒錢人賺小錢的年代,都能賺錢,就會和諧,但是到瞭一定階段之後,趨向飽和之後的結果,就是沒有增量,隻有存量。這種情況下,我多賺一分錢,你就會虧一分錢,政治結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過去,大傢其樂融融,老百姓並不介意誰掌握權利,所以過去的殖民體系下,英國總督制,基本上采取類似國內鄉紳模式,本地人自己管本地人,不要太出格就行瞭,所以當地有錢人掌握瞭一定的政治權利,負責維系地方,大陸接管香港之後,一直維持的是這種語境下的模式,籠絡一批富豪名流基本能穩住香港,為瞭籠絡這幫富豪,大陸政府不遺餘力的給予各種政策扶持,不但給予香港的政策支持,對他們在香港的所作所為睜隻眼閉隻眼,還讓他們在大陸獲得瞭各種好處,這個前面提過,香港房地產商在大陸的土地儲備絕對高於國內房地產商,為什麼?自己想去。所以同樣做房地產,最後國內一幫傻逼,拼命的謳歌香港地產商,卻拼命嘲笑的國內地產商是暴發戶,其實是很沒有道理的事情。

隻是很多年候,我們發現大陸政府所做的事情的結果是什麼呢?是香港並沒有穩住,反而問題越出越多,大形勢可能是因為經濟形勢全球都不好,但是政策方面的問題就是因為大量你所籠絡的富豪們,並沒有為你真正在做穩定香港的事情,他們利用你對他們的好,不斷的剝削和壓榨香港本地的民眾,直接把底層民眾往死裡整,最終引起瞭大面積的反彈。

現在的香港富豪跟百姓之間處於明顯的經濟對立的情況就非常的明顯瞭,房價不斷上升,底層生活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大陸人開始不斷來香港得瑟,在他們看來落差一下非常的大,同時,互聯網催生出瞭更多民意渠道的時候,原先的富豪政治顯得越來越脆弱,這個時候大陸還以為穩住富豪就能穩住香港,基本變的不現實瞭,所以估計未來幾年一定是會對香港的政治體制來個根本性的變革的時候,不可能按照以前的邏輯來瞭。

占中也好,旺角事件也好,表面上看是反對大陸,其實根子裡壓根本不在大陸上,隻是因為底層民眾智商不夠,不知道自己該去恨誰,簡單粗暴的認定是回歸讓他們沒有變得更好,其實不是的,他們該恨的首先是本土富豪,大陸最多就是監管不力罷瞭。但是民眾是不會思考為什麼的,他們隻會感受到怎麼瞭。所以,雖然我們說香港人不該把矛頭對向大陸民眾,但是他們是意識不到深層次的原因的,他們直觀的感受就是看到曾經窮得還需要他們救助的隔壁鄉下人變的闊綽起來,可以來香港炫富瞭,還能來香港包養二奶瞭,這種落差是最直接和無法接受的。激蕩起的反應也最激烈。

錢和女人應該是世界上最容易引發男人爭鬥的東西瞭。有一次一個香港人跟我就這麼抱怨,說你們有錢也別那麼高調好不好,很沒素質的。我則很鄙視的說,拜托,三十年前你們香港在大陸比我們隻會更高調,包養的二奶隻會更多,一個個出租車司機都在大陸充當有錢人的時候,你怎麼不去勸勸他們別那麼高調,別那麼沒素質呢?本質不是你素質高瞭,隻是因為你沒錢瞭,僅此而已。

至於很多人問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願意去香港,這就分為兩個層面來看,姑且把購物這類的分開,這類群體沒有比較意義,著重考慮的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還移民香港。確切說,現在香港的趨勢是中低層人員都在回歸大陸,尤其本身都是大陸人的更是明顯,為什麼?

因為大陸機會多,在香港出人頭地很難,而且生活狀態也很差,為什麼?前面說瞭,房價太高,別看很多人年收入百萬,但是在香港也不太買得起房子,在香港所謂千尺豪宅,也就是一百平方而已,絕大多數人住房也就是五六十平,生活質量其實很低。

而且香港面積很小,呆久瞭不好玩,我每次在香港真是感覺無聊死瞭,隻能在酒店大堂呆著喝咖啡,按個腳也找不到地方,更別說泡澡瞭,無趣的要死,哪裡有大陸熱鬧好玩,而且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一點,越是穩健社會,規則越是嚴格,而越嚴格的規則,必然騰挪的空間就很小,顯得單調而乏味,每個人其實剛工作瞭就可以知道自己死的時候的樣子,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是很不好的事情,耐不住的年輕人也都回大陸加入到熱熱鬧鬧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去瞭,即使失敗瞭,也是一場人生,多high。

之前我在美演講的時候,很多人跟我說中國能治療抑鬱癥,我開始不信,住瞭一段時間,覺得還真必須信,太無聊瞭,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說在美抑鬱癥大多因為實在無聊乏味且約束很多,過於壓抑,而來到大陸發現大陸才是真自由樂土,也沒啥約束,隻要不殺人放火,愛罵娘罵娘,沒人管你,這裡沒有種族禁忌,沒有性別禁忌,沒有宗教禁忌,喝酒隨便喝,調戲下良傢婦女,不出格,最多被打一頓,沒人動不動告你性騷擾,美國人平均每年十幾張傳票,什麼時候不知道就犯法瞭,大陸一輩子也不見得有一張,而且大陸喜歡紮堆,人一多想得抑鬱癥也不容易,不像美國,一杯啤酒喝一天,好山好水好無聊,大陸是真臟真亂真快活,前者容易抑鬱,後者不容易也是真的。

所以,目前趨勢香港中產以下回流很明顯,但是都是相對的,適合年輕人的地方一定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好靜,不愛動,怕人多,更關鍵大陸有錢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而香港是一個有錢人很少,但是有錢人紮堆把持話語權的地方,這個地方所有的政策就是保護自己的錢不被損失掉。所以建立起瞭非常穩固的政策制度,產權制度來保障各種有錢人的權益不受損失,所以,這樣的地方一定不適合屌絲逆襲,但是很適合有錢人養老,無形中給瞭大陸有錢人很好的選擇,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有點錢的人都期望來到香港,說白瞭,年輕人求生求變,老年人求穩求好,僅此而已。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