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亂象調查:暴富誘惑已攬入社區大媽

08-30

8 月份,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突破 3 萬元!而 ICO(初始發行代幣融資)也成為一種火熱的融資方式,連社區裡的大媽都參與其中。瘋狂的背後,是眾多不專業的散戶蜂擁而至,他們甚至連比特幣和 ICO 是什麼都不太清楚。炒作代幣價格已經成為散戶投資者的危險遊戲。

風險顯而易見,國內外監管部門都在密切關註這一異常新奇的融資方式的風險,並開始提示風險,乃至試圖出手監管。

然而面對這個新興產物,世界各國態度不一,但多數主要經濟體傾向於認為 ICO 是一種類似於證券發行的行為。將其納入監管勢在必行。

本期將從目前國內 ICO 的各種亂象入手調查,向讀者揭示貴圈的新鮮生態;下期我們將聚焦個案,告訴讀者那些瘋狂炒作的人是如何操作的。我們的目的是從這些亂象和個案中提示風險,避免誤入陷阱。監管層的態度也是我們關註的重點,敬請期待。(曾芳)

中麗基金戰略發展部總經理賀冠華長期關註區塊鏈技術,在參加一些行業會議時他發現,一些 ICO 項目開始進入小區進行宣傳,而參與投資的是社區中的大媽。在路演現場,對於技術和行業應用一概不懂的大媽隻關心什麼時候能賣代幣,認購能夠打幾折。" 人人都想著一夜暴富。"

" 幣圈太火,鏈圈人已經不夠用瞭。" 在一場金融科技論壇上,一位區塊鏈專傢感嘆。

所謂的幣圈,即通過 ICO 炒各種虛擬貨幣的人,而鏈圈則是指進行區塊鏈研發和應用的專業人士。ICO 全稱為 Initial Coin Offering,模仿股票市場的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而來,即項目發起方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初始代幣的方式去獲得融資,不過初始代幣不能用法定貨幣(人民幣、美元等)購買,因為這違反瞭各國關於融資的法律法規,而需要用比特幣、以太坊等流動性較好的數字資產購買。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建立信任共識等特點,被認為在銀行交易、網絡借貸、眾籌等金融市場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諸多大型金融機構、互聯網巨頭都在研究如何應用落地。但這遠不及通過 ICO 炒幣帶來的 " 暴富神話 " 令人印象深刻。

以太幣自發行以來上漲近 1000 倍,國內亦有代幣自 ICO 以來漲幅超過 200 倍,部分 ICO 項目在數小時內便完成募集,部分普通投資人也眼紅不斷進場。據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 ICO 的全球總的投資額約為 18 億美元,僅中國 ICO 投資額就接近 26 億元人民幣。

在業內人士看來,開展 ICO 的項目也越來越離譜,沒有白皮書(相當於項目說明書)、抄襲代碼、不看項目資質,甚至項目發起人有犯罪前科等,種種亂象不一而足。

從極客圈到散戶

業內人士介紹,在 ICO 一詞火起來之前,這一形式也被稱作 " 幣眾籌 "。以太坊被視為這一模式最成功的開創者。

以太坊是一款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智能合約的開源底層系統。2014 年 7 月 24 日,以太坊開始為期 42 天的眾籌,一比特幣可以換到 2000 個以太坊,以此籌集到約 31529 枚比特幣,時價約 1840 萬美元。

一位區塊鏈技術平臺企業人士介紹,可以將以太坊看做是一個安卓系統,系統內通用一種幣作為支付方式。其他的 ICO 項目看做是系統中的一個個應用(APP)。這些應用中有一些類似於電子遊戲,遊戲中購買裝備、獲得技能等都需要支付遊戲幣。而這個遊戲幣可以通過系統中的幣來兌換。也可以在電子遊戲早期發售時就認購。而隨著遊戲中的玩傢越來越多,早期發售的一定量的電子遊戲幣就有可能升值。

