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 日晚,代幣圈新晉網紅小牛鏈在 RenRenICO 上完成瞭最後一輪 350BTC 的募資。在昵稱 " 寶二爺 " 的幣圈紅人郭宏才辦的第一期幣圈黃埔軍校路演中,小牛鏈拿瞭冠軍。
但好景不長。9 月 4 日下午 ICO 政策落地,小牛鏈在當天晚上開始向投資者退幣。薛蠻子的別墅剛剛成為 ICO 的狂歡勝地,這場派對就迎來瞭終結。
ICO 火瞭,失控瞭,然後死瞭。一如當年的股權眾籌。
曾經的眾籌
很多人開始關註到眾籌這個形態,都是因為 Kickstarter。這個上線 8 年的網站,項目累計融資額已經超過 30 億美金。
對很多硬件創業者來說,產品能上 Kickstarter 是一種榮耀,和是否真正需要資金無關。曾經有傳言稱,國內某知名 VR 創業公司為瞭提升在 Kickstarter 上的眾籌金額,不惜違規用自己的信用卡刷單。
但 Kickstarter 遲遲沒有入局股權眾籌。相比它所擅長的產品眾籌和公益眾籌,股權眾籌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形態。
但這個讓眾籌鼻祖 Kickstarter 十分審慎的領域,在國內卻曾經一度是兵傢必爭之地。
京東金融、螞蟻金服、蘇寧都入局瞭這個領域。第一批做股權眾籌的天使匯在創業大街的入口處放瞭一塊模仿納斯達克的大屏幕,一度成為早期創業者們期望露臉的展示位。
那也是創業最熱火朝天的時代。中關村的咖啡館裡一座難求,創業講座隨處可見,到處都在路演,天天都有融資發佈會,順帶孵化器也多瞭不少。
不幸的是,風光總是留不住。
如今,京東眾籌基本以產品眾籌為主,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達客仍然顯示為測試版,自 2017 年起就沒有發佈過新項目。蘇寧眾籌則已經下線官網。
幾個最早做股權眾籌的獨立企業中,點名時間先後進行瞭 4 次轉型,最終賣身 91 金融;輕松籌轉去做瞭大病互助平臺;天使街低調瞭許多,創始人劉思宇轉身去做瞭貸款錢包。隻有天使匯依然在堅持做股權眾籌和創業服務的業務。
現在依然活躍的眾籌類型基本隻剩一種,實體店的眾籌,人人投、眾籌客等做的都是這部分業務,唱吧的實體 KTV 唱吧麥頌一度是眾籌客的重要項目之一。
回過頭看股權眾籌的模式,存在三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一是缺乏真正的好項目,最好的種子項目早就被 VC 們搶走瞭,隻能在瘸子裡面挑將軍。這是一個一直存在的核心問題。
二是當時的大多數投資者並不具備相應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京東眾籌曾經嘗試通過 " 領投+跟投 " 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讓一些專業的投資人充當導師角色。但這仍然存在問題,成熟的機構投資人和小白投資者的需求和心理預期並不相同。
三是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這一點在股權眾籌的監管方案出臺後有所好轉,天使匯等平臺都開始建立合格投資人制度,屌絲玩傢被迫離場。
不管怎麼樣,股權眾籌這個名詞,已經算是過去式瞭。
失控的 ICO
所謂 ICO,就是投資者使用比特幣等現成的虛擬數字貨幣,去換取 ICO 項目發行的新代幣。因為新幣種擁有者少、價格波動大,在交易所的賣出價格很可能比發行價高得多。而 ICO 項目發起方利用融來的傳統數字貨幣,在交易所換回人民幣等法定貨幣,再投入到指定的技術項目中。
但和民間集資用年化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的 " 小傢子氣 " 不同,ICO 搭配的是更刺激的一夜暴富的故事。比特幣今年漲瞭 250%,多嗎?不,還是太慢瞭——以太坊背後的加密貨幣 ETH 在今年上半年翻瞭 41 倍,英國區塊鏈公司 Stratis 在 2016 年 8 月進行的 ICO,不到一年時間從 100 萬美元市值上漲至 10 億美元,翻瞭 100 倍。根據國傢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傢委員會對七百餘種虛擬貨幣的監控,今年上半年有超過一半的幣種漲瞭 10 倍以上。
除瞭荒謬,還有別的詞能形容嗎?
