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的共享單車內幕

10-24

作者:L

這一切始於兩大玩傢摩拜、ofo 大規模擴張:先是摩拜走出根據地上海,進駐北京、深圳。緊接著 ofo 走出校園,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正式與摩拜交鋒。短短一年的時間,摩拜、ofo 大戰燒錢 70 億之多,可以說這個數字隻多不少。

摩拜、ofo 最早展示瞭共享單車(租賃服務)的可能性:確實解決瞭三公裡以內上班族、學生黨、逛街人士等人群的需求。這讓後來者感到興奮。

聞風而來的又豈止是資本,各路單車品牌開始露出:小鳴單車、1 步單車、小白單車、酷騎單車、優拜單車、小藍單車、哈羅單車等等,為此坊間曾流傳一句笑話 " 留給創業者的顏色不多瞭 "。

如今時間不短也不長," 激戰 " 恰好一年之久,再看市場時,掙紮感正籠罩著這個行業。

拖欠員工工資,挪用用戶押金導致押金難退,尋求融資無果,並購失敗 …… 這是最近一個多月從共享單車市場傳來的訊息。

對於某些企業而言,如今的局面無不令人唏噓,大張旗鼓地來,卻灰溜溜地生存著。而當初部分遲到的追風者,在市場格局雛形既定時,進駐這個市場的底氣是什麼?他們又在希望些什麼?

悲劇:限投令直接導致大部分玩傢斷臂

像多數共享單車一樣,在完成 B 輪融資後,1 步單車準備向深圳預計投放 10 萬輛共享單車,並承諾用戶隻要芝麻信用分在 650 以上,無需繳納 99 元押金,即可騎行。不料 8 月就迎來瞭深圳政府的 " 限投令 "。(政府針對某些共享單車投放過量的城市出臺共享單車限制令,暫停新增共享單車投放的制度)。

而截止到 9 月初,北京、上海、深圳、福州、鄭州、南京、武漢等 12 座城市均出臺對共享單車的限投令。目前小驢單車、七彩單車因深圳投放車輛數量小,已退出深圳市場。小鹿單車則退出瞭北京市場。

而另一傢企業小鳴單車目前也正從一二線城市轉移到三四五線城市,廣州、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車輛正在陸續被轉移至其他城市。

創業邦瞭解到,也有創業者曾想過在夜間偷偷投放新車,但轉念一想,原本基數就很小,萬一量起來,很容易被發覺。

而即便像 ofo 這樣體量的公司,在一二線城市投放量遠高於其他共享單車品牌,依然渴望能多投放點自己的新車。一位 ofo 的運營人員稱,為迎合政府,他們不得不放棄投放更多的新車。

從某種程度上講,限投令的到來是一種必然,它將讓市場過度競爭的形勢逐漸趨好。

但在被摩拜、ofo 已經率先分攤瞭城市公共道路停車不收費的紅利後,對於在一二線城市投放量不多,以及尚未進入這些城市的共享單車企業,無疑這條路已被封死。

不止於限投令,如今市場需求空間早已被填滿,這個時候相關的產業資源已選擇或戰隊,如 " 摩拜、騰訊、蔚來汽車 "、" 滴滴、ofo、軟銀、支付寶 ",市場顯然已被建立起 10 億美元的門檻,小玩傢基本沒什麼機會瞭。

危機:資金斷裂扼住部分企業咽喉

身處 2、3 梯隊的共享單車企業,除瞭與摩拜、ofo 一起面對限投令、難盈利的尷尬局面外,資本趨冷難融資致使資金鏈斷裂,將讓很多企業處於掙紮前行的境地。

相比 2016 年 70、80 傢基金參與共享單車領域的投資,今年資本的參與度下降很多。從表格中發現,今年的融資金額總數與去年雖旗鼓相當,但一個現象是資金基本集中在 ofo、摩拜兩傢企業。融資超過 B 輪的企業不到 8 傢。

共享單車是個燒錢的行業,除瞭前期補貼圈用戶、造車、廣告外,現如今電子圍欄、運維等也是筆不小的輸出。在無盈利的前提下,如若拿不到新一輪融資,意味著公司接下來的發展將極其被動。

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因為資金跟不上,短短 50 天內,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跑路)相繼倒閉。

