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驕傲”不止成就瞭冬奧會,還有韓國社交應用

02-27

韓國人最常使用的社交類應用是什麼?

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 LINE(連我),借著風靡一時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LINE 成為瞭中國辨識度最高的韓國社交應用。可惜的是,在韓國本土,LINE 並沒有受到日本、泰國和臺灣等亞洲市場相同的待遇。

那麼是 Facebook 嗎?也不是。Facebook 旗下有著多款社交應用:Facebook、Instagram、Facebook Messenger 和 WhatsApp,可這些「全球通用」的平臺最終也沒能贏得韓國人的青睞。

在應用數據研究機構 App Annie 發佈的《2017 年度回顧報告:應用經濟突飛猛進的一年》中,我們發現「2017 年各地區市場排名前三的社交應用」一表中,韓國前三名的社交應用,分別是 KakaoTalk、BAND 和 KakaoStory,它們來自於兩傢韓國本土的互聯網企業 Kakao 和 Naver。表單中,僅有中國和韓國兩個國傢的前三名中沒有任何一款隸屬公司於 Facebook 的應用。在這種從來隻有「陳獨秀」的橫向對比裡,韓國如何搶瞭我們的風頭?

KakaoTalk、KakaoStory 和 BAND

社交帝國 Kakao 和「韓國谷歌」Naver

Kakao 創立於 2014 年,旗下主要產品有 KakaoTalk 和 KakaoStory。KakaoTalk 是一款即時聊天應用,同類產品為 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 和微信;KakaoStory 則與 Facebook 和 Instagram 類似,是一款圖片分享社交平臺。

同微信在國內一樣,KakaoTalk 在韓國的功能非常豐富,除瞭基本的聊天交友以外,聽音樂、打遊戲、點外賣、網約車、在線支付,甚至手機銀行,Kakao 已經成為瞭韓國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KakaoTalk 在韓國的月活躍用戶數;來源:Statista

這一點更體現在 KakaoTalk 的用戶壟斷上。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截止到 2017 年第二季度,KakaoTalk 在韓國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瞭 4275 萬,而韓國使用互聯網的總人口也僅有 4500 多萬人——有數據稱,KakaoTalk 在韓國智能手機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瞭 97%。

作為世界上網速最快、5G 網絡規模應用最早、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傢之一,韓國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已經非常成熟,在用戶早已被教育並習慣使用本土的產品的條件下,任何鮮有差異性的外來產品都很難撬動其市場份額。

更加明顯的例子在搜索引擎的競爭上。Naver 是一傢類似於搜索 + 門戶的網站,它創立於 1999 年,目前仍然占據著桌面端搜索引擎超過 70% 的市場份額,是韓國第一大搜索引擎。

Naver 首頁

早期 Google 在韓國的推廣並不順利,很多網站都因為「安全隱患問題」而拒絕讓 Google 爬取其內容。比起這款來自大西洋對面的產品,他們更信任土生土長的 Naver。在國內網站的幫扶下,Naver 也得到瞭快速的發展,並且針對韓國網民的使用習慣進行瞭大量的優化。

目前,Naver 已經成長為一傢韓國當地的互聯網巨頭,名下有多個子公司,為中國用戶所熟知的社交網絡 LINE 以及相機應用 SNOW 都是其旗下產品。當然,也包括上面入榜的 BAND。

BAND 是 Naver 在 2012 年推出的社交產品,主打私密社區分享功能。BAND 與普通的群聊應用有一定的差異性,甚至很難在常見的應用中找出一個與它類似的產品。但就是這款在外人看來「角度刁鉆」的應用,在上線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活躍用戶數就超越瞭 Facebook 在韓國的數據。

可真的是因為 Kakao 和 Naver 的產品更好、更早,本土市場才得以保住的嗎?如果產品足夠好,為什麼至今很少能在韓國以外的市場(除瞭 LINE 在日本)立足並獲得成功呢?

在國內,師出同門的微信和 QQ 占據瞭社交領域——尤其是熟人社交——近乎全部的市場,「最大公約數」微信和「年輕態」 QQ 幾乎包攬瞭所有年齡段的用戶群體。雖然馬化騰曾表示,即使現在國內市場完全開放,騰訊也有信心戰勝國外的競爭者們,因為它更懂中國用戶。 但不能否認的是,騰訊在社交領域能夠有今天這樣固若金湯的地位,與國內互聯網政策的保護分不開,但韓國本土的互聯網企業並不具備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在 Facebook 勢不可擋的全球擴張中,它們又如何得以偏安一隅呢?

這個可能和韓國的國民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身土不二的大韓民國老百姓

韓國人是出瞭名地愛國。讓我們跳過亞運會、奧運會、冬奧會和世界杯,就單談一談韓國人在購買商品、使用產品上的一些講究。

據《經濟學人》的報道,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的明星們為瞭表現愛國精神,曾在電視節目上用自己的寶馬車換本土生產的現代車。

同年,利用韓國消費者愛國熱情的還有一傢名為 Bumyang 的飲料廠商,它自創瞭可樂品牌「815 Cola」,決定在韓國本土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搶奪市場。「815 Cola」的命名來源於日本投降、韓國解放的日期—— 1945 年 8 月 15 日。次年,該品牌拿下瞭韓國可樂市場的 13.7%,收入 500 億韓元。可惜的是,因為過多的營銷費用,該公司在後來放棄瞭可樂生意。

815 Cola;來源:Styler2000

2007 年喬佈斯發佈 iPhone 之後,三星推出瞭搭載 Windows Mobile 系統的 Omnia 2 手機作為回應,並打出「韓國驕傲」的宣傳口號。韓國媒體在比較兩者之後給瞭 iPhone 一份差評。

三星 Omnia 2;圖源:三星官網

韓國老百姓有時候也會調侃自己。他們常將自己國傢的英文名「the Republic of Korea」戲稱為「the Republic of Samsung(三星共和國)」。據說三星占據瞭韓國 GDP 的 20%,他們看三星的電視,玩三星的手機,用三星的冰箱,刷三星的信用卡,買三星的保險 ……

僅看 2017 年各月的數據,三星手機在韓國始終保持著近 60% 的市場份額,同期蘋果隻有 20% 左右,在九月新機發佈之後才逐漸拉開與第三名 LG 的差距。是的,LG,一樣是韓企。雖然江河日下,但這傢剛剛承認退出中國,並普遍被認為與 HTC 和索尼的手機業務共命運的廠商在韓國仍有著堪比國內 OPPO/vivo 的熱度。

韓國手機供應商市場份額;來源:statcounter

再回想到社交應用上,你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 Google 和 Facebook 很難拿下這一市場瞭。

「身土不二」本是一個佛教用語,意指出生長大的地方產出的東西最適合自己的體質。後被當作口號用於日本支持本土生產食品的「食養運動」。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一概念被引入韓國,逐漸成為瞭韓國國貨運動的代名詞。

不僅僅是消費的商品,在包括搜索引擎、社交應用等服務的互聯網領域,韓國人都貫行著「身土不二」的規則。在 Facebook 和 Google 等國外優秀的產品在韓本土化越來越有誠意的今天,韓國人的選擇倒顯得與國內互聯網圈常說的「情懷」有幾分相似。

頭圖來源:Kakao 宣傳片截圖

責任編輯:克裡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