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下旬,中國汽車界被 FCA 撩動得亢奮不已。伴隨著長城汽車放話要收購 Jeep,國內業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動作似乎已箭在弦上。
但迎接這筆 " 蛇吞龍 " 的,卻是廣泛質疑。
華商韜略 · 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陳光 編輯丨畢亞軍
美編丨劉彥潮
誰要收購 FCA?怎麼收購 FCA?有沒有資格收購 FCA?8 月 15 日以來,這傢大洋彼岸的汽車巨頭,給國內財經界貢獻瞭十足的流量。
8 月 14 日,《美國汽車新聞》爆出,中國某知名車企已不止一次出價想要收購菲亞特克萊斯勒(下簡稱 FCA),另有幾傢中國車企同樣表現出收購的興趣,分別是東風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控股,以及廣汽集團。
報道指出,中企希望以稍高於 FCA 市值的價格完成收購,但如此價格並未達到 FCA 的預期值。所以,收購最主要問題在於價格,而中方正計劃進一步追加報價。
這份報道在中美業界引發軒然大波。FCA 美股股價應聲大漲,國內相關媒體更是忙得不亦樂乎,一邊四處求證,一邊發揮聯想。
媒體的激情源自 FCA 龐大且赫赫有名的品牌群。
8 年前,意大利菲亞特和美國克萊斯勒合並,一舉成為全球十大汽車供應商之一。合並後,集團旗下擁有來自歐洲的法拉利、瑪莎拉蒂、阿爾法 · 羅密歐等頂尖品牌,以及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道奇、克萊斯勒、Jeep、Ram 等汽車品牌。
集團歸屬 Exor 集團,由號稱意大利 " 王族 " 的阿涅利傢族掌控,CEO 則是業內大名鼎鼎的塞爾吉奧 · 馬爾喬內(Sergio Marchionne)。
這些久譽盛名的名字,大大刺激瞭國內媒體的創作熱情——誰要收購、收購哪些品牌、準備花多少錢 …… 一時間,各類消息鋪天蓋地,中企將買下法拉利、瑪莎拉蒂的傳聞亦橫空出世。
不過,其中的大部分信息,隻能當娛樂新聞看,比如,這筆收購無論如何發展,都不會和法拉利產生關系。
2015 年底,為瞭償還集團債務,馬爾喬內主導分拆瞭法拉利,FCA 剝離所掌控的 80% 法拉利股權,使其獨立並登陸資本市場。期間,FCA 幾度套現,用來還債。
伴隨著幾個季度漂亮的財務報告,法拉利的市值不斷攀升,如今已超過 280 億美元,比 " 母公司 "FCA 的美股市值還高。
因此,收購 FCA 和收購法拉利完全是兩碼事,部分媒體的聯想,隻是一廂情願。
收購法拉利沒戲,收購瑪莎拉蒂和阿爾法 · 羅密歐同樣不現實。
法拉利一役,馬爾喬內嘗到瞭甜頭。伴隨著經營不善、集團債務再度攀升,他決定在瑪莎拉蒂和阿爾法 · 羅密歐上故技重施。
2016 年底,報道稱 FCA 計劃出售旗下兩大子品牌,以應對財政難關。當時,瑪莎拉蒂的銷量幾度銳減,阿爾法 · 羅密歐的 Giorgio 平臺投入 10 億美元,完全賺不回來。
這之後,馬爾喬內開始變著法子炒作這兩個品牌,以給予投資者 " 信心 "。他先是稱瑪莎拉蒂將成為集團推出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的先頭兵,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後又在分拆、出售品牌上不斷放出消息。
8 月 23 日,借著中方收購的傳聞,FCA 再次聲稱即將出售兩大品牌的部分股份,使之獨立出來,這個消息引發其歐美兩地股價再度大漲。
出於上述分析和判斷,中方收購 FCA 消息傳出之初,華商君以為這隻是誤傳或炒作,完全沒當回事,相關中方企業亦先後回應稱沒有收購計劃。
一波熱炒眼看戛然而止,事態的發展卻迎來瞭第二個高潮:真有中企要買 FCA!而且涉及的資金比法拉利、瑪莎拉蒂什麼的都要高!
伴隨著中方車企紛紛回應 "say no",美媒又放出瞭第二波消息:FCA 的高管已經飛赴中國,和長城汽車進行商談。
到瞭這個節骨眼上,長城汽車不再打馬虎眼,8 月 20 日,集團總裁王鳳英正式對外表示:長城打算買下 FCA 旗下的 Jeep。
王鳳英剛說完,長城就開始和 Jeep" 眉目傳情 "。Jeep 先是推出 " 長城車主 " 圓夢 Jeep 的活動,長城哈弗又打個擦邊球,分享活動並問 " 你願意嗎?",引得外界想入非非。
傳聞至此似乎水落石出——長城要的不是瑪莎拉蒂、阿爾法 · 羅密歐,而是業務高度重合的 Jeep。
如此聯姻乍看上去很合理,但仔細一琢磨,其真實難度卻比收購瑪莎拉蒂等大得多,因為 Jeep 實在是太貴瞭!
