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商業周刊 App 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撰文:Andre Tartar、Wei Lu
房價最難以負擔的 20 個城市中有 7 個在亞洲,6 個在拉美國傢
對大多數人來說,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絕非易事
從北京到裡約熱內盧,住房負擔能力是一個重大挑戰。
隨著世界各地的人們遷入城市和尋找住房,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對大多數人來說,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絕非易事。
危險的趨勢
在彭博全球城市住房可負擔指數 ( Bloomberg Global City Housing Affordability Index ) 中列入的 105 個都市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基於美國貸款機構關於每月凈收入不超過 28% 用於住房的經驗法則來算,在這些城市靠平均月收入根本就無法負擔購買一套 1000 平方英尺(92 平方米)或租住一套三居室的成本。如果將每月收入的 50% 用於住房方面的支出,那麼上述城市中隻有 12 個的房價成本還算得上可以負擔。
對房價進行研究的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資深經濟學傢恩裡克 · 馬丁內斯 · 加西亞 ( Enrique Martínez-García ) 表示,城市居民面對包括城市用地規劃、住房租賃市場開發不足以及貸款困難等種種障礙,而對這些問題加以處理的政策性解決方案並不明確。
加西亞表示,難以獲得信貸是發展健康的住房市場所面臨的一個挑戰,但過快開放住房信貸市場也可能會帶來麻煩,這可能會造成泡沫形成並最終破滅的結局。
彭博全球城市住房可負擔指數對在城市中心及郊區租住或購買住房的成本可負擔與否進行計算,其排名基於包括凈工資及抵押貸款利率等自報數據,相關數據由在線城市和國傢統計數據庫 Numbeo.com 匯編。
難以負擔的房價
自 2012 年以來,彭博全球城市住房可負擔指數中有 48 個城市的房價變得越來越難以負擔,而房價可負擔能力出現改善的城市有 51 個(全部 105 個城市的歷史數據並不完整)。在該指數中可負擔能力最差的 10 個城市中的 9 個,居民平均凈收入出現下降。而在可負擔指數中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有 8 個城市的凈收入因租金和貸款成本下降而出現上升。
以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和烏克蘭基輔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房價最難以負擔。房價最難以負擔的 20 個城市中有 7 個在亞洲(中國有 4 個),6 個在拉美國傢。
在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640 美元的平均月收入還不夠在城市周邊租房,更不用說在市中心購買房屋和公寓,在市中心購房每月需償還的抵押貸款接近 2000 美元。這適用於有多個收入來源的傢庭,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截止到 2010 年(有數據記載的最後一年),每五個裡約居民中就有一個以上住在貧民窟。過去五年住房可負擔能力惡化最嚴重的 10 個城市中,有 6 個在拉丁美洲。
全球房價可負擔能力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有 7 個在北美:4 個在美國,3 個在加拿大。美加兩國房價最難負擔的是溫哥華,大量外資湧入導致當地房價飆升,紐約在彭博全球城市住房可負擔指數中排在中間。
房價可負擔能力改善最明顯的兩個城市在中國:分別是深圳和廣州。但據倫敦物業咨詢公司 Knight Frank 的國際住房研究主管凱特 · 埃弗裡特 - 艾倫 ( Kate Everett-Allen ) 表示,盡管在包括深圳在內的中國城市有大量新房建成和交付,中國大部分地區的住房需求仍持續超過供給。她表示,這一現象是大規模城鎮化和工資水平相對較低造成的,並稱 2016 年有幾個城市的房價漲幅高達 40%。
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 4 個中國都市,位列該指數中最難負擔的 20 個城市之列。
編輯:陳木青、黃琬鈞
翻譯:吳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