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Go 開業,可中國企業早已實現彎道超車

01-25

作者:聯商網

1 月 22 日早上 7 點,遲到一年之久的亞馬遜的首傢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 終於正式對公眾開放。

作為亞馬遜重塑實體購物體驗的重要項目,Amazon Go 憑借傳感器的視覺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瞭 " 無需現金,無需排隊結賬,拿著想要的商品直接出門 " 的購物體驗。

然而,或許亞馬遜不會想到,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重構零售業的構想,早就已經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上實現,並掀起瞭一股新的商業狂潮。

自 2016 年亞馬遜正式提出 Amazon Go 的構想開始,國內的一些企業就已經開始瞭在人工智能 + 新零售方面進行瞭探索,除瞭阿裡、騰訊、京東等行業巨頭外,還有以簡 24、深蘭科技和逗號智能零售等為代表的新興人工智能企業。

在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零售業結合的方面,不管是傳統的行業巨頭,還是新興的科技企業,其關註的核心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豐富購物場景、優化購物流程、提升購物體驗。但是在具體表現形式,或者實現形式上,則各有不同。

去年 7 月阿裡淘咖啡在淘寶造物節亮相後正式開啟瞭中國零售無人化、智能化的浪潮,淘咖啡憑借著背後的服務供應商螞蟻金服,利用物聯網技術、生物識別技術以及 3D 攝像頭等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優化購物流程。在淘咖啡購物內隻需用手機淘寶掃描二維碼,它既能記住你的身份,離開後即可自動支付。

巨頭之一的京東也不甘示弱在去年雙 11 啟動大會推出和 D-mart 智能門店解決方案,該方案由智能貨架、智能感知攝像頭等組成。其無人店就運用瞭這些智能設備,實現全程購物隻靠刷臉即可順利完成。但京東無人店的刷臉進門需要復雜的註冊流程,並使用二維碼 + 刷臉才能進門。

微信支付在今年 1 月 20 號也不甘示弱的聯合 Easy GO 推出瞭 welife 無人快閃店,該無人快閃店不管從技術上、應用上,還是對商品的識別判斷上,都與市場上其他無人店沒有多大區別,仍采用掃碼支付與 RFID 射頻技術。

除瞭 TAJ 這些行業巨頭紛紛介入之外,一些新興企業也在試圖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浪潮實現彎道超車。

雖然對外宣傳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但是簡 24 目前采用的技術方式還是主要通過手機完成。用戶需要使用 APP 掃會員碼進入店內閘機,從貨架上選購所需要的商品後,需要站在指定的 " 支付區 " 通過 APP 識別付款,但要留意的是此功能需要在簡 24App 開啟微信或支付寶的免密支付才可實現。

深蘭科技則是以手紋識別等生物識別、圖像識別技術避免瞭頻繁掏出手機的行為。通過生物識別技術,用戶可以 " 掃手 " 進店,而你的手也將會成為你在深蘭科技的 " 終身 ID",但其構造成本略高。雖說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深蘭科技基於生物識別技術 " 掃手 " 進店模式也是傳統零售改造升級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

逗號智能零售則借助人工智能和圖像識別技術,將便利店的消費過程中的支付過程變得更加簡單。消費者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進店消費,店內商品不需要貼傳統的 RFID 標簽,結賬時通過基於人工智能的計算機圖像 / 視覺識別技術快速、精準進行識別商品,而支付則是通過基於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手勢支付」——用戶隻需對著識別系統做出「點贊」的動作,即可完成支付。

綜合對比各行業大佬和新興企業在人工智能 + 零售方面的探索經驗,各個企業和品牌都有其獨特的技術特征和優勢。但在整體購物流程體驗上,逗號智能零售這種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創造的購物過程顯得更加快捷方便,因為購物全程不需使用手機,也不需觸摸店內的設備。相對來講,需要掏出手機掃碼開門、掃碼支付的購物過程,便顯得尤為繁瑣瞭。

在人工智能 + 零售的這條跑道上,雖然現在競爭者眾多,有些企業也已經做出瞭不一樣的成績,但這才是這股浪潮的開始。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結與零售業結合已是大勢所趨,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零售業能夠做出更多改變,問題隻在於,具體哪一種形式、哪一種方法是更合適的。

" 千呼萬喚始出來 " 的 Amazon GO 是一個標桿,但對於中國眾多的零售商傢來說,它隻能是一個標桿,千萬美元級的成本,使其成為可望不可及的 " 樣板 "。在這一方面,針對中國零售業的實際情況做出具有針對性的、低成本的、極復制的人工智能 + 零售解決方案的中國企業,其實早已經實現瞭彎道超車。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