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傢婕華盛頓報道
本文為地球日報自媒體聯盟華府進行時獨傢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 11 月 3 日啟程,陸續前往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菲律賓等亞州五國,進行為期 12 天的訪問行程。這是過去 25 年來,美國總統出訪亞太地區時間最長的一次。
特朗普政權上任十個多月,隨著白宮官員、內閣、幕僚團隊逐漸底定,此次亞太行的行程規劃也回歸較傳統的美國外交路線——由白宮國傢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主導,統合白宮國安會、以及職掌外交的國務院、負責國防的五角大樓等三大體系。
白宮國傢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
麥克馬斯特在出發前一天於白宮招開記者會,介紹特朗普此次亞洲行有三大目標:首先,加強國際共同達成朝鮮無核化、促進自由開放的印度 - 太平洋地區、促進自由公平與互惠的貿易。
為瞭達到特朗普推廣貿易的目標,此次代表團中,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將扮演在第一線與日本、韓國、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角色。
擁有近 45 年外交經驗的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 (J。 Stapleton Roy)告訴新浪,這種美國領導人出訪的行程通常真正重要的工作、政策行程擬定都在出訪前就先由第二層級的官員、專傢完成,因此關註這些擬定政策團員的分工或動態,或許更能窺探出特朗普亞洲行的細節。
在 11 月 8 日到 10 日緊湊的兩天訪問北京行程中,特朗普 " 訪華團 " 的重要成員有哪些?
白宮國安團隊
白宮國安團隊是最接近總統特朗普身邊的幕僚團。這群人在跟著總統,負責行程、政策擬定、講稿、媒體溝通、外交禮儀、服裝、安保、甚至與國內保持聯系等各種狀況。其中重要的成員及分工:
第一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搬到白宮以後,梅拉尼婭漸漸在更多的公開活動中亮相,幾次出訪也意外在服裝、或與特朗普夫妻倆人的互動上占盡版面。今年四月,特朗普與習近平主席在佛州的海湖莊園會時,梅拉尼婭除瞭參與外交宴會,還單獨和中國的第一夫人一起參觀當地的藝術學校,展現兩國交流的柔性一面。梅拉尼婭將在第三站中國訪問之後先行返美,不會陪同特朗普再到下一站越南與菲律賓。
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今年 8 月接掌白宮西翼的前國土安全部部長、退休四星海陸將軍凱利曾誓言要為白宮帶來新 " 秩序 ",並且更謹慎地看管總統接收的訊息,幫助特朗普更準確做出決定。兩個多月來,凱利帶領的白宮西翼確實少瞭一些 " 消息走漏 " 或內鬥的鬧劇。
凱利在出訪前接受福克斯新聞專訪時稱," 中國在貿易上基本把我們打得大敗。中國在貿易上很多地方比我們做得更聰明,特朗普總統致力於本著合作的方式來改變現狀 。" 他還罕見地表態指出," 但我不會把中國形容成我們的敵人,他們是另一個世界強國。"、" 中國政府的系統看來適用於中國人民 "。
副國傢安全顧問迪娜包威爾
國傢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副國傢安全顧問迪娜包威爾(Dina Powell):三星將軍退役的麥克馬斯特是整趟亞洲行的統籌人。他與副安全顧問、前高盛集團主席包威爾隨行在空軍一號,指揮國安團隊運作。
國安會亞州政策資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特朗普的亞太政策的真正關鍵人物,是曾擔任路透、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海軍陸戰隊退役、年僅 43 歲的博明。精通中文的博明是在前國傢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的推薦下加入國安會負責亞太事務,他在阿富汗服役時擔任情報官工作,因此獲得弗林賞識。
白宮撰稿人米勒
白宮資深顧問、撰稿人米勒(Stephen Miller):年僅 32 歲的米勒是保守國傢主義的信奉者,他被離開白宮的策略師班農形容是 " 站在敵方前面的最後一個人 "。米勒是特朗普自競選以來信任的幕僚及寫手,此次亞洲行特朗普有兩場重要演講,一是在首爾的韓國國會演說,第二是在越南 APEC 峰會的演說。新浪日前詢問米勒,如何準備訪華時的演說?米勒僅回答 " 團隊準備中 "。
庫什納夫婦
總統資深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第一千金伊萬卡:相較於今年 5 月特朗普的首次外交訪問,庫什納夫婦扮演要角;4 月海湖莊園習特會時,庫什納擔任主要聯系人 … 庫什納夫婦在此次亞洲行的角色似乎不再如過去一般重要。伊萬卡 3 日在日本演說後即返回美國,庫什納也會在中國行程後返美。分析認為," 女婿 " 庫什納的角色相對弱化,與白宮幕僚長凱利整頓國安會有關,目的是讓白宮權力及話語分配更加常規化。
外交禮儀顧問長萊爾勒(Sean P.Lawler):海軍退役的萊爾勒在今年 9 月獲特朗普提名為白宮外交禮儀顧問長,此前,他擔任國安會外訪、計劃、外交事務主管,負責統籌各種訪問的禮儀細節、用語、文化等。當國會顧問麥克馬斯特稱特朗普在亞洲行仍會 " 做自己 "、" 不會調整、緩和語調 "、 " 他想要說的任何話語 " 時,萊爾勒則在國會聽證時提醒到,禮儀官很重要的是要確保提防 " 不要造成損害(do no harm)"。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白宮通訊主管霍普。希克斯(Hope Hicks)、國安會發言人安頓(Michael Anton)、白宮秘書羅伯特 · 波特(Rob Porter):此次也會搭乘空軍一號、全程陪同特朗普訪問亞洲的白宮幕僚群,主要負責對外溝通、媒體、新聞稿及聲明等。
外交國防團隊
職掌外交的國務院與負責國防的五角大樓,是美國對外政策擬定的重要部門。此次亞洲行,國務院的關鍵人物除瞭國務卿蒂勒森、以及目前派駐在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曾六度擔任美國艾奧瓦州州長佈蘭斯塔德,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是代理亞太助理國務卿董雲裳。