而近一月以來,又有多傢公司傳出用戶押金難退。

完成 B 輪億元及以上人民幣融資的小鳴單車,被看作是第二梯隊的代表,然而 " 國慶中秋 " 期間,深圳的共享單車類投訴超過瞭 350 宗,其中 " 小鳴單車 " 的投訴超過瞭 300 宗,主要原因是用戶要求退還押金問題。

因共享單車正處於 " 挪用用戶押金 " 的風口浪尖,關於押金的具體去向,創業邦曾聯系到小鳴單車相關負責人,其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回答此問題。

假期過後,創業邦又多次嘗試聯系小鳴單車進行采訪,都遭拒絕,不過創業邦輾轉從接近小鳴單車 CEO 身邊的知情人士處瞭解到,目前 CEO 本人其正處於十分焦慮的狀態,四處籌錢。" 如果籌不到,不到半年有可能關門大吉。"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另一傢酷騎單車也因押金難退問題,總部被用戶圍堵,接著其 CEO 被罷免。網易科技最新消息稱,酷騎單車已發不出工資,退還押金部門也已解散。不曾想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一傢公司幾近毀於一旦。

口碑、質量 " 雙豐收 " 的小藍單車也不例外,最近正處於風口浪尖:被傳挪用用戶資金、求收購失敗 ......。

但小藍單車對負面新聞並無過多發聲,隻在其官微發表瞭《小藍單車關於部分網絡謠言的聲明》,聲明稱會對以 " 爆料 " 為名對小藍單車進行造謠中傷並利用部分渠道進行傳播引發風波者,小藍單車將保留一切訴諸法律的權利。

隨後,創業邦記者曾多次聯系小藍單車試圖瞭解 " 真實情況 ",對方答復會在近期舉行一次媒體溝通會,但一直沒有確切的日期。

然而創業邦記者調查發現,幾個月前,小藍單車有部分運維人員工資已被拖欠。

創業邦瞭解到,原本在北京打工 20 年有餘的老張(化名),是小藍單車的一名運維人員,不曾想最近幾個月,他的工資遲遲沒有發下來。" 在北京這麼久,第一次被拖欠工資," 老張無奈地搖頭。

與老張一起的何藍(化名),成為小藍單車運維人員也已經大半年瞭,每天早 8 點到晚 8 點,除去中午 2 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他要堅守在自己負責的片區,尋找有問題的小藍單車,然後把這些 " 有毛病 " 的車送去維修人員那裡。

而從今年 5 月開始,他就遇到與老張同樣的情況,自己已經拿不到每月的全額薪水,工資在被拖欠 4 個多月後,這個月月初(10 月)才剛結清,然而上月的工資還沒有確切的發放時間。何藍感嘆,他負責片區的小藍單車越來越少,國慶之後更少瞭,打算幹完這個月就不幹瞭。

老張和何藍因為隸屬第三方外包公司,與小藍單車並無直接的勞動關系,並不敢輕易罷工,老張說," 像他所在片區,ofo 的運維人員倒是與公司直接簽署勞動合同。"

而與小藍單車有直接勞動關系的一名維修人員,情況相對好些,隻有最近一個月的薪水被延遲發放,前幾天才發下來,當時小藍方面給予的解釋是因為國慶放假,沒能準時發放。

一堆負面消息過後,2、3 梯隊的共享單車似乎處於舉步維艱的境地。

不過,積極的信號是,二線玩傢優拜單車、小鳴單車在今年下半年均完成 B 輪融資,而據哈羅單車創始人李開逐透露,哈羅單車即將完成 C 輪融資。資本的繼續湧入,讓渺茫的創業機會,看上去還有一線希望。

求生:下鄉躲避競爭求得一席市場

小驢單車被大眾熟知 " 得益於 " 深圳政府限投令的實施,在深圳生存 5 個月後,由於其運維人員的人車無法達到要求,CEO 李宏偉向市教委提請退出瞭深圳市場。

與市面上常見的共享單車品牌不同,小驢單車實行共享單車加盟形式,以購買單車的方式繳納收取加盟費,據北青網記者早前調查發現,加盟費預計在 30 萬到 60 萬不等。

由於公司起步於深圳,李宏偉本想著在深圳至少還有自己的生存空間,能夠打出一個市場,而實則讓李宏偉失望的是,用戶數據並不好,短短 5 個月就退出瞭深圳市場。" 但現在更沒想到的是,摩拜、ofo 兩傢的投放量竟會這麼大," 李宏偉回憶稱。

