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社區新零售》這本書中探討過一個問題,當我們在探討社區新零售時,是否考慮過外賣平臺在其中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如今的外賣已經不僅僅經營餐飲,也包含瞭商超便利的配送,外賣平臺若向商超便利類目擴張,對其他社區經營者是個不小的挑戰。
若 " 社區新零售 " 隻是買得到、送的到,那外賣也可以解決
當我們談論社區新零售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將零食飲料、日化百貨、生鮮水果賣給社區業主,而當我們談論外賣時,想到的是購買餐飲填飽肚子。雖然社區新零售與外賣的主營方向不同,但二者之間的區隔門檻越來越模糊,外賣平臺已經開始接入商超便利板塊,成為社區新零售的參與者之一。
如果從場景角度考慮,社區是一個終端消費場景,而以餐飲為主的外賣隻是裡面的經營項之一;但如果從交易過程來看,零售無非是 " 買賣 ",外賣平臺本身具有強大的 " 買賣 " 能力,在其上接入社區便利店常見的零食飲料、日化百貨也屬正常的市場擴張行為。
所以,這裡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思考 " 社區新零售 " 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從線上端考慮,若社區新零售隻重視線上的 " 買 " 和線下的 " 送 " 這兩件事,那完全是外賣平臺擅長幹的事情。餓瞭麼和美團外賣已經形成瞭強大的外賣流量入口,以及完備的配送團隊,其他社區新零售參與者很難與外賣平臺競爭,甚至會被外賣平臺反噬。
嚴重點說,從購買便利店產品的便捷性和配送的時效性,如今沒有任何一傢便利店能與餓瞭麼和美團外賣相抗衡,社區終端的消費流量入口已經被兩大外賣平臺壟斷瞭,其他愛鮮蜂、閃電購等社區便利店平臺可以勉強存活,但已沒有機會達到餓瞭麼和美團外賣的量級。
從社區 001 開始就已經表明,純粹的線上社區零售業務的生意並不好做,在線上購物用戶有很多選擇,而社區消費單量也不是一個爆炸式的存量市場,需要運營平臺一點一點去引導挖掘這個增量市場,這個過程熬死瞭社區 001,熬垮瞭愛鮮蜂,以 " 養流量 " 的方式,經營即時性消費的社區市場,成本實在太大瞭。
" 以單養單 ",外賣平臺發展社區零售業務要比其他人更容易
這兩年垂直的社區便利店平臺出現瞭不少,其中以社區 001、愛鮮蜂、閃電購最具代表性,但這三傢公司的日子也都不好過,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社區消費市場的高頻可持續的流量不足,而他們又不具備足夠的燒錢補貼 " 養流量 " 的資本。
" 養流量 " 其實就是養用戶,當你的用戶來瞭之後,你要有辦法留住他,而且還需要刺激他頻繁的使用你的產品,這樣才能維持發展。可從實際效果來看,社區便利店平臺養流量的能力要比外賣平臺差很多,而且外賣平臺在社區市場 " 養流量 " 的工作並不是蓄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結果。
第一,外賣 APP 使用場景要變便利店 APP 多,無論是在傢還在公司都可以使用;第二,餓瞭麼和美團外賣分別握有支付寶和微信這兩大超級流量入口;第三,外賣平臺本身已經具備瞭強大日常單量;第四,外賣平臺已經發展瞭完備的終端配送團隊。所以,對於外賣平臺拓展社區消費市場,其已不需要 " 養流量 ",完全可以做到 " 以單養單 " 的健康發展。
" 以單養單 " 也很好理解,雖然社區不是最大的外賣市場,比不上辦公區和校園市場,但社區仍然是外賣的重要消費場景之一,而且也能帶來穩定單量。也就是說,外賣平臺完全可以憑借常規的餐飲外賣來維持正常的運營,包括線上平臺和線下配送,已經形成瞭成本邊際遞減的規模效應。
對外賣平臺來講,拓展社區商超消費需求,是錦上添花的增量市場,他們可以以常規餐飲外賣服務來培育社區新零售其他的消費需求。所以,從這一點上,外賣平臺去拓展社區商超便利市場要比其他垂直社區便利店平臺更有競爭力。
掌握瞭線上消費流量入口,外賣平臺會否壟斷社區新零售?
