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的超級英雄能做到叫好又叫座

08-07

我不是針對三生,我是說在座各位,都是 ……

就當大傢為最近上映的某" 大型 3D 版 PPT"電影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美國影院也同樣被基於 IP 的、滿足人們 YY 心理的超級英雄電影霸屏瞭。其中 6 月上映的《神奇女俠》截至目前累計票房 7.83 億美元,《蜘蛛俠:英雄歸來》在上映 3 周已斬獲 5.85 億美元的全球總票房。兩部電影口碑皆不俗,IMDB 評分分別為 7.9 和 8.0,包括《銀河護衛隊》也獲得瞭不錯的反響。

超級英雄電影火爆不算是什麼新鮮事,據隸屬 IMDB 的全球權威票房網站 Box Office Mojo 統計,2016 年全球票房最高的 10 部電影中,超級英雄電影占瞭 5 部,其中漫威影業出品的《美國隊長 3》以 11.5 億美金的全球總票房位列第一。2016 年全年上映 6 部超級英雄電影,總計票房達 47.6 億美元!除此之外,今年還有《雷神 3》《正義聯盟》等多部超級英雄電影上映,超級英雄電影的拍攝和上映計劃,幾乎已經排到瞭 2019 年。

從 2002 年《蜘蛛俠》和 2003《X 戰警 2》大獲成功開始,超級英雄電影火爆熒幕近 20 年,不僅讓片方賺得盆滿缽滿,也讓影迷們有瞭自己喜愛和熱議的超級偶像。

那麼問題來瞭,為什麼超級英雄就能火,又不挨罵呢?

人物,平凡之上 " 幹大事 "

蜘蛛俠是個高中生,美國隊長是個新兵,即使鋼鐵俠是個富商,蝙蝠俠是個富二代,也通通是普通人,本質不是身世開外掛的神仙——作為一種類型形象,超級英雄有著相似的配置,比如,具備一項或多項超能力,具備一身與眾不同的服裝,具備一個超能力來源的背景,以及最重要的,一個平凡人的身份(雷神除外)。

他們有著普通人一樣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多的弱點、煩惱,美國隊長以前身體瘦弱,蝙蝠俠十歲爸媽就被帶歹徒殺害,蜘蛛俠是個在學校受欺負的學生,總是泡不到妞,爸媽又去世,真的不是一般的慘。

他們和普通人並無兩樣,這種人物設置具備足夠的親和力,有時候其身世還能喚起觀眾的同情、共鳴。他們不同的地方僅僅在於他們的超能力,在壞人來瞭或者自己被欺負的時候,搖身一變,飛天遁地,消滅罪惡。超級英雄大都由於意外事件而擁有超能力,蜘蛛俠被蜘蛛叮咬,美國隊長因為瘦弱被改造,鋼鐵俠因為被恐怖分子抓走要逃脫發明鋼鐵衣。

平凡人成為英雄的設置讓觀眾們想入非非,如果我也是那個平凡人呢,如果我也能變異擁有超能力呢,如果我身邊有這樣一個保護我們的英雄呢?

超級英雄都是平凡、有缺點的人,產生變異合情合理,這種人物形象讓每個人都能有代入感並且沉浸其中,正如有觀眾在影評中提到,這種人物設置為電影主題提供基礎支持——普通人也能有所不同,拯救世界,這是每個現代人的希望。

劇情,壞人必須死

擁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通常不是天生具備某種使命感的,他們擁有的超能力並不代表一定拯救世界,在超級英雄的故事裡通常有一個關鍵事件,促使他們走向正義勇敢的道路。

《蜘蛛俠》是個典型,原本擁有超能力的 Peter 對懲罰罪惡並不感興趣,他放過瞭一個小毛賊,後來自己叔叔被槍殺,發現殺害叔叔的正是自己放過的小毛賊,他才意識到犯罪分子的每一個動作都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特別是叔叔告訴他 "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 之後,Peter 才走上瞭蜘蛛俠除惡的道路。《鋼鐵俠》也是如此,要不是恐怖分子將他綁架需要逃脫,要不是親眼看到救自己的博士被恐怖分子殺死,他也不會走上鋼鐵俠 " 義務警察 " 的道路。

這種劇情設置,保證瞭邏輯性,同時也為後續發展做鋪墊,超能力不是超級英雄動機的來源,而關鍵事件,是超級英雄動機和價值觀的合理來源。

超級英雄系列電影還有一項終極保證,那就是英雄不會死,為瞭不斷有續集,電影裡的英雄永遠能夠在最後關頭戰勝邪惡伸張正義,這種酸爽的感覺,百試不爽。除瞭壞人自己,沒有人不希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人不希望看到最後一刻正義得到伸張。

與此同時,超級英雄的套路還會給觀眾的酸爽加碼,比如不得女神垂青的超人、蜘蛛俠,在緊要關頭救瞭女主之後,被深深地崇拜,比如蝙蝠俠遇到超級勁敵小醜之後,還是能夠在眾多困難、挫折中保衛哥譚市的安全。

有影迷一針見血地點出瞭這種套路," 蜘蛛俠,一個臭屌絲,被變異蜘蛛咬瞭一口,就能射蜘蛛絲;超人,雖然是外星友人,但是平時還是一副屌絲的模樣,當個報社記者。然後用不瞭多久就會,他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 CEO、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

無論是超級英雄用正義戰勝邪惡,還是命運多舛、平時不受待見的小人物逆襲走上人生巔峰,超級英雄電影在情節上通過鋪排設置,形成對比,造成壓抑後舒緩的心理張力,讓觀眾對人物命運產生參與感,在劇情上形成足夠吸引力。

特效,讓畫面更震撼

超級英雄的形象 1938 年後就陸陸續續出現在漫畫書上,但真正搬上熒幕持續火起來還是本世紀初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在五毛錢特效或沒有特效的年代,技術不足以支撐想象誇張的超級英雄電影。

沒錯,除瞭對觀眾心裡的滿足,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還有一副殺手鐧——永遠酷炫的特效!