在被迫退出深圳市場後,李宏偉有些不甘心,采訪中他多次強調自己是連續創業者,並不是腦子熱進來,經驗告訴他共享單車在中國有市場。" 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還有那麼多,就看你怎麼去經營這個事。"

換言之,小驢單車開始將視線從一線城市轉移,去尋找空白市場求得喘息的機會。目前其在內蒙古師范大學盛樂校區有些小驢單車的投放。李宏偉稱," 這些大學曾找過 ofo、摩拜,但它們不願意投放。"

這種靠加盟形式參與單車大戰的還有酷騎、小強、DDbike 等這樣的公司,而酷騎單車在運行不到三個月後便停止瞭。

經歷押金難退風波後,小鳴單車也開始從一二線城市轉戰三四五線城市,尋求夾縫生存的機會。

風險投資人侯繼勇認為:這些城市單量少、使用頻率不高,幾十萬人口的城市短程的不用騎車,路程稍微遠的有私傢車,將很難賺到錢。

哈羅單車則很早就表明逃離一線城市的態度,在投放之前對市場進行瞭調研,發現許多城市對共享單車需求很大,寧波、泉州、東營等地政府主動邀請哈羅單車入駐。

另一方面,因哈羅單車相對而言處於比較穩定的發展狀態,在接下來的共享單車下半場中,聯合創始人李開逐希望在共享單車之外,通過運營共享電單車來完成由共享單車公司向立體的用戶出行方案解決公司升級:將最後 1 公裡服務延伸至 3 到 8 公裡或者 3 到 10 公裡的服務。

但哈羅單車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是,電單車的運營成本將比普通的共享單車更高,需要更換電池,損壞率也會更高。

舉白旗:公司內外都是 " 求收購 " 傳言

共享單車大戰中,玩傢少則有 30 傢,多則 40、50 傢也不誇張,而能融資達到 B 輪的最多不超過 8 傢,1 步單車就是其中一傢。

即便拿到 B 輪融資也恐難以跟上燒錢的速度。最近 1 步單車創始人劉億舟告訴創業邦,如果有價值的合並和收購出現,他們並不排斥。

有尋求被收購想法的又豈止 1 步單車一傢。小藍單車也是一傢。

2017 年初。小藍單車獲得 4 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後再無融資消息。此前宣佈進入的深圳、廣州、佛山、成都、南京等六座城市,至今無再增加。

創始人李剛最開始希望靠 " 產品質量 " 取勝,還曾預測,雨季等惡劣天氣的到來,廉價的單車將進入返修高潮,他信奉好的產品會脫穎而出。

的確,小藍單車是所有共享單車企業中,為數不多註重產品質量的一傢。一位小藍單車的維修人員也曾告訴創業邦," 如李剛所宣傳的,小藍單車的制造成本的確很高,全身鋁合金不假,加上 600 多的智能鎖,成本在 2000 塊左右。"

但 " 好質量 " 並沒有為李剛的 " 希望 " 負責,如今的市場也不像李剛早前所想的那樣發展,他所說的返修高潮並沒有到來,反而卻把自己的公司逼在瞭懸崖邊。

《尋找中國創客》曾報道,李剛也試圖將小藍賣身於摩拜、ofo 等品牌,但未果。

小藍單車本是野獸騎行旗下孵化的項目,李剛在做小藍單車項目時,並沒有跟自己的股東們商量。" 如今陷入瞭泥潭," 野獸騎行早期投資人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稱。

有意思的是,《好奇心日報》報道稱,酷騎單車在尋求融資失敗後同樣曾向摩拜、ofo 尋求並購,但也都被拒絕瞭。

據創業邦記者調查發現,在北京二三環單車投放數量最集中的地方,ofo 的壞車數量基本與有些品牌單車的投放量旗鼓相當。維修人員稱,他所在的片區,ofo 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

哈羅單車創始人李開逐的看法是,收購需要的成本也許足以和再投新車的成本差不多,對於大企業而言,其實價值不大。

比達咨詢發佈的《2017 年 Q1 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ofo、摩拜在共享單車行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 92%,其他品牌加起來不到 8%。在小品牌遠不足以形成競爭力、商業價值微小到毫無誘惑力時,摩拜、ofo 的收購意向何在?

