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的“復利”

03-22

本文作者為智能手機從業者托馬斯白,知乎萬贊答主,公眾號托馬斯白(微信 ID:tuomasibai),粉絲總數沒有百萬,粉絲財產總額應該過百萬瞭。

假設我 2006 年時存瞭一筆錢。

這筆錢每年有 6% 的收益。

現在是 2018 年。我看瞭一眼賬戶餘額,有 100 萬人民幣。

請大傢猜一下,我 2006 年需要存多少錢,才能以 6% 的年均復利在 12 年後的今天獲得 100 萬元人民幣?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 " 復利 " 這個概念。

1

什麼是復利?

復利率法(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利息除瞭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因此俗稱 " 利滾利 "、" 驢打滾 " 或 " 利疊利 "。隻要計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財富增長越快,而隨著年期越長,復利效應亦會越為明顯。

相信在各種理財文章輪番轟炸的今天,沒有人不理解復利的意思。

我隨手在微信中搜索瞭 " 復利 " 這個關鍵詞,看到的都是這樣的標題:

文中舉的例子都是這樣的:

一張紙假設它足夠大,對折,再對折,共 64 次,會有多高?有人回答一米高,有人說 10 米,有人說一座大廈那麼高。

其實還是要算瞭才會勉強相信它的長度:

同上,紙張最後是 18446744073709551615 層厚,以一本字典為例 ,500 頁的字典,厚 0.045 M, ( 18446744073709551615 / 500 ) ×0.045=166020696 萬公裡。

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 : 38.4 萬公裡。

或者這樣的:

一份工作,假如有兩種薪資報酬:

A:一個月給你 30 萬元,每天給你 1 萬元。

B:按天發放,第一天給你一分錢,然後,後一天是前一天的 2 倍。

(選擇 A? 還是選擇 B?你會選擇哪種?)

答案:b 一分

選擇 B 的朋友請看下面結果:

第 1 天:0.01 元

第 2 天:0.02 元

第 3 天:0.04 元

第 4 天:0.08 元

第 5 天:0.16 元

第 6 天:0.32 元

第 7 天:0.64 元

第 8 天:1.28 元

第 9 天:2.56 元

第 10 天:5.12

第 11 天:10.24

第 12 天:20.48

第 13 天:40.96

第 14 天:81.92

第 15 天:163.84

第 16 天:327.68

第 17 天:655.36

第 18 天:1310.72

第 19 天:2621.44

第 20 天:5242.88

第 21 天:10485.76

第 22 天:20971.52

第 23 天:41943.04

第 24 天:83886.08

第 25 天:167772.16

第 26 天:335544.32

第 27 天:671088.64

第 28 天:1342177.28

第 29 天:2684354.56

第 30 天:5368709.12

30 天合計:10737418.23 元,明白瞭嗎?這就是倍增的力量!復利的威力!

看明白瞭嗎?這就是 " 復利 " 的威力!

難怪愛因斯坦都把 " 復利 " 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2

讓我們回到開篇的問題:

我把這個問題貼在群裡問瞭幾個朋友。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 5 萬。少數人回答 15-20 萬左右。是啊,看完上面的故事,在愛因斯坦的光環下,1 分錢都能變成 1000 萬,這時間雖然不長,也有 12 年瞭。6% 看起來低,也已經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瞭對吧?

大傢猜猜實際上需要存多少錢?

答案是 49.7 萬。

也就是說,你在 2006 年真金白銀地存下 50 萬塊錢,經歷瞭長達 12 年的漫長的 6% 復利增長,你才能得到 100 萬。

2006 年的 50 萬元可以在北京五道口華清嘉園買一套兩居室;2018 年的 100 萬 元能買什麼,就不用我再說瞭吧?

這就是神奇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復利。

3

為什麼故事裡的復利如此神奇,而用實際數據倒推出來的結果卻又如此稀松平常呢?

因為 " 復利 " 的價值被有意誇大瞭。

所有關於復利的計算,其實非常簡單,就兩個限制條件:增長率和持續時間。

增長率

故事裡的 " 復利 ",增長率都是 100%:不管是工資每天漲一倍,還是一張紙折一下;而現實中的財富增長率呢?即便是巴菲特,他的年化收益率也隻能做到 19% 左右。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做到 6%-8% 的年化收益率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瞭。

這個收益率還沒有減去通貨膨脹和隨著時間推移產生的貨幣貶值。

12 年前的 50 萬和 12 年後的 50 萬,在經濟學概念裡已經不是等價的貨幣資產瞭;後者由於上述原因的貶值,實際價值已經遠遠小於 12 年前。即便這個數字由於復利變成瞭 100 萬,計算上這些貶值,幾乎可以算得上是負收益。

持續時間

現實世界中,大傢在提到收益率的時候,通常都是以 " 年 " 為單位計算的。而前文所述的寓言故事則不然:那個發工資的故事,是每天發給你一次工資;那個折紙的故事更是直接把時間成本隱去:翻一下紙需要多久?幾秒鐘吧。於是在現實世界中要以 " 年 " 記的時間周期,變成瞭天和秒。一個月就是 30 個周期;轉眼間紙就被對折瞭 64 次。而這背後的數學模型如果放在現實中用以計算財富的復利增長,則分別是 30 年周期和 64 年周期。

人生有幾個 30 年?

