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樓市眾生最關心的事
3 · 17 調控即將迎來一周年,樓市信息空前嘈雜。
有些城市用腰斬獻出周年大祭禮:環京樓市房價跳水,開發商清倉大甩賣;北京房價指數出現 32 個月以來首次同比下降,房價似乎跌回一年前;房地產投資占 GDP 比重達 50% 以上的海南居然敢公開稱絕不允許任何人炒房。
有些城市讓人犯嘀咕:杭州 300 套高端住宅開盤兩周售罄,房價直逼一線廣州;南京、武漢等地閉上瞭門又紛紛打開窗,本科生可直接落戶買房;三線徐州房價連漲 24 個月,內行人直呼看不懂。
漲跌之下,樓市給人以暗流湧動之感。
要把握最新動向,理解房地產趨勢,那麼搞清楚這三個基本問題就是當務之急——
一線房價跌沒跌?
二線調控松沒松?
三線棚改買不買?
理解本輪調控周期中高層的決心和力度,最為關鍵。
先把時間往回撥一年。
那時雄安未出,通州副中心周圍的樓市被炒得風頭無兩,一傢距離北京 300 公裡的新盤連夜跳漲近 2000 元 / 平,但 2017 年全國兩會剛閉幕那天,剛需族翹首期盼,終於還是沒等來樓市調控。
靴子沒落地,看漲情緒再次燃起,很多人平穩度過兩周觀望期後毅然決然出手瞭。那天夜裡,已連續 17 個月環比上漲的北京樓市又加足馬力——賣傢報價 728 萬,從 7 點半砍價到夜裡 11 點半,745 萬成交。一篇《最近有點為北京感到難過》在新中產的朋友圈裡瘋狂擴散,集體焦慮感又被喚醒。
有人看著房價惶惶不安,有人拿著合同竊竊自喜。誰也沒預估到,3 月 17 日當天,樓市調控突然重拳來襲,打得人猝不及防(延伸閱讀:《北京醞釀已久的樓市 " 大殺器 " 終於祭出!》):" 認房又認貸!"" 二套房貸比例上調 10%!"" 限貸加碼!"" 市場化住房一律限購!"……
新政落地後的 18 天裡,北京雷厲風行,連續出臺 10 項政策,調控覆蓋面幾乎無懈可擊,住宅成交量陷入極度萎靡,近 20 傢中介關門,知名商住小區業主直降 100 萬拋售,樓市一夜冰封。
北京方面作出示范後,一線及強二線城市迅速表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在當年 4 月份達到頂點後應聲掉頭向下。
此後一年中,一線調控高壓態勢不變,北京發佈 30 多次調控措施,密度創下全國之最,刷歷史紀錄;強二線 " 樓市四小龍 " 傳奇難續,前後超過 110 個城市緊跟新政,共發佈 250 多次調控政策,范圍之廣、手段之多超出想象。
五限令急急而來,組合拳接連打出,租購並舉、共有產權房、嚴查消費貸入市、房地產稅加快立法,信貸再收緊 …… 重擊之下,高杠桿炒房客瀕臨爆倉,地王停工,中小房企賣股賣地賣項目,甚至最終難逃破產。
不過,混戰中冰與火共生。南京一二手房房價倒掛,富人排長隊全款搶新房,中部二線開啟 " 搶人大戰 ",給錢給房給戶口,為樓市暗添柴火,三四線房價在棚改的刺激下喜迎樓市狂歡,漲勢逆襲一二線,多地傳來 " 房價破萬 " 捷報,開發商轉戰三四線,2018 年拿地千億房企中,50% 佈局在三四線。
盡管此時沒人會懷疑 " 房住不炒 " 的長效期限,但全國樓市行情走勢的不統一,還是讓很多人心存僥幸,冰面下暗流洶湧。
面對部分弱二線的曖昧 " 放松 " 和三四線房價的漲勢如虹," 哪些城市值得買?三四線還會漲多少?" 成為 2018 年樓市眾生最關心的事情。
要摸清樓市的脈動,避不開這三大爭議:
一線房價跌沒跌?