一位業界資深人士介紹,ICO 可以看做是一種眾籌,不過認購的不是股權而是發起人發行的代幣。在平臺發佈白皮書進行路演後,投資人對平臺發行的代幣進行認購,這些代幣將作為未來項目完成上線後投資人獲得其中權益的憑證。而在項目發起人這邊,最終都還是需要把這些代幣或認購的比特幣、以太坊等兌換成為法定貨幣(人民幣、美元等流通貨幣),用於企業發展支出,比如工程師工資、系統硬件投入等。

上述人士表示,和眾籌類似,ICO 的早期參與人群也十分小眾,集中在極客圈以及對項目發起方十分熟悉的人群之間。但隨著以太坊、比特幣等價格不斷上漲,普通散戶投資者對 ICO 的興趣增大,而市場上利用 ICO 圈錢的項目越來越多。

中麗基金戰略發展部總經理賀冠華博士長期關註區塊鏈技術,在參加一些行業會議時他發現,一些 ICO 項目開始進入小區進行宣傳,而參與投資的是社區中的大媽。在路演現場,對於技術和行業應用一概不懂的大媽隻關心什麼時候能賣代幣,認購能夠打幾折。" 人人都想著一夜暴富。"

價格、數量隨意定

早在兩年前參與過 ICO 的李洋(化名)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之前做 ICO 項目要準備大半年,對項目發展有清晰的規劃,對於可行性進行第三方分析調研,花很長時間和投資人做路演,費用使用情況明細也都會公開。而在 2017 年爆發的 ICO 熱,不管項目白皮書內容如何,融資金額動輒數千萬元,而且融資時間幾天或幾小時。其中甚至有連白皮書都沒有的項目,就憑發起人的個人影響力,就開始拉微信群進行打款。這樣的做法被區塊鏈技術人士調侃稱 " 空氣鏈 ",多位受訪人士直言 " 圈錢已經不顧吃相 "。

" 不像以太坊這樣的項目,參與其中的智能合約確認需要消耗代幣,現在很多區塊鏈項目根本不需要代幣也能完成,但還是去做 ICO,而且代幣的發行數量、發行價格隨心所欲,沒有任何依據。" 李洋表示。此外,白皮書的技術門檻要求也極高,非專業人士很難看懂項目如何實現。

"ICO 為什麼這麼火,就是現在有瞭代幣的二級市場交易。參與人不在乎團隊靠譜度,不在乎項目應用場景,代幣上市升值就轉手賣掉。" 上述業界資深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原本 ICO 參與人和 VC 投資人一樣,要經過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等待項目落地,享受權益。但有瞭二級市場,參與者可以在獲得代幣後在市場上快速賣出。而大多數代幣的最初上市價相較認購價出現數倍漲幅。

一份國內主要 ICO 項目收益榜單顯示,截至 8 月 25 日,量子鏈漲幅達 47 倍,公信寶漲幅達 36 倍,幣安漲幅達 20 倍。

不過,並非所有的代幣都能有如此高的漲幅。不乏有代幣在二級市場開始交易後便接連下跌。

幣圈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某代幣初始發行價格為 0.30 元,但在交易平臺掛牌之初就達到 3.2 元,暴漲 10 倍。但掛牌後該代幣價格便一路下滑。" 一個項目,一般隻有幾百人參與,幾千人參與的項目在業內已經是很大型的瞭。" 該人士介紹,這也造成代幣的籌碼相對集中,進而通過坐莊拉升代幣價格好進行拋售、出貨。

一位業界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證券交易場所是經過國傢授權開立,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投資者利益。當前 ICO 領域的交易平臺均為民營,不乏有交易平臺與項目發起方進行暗箱操作,將一些項目完成代幣認購後便打包上交易平臺拋售。

賀冠華表示,ICO 作為一種低門檻、快捷的融資方式,為少數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瞭發展機會。但正因為其融資太容易又缺少監管,加上投資人缺少辨別能力,在暴富心態下參與其中,面臨極大的投資風險。

多位受訪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多數 ICO 項目已經具備瞭非法集資、傳銷的全部特征。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