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微博、知乎大 V 們的“前世今生”

11-12

10 月 30 日,微博上線微博問答的新玩法——免費分開問答。此前的微博問答完全成瞭大 V 變現的功能,而且還衍生瞭灰色產業鏈——提問者和大 V 串通,騙取高額分成。這樣下去,微博問答要麼平庸,要麼就烏煙瘴氣。

微博對媒體說,之所以上線免費問答功能,是為瞭優化內容結構,幫助更多的中小用戶依靠優質內容積累粉絲,擴大影響力。

無獨有偶,最近熱傳,微信公眾號的呈現很可能調整為信息流模式,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也是增加中小號的打開率,防止大 V 把控流量走向。

兩傢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都在做一件事情:解決平臺逐漸滋生的 " 大 V" 威脅問題。

8 月,今日頭條挖走知乎 300 大 V,引起知乎強烈反應。再往前倒些日子,2012 年下半年到 2014 年上半年,是微博的低潮期。背後是一批批大 V 的出走。

可見,三年時間過去,各大內容平臺對大 V 還是難以掌控,難以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其實就急迫呼喚一門未經發掘的 " 互聯網顯學 " 誕生,如何和大 V 共生共榮?本文來梳理一下內容平臺和大 V 那些事,作為引子。

平臺和大 V 的春天

大 V 戰略用的最早,也最有效的是新浪微博和知乎。兩者 " 分食 " 瞭互聯網頂端人才。新浪微博看重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具有煽動性,能夠短期內聚集人氣。知乎更看重行業精英,對理性的推崇也使得知乎具有獨特的價值。

2009 年,陳彤接手剛剛上線的微博,這個 " 中文網站第一編輯 "、" 新浪鐵打的總編輯 " 成也微博,敗也微博。

在微博上線一周裡,陳彤就制定瞭他得心應手的名人戰略:新浪所有部門每日每周最少要拉到 20 個微博用戶,他們必須是意見領袖、明星、牛人、高端人群,而且保證拉來的與足夠活躍。

如果沒有達成目標,部門主管和個人都會受到懲罰。而如果拉到頂級明星,則能達到最高萬元的獎勵。

一年內,大 V 用戶超過 2 萬人。這是陳彤屢試不爽的方法,在博客時代,陳彤拉人的目標也是一樣的,然後以名人吸引用戶點擊。這一招非常見效,新浪博客推廣的 9 個月後,新浪博客排名第一。

一開始,知乎創始人周源幾乎是復制新浪博客和微博的名人戰略。在 2013 年 3 月前,知乎都是邀請註冊的。

這一段時間,李開復、薛蠻子、徐小平、雷軍、Keso 等業內知名人士,還有很多投資圈、媒體圈人士被邀請入駐。李開復是知乎的投資人,在初期親自參與社區建設,為知乎帶去不少人氣。

來源賀嘉《知乎簡史 1:為瞭理解知乎,我分析瞭創始人的 2699 個回答和 200 位種子用戶》

一開始,平臺和大 V 的關系十分緊密。

想要拉來名人並非易事。陳彤給予的福利也相當豐厚,新浪門戶的推廣資源,還有提供最快速最強全面的專人服務,這樣的人稱為 " 店小二 "。

大到大 V 受到用戶圍攻,小到不知道發圖片," 店小二 " 必須隨時到位,為其排憂解難。如今大 V 對負面評論的抵抗力大都免疫瞭,都是一步步教出來的。

對於非常重要的大 V,陳彤還得親自照顧,潘石屹、任志強等名人大 V 都是陳彤的座上客。此外,陳彤讓大 V 博主們到處參加公開活動。一時間,微博大 V 成瞭一塊金子招牌。

而周源他會盡量去認識每一個。他會給每個人發郵件,詢問產品的使用情況,如果對方沒有提問和回答,他會詢問具體原因是什麼。

此外,知乎大 V 用戶被賦於瞭高權重。據 2014 年初的數據,500 萬用戶中有 3000 名高權重用戶。

據一位知乎離職員工的說法:" 早期的優秀用戶,已經是社區賦予的優質的代表。因此有瞭一套基礎的模型。他們的贊同、關註、‘沒有幫助’、舉報都會影響相關的問題、回答、回答者(用戶)。"

