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平小店月流水 50 萬,“超能吸金力”如何煉成?

07-29

58 平的小店,14 名員工,日均翻臺 20 次,月營業額能達到 50 萬、平效高達 8600 元。

這樣的平效是同場一個 350 平知名品牌大店的 5 倍多,在人效上超過瞭麥當勞、肯德基。

什麼樣的人員結構才能支撐這樣高效運轉的旺店 ?

01

58 平小店,14 名員工,月流水 50 萬元

位於深圳南山區寶能太古城南區負一層的雲味館,從商場開始營業,食客就絡繹不絕。

原因是性價比高,就餐體驗感好。

一份米線 330 克,1+10 種配菜,4 種免費小菜,價格 18~29 元,這是在高房價、" 傢傢都睡在 1000 萬之上 " 的深圳,二線城市的過橋米線也要這個價瞭。

在大眾點評上,有食客打趣說,花 20 多元吃瞭 11 碗菜、1 碗主食、1 碗湯,好想知道,洗碗阿姨怎麼還沒跑 ?

顧客吃得滿意,商傢也賺得盆滿缽滿:日均翻臺 20 次,月營業額能達到 50 萬、平效高達 8600 元。

這樣的平效是同場一個 350 平知名品牌大店的 5 倍多,給購物中心創造瞭每平方米 1000 多元的月度租金貢獻率,達到瞭餐飲類最高。

從人力成本來看,這傢店隻有 14 個員工,低於同等面積的麥肯店面用工數。

通常餐飲業的人力成本在 20% 以上,麥肯的人力成本在 15% 左右,而在雲味館,隻有 13% 左右。

02

PK 麥肯,你要 " 科學 + 美學 + 哲學 "

雲味館是怎麼做到店小、人少、效率高的 ?

雲味館創始人、" 米線哥 " 遲煥濤說,開小店,是 2014 年大傢都在開 200 平的大店時,他們就開始考慮的。

因為趨勢必然是房租越來越高,mall 越來越多,員工成本越來越高,所以面積越小活得越好。

麥當勞、肯德基的單店面積一般在 200 平米左右,而雲味館多為 80 — 120 平的店面。3 年來,雲味館開瞭 70 傢店,未來會加大小店的比重,今年的拓展計劃是再開 40 傢新店。

談到和麥肯運營邏輯的區別,米線哥也有自己的一套心法。

他說:" 麥肯走的是標準化系統,如果單純從標準化、系統化下手,我們做得再好也比不過他們,不可能比他們更好瞭。"

怎麼走出一條不同的經營路線 ?

一是科學路線:要支持高翻臺率,出品必須快。2014 年,雲味館就提出瞭 " 不動刀戰略 ",員工都覺得是癡人說夢,那麼多配菜不切能行 ? 但經過和供應商不斷磨合,雲味館現在使用的全部是分裝即用的凈菜,基本做到瞭不動刀 ; 在顧客引導、座位安排、傳菜路線等動線設計上也都有精細化的設計。

二是美學路線:實現場景感溢價,從價值上超越。比如同樣一個東西 20 塊錢,麥肯是標準的、科學的流程體系,而雲味館是東方的文化、價值主張和情懷。

比如雲味館賣的也是簡餐,但不是一味求快。和快餐店多是硬椅子硬板凳,挨挨擠擠,還放著快節奏的音樂,讓客人快吃快走不同,雲味館餐位是木質座椅和沙發軟座錯落分佈。店內綠植飄拂,光線柔和,墻壁上是小清新繪畫,還有一些鐵藝擺件,雲南范兒的小佈景、小裝飾隨處可見,營造瞭一種咖啡館裡吃米線的感覺。即使日均翻臺 20 次,客人在這裡卻感覺不到生硬的快。

三是個性化路線:麥肯定崗定標,所有的東西都是模塊化的,高度的標準化和體系化,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驗證,每個人做什麼有固定清晰的分工。但如果你也定崗定編,150 平 20 個人,你也這樣,你一定死。

所以,米線哥說,雲味館從 200 平到 150 平,然後到 80 平,到 50 平,運營都是經過調整的。因為如果是 80 平的店,你的後廚還是 60 到 70 平,那麼你剩下的 10 平米隻夠擺 10 個座位,這還怎麼幹 ?

所以隻能進行成本重構,通過動線研究,做瞭個 25 平米的廚房,服務區就有瞭 45 個位置。這樣生產區和服務區就匹配瞭。開 80 平的店,也能做 40 萬到 50 萬,達到別人 150 平到 200 平的營業額,你就顛覆瞭。

實現這樣的目標,在崗位上也要顛覆,因為和麥肯不一樣啊。

這樣一來,所有的模式都是個性化的,或者說階段化的個性化。你有 5 傢店是 150 平,5 傢是 80 平,如果你還用西方的模式去筐,就沒法兒做瞭。後廚 10 個崗位,必須變 5 個瞭,5 個人不夠用,就要一崗多能,必須走標準化 + 個性化路線。

米線哥說,隻有 " 科學 + 美學 + 哲學 ",你才能顛覆標準化路線,三五十平的店也能做,一二百平的店也能做。然後用東方的的哲學來管理,激發員工的內驅力,讓大傢主動去做這件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