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享單車的市場進程放慢,共享經濟的熱度仿佛到瞭冬季。以共享經濟包裝的 " 奇葩 " ——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已沉默數月。
今日,一則出人意料的融資消息打破寂靜——共享雨傘 " 漂流傘 " 宣佈,已經完成數千萬元的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德同資本、道生資本領投,追夢者基金和哈匹持續跟投。
其創始人顧曼近日發表瞭各類關於共享雨傘、新共享經濟的言論," 要以最快的速度,做成本最低的共享雨傘。" 她在一則線上課程上分享瞭主題為 " 如何在幾個月內完成三輪融資 " 的課程。圍繞共享雨傘這個新興行業,闡述瞭天使輪到 Pre-A、A 輪的融資經歷。
共享雨傘的項目歷來是業界詬病的 " 奇葩項目 ",制作成本高,一把傘最低要 20 元成本,加上傘架,一個普通的共享雨傘投放點成本在 3-5 萬元之間。但是雨傘利用率太低,運營成本偏高成為共享雨傘項目暴斃的首要因素。
但顧曼的漂流傘,如果真按照媒體報道的 " 項目可達到月度流水 100 萬元,並且在幾個月內連續完成瞭 3 輪融資 ",這似乎都力證瞭共享雨傘項目依然有價值。那麼此次融資到底是共享雨傘迎來瞭春天,還是暴風雨前的自嗨高潮呢?
融資不代表共享雨傘活著
今年 8 月,深圳漂流傘公司宣佈完成 500 萬天使輪融資,由追夢者基金領投,雷雨資本、以正資本、友誼菲諾跟投。
同期眾多共享雨傘的公司都完成瞭天使輪融資,大部分融資金額保持在 500 萬元,並且天使輪大多由多傢機構聯合完成,在這個賽道上,是典型的占位式投資,風險共擔。
以融資速度較快的漂流傘為例,8 月時該公司據稱深圳市場占有率超過 50%,使用用戶近 10 萬,並完成瞭第一個廣告投放合作。
創始人顧曼曾表示,其雨傘成本已低至 7 元,依靠雨傘押金、租金及廣告收入,公司月流水接近 100 萬。
公司把小商鋪作為主要借還傘點進行大規模投放,最終的目標是讓雨傘成為具有流動性的戶外廣告媒介,其中傘面內側做成強互動廣告。正是依靠這樣的模式,漂流傘完成瞭 Pre-A 和今天宣佈的 A 輪。
在先前的媒體報道中,是這樣寫到的:" 如此低成本高密度的鋪設,加上團隊超強的執行力,使漂流傘迅速占領市場,依靠廣告模式獲得盈利,顧曼的這套打法,可以說是共享雨傘模式的破壞式創新。"
但這樣的發展路徑,並不代表著共享雨傘存在著更多的可視型盈利,從雨傘的使用來講,不收費隻收押金的模式必然是導致虧損的,而傘內側的廣告,轉化率、打開率等也沒辦法數據化,廣告費如何收取是個問題。
新的廣告形式?
漂流傘之所以能融到資,關鍵就在於其宣傳的廣告形式,有瞭強廣告形式,就可以擁有盈利空間。盈利空間的大小是資本最看重的。
但傘內如此 " 生硬 " 的互動廣告能帶動多少廣告的轉化率呢?
叮當快藥印雨傘上的廣告有點像在可樂瓶身打的廣告。暫且把打開率放在一邊不說,這樣的一個傘內的廣告,用戶理解意圖都需要時間,更不用說打開和下載瞭。
另外,我們從廣告的展現場景來看,下雨瞭沒帶傘,看到瞭漂流傘,然後手機掃碼,交押金使用。請註意,使用過程中看到傘內廣告的情景是在雨中。
試想,我們是否會在大雨中,拿出手機掃碼下載 APP?是否會在沒有雨的時候打開傘來欣賞傘內廣告?是否會經常不帶傘尋找漂流傘?
以廣告的投放角度來看,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意味著巨大的流量損失。盡管,漂流傘的使用流程已經比其他共享雨傘精簡瞭許多,但從盈利上看,廣告模式盈利仍舊值得商榷。
如果打開率很低,這樣的廣告隻能成為閑置廣告或者廣告金主的一種試探形式。
不幸的是,沒有數據統計的漂流傘的廣告最終還是 " 傳統廣告 "。
落後的廣告形式必然落後
漂流傘稱,目前已與支付寶、叮當快藥、易到、深圳 e 巴士、我的社保、我愛我傢等達成各種形式的合作。借助共享經濟新秀的標簽,擁有雄厚資金的廣告主有很強的探索意願。
但比起另一傢共享經濟的廣告形式,共享雨傘的廣告模式的確太落後。新的廣告形式,都是依靠科技並且緊跟趨勢。
例如摩拜和 OFO 的廣告形式都是通過新鮮的交互玩法、APP 的展現形式和深入的場景匹配才完成的,說白瞭就是個人數據的廣告變現,平臺收集瞭龐大的個人路線圖 , 甚至可以針對個人做商品推薦。與街邊發傳單的模式完全不同。
印制類型廣告屬於強廣告,就如同都市的狗皮膏藥一樣," 亂花漸欲迷人眼 "。廣告要產生互動能力都需要場景匹配。
例如我們購買可口可樂,瓶身二維碼一般都是遊戲類的廣告,但這也基於瞭可口可樂本身的娛樂屬性,例如可口可樂的明星效應,瓶身的暖心標簽制作等。
其他的廣告形式需要融合科技能力,例如每逢過年支付寶會推出各類 VR 相機掃描廣告,就是將硬廣告融合科技,給用戶帶來新體驗的形式。二維碼作為廣告入口雖然已經廣為人知,但流量紅利早已不復存在。
廣告不靠譜,什麼共享才靠譜 ?
參與投資 ofo 的金沙江創投副總裁羅斌,在品途的分享中提到:" 什麼共享經濟項目才有投資價值?"
第一,有沒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滴滴出現之前,人們出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打不到車,尤其是在下雨或者出行高峰時段。但是滴滴的出現,讓打車變得非常方便,解決瞭生活中的痛點。
後來出現的共享籃球沒有解決痛點,雖然到球場後,發現沒有球的情況存在,但這是小概率事件。更何況幾個人才用一個球,因此共享籃球的解決方案並沒有足夠的空間。
第二,不光要解決問題,而且解決方案要比原來的更有效率。
同樣以滴滴為例,之前打車的方案是路邊招手攔車,或者付費電話叫車,但是這兩種方式的效率都不高;滴滴可以隨時隨地叫車,並且能告訴司機具體的位置。另外一方面,支付也變得更為高效,因此它符合 " 更高效 " 這一特點。
從這兩點看,共享雨傘的確解決瞭痛點,但也確實是小概率事件。至於效率問題確實沒什麼改變。
無數創業者試足共享經濟,誕生瞭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女友等項目。自共享雨傘面世後的短短兩個月裡,已出現瞭數十個品牌,其中 4 傢獲得瞭融資。但共享雨傘投放 10 天後難覓蹤影的事件還在持續重演。
但有企業表示 " 藏傘於民 " 也是共享。就如同羅斌所說:" 是不是共享不重要,能不能提供價值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