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成就之外的馬雲
過去的 18 年裡," 做別人不願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是馬雲賦予阿裡巴巴的基本邏輯。
在沒有支付、沒有物流體系、沒有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阿裡創造、整合瞭這些要素,確立瞭新經濟形態的基本架構。
這之後,阿裡的新零售、智慧城市、全球平臺等新業態穩步推進,以前所未有的創造力,不斷為世界商業體系豎立新的標桿。
在華爾街看來,阿裡是一傢看不到盡頭的企業。這傢企業已經超脫瞭公司的范疇,它更像是一個龐大的生態體,與現代商業的融合無所不在。
阿裡讓人看不到盡頭,馬雲的邊界同樣令人難以捉摸。
在很多場合,馬雲習慣與阿裡巴巴 " 劃清界限 "。他更希望以與 " 太極 " 相關的身份被世人所銘記,而不是阿裡巴巴創始人;他的微博認證是 TNC(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董事;當下,他最喜歡的頭銜是鄉村教師代言人……
馬雲曾說,創立阿裡是他最後悔的事情,企業事務 " 榨幹 " 瞭他的時間,令其無暇他顧。這句聞名全國的話一度成瞭坊間 " 笑談 "。
但不管別人怎麼看,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馬雲確實不斷擠出時間,追逐商業成就之外的目標,探索公益和文化領域的新模式。這些領域裡,他的邏輯依舊是 " 做別人不願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
2017 年,在 " 不得不做的事情 " 和自己的精神世界之間,馬雲似乎找到瞭平衡點。
馬雲演電影,不止過把癮
武俠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瞭馬雲的精神世界,他曾不止一次將武俠文化引入阿裡,希望在精神和現實兩端架構起自己的江湖。
江湖之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馬雲夢想著成為這樣一位大俠。10 月底,他 " 圓瞭 " 一次夢。
10 月 28 日,馬雲發表微博 " 那一夜……那一夢!",並配上瞭一張電影海報。海報中,馬雲正立中央,11 位功夫巨星分列左右,武俠與江湖之風撲面而來。
這之後," 馬雲終於演電影瞭 " 的消息,如山呼海嘯,席卷全網。
馬雲主演,11 位巨星參演,電影《功守道》誕生伊始,就引發瞭娛樂圈空前的關註。
但這並不是馬雲想要的。他不會滿足於在電影世界裡過一次大俠的癮,而是 " 幻想 " 著將自己的精神世界直接嫁接到現實。
在他看來,讓傳統武術成為全民運動、世界級運動,才是真正的 " 俠之大者 "。
中國不缺優秀的武俠電影,但中國正失去武俠文化。
很多時候,旁人不理解馬雲的行為。他為自己取花名 " 風清揚 ",將阿裡創新機構命名為 " 達摩院 ",甚至外媒詢問如何創造和管理阿裡文化時,他的回答是 " 太極之道,太極文化 "。
什麼是太極之道,太極文化如何成就瞭世界級的阿裡?沒人知道。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太極文化就是太極拳,是老頭們養生的把式。
武術、武俠,屬於電影和文學世界,現實世界不需要它們,這幾乎成瞭輿論的共識。當傳統武術和現實交匯時,人們更多的反應是疑惑和懷疑。
傳統武術備受爭議,舶來 " 武術 " 則大行其道。提起跆拳道、空手道、瑜伽,眾人瞬間聯想到時尚的運動風、陽光的年輕人。這些鮮衣怒馬的青少年,極少會選擇練武術,更不會嘗試理解其中蘊含的理念與文化。
久而久之,武術勢必向其他傳統文化一樣,走向斷層與消逝。
這樣的大背景下,馬雲和他的夥伴們帶來瞭 " 功守道 "。
傳統武術文化的缺失,
並不是民眾的責任
年輕人之所以喜歡 MMA、UFC、跆拳道,是因為這些運動已經轉變成為現代化的體育項目,具有很強的競技性。競技性決定瞭觀賞性,有觀賞、有興趣,才是普及的基礎。
中國武術的難點在於,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太多,但沒有哪項可以達成統一的標準。
耍槍還是弄棒、誰強誰弱、如何判定輸贏?現實不是文學世界,沒有點到為止和你死我亡,要判定輸贏,必須確立規范和標準。
在標準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體育項目,進而全球推廣,實現全民參與,是復興武術可見的唯一 " 正道 "。
正道就在眼前,踏進去的人卻少之又少,歸根結底是太難,有能力的人不願意做,願意做的人沒有那個實力。
強如馬雲,也為此思考、籌備瞭十年的時間。和阿裡的生態體系一樣,武術文化的新體系,也需要逐步架構基礎設施,從知名度、興趣度,逐漸過渡到參與性。
馬雲和李連傑不斷探索、試錯,才逐漸架構起一套從綱領到落地的完整體系。
這套體系可以這樣理解:
一、確定方向,從大千武術世界中找到最合適的項目,制定統一標準。於是,便有瞭太極中總結、推陳出新的功守道。