以往被視為樓市風向標的一線房價,據不少專傢的說法是,已經走到 " 拐點 "。
統計局數據顯示,1 月份北京房價指數出現 32 個月以來首次同比下降,房價跌回一年前。有人認為,在新房嚴格限價的情況下談房價指數沒多大意義,二手房降沒降價才是真問題。
緊接著,2 月份,鏈傢、我愛我傢等多傢中介機構齊齊為北京二手房降價正名,不止成交量較 1 月份減少近半,房價環比也下跌瞭 0.5%-0.7%。但數據難以排除春節因素幹擾。
從多處房價行情統計網站的數據來看,京滬兩地的二手房價在 2 月份出現瞭環比下滑,但整體上平穩地維持在一定區間,同比沒有出現實質性降溫的跡象,很難得出房價下跌的走勢判斷。
(來源:中國房價行情網)
放大到不同區域來看,核心城區的二手房價實際還在小幅上漲,上海也是如此。
另外兩座人口仍處於凈流入狀態、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線城市,深圳、廣州,二手房均價皆不見下跌。深圳的漲幅比較驚人,甚至惹得中國炒房第一人 " 歐神 " 在深圳搖旗吶喊打雞血:深圳房價未來 25 萬 / 平米不是夢,深圳遍地都是黃金,閉著眼睛撿錢就行。
這話聽聽就得瞭," 房住不炒 " 基調不變,結合兩會上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的表態:
" 房地產市場現在是有泡沫的,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但三四線城市還可以。這個泡沫既不要主動擠破,也不能繼續吹大。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釋放需要長期的過程逐步推進。"
一線城市集聚瞭全國最優質資源,房價鐵定還是溫和上漲,特別是優質地段戶型、環境、物業管理都比較好的小區,但是在調控下市場波動率下降,短期內一線就一個字:穩。
至於 " 拐點 " 究竟長什麼樣,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的表述還是比較中肯的:" 拐點 " 指的是房價不像以前那樣單邊上漲,一年漲 20% 到 30% 這樣的現象恐怕不會再現瞭。
當然,下跌也很難看到。
二線調控松沒松?
開年以來,多個二線樓市頻繁出臺樓市新政,以爭奪人才為名,降低住房門檻,有聲音稱,新一輪調控放松期已經在路上:
合肥放開限價;
南京提出 40 歲以內本科生可直接落戶買房;
蘭州直接取消部分地區限購政策;
武漢房票出爐,外地人買房不再限購;
鄭州市本科不落戶可買房;
政策一有風吹草動,市場立馬風起雲湧這些城市在過去一年從土地財政中收獲頗豐、去庫存也完成得七七八八,此番動作,是否意味著調控風向標已變?
為此,住建部出來回應稱,所謂變相松綁調控是誤讀,中央對樓市調控的態度是明確的、堅決的。人民日報采訪瞭這些二線城市的房管負責人,大傢紛紛表態沒那意思,調控還在繼續。
樓市調控會是什麼走向,作為強二線標桿、曾經樓市暴漲 " 四小龍 " 之一的南京,可以做出回答:
1)南京市長在兩會上表態,南京將主動犧牲 200 億的土地財政,用於發展租賃住房;
2)限價遲遲不見放開,開發商在南京拿地熱情銳減,中海在南京的 8 塊土地至今無一開盤,202 億拿地資金全部套牢,成為大房企的悲劇。
南京樓市明漲陰跌,二手房的價格會不斷向新房靠攏,但房價也不可能出現血崩,即使高負債到負資產瞭,隻要能保證恒定收入,多數人都還是不會斷供。
而後知後覺才加速去庫存的中西部弱二線城市,如西安、昆明,則繼續補漲。昆明連漲 18 個月,在去年 12 月份、今年 1 月份環比漲幅全國排名數一數二,迫於壓力,昆明打響瞭年後地方調控新政第一槍。
有一個特殊的強二線城市是杭州。有瞭 G20 的召開,有瞭 2022 年亞運會概念的熱炒,還有杭州主城區的舊改,杭州這一年來均價從 25000 元 / 平漲到瞭 32000 元 / 平,去年底一處報價在 5.6 萬元 -7.9 萬元 / 平米的高端樓盤,共 300 套房源,兩周即售罄。去庫存進度也迅猛,今年前兩個月成為賣地最多城市,土地出讓金高達 591.27 億,同比上漲 250%。
三四線棚改買不買?
