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悄悄上線瞭自己的第一款保險產品。11 月 2 日,部分微信用戶(目前 1000 萬人能看到)打開微信的錢包頁面時,會發現在九宮格裡多瞭 " 保險服務 " 一項,點開後是 " 微保 " 的頁面,可以看到一款叫做 " 微醫保 " 的健康險產品。於是,我們又可以看到很多標題聳人聽聞的新聞," 重磅!保險公司要倒閉瞭!"" 震驚!保險代理人全將失業!"
在靜逸投資看來,這款保險產品成為微信的重磅是大概率事件,因為除瞭微信 9 億多的用戶流量外,產品本身確實頗具吸引力。" 微醫保 " 是一款短期醫療險,包含 300 萬的一般醫療保障,並針對保監會定義的高發 100 種重大疾病提供 600 萬重疾醫療保障,即 100 種重疾都能獲得 0 免賠 100% 賠付的保障。產品突破醫保報銷限制,對國內公立醫院的自費項目、自費藥都能賠付。產品的價格低於市場上幾乎所有同類健康險產品。除瞭高性價比的優勢外," 微醫保 " 在服務層面也做瞭很多創新,包括急速賠付、快速就醫、押金墊付、專傢預約、專人陪診、專傢病房、手術安排等,應該說超越瞭傳統保險公司類似產品的體驗。
在分析微信保險對傳統保險公司的影響之前,我們先看這款產品有趣的幾個地方。
第一,騰訊自帶流量的幸福。產品一經推出,甚至還未推出,就自帶流量,在媒體上廣為傳播,在流量越來越貴,註意力分散,信息傳播越來越難的今天,騰訊是多麼的幸福!哪怕隻是微信的啟動畫面細微的變化,都會被網友和媒體挖掘出來並鋪天蓋地地傳播,不得不為騰訊(尤其是微信)擁有的這種能力(資源)折服!
第二,保險產品居然不是眾安的。這次微信首次推出的保險,盡然不是與前不久剛在香港上市的眾安保險合作,而是與眾安的競爭對手泰康在線合作。眾安股價被炒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是三馬概念,而且這款產品幾乎就是眾安的尊享 e 生基礎上做瞭改進。三馬其實都不會把眾安當做親兒子的,因為股權都不高(10% 左右),保險這麼大的蛋糕,他們必然會有自己的佈局。10 月 11 日,由騰訊持股 57.8% 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得保監會的批復,準許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可見,微民保險才是親生的。
第三,低 SKU 的打法。我們曾經在《選擇的悖論及其對商業和投資的啟示》一文中提到,目前由於選擇的過剩,人們不再喜歡大而全,更喜歡精選低 SKU。馬雲的餘額寶就是將一款普通的貨幣基金體驗做到最好,而且隻有一個選擇,而騰訊理財通的貨幣基金選擇較多,而且體驗一般,所以規模不到餘額寶的零頭,目前騰訊也在試圖改變這種情況。騰訊的保險的打法無疑是高明的,從價格低廉、用途最廣泛最剛需的短期醫療險入手,做一款性價比高、體驗最好的產品,而且隻提供一種選擇,容易提升大眾對保險的認知度,形成爆款,後續再推出其他險種也容易得多。
根據騰訊自己的說法," 國內的互聯網保險平臺大多采用大賣場形式,每個險種都可以看到十幾傢保險公司的產品,用戶很難做出選擇。所以微保選瞭一條不一樣的路——每個險種隻推出 2~3 個產品,簡化條款,加大保障范圍,增強理賠跟進,並精準地匹配用戶需求 "。反觀支付寶的保險服務頻道,就是大而全,同類產品有多個保險公司的很多款,所以大眾對支付寶的保險頻道認知度不高。就保險佈局的水平而言,騰訊略高一籌。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微信保險對傳統保險公司影響幾何?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騰訊目前的戰略,360 事件後,騰訊後來的戰略發生瞭很大的變化。根據馬化騰的說法,騰訊隻做內容和連接。馬化騰也說過,每個行業都有很深的學問,對其他行業越來越敬畏。騰訊其實不太像以前什麼都去自己做瞭,而是以流量和資本為紐帶,打造開放平臺和生態系統,接入各行各業優秀的合作夥伴。對保險業務也一樣,占據微信核心入口的微民保險經營范圍是保險代理業務,不是騰訊自傢開的保險公司。
微信第一款保險產品也是與泰康在線合作的。預計未來騰訊對保險的佈局,依然以與傳統保險公司的 " 連接 "" 合作 " 為主。也就是說,傳統保險公司可以借助微信放大自己的業務,當然前提是有好的產品。比如,此次泰康合作的產品如果形成爆款,不論泰康最終是否賺到錢,至少對品牌的提升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說微信保險對險企有沖擊,這種沖擊也是結構性的。我們需要清楚目前傳統保險公司的產品結構。微信這款短期醫療險其實目前的大型保險公司都有同類產品,而且是不那麼重要的產品。
大型險企的主要產品是代理人渠道銷售的大額、期繳、長期的保障型或儲蓄型產品,類似微信的這款短期醫療險往往作為大額保險的搭配銷售,或者用來引流的,主要目的不是賺錢。就微信目前這款產品來說,即使有沖擊,也沖擊的是傳統險企最不重要的部分,影響微弱。就保險產品本身的功能來講,短期的消費型的醫療險保障程度也是不夠的,短期醫療險隨著投保人未來年齡增長費用也會增長而且不確定,產品是否停掉也不確定,不一定可做到終身保證續保。
當前主流人群以購買大額期繳、保障期長並且到期返本的保險產品為主,這也是保險公司的主流產品。消費型短期醫療險和長期期繳返本的保險的產品的本質區別就像 " 租房 " 和 " 買房 " 的區別,就目前來看,還是買房的需求是主流。
保險公司的主流產品目前依賴代理人銷售,不會放在網上銷售。當然,大型保險公司的產品對很多人來講是比較貴比較復雜的,保險的渠道費用也比較高,希望騰訊未來能發揮一些鯰魚效應。但騰訊動搖保險公司的根基,目前還看不到。
很多外來沖擊是結構性的不是系統性的。比如餘額寶沖擊瞭銀行業的存款,但沖擊的隻是低凈值人群,無法沖擊高凈值人群,對低凈值客戶占比高的銀行沖擊就比較大,對招行這樣高凈值客戶較多的銀行沖擊就很小。高鐵沖擊航空業,也隻是沖擊 1000 公裡以內的出行,某些方面甚至和航空相得益彰。微信的這款保險,對傳統保險公司沖擊很小,但對眾安的醫療險可能沖擊不小。據筆者瞭解,一些買瞭眾安尊享 e 生的朋友,準備將來換到微信的保險瞭。
筆者認為,微信推出保險,目前對全行業來說總體上是好事。保障型保險產品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國民的保險意識依然十分欠缺,保險本身作為一種對社會非常有益的產品,在人們心中依然有很多偏見和負面印象。微信保險對提高全民保險意識,改善保險形象都具有正面意義,可以促進行業蛋糕做大,也促使傳統保險公司進一步改善產品和服務。
但是,騰訊是個偉大(可怕)的企業,它總是默不作聲地佈局,一旦時機成熟,突然之間就會發動珍珠港偷襲,擊敗競爭對手。毫無疑問,騰訊對保險的佈局隻是打響瞭第一槍,後續還會有很多動作。短期內,我們還完全看不到互聯網對保險業的顛覆,但未來行業格局的變化不是百分之百地確定,傳統保險公司仍需保持警惕,不斷思考自己的未來。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