一位 ICO 項目發起人說,他投瞭很多產業,包括礦山(真的埋在地下的那種),都沒這個賺錢。現在別的產業他都不管瞭,精力隻放在數字貨幣上。那個時候,正是 ICO 瘋狂的 7 月份,他聲稱計劃一年拿出 1 億用作項目的宣傳和包裝。
原本在數字貨幣上賺到錢的人,都不想錯過這一輪史無前例的爆發。
而且在 ICO 項目的小型線下見面會上,臺上的外國 CEO 用英文講解,臺下的觀眾大多是 20-35 歲的男性,且看上去並不需要同聲傳譯。他們是新一代的精英階層,但還不夠精英。ICO 滿足瞭他們試圖用知識換取金錢的想法,而且,看起來速度會比努力工作來的要快很多。
大爺大媽被排斥在這場狂歡之外,是因為他們根本摸不進門。知識層次相對高、原本應當對投資騙局更加警惕的年輕人成為主力,是因為他們是真的相信這些 ICO 項目宣稱的技術願景。他們甚至認為,自己是因為擁有常人不具備的技術敏感度,才找到瞭這些可以助力自己實現財富自由的項目。
ICO 依賴的金融系統顯然更加先進和精密。發達的線上交易體系,已經逐漸成熟的比特幣和以太坊貨幣支付系統,和更便捷的信息共享平臺,甚至現在許多 ICO 項目還會通過私募方式的 Pre-ICO 進行前期融資。現代金融體系的精華嫁接到這個泡沫上,讓其更加枝繁葉茂。
無論 ICO 是真的涉嫌非法集資,還是技術專傢眼中未來的發展趨勢,現在它已徹底失控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式跑偏
股權眾籌和 ICO 在最火爆的時候,都遇到瞭同一個問題:發展過快、泡沫吹得太大,整個行業跑偏瞭。
很明顯,ICO 早已失去瞭原本的意義,變成瞭一個快進快出的套利遊戲。要玩好這個遊戲,你需要懂技術又看得開,什麼比特幣信仰,通通拋到腦後。
海文總共投瞭八九個 ICO 項目,其中大約一半是在 8 月開始募資的,9 月 4 日的政策出來後,這幾個項目已經開始按募資價格退還 ETH。
在參與 ICO 這件事上,海文自認是懂技術的。他很關註項目的發展空間和白皮書的技術含量,不投空氣幣,因此放棄瞭小蟻股 ANS、量子鏈、OMG、ICOCOIN 等熱門幣種。
但他並沒有因此賺到 " 超過販毒的利潤 "。隨著手裡的代幣價格下跌,收益率從原來的 150% 逐漸降低到 100%,後來退幣導致 ETH 暫時走低,又回吐瞭不少利潤。
和海文相反,安明把這一切看得十分透徹。抱著 " 全世界的 ICO 都不靠譜 " 的心態,他把大多數資產都投到瞭數字貨幣上。他看好區塊鏈,但內心很明確,"ICO 在短期內就是野蠻成長,長期成長起來後估值能達到 ICO 水平的可能性非常小 "。
本著這個思路,他的投資原則是," 找背書強的,快進快出,能多快套利就多快套利,別的不考慮,白皮書都不用仔細看。"
誰的收成更好些,你們猜猜?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之前眾籌火爆的時候。
原本屬於長期投資的股權投資,被很多參與者要求迅速套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被傳說中的高收益吸引而來,對股權的退出機制一無所知,甚至不能區分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的區別。
創業者中也良莠不齊。那種人人都能創業的氛圍,很大程度上拉低瞭創業的門檻,催生瞭一大批不靠譜的項目和創業者。盡管當時熱錢湧動,VC 已經恨不得滿街撒錢,但相對專業投資人,眾籌的參與者顯然更容易忽悠。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跑偏。
最顯著的共同特點是,處在風口上的行業失去瞭原本應有的準入機制,變得魚龍混雜,甚至劣幣驅逐良幣。規則被無視,最終變成一場泡沫的狂歡。
在股權眾籌和 ICO 的語境裡,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事情的演變都超出瞭行業誕生時預期的情形。本應具備相當專業門檻的參與者,逐漸變成瞭不懂也懶得去懂行業的人。
沒有人去真正在意項目。大傢都隻有一個目的,錢。投資者想賺快錢,創業者想卷錢就跑。
那真是一個刺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