雖然外賣平臺的重心暫時還不在社區新零售市場,但作為行業從業者就不得不做好提前準備。如果餓瞭麼和美團外賣坐實瞭對社區消費流量的壟斷,那其他競爭對手該如何應對?近期美團新一輪 40 億美元的融資就有一部分將用於拓展社區零售市場。
其實這是一個挺可怕的問題,與餐飲行業存在的不同店鋪、不同餐品、不同口味的市場特征不同,社區便利店彼此間是嚴重同質化的競爭關系,如果線上流量被外賣平臺壟斷,到時候誰跟外賣平臺的關系更緊密,誰就可以被放在最好的推薦位子,獲得更大的單量,而維持這種關系的方式就是給外賣平臺更多的扣點收益。
還有一點需要註意,線上的競爭將放大區域的競爭關系,外賣平臺不僅有線上下單平臺,還有線下配送團隊,其不僅可以與 500 米范圍內的便利店合作,還可以與 3 公裡內其他便利店合作,外賣平臺將放大線上的競爭,甚至會引起便利店彼此間的線上價格戰。
若沒有便利店願與外賣平臺合作,外賣平臺完全可以進行自營,要知道便利店經營的食品飲料、日化百貨用品是高標類產品,外賣平臺隻需建立一些覆蓋半徑 3 公裡的社區倉,就可以截留線上的流量。這才是最可怕的,也應該引起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的註意,如果社區新零售市場發展到這個階段,那外賣平臺將會直接與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搶市場。
所以,若社區新零售隻是買和送,那完全是外賣平臺幹的事情,其他競爭對手很難與其競爭,因為流量已經被壟斷。好在,社區消費市場存在的根基並不完全依賴於線上,隻不過現在發展到需要由線下向線上轉變的階段,而社區線下市場仍然存在,但對傳統社區便利店而言迫在眉睫的需要學會更多的利用線上工具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線上增量市場固然可喜,線下存量市場才是社區立足根本
線上的發展確實為社區消費帶來瞭增量市場,例如之前外賣不發達時,若是肚子餓,傢裡煮兩個雞蛋也能解決,沒有啤酒,忍忍也就一頓過去瞭,而現在手機下個單就可以解決。所以說,如果沒有線上的便捷性,很多消費需求是無法轉化的。線上的價值固然明顯,然而社區終歸是一個熟人經濟市場,便利店老板與社區鄰裡的關系很重要,如果沒有情感依托,社區實體店是做不過線上店的。
很多小區都不隻有一傢便利店或者小超市,當出現競爭者時,做生意就要靠維護老客戶的關系瞭,因為(不考慮租客的話)社區內人群基本固定,就是做熟人生意,誰傢的店能夠與老客戶更熟絡,生意自然也就越好。在社區線上市場還未被激發時,線下傳統便利店或是夫妻小超市就是用這種最傳統的方式經營著,而且這種經營方式至今仍然存在。
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我們在選擇到哪個社區小店消費時,潛移默化的會受情感因素影響,感覺跟哪傢的老板更熟悉,哪傢的老板更友好就會選擇到哪傢消費。如果都不熟悉,那就看心情瞭做選擇瞭,不過即便再不熟悉,像很多現代化便利店一樣,都是店員在經營,與老板也沒有什麼感情交流,但總會有一傢常去的店鋪,作為心理默認的消費首選。
未來當很多便利店同時出現在外賣平臺時,消費者仍然會把最熟悉的那傢店作為首選,這就是老用戶的價值(當然如果別傢店鋪有優惠活動另當別論)。所以,社區新零售不僅僅使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瞭,同時也要強調 " 服務 " 和 " 關系 " 的重要性,外賣平臺可以解決線上的買和送的問題,但提供不瞭更多直接的生活服務和人文關系,我在《社區新零售》一書中重點討論過這問題。
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就是,隨著今年初便利蜂的走熱,到之後的無人便利店的爆發,越來越多人開始更加關註線下零售業的變遷發展,同時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改造升級線下門店上,這種態度激活瞭線下便利店市場的創新積極性,有利於提升社區便利店的服務能力,增加社區線下店在未來的競爭能力。
無論是商區還是社區,新零售終歸需要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社區的線下市場還有非常大的創新空間,例如天貓小店、永輝會員店、物美社區店等,線下社區的價值漸漸被更多的零售商認可並開始大力投入促其發展。
社區新零售未來將是商超、便利店在線上、線下全業態的競爭。社區市場將會出現傳統商超、線上商超、連鎖便利店、互聯網便利店激烈競爭的局面,如今外賣平臺也有可能會參與到這場競爭中來,社區這個 " 既熟悉又陌生 " 的消費市場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 / 王利陽 ,《社區新零售》作者,科技自媒體,社區商業研究者、創業者;微信公號:言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