二、通過各類傳播手段與途徑,讓功守道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群眾基礎。於是,便有瞭《功守道》這部電影。
三、在標準化、知名度的基礎上,通過 " 軟磨硬泡 " 的方式將功守道推進奧運會,讓其真正成為全球性的項目。
四、由競技體育過度為普適性健身、休閑項目,實現全民參與、全球參與。
五、在全民參與的基礎上,傳承、發揚武術文化的內涵。
最關鍵的一步,是將其推進奧運會
整套體系自上而下,馬雲是其核心動力。
功守道這個名字,是馬雲定下的。李連傑起初的建議是 " 攻守道 ",強調進攻和防守一體。但馬雲認為,中國人更註重防守,我們是農業文明起源,中華民族戰爭的目的更多是守護傢園,維持國傢和領土的完整性,因此 " 功守 " 二字更符合傳統。
傳播初期,馬雲便貢獻出瞭 " 自己 " 和雙十一平臺。作為超級 IP,馬雲的流量優勢,為電影的傳播奠定瞭前置條件,這之後,一系列配套措施將持續推進,讓民眾徹底知曉功守道的存在和規則。
下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將其推進奧運會。
日本的空手道、柔道,韓國的跆拳道,這些一脈相承於中國武術的產物,變身的關鍵節點都是登陸奧運,繼而實現全球影響力。
這些項目入奧的時代背景,是日韓經濟快速增長,隨之孵育出穩定的奧運會頂級贊助商(索尼、三星)。
中國正站在更高的維度,重復這樣的路徑——超過 30 年的經濟大發展後,中國正嘗試在多領域增強話語權,體育是其中之一。
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走出瞭史上 " 最強 " 的奧運會頂級贊助商——阿裡巴巴。
今年 1 月,阿裡與國際奧委會簽署瞭橫跨 12 年的長期合作協議,周期包含三屆奧運會和三屆冬奧會。
阿裡是國際奧委會 "TOP" 計劃中最年輕的企業,也是最有活力的一員。在阿裡巴巴的參與下,奧運會將首次走上雲端,並全面擁抱人工智能。
飛天系統連接全球百萬服務器;人工智能走進每一場比賽;雲上直播、社交互動……阿裡的加持下,奧運將首次邁入 " 更快、更高、更強 " 的雲端時代,締造前所未有的觀賽與視覺體驗。
飛奔的經濟大勢、最具實力的頂級贊助商……中國 " 傳統 " 項目入奧,迎來瞭最好的契機。
在以尖端互聯網技術全面革新奧運的同時,馬雲也希望為這項盛事添上新的色彩,那便是太極特有的黑白二色。
傳承傳統文化,已經 " 不得不做 "
功守道如果成功入奧,意味著中國將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奧運 IP,但這隻是復興武術文化的步驟之一。
讓太極等武術項目,成為類似瑜伽、健身的生活方式,乃至重新影響現代人的哲學,才是馬雲和他的夥伴們的最終目標。
相較舶來品,老祖宗傳下來的太極,同樣可以強身健體,也同樣具備競技和觀賞屬性。它不僅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其所蘊含的平衡之道可謂無所不包、無所不在。
傳統文化及其核心價值的傳承,是一個宏大且緊迫的命題。
民族的核心,實際就是文化的認同和統一。過去 30 年間,伴隨著經濟的開放與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飽受西方文化的沖擊與替代。
傳承傳統文化,已經成瞭 " 不得不做 " 的事情。過去幾年間,復興傳統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出去,被社會各界反復提及。這個目標,需要各方攜手、共同實現。
任何一項傳統文化的革新與現代化普及,都是一項浩瀚的工程。以武術文化為例,其全面架構的實現難度,不亞於再造一個阿裡。
不過,親自參演並全身心投入於《功守道》的馬雲,已經給出瞭自己的信心和答案。
對於馬雲和《功守道》,《人民日報》專門刊發瞭評論文章——《讓傳統文化湧起時代浪花》。文章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片海,長期以來滋養著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如何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湧動的潮水掀起新時代的浪花,是站在歷史新起點上的文化新課題。
馬雲決定接過這個課題,讓江湖回歸現實,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武術之後,還有更多的傳統文化亟待傳承和發揚。功守道的成功,勢必能為它們提供思路和可借鑒的模板。
從這個角度看來,在 " 這場夢 " 裡,馬雲或許看到瞭比創造阿裡更重要的事情。
這場夢裡,有馬雲,有李連傑,有零片酬參與《功守道》的各路明星,當然,也有所有的中國人。
更多 " 大勢 "、" 幹貨 "、" 新知 " 內容,還有跨界名人為您每日提供雞湯、飯局段子源源不斷……詳見正和島《微報》!
點擊 " 閱讀原文 ",瞭解 " 商界新領袖特訓營 " 詳情。限額 30 位,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