科幻、超級英雄還有災難片,幾乎是電影特效的集大成者,每一次電影技術和特效的升級,都能最快運用到這些類型的電影之中,比如當年主打 3D 技術的《阿凡達》。

沒有藍幕技術之前,要制造一個超人飛起的效果都是難上加難,隨著藍幕技術、CG 等多種視覺技術和工具的運用,超級英雄飛天遁地、城市頃刻倒塌的特效才具備實現的可能,3D、IMAX、杜比全景聲、高幀率、動作表情捕捉等技術的陸續出現讓好萊塢電影視聽效果升級、特效愈發逼真,被大規模運用在超級英雄電影之中。在 2014 年提名的 5 部奧斯卡最佳特效影片中,有 3 部是超級英雄電影。

超級英雄電影裡的特效創造瞭一個個基於現實世界但又超越現實世界充滿想象力的畫面和場景,在視覺體驗上給觀眾史無前例的新鮮感和沖擊,極大豐富瞭本就具備奇幻色彩的超級英雄故事的畫面表現力,將英雄們的人物形象和戰鬥精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在漫威,每部超級英雄電影會跟來自 5 到 7 個國傢的 7 到 12 個視覺特效公司合作來創作所有的視覺特效鏡頭,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的視覺特效鏡頭多達數千個(《美國隊長 2》約 2500 個特效鏡頭,《銀河護衛隊》約 2750 個特效鏡頭,《復仇者聯盟 2》特效鏡頭達 3000 個),成本在數千萬美元以上。

畫面實在是太震撼瞭!常常是觀影者最直觀的感受。有人甚至說,與其說超級英雄電影觀眾們走進影院是為瞭某個英雄,不如說,他們就是去看重金花費制作的特效的。

必須承認,超級英雄電影的火爆離不開電影技術的加持。

創新,套路之上有新意

" 人物 + 劇情 + 特效 " 的模式讓超級英雄電影的成功有瞭保障,但再好的套路,用久瞭也會讓人麻木,如何在套路之上創新,一直是漫威、DC 等超級英雄主要版權方的挑戰。

最早的創新是與時俱進的,隨著草根文化的興起,電影主角從傳統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如美國隊長,過渡到蜘蛛俠這種草根英雄甚至死侍、懲罰者這種反英雄角色,再後來的創新就幫助漫威獲得瞭評論屆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2008 年,漫威將 " 漫威電影宇宙 " 的概念搬上大熒幕,眾多超級英雄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各自戰鬥,每部電影單獨成篇,但其中又有暗線串起,為一個更龐大的故事做鋪墊,這為角色新增和劇情延展提供瞭極大的空間。

4 年間,漫威先是將鋼鐵俠、綠巨人浩克、雷神托爾、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搬上大熒幕,然後在 2012 年《復仇者聯盟》中將他們集結起來,取得瞭 15 億美元的高票房。至此,漫威打破瞭單個英雄為主角的傳統,讓自己旗下的超級英雄們一起生活、戰鬥,互助或者互相對抗。整個 " 宇宙 " 創作的邏輯在於人氣角色續集,新英雄加入,再次組隊。期間時不時讓世界觀拓展(《銀河護衛隊 2》)、或者讓團隊內部出現分裂(《美國隊長 3》),從而讓宇宙具備其自由運作的規律。

有人評論說,觀眾消費的已經不是某個英雄的故事或者超級英雄的套路瞭,實際上開始消費一種宇宙觀。漫威電影宇宙與我們生活的地球作為兩個平行世界,裡面人物眾多,互相交織,即可單獨戰鬥、也可聯合打怪。豐富的可能性讓我們去研究、討論、猜測,構成瞭劇情之外更多的話題、想象、甚至期待,也促使我們走進電影院去觀看每一部超級英雄電影。

漫威影業總裁凱文 · 費奇 2014 年說過,他已經把漫威到 2028 的電影藍圖都勾畫好瞭。但今年年初又說,暫無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的計劃。超級英雄電影究竟會火到什麼時候?我們拭目以待。

編者註:根據漫威規劃,漫威電影宇宙有多個階段,2008-2012 年的《鋼鐵俠》、《無敵浩克》、《鋼鐵俠 2》、《雷神》、《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復仇者聯盟》共 6 部電影為第一階段,被稱為復仇者集結階段,第二階段為 2013 年的《鋼鐵俠 3》到 2015 年的《蟻人》等 6 部電影,名為新世界開啟階段,2016 年以《美國隊長 3:內戰》開始進入第三階段開始,4 年共 10 部電影,含《奇異博士》《黑豹》等多部電影,第三階段規劃結束的時間會是在 2019 年左右。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