用一個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高收益率,再把這些收益需要的時間周期縮短到令人忽略不計的程度,這些帶著明顯洗腦傾向的寓言故事就這樣編成瞭。

我們讀瞭太多太多類似的故事,以至於已經相信瞭復利的魔力。也就不奇怪在開始的那個問題中,大傢給出的答案大多低得離譜 -- 因為我們已經開始相信復利可以創造驚人的財富,甚至可以財務自由,直至完成階級跨越。

4

那麼,是誰在反復地傳播這些誇大復利的故事呢?

讓我們打開前文提到的那幾篇公眾號,拖到最後:

是的,在宣揚復利,美化復利的,就是這些人:

賣理財產品的,和賣保險的。

5

理財產品的荒謬大傢都很清楚瞭,今天我們來重點講講保險。

幾乎所有理財教科書都告訴我們:傢庭資產配置裡,保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險對於對沖意外帶來的風險十分重要等等。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傢對保險也越來越關註。剝去各種復雜的外殼,其實壽險主要分為兩種: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分紅型保險其實約等於購買理財產品,也就不用再講瞭。)

理解起來也很容易:消費型保險你交的錢全部是保費,如果沒出險,不會返還,類似車險;返還型保險則不同,你所交的錢會存在一個賬戶裡,如果沒有出險,到一個指定期限,比如 50 年後,你所交的金額會以本金的 100%-120% 返還給你。

幾乎所有保險銷售人員都會極力推薦你購買返還型保險;而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的第一反應也是購買返還型保險。銷售力推的原因很簡單:返還型保險的銷售提成高嘛。而消費者的感受中,仿佛我交的這些錢是被 " 儲蓄 " 起來瞭,而並沒有被花掉,感覺明顯更劃算啊。

實則不然。

不管是返還型還是消費型,當你的保障額度相同時,同一地區的保險公司計算出來的每年保費是幾乎一樣的,這是保險公司的精算師通過該地區平均壽命等多個因素計算出來的數字,跟你買什麼保險類型無關。所以消費型保險就是直接用現金支付瞭這部分保費。

而返還型保險呢?很簡單。你在用這比錢的利息支付保費。由於返還型保險可以鎖定足夠長的持續時間(通常都在 30-50 年以上),因此這類保險的復利收益還是可以覆蓋掉你的保費的。而你現在看起來很誘人的每月返還你的那些錢,實際上由於錢的通貨膨脹和隨時間貶值屬性,其真實價值已經所剩無幾。

而顯而易見地,要想達到同樣的保額,返還型保險需要繳交的費用,遠遠高於消費型保險。

我們當然需要購買保險,但那實際上是為瞭對沖未來數年乃至十幾年內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並不是為瞭數十年後可以得到一筆錢。

在你年輕最需要錢的時候,你用幾倍的成本選擇瞭看似更劃算的返還型保險,以換取退休後看似誘人實則價值寥寥的本金利息返還,這就是返還型保險最大的騙局。

6

復利是一個經典的經濟學概念,本身並不荒謬。大部分人對理財和投資的興趣很多都開始於對復利的認知和瞭解。復利的增長方式也告訴我們應該持之以恒地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才會有最好的結果和回報。但是當這種概念被濫用、編成段子和小故事來忽悠不明真相的群眾,成為劣質保險和理財產品的幫兇時,我們有義務站出來,幫大傢敲幾下計算器,算一算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復利。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復利?

我們既不要對復利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而盲目樂觀,也不應唾棄復利而放棄積累和投資,轉向消費主義。我們恰恰需要做的是,正視復利。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堅持,把獲得復利的時間延長,把收益率提高。

正如我之前的文章《工資越漲越不夠花?你可能已經掉進瞭消費主義的陷阱》中提到的:

資產投入是一個長期行為,你獲得的不是短期的立刻滿足,你需要對抗的是長期的堅持,才能獲得資產收入裡最迷人的部分:復利。要想獲得復利,最需要投入的是時間。所以投資這件事,學習的越早越好,開始的越早越好。

最後,復利是人類第八大奇跡?

愛因斯坦:我沒說過這話。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