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火瞭,虛擬貨幣火瞭,幣圈也火瞭。但當你還沒搞清楚區塊鏈的原理時,一些早期入幣圈的炒幣人已成被收割的 " 韭菜 "。
作為一位 " 老韭菜 ",沈小峰的 " 炒幣 " 歷程充滿酸甜苦辣。他曾經以 5000 元的價格買下人生中第一個礦機,並挖出 3 個比特幣從而賺到第一桶金;也曾經因幣值暴跌而中途 " 下車 "。
昨天(3 月 18 日),沈小峰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講起自己五年來的心路歷程。他不僅揭秘瞭諸多 " 幣圈 " 騙局,更感嘆到," 隻有看清楚邏輯的人才有機會,如果什麼都沒有就盲目進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攝圖網)
拿 " 炒大蒜 "、" 炒大豆 " 心態買幣
一開始我隻是覺得這件事情很酷,很有范兒,用自己的算力產生數據真是一件很炫的事。
沈小峰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回憶道,彼時還是 2013 年 4 月,當時比特幣的價格還在 700 元 -800 元之間,隻有少數的極客(形容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並投入大量時間鉆研的人)註意到新生事物,通過電腦程序挖掘比特幣。
" 當時我知道比特幣是一種加密的貨幣,通過挖礦模式得到,但並不清楚其中的內在邏輯。" 沈小峰回憶稱,當時(2013 年)比特幣回本的速度很快,大概是兩個月," 市場上有售價 8000 元的礦機。"
而在比特幣之後,各種新的虛擬幣種,如 Litecoin、Namecoin、PPcoin、Devcoin、Terracoin、Nova-Coin、Rucoin、Freicoin 等也出現,當時極客們稱之為 " 山寨幣 "。
不同於像沈小峰這樣從幾年前就開始在幣圈研究的 " 信仰者 ",直到 2017 年年中左右,沈小峰才感覺到這把 " 火 " 逐漸燒到普通投資者身邊。
2017 年,ICO 依托著 " 數字貨幣 "" 區塊鏈 "" 智能合約 " 等概念大熱瞭一把。
根據國傢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傢委員會發佈的《2017 上半年國內 ICO 發展情況報告》,面向國內提供 ICO 服務的相關平臺共計 43 傢。2017 年以來,通過上述平臺完成的 ICO 項目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 26.16 億元,累計參與人數達 10.5 萬。而國際相關報告則認為,中國可能有超過兩百萬人參與過 ICO。
但僅僅通過幾人團隊發佈一個 " 白皮書 ",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就可以啟動融資活動,而這樣的方式也讓 ICO 的合法性一直有爭議。去年 9 月,央行等七部門對於 ICO 給出瞭明確定性,同時叫停瞭各類代幣融資活動。
不過,ICO 被禁之後,幣圈又興起瞭新的玩法—— IFO。所謂 IFO 是指基於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種而進行的分叉貨幣發行,成為一種新的虛擬幣融資手段。
與此同時,通過拉人頭、建群、註冊得幣的項目也層出不窮。而沈小峰認為,這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 " 幣圈 " 項目,僅是披上瞭 ICO 外衣的欺騙行為。真正的 ICO 項目需要看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落地、技術水平如何。
在沈小峰看來,那些和區塊鏈技術及虛擬貨幣絲毫無關的項目打著區塊鏈名號,借助一些大佬名義虛假背書,已經攪亂瞭幣圈和鏈圈的生態;另一方面,投資者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人不懂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本質就盲目進入,不探尋大佬 " 站臺 " 的真假就迅速投資,甚至有些人把虛擬貨幣和 Q 幣當作一個維度的產物。
" 很多人拿‘炒股票’、‘炒大蒜’、‘炒大豆’心態的買幣。" 作為一枚 " 老韭菜 ",沈小峰自己也運營一些虛擬貨幣社群。沈小峰表示,現在很多朋友也會拿項目白皮書給他看,但有些白皮書的質量儼然小學階段 PPT 水平。
99%的人為錢而來,但 " 扛不住 " 暴跌
五年的 " 炒幣 " 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沈小峰也因為虧損而半途 " 下過車 "。
沈小峰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很多人是因想賺快錢而進來,又因幣值的下跌而退出,幣圈拿到錢的人都是耐得住寂寞的。" 一些大佬手上有閑錢,相比於普通投資者,他們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也更清楚鏈圈和幣圈的發展趨勢,因而他們判斷幣值的指標可能不是某一階段的大跌或者大漲,即便幣值在谷底的時候他們也‘拿得住’。"
沈小峰坦言,2013 年的自己進入幣圈後也是個 " 投機者 ",當時應用非常少,但隨著底層技術區塊鏈的發展,對於技術和底層邏輯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五年之後的自己更把對虛擬貨幣的投入當成是長期投資。
" 這些錢不是每個人都能賺,隻有看清楚邏輯的人才有機會,如果什麼都沒有就盲目進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 沈小峰坦言,99%的人因為賺錢效應進來,但卻因暴跌就 " 扛不住 "。
現在,沈小峰身邊有很多在早期進入幣圈的朋友,有些人已經成圈內大 V,有些人開始運營自己的社群,有些人曾賺到一桶金後匆忙退場。
在沈小峰看來,除瞭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目前在幣圈也存在兩級分化的情況
真正的信仰者研究底層技術和內在邏輯,長期持有一兩個幣種等待升值;而更多的人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態加入很多群組,並總是擔心幣值的漲跌。
沈小峰提醒稱,真正的合格的 ICO 項目不會承諾幣值會漲多少,而是在風險強調上作出特別聲明,隻有一些披上光鮮外衣的傳銷幣才一味強調幣值升值。
每個人都想賺錢,但希望賺到的錢是能看得懂的錢,通過深刻理解區塊鏈含義之後再進入。
沈小峰在最後向記者總結道。
(應被采訪者要求,沈小峰為化名)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