今年很多人春節返鄉後,被三四線熱氣騰騰的房價勾住瞭,內心琢磨著:" 要不要買?房價還會不會漲?"
如果你是投資,與其考慮買瞭之後 " 漲不漲得起 ",倒不如想想 " 跑不跑得掉 "。
短期看,支撐這一年來三四線房價飆漲的關鍵因素——棚改。未來三年,棚改力度依舊很大,房價還有上漲空間。
不過,去庫存和抑過熱是並行的。有些在熱點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漲勢已趨緩,最近徐州在 70 城房價中一枝獨秀,新房房價連漲 24 個月,但去化周期明顯發生瞭改變。
春節期間炒房客雲集海南島,海南房價又漲一輪,此前已被環保督察組點名批評的海南壓力山大。在兩會上該省省委書記表示,一是要消耗庫存,二是不能再批地瞭,絕不允許任何人在海南炒房。
長期看人口和經濟基本面。
實際上,二線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內部都存在很大的分化,用城市等級來劃分已經過時瞭,更準確的方法應該是看都市圈與非都市圈。
在都市圈中的城市能得到一線城市的溢出效應,不論是產業、資源、交通還是人口,情況都會比非都市圈的樂觀,在本輪調控周期中,樓市大概率會走出 " 去庫存——漲價——調控——高位橫盤——樓市降溫 " 的路線。就像環京樓市中真正能夠得到通州副中心需求溢出的燕郊,在房價下調時會遇上不少人入市抄底。
而都市圈外的三四線已被棚改提前透支瞭城鎮化進程所帶來的需求,如果還碰上人口凈流出,當地沒有新產業支撐,基本就是樓市高危區。聰明一點的開發商懂得多打折銷售提高周轉率,還沒醒過來的房企則在拼命囤地,忘瞭大房企也會被南京樓市套牢的教訓。
在 " 差異化調控、租售並舉 " 的基調下,一城一策甚至一城多策的精準調控代替一刀切,租賃住房分流部分購房需求。隻能說,炒房暴富時代真的過去瞭。
城市間大分化趨勢增強,不變的是全國上下不斷收緊的金融環境。最近有三個信號值得註意:
央行認為,房貸利率有上浮空間
兩會上央行明確表態,目前的房貸利率雖然有所上升,但是總體上看還處於較低水平,商業銀行對住房貸款合理定價、擴大利率浮動區間是合理的。
雖然這一年來信貸已經在不斷收緊。2018 年 1 月份,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攀升至 5.43%,相當於基準利率 1.11 倍。
但是把時間拉長來看,未來對樓市的定向加息空間仍有不小。於高杠桿炒房客來說,這無疑是一拳打到爆倉。
銀監會表態,居民部門桿杠率還需要降
全民加杠桿買房的結果是,居民部門的負債率迅速攀升,一舉超過政府部門,2017 年,中國居民部門甚至第一次出現瞭儲蓄增長率為負的情況。高負債透支瞭居民部門消費升級的能力,同時也減少瞭資金通過股市等其他融資渠道流向實體經濟的機會。
今年前兩個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較去年同期減少瞭 967 億元,地產調控還在延續。
連首席多頭任澤平也不打雞血瞭
恒大研究院的任澤平最近發文稱,全球流動性正在退潮,中國 M2 增速低於名義 GDP 增速,當前金融環境偏緊,實際利率趨於上升:
" 在流動性泛濫的時候,到處都是一夜暴富紙醉金迷的神話,在流動性退潮以後,最貴最稀缺的就是流動性:一度神秘地像宮殿一樣的金融控股集團不斷傳出斷臂求生、影子銀行大規模收縮業務戰線、商業銀行亟需補充資本金、先知先覺的地產商開始降價、人們開始謹慎投資窖藏現金,曾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貨幣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瞭。"
貨幣環境已不同往昔," 管好貨幣總閘門 " 之下,市場普遍缺錢,連才公佈去年有近 2000 億利潤的農業銀行,一開口就是 1000 億定增的融資規模。
信貸收緊,以後貸款難度加大,持有房產成本增加,普通人還能不管好錢袋子,保留點借錢還錢的空間嗎?
*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樓市參考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