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們已進場!這個風險即將爆發

08-31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一路飆漲,ICO 也正一步一步刷新著讓人瞠目結舌的融資神話。

最近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在 " 項目書 " 都沒有的情況下就敢籌集 2 億美元(相當於 13 億人民幣),把 ICO 推向瞭風口浪尖。

話說,今天早上看到黃生老師發瞭一則警惕 ICO 騙局的微博,被網友留言嘲諷為 " 人老瞭,對新事物怕瞭 "。

有點感慨,你真的知道 ICO 是怎麼一回事嗎?雖然這場風險尚未爆發,但涉及人數之廣,讓人害怕。所以,鳳財君決定為大傢抽絲剝繭,揭開 ICO 的真面目。

在這裡首先要聲明:ICO 並不等於騙局,但是 90% 打著 ICO 旗號的所謂融資,確是真切的龐氏騙局!

ICO 有多火?

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有 10 多萬人參與 ICO。

據國傢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近期發佈的《2017 上半年國內 ICO 發展情況報告》,今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 ICO 項目共計 65 個,累計融資規模 26.16 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 10.5 萬。

這個數字非常龐大,而國內發達的社交媒體,正在讓行業進一步膨脹:微信群、公眾號、小密圈 …… 都是投資者的聚集地。

ICO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國內風行,目前國內融資額最大的 ICO 項目是今年 3 月 Qtum 量子鏈發行的量子幣,從 3 月 16 日開始,目前已經眾籌到瞭 1177.1661 個比特幣。

雲幣網數據顯示,5 月 23 日量子幣上市交易當天最高價格就達到瞭 66.66 元,比起 3 月份眾籌的價格 2 元來說,漲幅達 33 倍。一天漲幅 33 倍,碾壓所有 ICO 首日漲幅記錄。

李笑來是 EOS 項目的 ICO 發起人,6 月底,他的第一個 ICO 項目 EOS 白皮書問世。盡管面臨種種質疑,但 EOS 短短五天內融到瞭 1.85 億美元。

2017 年 7 月 2 日,EOS 的整體市值達到瞭近 50 億美元。有人稱之為 " 價值 50 億美元的空氣 "。

EOS 幣在 7 月 3 日到達最高點 36.58 元後便開始瞭一路的下跌,截止 8 月 29 日,EOS 幣的成交價已經跌到瞭 8.74 元,比上市第二天最高點時下跌瞭足足有 76.1%。

EOS 行情(來源:和訊網)

大跌之後,投資者質疑李笑來 " 圈錢 " 的聲音越來越多,而李笑來並沒有停止 ICO 的腳步。7 月 10 日,他宣佈瞭另一個更具爭議的 ICO 項目:PressOne。

相比 EOS,PressOne 更讓人難以理解,因為這一次根本沒有白皮書,僅在官網有幾百字的介紹。項目方給出的理由是 " 不提供那個,即使提供瞭也沒多少人看得懂,甚至沒幾個人看的東西。"

官網介紹稱," 一個基於 EOS 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內容分發公鏈,人們可以在這裡創建各種各樣基於內容的去中心化應用。"

PressOne 官網放出發售通知,發售 220 億代幣,其中 100 億枚 PRS 通過眾籌完成,價值 2 億美元。

瘋狂的背後,是眾多不專業的散戶蜂擁而至,他們甚至連比特幣和 ICO 是什麼都不太清楚。炒作代幣價格已經成為散戶投資者的危險遊戲。

中麗基金戰略發展部總經理賀冠華博士在參加一些行業會議時他發現,一些 ICO 項目開始進入小區進行宣傳,而參與投資的是社區中的大媽。在路演現場,對於技術和行業應用一概不懂的大媽隻關心什麼時候能賣代幣,認購能夠打幾折。

ICO 是什麼?

在幣圈,ICO 一直被當作 " 低配版的 IPO",ICO 全稱為 Initial Coin Offering,模仿股票市場的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而來。

即項目發起方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初始代幣的方式去獲得融資,不過初始代幣不能用法定貨幣(人民幣、美元等)購買,因為這違反瞭各國關於融資的法律法規,而需要用比特幣、以太坊等流動性較好的數字資產購買。

一位業界資深人士介紹,ICO 可以看做是一種眾籌,投資人對平臺發行的代幣進行認購,這些代幣將作為未來項目完成上線後投資人獲得其中權益的憑證。

和眾籌類似,ICO 的早期參與人群也十分小眾,集中在極客圈以及對項目發起方十分熟悉的人群之間。但隨著以太坊、比特幣等價格不斷上漲,普通散戶投資者對 ICO 的興趣增大,而市場上利用 ICO 圈錢的項目越來越多。