從一開始,大 V 對平臺並不熟悉,往往需要引導,而且自己對平臺也有需求,平臺給予曝光度也足夠有吸引力,再加上平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促成瞭初期合作的順利。

本質是互相都有需求。這也是一段特別的時期,除非出現新技術,未來誕生的新平臺很難享受這樣的早期紅利。

平臺、大 V 的喧囂時代:向死而生

新浪微博火瞭。一批本來隻是小圈子裡的人成瞭站立在時代潮頭的,甚至引導輿論走向。

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研究發現,2010 年影響較大的 74 起微博輿情案例中,有近五成存在明顯的意見領袖。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沈陽的研究發現:一個總數不超過 250 人的大 V 群體,成為消息傳播的核心軸。如不能激活他們,則無法將事件推向深入。

鄧爺爺發明瞭 " 不爭論 " 理論,改革開放前 30 年也這樣做瞭,微博一下子又把中國人樂於爭論的特點重新激活瞭。一時間,大 V 爭論、名人打假、約架、營銷、謠言以及不合時宜的時政內容,使微博成瞭激化社會矛盾的輿論場。

影響力過大必然導致監管的加強,2011 年底新聞微博啟動實名制,2012 年初,以張鳴、宋石男、連嶽、賈葭、劉瑜為打敗的時政大 V 率先離開。

2013 年,以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祿寶為代表的營銷大 V 因造謠被捕,商業大 V 薛蠻子嫖娼被捕跌下神壇。

平臺和大 V 的矛盾就這樣尖銳發生瞭,大 V 不滿平臺的言論管控、刪帖,平臺對言論產生的負面影響心有餘悸,主動加強管控。

2012 年,時政大 V 張鳴表示要離開微博,陳彤不再以 " 店小二 " 形象示人,而是迅速回應:" 朋友,再見。" 結果導致一批大 V 聲援張鳴。

2013 年 9 月,第三方社交數據評測機構知微指出:新浪微博活躍度在 2012 年中期到達頂峰後,出現瞭快速下滑,如今已經降至 2011 年初的水平。到 2014 年,騰訊微博、網易微博宣佈關閉,新浪微博也幾乎衰落。

新聞微博對大 V 失去管控是必然的,新聞微博幹的這活可以叫做:火中取栗。言論尺度越遊走在邊緣、底線上,越吸引眼球,而管控無論如何會降低平臺吸引力。至今,微博仍然沒有妥當的辦法解決謠言。靠的辦法隻有一種,那便是刪帖,讓時事類大 V 出走和靜默。

再看看知乎大 V 的境遇,知乎走知識分享路線,靠的是深度,謠言情況比較少。但是,2014 年年初的三個月時間,keso、和菜頭、佐藤謙一、徐小平、李開復等知乎種子用戶卻相繼離開知乎。

這背後有個人原因,更主要的還是知乎開放註冊後不可避免的內容下滑。最典型的例子是知乎大 V 佐藤謙一刪帖退出知乎的事情。

佐藤謙一是日裔美國人,答案充滿古風,是知乎首推的高質量答主。周源認為背後多半是因為知乎上的攻擊性言論,因為不少人曾質疑其是網絡推手。

知乎主推的是就是高質量答主,在充斥著惡意、低質言論的環境下,高質量答主流失幾乎是必然的。至今,知乎的內容質量一直是下降的趨勢,插科打諢、編造故事等占比極大的內容違背瞭知乎的初衷。

知乎產品的核心是:高質量的內容。隻要提高知乎內容質量,就能維持核心競爭力,形成用戶粘性。

在這種情況下,知乎能做的隻有進一步加強高質量答主的影響力,並且培養力推更多高質量答主,知乎專欄、知乎圓桌、知乎鹽 club、值乎、知乎 live、想法,無一不是知乎對大 V 聲望和金錢的增值。

