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官振銳(ID:SGZR22)
長期以來,一直有所謂海外日本之說,以形容日本之經濟實力不僅限於本土的 GDP,還有 GDP 所不能反映、為日本國民(政府、企業、傢庭)所持有的海外資產。統計表明,日本在海外的總資產超過 3 萬億美元。如果按凈資產計算,也是超過 3 萬億美元的。
看一個國傢傢底是多厚,隻看當年的 GDP 是不行的。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傢,每年的 GDP 增速驚人,近年來 GDP 的規模也相當瞭得。但是,準確衡量一個國傢的傢底,不能隻看當前是否風光。日本經濟停滯瞭二十多年,在增速乃至 GDP 規模上都不如中國瞭,但是,瘦死的駱駝之所以比馬大,在於它積年累月攢下的傢底。
我國眼下風光,但就人均而言,隻相當於日本 40 年前的水平。日本這 40 年,前 15 年依然是中速增長的,隻是後 25 年基本停頓。但 40 年之功,攢下的傢底是絕不可小覷的。
在衡量傢底方面,日本的海外凈資產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理論上,如果日本國際收支遭遇困難,是可以有 3 萬億美元的資產變賣、兌現以度難關的。這筆錢,是日本作為一個國傢,這麼多年在外置辦的傢底。
傢庭儲蓄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日本傢庭這麼多年,共攢下瞭 17 萬億美元的私房。這是日本國民為備不時之虞而攢下的活命錢和生活費。
衡量一個國傢的傢底,基本原理與衡量一個人、一個傢庭的傢底大體類似。平常,我們說這個人或這傢有錢,說的就是他的傢庭。在中國老百姓眼裡,判斷標準無非以下幾條:
一、有存款。二、有房(不動產)。三、有股票、基金、債券、銀行理財(有價證券)。四、股權。五、每月工資。
如果一個人,每月工資收入很高,又有巨額存款,又在北上廣深擁有多處房產,又是股市大戶、債市大戶還買瞭很多基金、理財。而且,他本人還投資於多傢企業,甚至本人就是老板或大股東。那麼,這個人就算很有錢,傢底就算是很厚。而存款、房產、有價證券(或稱間接投資)、股權(或稱直接投資)、工資(或稱 GDP),就是衡量他傢底的幾個主要指標。
國傢復雜些,但原理大體如此。就日本而言,比較重要的指標,一是 17 萬億美元的傢庭儲蓄,算是存款瞭。二是日本 3 萬億美元的海外凈資產。三是日本每年 5 萬億美元的 GDP。
日本每年創造 5 萬億美元的 GDP,不是憑空來的。5 萬億美元的國內經濟增量,對應的是多大規模的國內經濟存量。或者説,日本國內是多大規模的傢底,才可以創造出每年 5 萬億美元的增量。這些傢底中間,哪些是直接或間接參與創造瞭 5 萬億美元的增量,哪些則處於休眠狀態、睡大覺或像間歇式噴泉一樣今年休眠、明年蘇醒。
所以,一國國內的傢底要精算起來,太過復雜。一個粗略的辦法,是將歷年的 GDP 累加起來。比如美國,作為全球經濟老大已經一百多年瞭。這一百多年,每一年的 GDP(早期叫工業產值)都比他國多。這樣累積起來,它的國內傢底肯定比任何其他國傢都殷實得多。
如果覺得 GDP 這東西隻是個數字,有點虛頭巴腦,那也可以換成購買力,以這個國傢每年經濟的購買力來算,也就是所謂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這樣一來,象中國這樣一些物價較低的國傢,雖然在 GDP 數字上不如美國,但折算成購買力,早幾年就已經超過美國而榮居世界第一。
但即使如此,美國依然是連續富瞭一百多年、已富過三代有餘的大戶人傢。即使以購買力計算,人傢的傢底也還是比我們殷實得多得多。
總之,衡量一國傢底,除一國國內傢底不好精算、隻能以歷年 GDP 估算外,其他三個指標都是有據可查,也是百姓和媒體引用較多的。
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日本的海外資產,尤其是凈資產,被稱為海外日本,有段時間被廣泛引證為日本傢底的例證。
這裡面其實是有問題的。3 萬億中間,日本央行購買美國國債,大概在 1 萬億規模。這部分錢,是日本央行的錢。而日本央行的錢,其實不是能算錢的。就好象中國 3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錢,是中國人民銀行往經濟中釋放瞭幾十萬億的人民幣,把這些美元從經濟中換回來的,是不能憑白無故再放回經濟中的。如果經濟想用,就必須用經濟中正在流通的幾十萬億人民幣來換。果真換瞭,就意味著幾十萬億的人民幣從流通中消失,那將是史上空前的銀根緊縮。
日本央行手裡的那 1 萬億美元資產也是如此,隻能在日本經濟之外轉悠。想回國進入日本經濟,不是想回就回的,要麼從流通中抽出相應的日元來換,要麼配合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總之,這部分錢是不能算錢的。
還有 1 萬億左右,是日本金融機構、企業、個人投資於海外有價證券的,比如美國股市、美國國債、次貸等。這部分錢,與央行手中的美元不同,是經濟中的錢,是算錢的。但這部分錢,流動性很大,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大進大出。日元匯市之所以動蕩,這部分資金是主力。前文介紹過的渡邊太太,其實就是這部分資金中的散戶投資者。他們與日本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一起,是這 1 萬億美元資金的主要玩傢。
這 1 萬億中間,散戶投資者雖然用的有自己的錢,但杠桿率很高,20-30 倍。杠桿者,借別人的錢也。所以,不能算日本的傢底。但是,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的錢,則主要是日本老百姓的養老錢、保費,這是實實在在的日本傢底。
最後 1 萬億,是日本企業這麼多年來在海外的直接投資總存量,或建廠,或並購,每年都給日本帶來不菲的投資收益。這部分錢,是日本 3 萬億海外資產中最靠譜、最真金白銀的部分。
傢底是實力,所以," 實 " 很重要。殷實,殷重量,實重質。3 萬億的量裡面,最虛的是央行手裡那 1 萬億,說它是一堆廢紙也不為過。因為央行手裡的錢,如果沒有進入經濟和流通中,其實就是一堆廢紙。半實半虛的是金融機構和散戶手裡投資於股票、債券的 1 萬億,因為用瞭杠桿。最實在的,是日本企業海外建廠和並購的 1 萬億。從這個意義上,海外日本其實要縮水一半,不是 3 萬億,而是 1.5 萬億美元。
日本 17 萬億美元的傢庭儲蓄,則是衡量日本國傢實力比較重要和靠譜的一個指標。這是二戰以後日本 1 億多老百姓、幾千萬個傢庭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第一傢底。最關鍵是靠得住。不像房產,說跌,就能從九十年代初的巔峰,直接跌落 90%,變成白菜價。
北京的老百姓,現在基本上都是千萬富翁。再窮光蛋,隻要把住的房子賣掉,幾百萬、上千萬的現金就可以到手。
但是,基本人沒有人真的這樣做。大傢過日子、消費,還是看每月掙多少工資、有多少存款。房子,不是財富,隻是財富效應和浮盈,沒有人拿它當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