而上述提到的投資人對創業邦同樣表示:共享單車是一個業態相似性太高的行業,沒有太高的收購價值。除非收購團隊,或者收購具有較高創新性的產品。

" 曲線救國 ":出海

相比此前的入局大戰,如果說共享單車這波浪潮有什麼變化,那就是行業留給參與者的時間真的不多瞭。尋求 " 救國 " 的方法可以說迫在眉睫。

國內市場已趨於飽和,除在中國本土 " 下鄉 "、" 求收購 " 中尋求一線生機外,出海成為不少還算有錢的共享單車企業必選之項。先不論出海帶來的價值有多大,但至少這又能給資本講個好故事。

但這也意味著,創業者要再經歷一次市場考驗。

優拜單車餘熠稱,即便是 ofo、摩拜在國內其實也賺不到錢。

他認為海外的機會比國內好很多。至少在海外,單車損壞率相對低、單筆租金高出國內 5、6 倍不等,整體回本會更快。

前不久優拜單車就獲得一筆海外基金的投資,隨後還在海外發佈瞭一款北美定制版共享單車 " 綠閃 ",據悉,這款車型在維多利亞會議中心曝光。從目前的情況看,優拜在海外的發展也僅限於那次的曝光。

對於海外的運行情況,餘熠隻是說數據、用戶接受度、以及政府等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拒絕透露具體的運營數據。

1 步單車也告訴創業邦,目前已經與美國、中東、墨西哥等多個海外城市的運營進行接觸。

事實上,小藍單車是第一走出國門的國內共享單車企業,在今年 1 月份小藍單車完成 4 億人民幣融資後,就高調宣佈進軍美國舊金山和澳大利亞悉尼。

此後 ofo、摩拜緊跟其後,因為有龐大的資金作為後盾,它們在開疆擴土上走得更為迅速。

至今摩拜已進軍意大利、英國、日本、新加坡、泰國曼谷等多個國傢的主要城市。ofo 則已打入新加坡、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

不幸的是,小藍單車出海舊金山因為當地政策法規等問題而被勒令停止運營。在當地政府施壓下,小藍單車還被要求辦理許可執照,並不得不租瞭 15 個私人停車點。

在眾多的海外市場中,美國是共享單車企業很願意進駐的一個國傢。在美國的共享單車領域,雖然還未出現春秋戰國的諸侯割據之勢,但無疑將來的參與者隻會多不會少。

目前美國的共享單車企業,除瞭無樁的 LimeBike 外,還有有樁單車 Citi Bike,無樁單車 Social Bicyles、Zagster、Spin。中國的共享單車摩拜、ofo 和小藍單車等,但中國的品牌在美國投放的車輛規模都不大。

就在近日,由兩位在美國生活工作多年的華人創辦的 LimeBike,剛剛完成 B 輪 5000 萬美元的融資。

聯合創始人兼 CEO Toby Sun 稱,新增的 B 輪融資將被用於運營擴張、擴大產能和 app 升級,並在 2017 年底前將現有的自行車數量翻十倍。公司計劃每周將新進入 1-2 個市場,預計於年底前,LimeBike 將在美國投放 5-7 萬輛共享單車,目標服務全美 30 個以上城市和校園,並計劃並登陸歐洲市場。

有的共享單車品牌還登陸瞭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傢。這些地區的交通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共享單車能在這些國傢交通中顯現的真正價值值得深思。

而像英國這樣的國傢,移動支付並不像國內發達,如果不用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的方便性,以及車本身的安全性保證上,將大打折扣。

所以,對於戰火剛開始的海外市場,中國共享單車品牌將比在國內走的更加艱難,他們除瞭面對眾多本土品牌的夾擊外,其在海外還將面臨 " 水土不服 " 等帶來的棘手問題。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創業邦,目前從各傢單車企業出海的形勢看,更多的是一種 " 噱頭 ",國內共享單車在海外市場落地的效果並不明顯。

李開逐最開始也考慮過出海,但在出海之前團隊對國外市場進行瞭考察,之後李開逐放棄瞭出海的想法。

他的理由很簡單,對國內共享單車企業而言,其實海外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投放規模、用戶規模等,遠不及國內市場發展迅速。" 短期內,出海對企業的發展,幫助並不會太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