蘇莉安於 2014 年 8 月通過以 3,507,426 名總用戶為樣本進行數據挖掘而推出的《第一次民間版知乎用戶分析報告》

從數據上看,少量知乎大 V 處在金字塔的頂端。知乎想要保持健康狀態,必須源源不斷扶持新的大 V。

與微博對大 V 間 " 拉幫結夥 " 幾乎放任的態度,這導致微博成瞭某些 " 利益集團 " 角逐的輿論場,知乎特別註意這一點。

2015 年 10 月,知乎封掉在知乎擁有 15 萬粉絲的孔鯉以及其他四個大 V 賬號,知乎官方的理由是多個帳號合作、團夥成員互相點擊贊同。實際上,這是微博的常事,微博營銷大 V 就是通過推廣小號、扶持小號賺錢的。

雖然知乎在用戶變現上有不少措施,但無法惠及多數人的弊病一直都在,這也導致後來出現 300 大 V 被今日頭條挖走的窘境。

如果是微博代表輿論的風向、知乎代表高質量內容,這種話隻能放在最開始的時候,路越走越遠的時候,會發現優質信息和內容不可避免或流失,或者被掩埋,商業終究歸於商業。

挨過瞭最初的喧囂和監管,大 V 不再對平臺、用戶有苛刻要求,並且對商業變現不反感,最後願意主動變現,大 V 群體經歷瞭向死而生的階段,真正融入市場。如果平臺還沒死的話,前途是充滿光明的。

平臺和大 V 的黃金時代:肉搏戰

2014 年 10 月 22 日,陳彤離職,意味著微博的陳彤時代已經過去。微博的王高飛時代到來,大 V 戰略變成瞭中小 V 戰略,專註社會事務變成瞭向旅遊、電影等十多個垂直細分領域擴張。

微博開始啟動自媒體商業化計劃,通過廣告分成、付費訂閱、粉絲打賞為自媒體人帶去實際收入。另一方面,主打明星大 V 的緋聞八卦,把用戶活躍度推向極致,反推商業化進程。

2015 年 6 月,知乎在地圖上投瞭第一波廣告,以吸引註冊用戶,正式開始商業化腳步。2016 年 4 月上線值乎,5 月上線值乎 live,商業化一步步推進。

微博和知乎踩過的坑後來變成瞭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的經驗教訓,它們一開始避開瞭大 V 戰略的陷阱,加快瞭商業化進程。微信憑借即時通訊積累瞭首批用戶,不到兩年推出訂閱號,2014 年推出微信流量主和微信支付。同年,操著算法武器的今日頭條商業化進程正是開始。

內容平臺的肉搏戰也由此展開。眼下的背景是平臺是商業化的、大 V 是市場思維的,比拼回歸到商業手段和資本實力。

微博:深入中小 V 戰略,更大力度扶持中小 V。

知乎:增加大 V 的變現方式,更快更多培養大 V,增強用戶粘性。

微信:削弱頭部大 V 的影響力,提升中小 V 的影響力。增加用戶變現方式。

今日頭條:購買大 V 內容,增強內容品質,增加用戶粘性。

除瞭微信暫時沒有卷入混戰外,其他平臺的戰爭已經打響,知乎想用 " 想法 " 分流微博的流量,今日頭條想要微博和知乎的內容,而微博正在嚴防內容的護城河。隨著微信對大 V 的削弱,微信的部分流量也一定會分化到其他幾個平臺,可能是微博、知乎或者今日頭條。

總之,大 V 數量的增速是緩慢的,市場對內容的需求是旺盛的,幾大平臺對內容的需求是重合的,未來的沖突和矛盾顯然會更加激烈。

如果金錢、名望是大 V 早期選擇平臺的衡量標準,那麼一段時間後,大 V 名利雙收後,平臺的氛圍將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這就要求各大平臺強化自己屬性和定位,一旦定位遊移,可能滿盤皆輸。

唯一獨善其身的恐怕就是快手瞭。快手模式讓人啟發,快手對大 V 幾乎是零扶持的。而其他嚴重依賴大 V 戰略的短視頻、直播平臺成瞭混戰的代名詞,深陷泥潭。

原因是快手率先發掘瞭非精品內容的增值潛力,奇葩搞怪的內容是快手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一塊內容藍海。今日頭條也是這樣過來的。

現如今,無論精品內容,還是非精品內容,都被發掘完瞭。但內容藍海未必是窮盡的,在更垂直的領域,比如今日頭條的抖音,將是內容平臺未來可以發掘的方向。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