FCA 是業內知名的偏科生,其優勢主要集中在 SUV 和皮卡,其他品牌堪稱 " 一塌糊塗 ":2016 年度,菲亞特僅 500 和 500X 兩款車型盈利 ; 藍旗亞潰敗至隻在意大利銷售 ; 克萊斯勒、Ram 和道奇在美國有點市場,但完全談不上優勢 ……
出於此,FCA 一直深陷債務危機,不少品牌投入高昂,但幾乎不賺錢甚至虧錢。雖然靠分拆法拉利還瞭一波錢,但依舊架不住集團的整體頹勢—— 2016 年底,FCA 債務高達 70 億美元 ; 與之對應的是,馬爾喬內曾放話稱,離任前(2018 年)一定會解決掉龐大的債務問題。以上,便是中方收購 FCA 傳聞盛行的基礎。
集團的一眾品牌中,Jeep 已經成瞭唯一的 " 遮羞佈 "。
2017 年上半年,FCA 的財報顯示,集團近 18 億歐元(約合 142 億人民幣)的利潤中,一大半是 Jeep 貢獻的。這個 " 單核 " 肩負整個集團,持續填補其他品牌的虧損,一旦失去 Jeep,FCA 在虧損的路上就徹底回不來瞭。
有鑒於此,資本市場甚至認為:單純的 Jeep 比 FCA 整體還值錢。摩根士丹利給出的估算是,Jeep 獨立的價值能達到 335 億美元,而 FCA 整體出售的估算是 320 億美元。這意味著,Jeep 之外,集團其他品牌的總和是負資產。
收購 Jeep 還是收購 FCA?或許是長城和 FCA 的分歧之一。美國媒體最新報道指出:FCA 希望出售的品牌包括 Jeep、Ram、道奇、克萊斯勒和菲亞特,而且是打包出售,拒絕單賣 Jeep。
這個打包價是多少?各方猜測紛紛。目前,FCA 的美股市值接近 230 億美元,但集團希望以較高的溢價出售 5 個品牌。綜合各方信息,有分析認為,中方完成收購的價格不會低於 1000 億人民幣,更有評論認為成交價有可能接近 2000 億。
不管是一千億還是兩千億,對於國內任何車企而言,都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天文數字,對於長城則更是如此。如果交易完成,那簡直不是 " 蛇吞象 ",而是 " 蛇吞龍 "。
實際上,如果僅看數據,所有的收購流言都是非常荒誕的。
2016 年,長城汽車的營收是 147.6 億美元,FCA 則高達 1310 億美元 ; 截止目前,長城的市值是 1137 億人民幣(約合 172 億美元),這意味著即便按市價把公司賣瞭,也未必買得起 FCA 的 5 個品牌。
更糟糕的是,長城所持的現金籌碼似乎越來越少。8 月 31 日,集團發佈的半年報顯示,2017 年上半年,長城實現營收 412.56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 凈利潤 20.92 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 56.62%。
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長城汽車的貨幣資金為 65.89 億人民幣,所持現金及等價物僅為 57.6 億,這筆錢離千億級別的收購價顯然太過遙遠。
囊中羞澀的數據下,各方仍執著分析著交易的可能性,是出於兩點:一是有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成功先例,二是長城已經到瞭必須有大動作的關鍵階段。
伴隨著國內車市進入微增長時代,各傢車企的競爭空前激烈。長城崛起於 SUV 領域,此前,這片市場一片空白,如今卻是群雄割據。
為瞭應對緊張的局勢,長城在 2017 年大推促銷活動,並且打破瞭 " 不在媒體投放廣告 " 的慣例,投入巨資做宣傳。就連一向 " 深居簡出 " 的董事長魏建軍,都頻頻出來站臺。
促銷成本及廣告費用的大幅度增加,也被認為是長城上半年凈利潤大減的主要原因。
早先,就有觀念認為,長城的現有業務如果不做出改變,很有可能觸及天花板:國內銷量的提升愈發困難,走出國門更是難上加難——整個上半年,長城汽車的出口量共計 1.71 萬輛,僅占集團營收的 2.6%。
但魏建軍的雄心並不是守成。2 月的 " 哈弗百萬之夜 " 慶典上,他曾豪言 " 到 2020 年,哈弗銷量要突破 200 萬,超過 Jeep 和路虎,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 SUV 品牌 "。
想要完成這一目標,展開全球並購,直接拿回技術、市場和銷售通路,無疑是最佳捷徑 ; 側重皮卡、SUV 和小型貨車的 FCA,更是天選標的。
但不同於吉利收購沃爾沃,不論是吞下 Jeep 還是整個 FCA,長城都面臨著極端龐大資金壓力和可能出現的並購 " 後遺癥 "。