批評者直言不諱:不法人員以此為契機,劃地圈錢,一個個沒有技術,沒有前景,全靠營銷和拉人頭的 ICO 就像一粒粒老鼠屎,壞瞭區塊鏈金融發展的一大鍋粥。

ICO 可以分為 4 類:

一是完全的騙局,純粹利用 ICO 這種新模式進行詐騙。

二是做區塊鏈技術的企業利用 ICO 進行圈錢,但商業模式不明朗,技術沒有絕對優勢,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三是紮紮實實做區塊鏈技術,成為一傢偉大的企業,不過價值在於股權,而不是代幣。

未來,這些項目經過多年時間發展壯大,將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這意味著,未來的融資會從代表所有權的股權融資,變成出售產品項目未來使用權的融資。

四是利用底層連技術,發展成為又一個類似比特幣或以太幣的數字貨幣等較為主流的幣種,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接受。

未來的融資支付方式,可能會突破單一國傢法幣支付的模式,變成全球化數字支付貨幣。

前兩種的結果都是被淘汰,漸漸銷聲匿跡,後兩種會越做越強,融入主流資產交易市場。

以太坊被視為這一模式最成功的開創者

以太坊(Ethereum)是一個平臺和一種編程語言,能使開發人員更快建立和發佈下一代分佈式應用。

2013 年年末,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發佈瞭以太坊初版白皮書,啟動瞭項目。

2014 年 7 月 24 日起,以太坊進行瞭為期 42 天的 ICO,籌集比特幣,並發放以太訪(也叫以太幣,相當於以太坊的股票)。

2017 年 6 月 12 日,以太幣價格突破 400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從 2017 年 2 月份的 8 美元到 6 月 15 日的 400 美元,以太幣的價格在四個月中增長瞭 50 倍。

以太幣 K 線圖(來源:比特幣交易網)

一位區塊鏈技術平臺企業人士介紹,可以將以太坊看做是一個安卓系統,系統內通用一種幣作為支付方式。其他的 ICO 項目看做是系統中的一個個應用(APP)。這些應用中有一些類似於電子遊戲,遊戲中購買裝備、獲得技能等都需要支付遊戲幣。而這個遊戲幣可以通過系統中的幣來兌換。也可以在電子遊戲早期發售時就認購。而隨著遊戲中的玩傢越來越多,早期發售的一定量的電子遊戲幣就有可能升值。

代幣們將分層,目前 90% 是蓄意騙錢

在業內人士看來,ICO 90% 是蓄意騙錢,剩下的 10% 中又有 90% 是偽需求。

從形式來看,ICO 可以分為純粹騙局和真實融資需求兩種。知名 ICO 項目小蟻幣、量子鏈的投資人在經歷瞭上百倍的收益狂歡後,更多投資人一擁而上。

蝗蟲般的欺詐者在聞到這一機遇後也蜂擁而入。有的僅以一份 PDF 白皮書就募資上千萬,甚至有些幹脆不給白皮書,直接宣佈 ICO 計劃。

打著 ICO 名義進行詐騙的也不在少數。典型的 " 坐莊 " 騙局也正在潛入 ICO 領域,這種模式常見於郵幣卡騙局中的行騙模式,表現為由作為莊傢的發行人與發行平臺聯合行騙,莊傢持有自持大量份額,以大量資金運作使得價格暴漲,待 ICO 完成、散戶資金進來之後,莊傢出售自己持有的份額賺取差價。

" 大部分募資公司隻是想利用人們對數字貨幣生態的新鮮和興奮感,借助社交媒體來進行推廣宣傳,並抓住目前市場缺乏可強制執行的監管的時機進行詐騙。一旦融到資金後,那些在白皮書中承諾的計劃根本不會落地,尤其在中國公司的 ICO 項目中更為普遍。" 全球金融科技服務公司 Autonomous 研報透露到。