國防部長馬蒂斯剛從亞洲回到華盛頓,不會再參與特朗普的訪華行程,但他已公開支持以外交方式解決朝鮮問題,但強調五角大樓會隨時做任何準備。
除瞭國防部長馬蒂斯,上月剛獲得提名為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的前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薛瑞福,預計也將是特朗普對華政策的重要幕僚,目前仍須通過國會聽證投票才能上任,不確定是否會隨行訪華。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
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倡議以外交溝通方式解決朝鮮危機,但特朗普曾在日前發推稱 " 省省能量吧,Rex"。上個月,美國媒體又披露蒂勒森曾在七月五角大樓的會議後批評特朗普是 " 傻瓜 " 且有意辭職,蒂勒森因此在國務院緊急招開記者會,公開誇獎總統 " 聰明又愛國 ",否認辭職傳言。兩人此次亞洲行的互動將受到矚目。
董雲裳
代理亞太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曾被希望 " 與中國打經濟戰 " 的班農批評應該被開除的董雲裳是資深美國外交官,擁有多年處理對華政策經驗。今年 8 月,班農曾不滿特朗普政府對朝鮮核威脅時暫停擱置對華的 "301 條款 ",稱正在國務院和國防部安插反華派,更點名董雲裳應該離開國務院。不過,董雲裳獲得上司蒂勒森的支持。
商務貿易企業團
除瞭國安、國務院、國防部三大部門處理對華政策以外,特朗普此行為瞭達成推廣貿易的目標,特別要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召集的美國大企業 CEO 總裁代表團,陪同訪問北京,傳遞欲建立長期持續的美中雙邊經濟關系的訊息。
商務部長羅斯是特朗普團隊中身傢最富有億萬富豪。美國媒體報導,有約 100 多傢不同美國公司報名參加這次訪華行程,而美國政府則最終挑選瞭其中約 29 傢,他們都希望 " 可藉此促進自己的業務發展 "。
報導同時引述 2 名消息人士指,特朗普可能會強調美國的天然氣和其對減少貿易赤字的作用,並協商要求中國從美國購買更多天然氣。報導還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協商最大一宗投資協議,是與中石化有關的價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能源投資。如果協議落實,會給遭受颶風肆虐的得克薩斯州和美屬維京群島帶來數千個就業機會。
據路透社報導,此次隨行出訪商務團名單基本都是美國對中國占較大出口份額的行業代表,包括飛機、大豆、汽車、電子產品器件等制造業。2015 年到 2016 年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最大出口的行業分別是:飛機(132 億美元)、大豆(128 億美元)、汽車(96 億美元)、電子產品器件(84 億美元)和核反應堆及發電設備(26 億美元),這些都是中國民生必需、也很難替代的產品,也能進一步應和特朗普促進貿易平衡、美國優先的原則。
CNBC 進一步揭露瞭企業代表的初步名單,包含:
全球領先的工業氣體公司 Air Products 總裁
Seifollah Ghasem
阿拉斯加管道開發公司(簡稱 AGDC)總裁
Keith Meyer
阿拉斯加州州長
比爾 · 沃克
谷物公司阿徹丹尼爾斯 米德蘭公司亞太區總裁
Donald Chen
Arclight Capital Partners, LLC 合夥人
Daniel Revers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總裁及 CEO
Mitch Snyder
波音飛機公司,波音商用飛機部門總裁及 CEO
Kevin McAlliste
錢尼爾能源公司(Cheniere Energy, Inc)總裁及 CEO
Jack Fusco
Dais Analytic Corporation 總裁及 CEO
Timothy Tangredi
美國液化天然氣公司(Delfin Midstream, LLC)總裁及 CEO
Frederick Jones
美國陶氏杜邦公司( DowDuPont)董事長
利偉誠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Drylet, LLC),總裁及 CEO
Luka Erceg
美國大宗商品貿易商復瑞渤投資交易公司(Freepoint Commodities LLC)CEO
David Messer
美國通用電氣全球成長總部(GE Global Growth Organization)總裁及 CEO
John Rice
High Global Growth, Honeywell 總裁
沈達理
美國德州計算機軟件公司 總裁及 CEO
Vance Hum
Worldwide Property & Casualty, Partner Reinsurance Company of U.S。 CEO
Theodore Walker
高通公司(Qualcomm, Inc)CEO
史蒂夫 - 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
軟件公司賽仕 SAS 執行副總裁
Nick Lisi
美國光熱發電技術公司(SolarReserve)CEO
Kevin Smith
Country Representative, Stine Seed Company 中國代表
Li Zhao
設備制造企業特雷克斯公司(Terex Corporation)總裁及 CEO
John Garrison
德州液化天然氣公司 Texas LNG Brownsville, LLC 創始人兼 CEO
Langtry Meyer
美國迪捷集團(The Digit Group, Inc)總裁及 CEO
Paul Doherty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中國區總裁
江志成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席
Jim Miller
廢水及能源處理生物科技公司(Viroment)CEO
Paul Koenig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LLC)總裁
Jose Emeterio Gutierrez Elso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CEO
勞埃德 · 佈蘭克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