2009 年,福特遭遇百年歷史上最大的虧損,集團提出 " 一個福特 " 戰略,大刀闊斧削減非核心品牌,其他資產遭到瘋狂甩賣。期間,吉利隻花 18 億美元就拿下沃爾沃,撿瞭個大便宜。
即便如此,便宜買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李書福剛拿到汽車許可證(2002 年),就開始研究沃爾沃,從內部提出收購,到真正將之收入囊中,前後走瞭 3 年的時間。
當時,吉利手裡持有的現金及等價物的總額是 45 億人民幣,差距遠遠小於如今長城和 FCA 的對比。而拿下沃爾沃後,吉利又投入數倍於收購價的重金,重新開發出新的 SPA 平臺和 CMA 平臺,這才有瞭沃爾沃的新生。
退一步講,即便通過資本市場搞定瞭收購的錢,管理也是個超級難題。吉利收購沃爾沃時,被質疑 " 福特都管不好,你們憑什麼?" 現在看來,這類質疑成瞭笑話,但在當時卻是主流。
汽車是個高度整合的產業,接管一個品牌,意味著接管其生產鏈、研發、品牌推廣和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文化,期間重重難題,不一而足。
FCA 在全球擁有 162 傢組裝、配件、沖壓和機械加工工廠,以及 87 傢研發中心。北美市場內,FCA 的經銷網絡覆蓋 2600 傢美國經銷商。這些沉甸甸的數字,是交易的籌碼,也是交易後的負擔。
如何順利對接,保留哪些部門,裁掉哪些部門甚至品牌,裁員如何賠償、如何面對當地工會和法律 …… 過往中企的海外並購表明,看不見的問題比看得見的還多,一著不慎,便是兩敗俱傷。
另一方面,當下的大型跨國車企都是一門心思減品牌,集中優勢發展強勢品牌,因為多品牌發展的策略越來越難。
在中國,從沒有一傢本土汽車企業運營多個品牌的成功經驗。以吉利為例,企業在經歷瞭 3 個品牌同時運營的窘境後,下定決心整合為一,才有瞭此後的發展。
不止是品牌,就連銷量也是負擔。FCA 一年賣出接近 500 萬輛車,這樣的規模全球也沒幾傢車企能應付得過來。
汽車銷量每提升一個級別,從全球佈局、研發投入、產品規劃,到人員架構、營銷推廣等都得上好幾個臺階,強如大眾、豐田和通用,至今依舊深困於 " 千萬魔咒 ",難以跳脫。
大型企業之間的並購、尤其是海外並購,實在是過於復雜。外行隻能看個熱鬧,即便是準備數年、看似萬事俱備的交易主體,也往往面臨著巨大風險。
放在長城面前的,就是這樣的左右抉擇。
收購的好處自然顯而易見:國內車企都在琢磨技術,拿下 FCA 直接領先一大步 ; 借著對方的通路,順利打開國際市場,運營得好,輸出性價比超高的哈弗和 WEY 也是不在話下 ; 背靠幾大成名已久的品牌,集團的形象和信用背書直接躍升幾個檔次 ……
風險同樣顯而易見:資金和管理難題撇開不談,現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這邊國內政府叫停海外非理性投資,那邊特朗普政府琢磨著搞封鎖、玩敲詐,誓要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
大的行業趨勢下,燃油型 SUV 也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全球都在猛追新能源汽車,芬蘭、挪威等歐洲國傢已經宣佈 2025 年開始禁止銷售純燃油車型,中國也將在明年實施《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大排量的 SUV,將直面政策的沖擊。
一面是受挫的銷量和利潤,一面是難以捉摸的機會,長城和 FCA 之間的曖昧,引發海量關註,也迎來廣泛質疑。
究竟是借著機會 " 互炒一波 ",打一輪 " 你有價值,我有錢 " 的廣告?還是魏建軍鐵瞭心要玩真的?誰也不知道。
對於這筆交易,按照現行流傳的方案,華商君認為可行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長城入股 FCA,雙方在技術和通路上實現部分共享。
但之所以鋪陳開講這麼多,是因為華商君對於這樣的判斷也沒有底——魏建軍和長城這傢企業,不能用常理來分析和揣度。這位企業傢軍人出身,出瞭名的鐵腕作風,到今天為止,他提出的目標,還沒有落空的。
十幾年的時間裡,魏建軍迎著政策 " 黑洞 ",悄無聲息地把一個爛攤子,做成瞭中國最掙錢的民營車企(2015 年度)。更多魏建軍和長城汽車的故事與解讀,盡在《數風雲人物 · 壹》。
出於其過往的輝煌戰績,加之長城已經放話要收購 Jeep,說不定魏建軍真能頂著各方否定,強行搞出來中國汽車界有史以來最大的新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