中國投資者往往有投機和賭徒心理,所以 ICO 現象比一些西方國傢更為普遍。在美國,ICO 更像是個尚未開發的荒地。

一方面,他們對於區塊鏈的未來極度樂觀,另一方面,ICO 通過私人賬戶進行交易,形式上非常不成熟。

活不下來的區塊鏈 ICO 項目,就沒有任何價值。ICO 行業最終形成的格局是:一些項目成為龐氏騙局,少數項目發展成為大的公司。

在健康生態中流通的代幣,價值會越來越高。

代幣們將會分層,一些比較好的代幣成為雞尾酒的上遊,比如以太幣、比特幣的價值會越來越高,既有使用價值、生產價值,還有內循環,這些經濟體,現在看是百億美元,將來可能到千億甚至萬億美元的級別。參與者們一起投入算力、智力,支撐數字經濟體,這個經濟體會快速長大,產生雞尾酒效果。

而在最底層徘徊、沒有任何希望往上走的代幣,都是末流的籌碼,難以流通,隻好走傳銷的路。

圈錢已不顧吃相

當前多數 ICO 項目已經具備瞭非法集資、傳銷的全部特征。

早在兩年前參與過 ICO 的李洋(化名)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之前做 ICO 項目要準備大半年,對項目發展有清晰的規劃,對於可行性進行第三方分析調研,花很長時間和投資人做路演,費用使用情況明細也都會公開。

而在 2017 年爆發的 ICO 熱,不管項目白皮書內容如何,融資金額動輒數千萬元,而且融資時間幾天或幾小時。其中甚至有連白皮書都沒有的項目,就憑發起人的個人影響力,就開始拉微信群進行打款。這樣的做法被區塊鏈技術人士調侃稱 " 空氣鏈 ",多位受訪人士直言 " 圈錢已經不顧吃相 "。

" 不像以太坊這樣的項目,參與其中的智能合約確認需要消耗代幣,現在很多區塊鏈項目根本不需要代幣也能完成,但還是去做 ICO,而且代幣的發行數量、發行價格隨心所欲,沒有任何依據。" 李洋表示。此外,白皮書的技術門檻要求也極高,非專業人士很難看懂項目如何實現。

監管層持續發聲,提示風險

來自國外、國內的監管層持續發聲,直指 ICO 風險與亂象。

美國證監會在 8 月 28 日發佈對投資 ICO 的風險預警,道出 ICO 發起者存在 " 拉高出貨 " 和 " 市場操縱 " 兩種欺詐可能。

今年 8 月 10 日,新加坡金管局也警示 ICO 投資風險:

新加坡監管局表示,投資於 ICO 數字令牌的資金,由於 ICO 交易匿名、易被濫用於非法活動,在短時間內容易籌集大量資金。如果執法部門調查相關非法活動,消費者將受到不利影響。

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也在 28 日晚間發佈風險提示,點名 ICO 五大風險:

1)相關線上交易平臺,存在非法經營和涉稅等風險;

2)相關項目發起人和機構,存在洗錢、非法集資和組織傳銷、涉稅等風險;

3)相關投資人,存在參與非法集資、傳銷等風險;

4)相關技術、媒體服務 / 研究機構,存在參與、組織非法集資、傳銷、虛假宣傳等風險;

5)相關監管機構已經高度重視並提示 ICO 的風險。

目前尚處於監管灰色地帶

ICO 目前在全球,都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

被認為 " 無國界 " 發行和交易的 ICO 項目,正在考驗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智慧。它繞開瞭中央銀行或證券監管機構,處於金融灰色地帶。

對各國金融監管機構而言,對 ICO 等監管上,一方面需要保護金融創新,不扼殺創新募資方式的出現;另一方面也需要保護投資者利益,打擊洗錢等違法行為。

對 ICO 發行中的 " 代幣 " 而言,各國認定不一,或認定其為資產、證券、私人貨幣,但對於 ICO 本身而言,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監管機構開始考慮將其定義為證券發行行為。

據瞭解,中國證監會正向部分區塊鏈企業就 ICO 監管征詢意見,目前處於收集意見和討論階段。

更早前的 8 月 24 日,銀監會首次針對虛擬貨幣籌資做出規定。銀監會起草瞭《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指出:未經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傢有關規定,以虛擬貨幣等名義籌集資金的行為,應當進行非法集資行政調查。非法集資參與人應當自行承擔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在金融法律師的解讀中,ICO 已被納入這一范疇。

行業隻有經過強監管之後,正規軍才有望崛起。

某知名企業區塊鏈負責人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所謂正規軍是指大型企業、有多輪的創業公司等。在此演變過程中,具備較強實力的 ICO 平臺或項目率先擁抱監管,將 ICO 的創新屬性和潛在風險做出更好的平衡,才有望在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 ICO 健康發展階段的最大受益者。"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