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互聯網,就像是一檔蹩腳的綜藝節目,插科打諢,風波不斷。
本周五,小藍單車宣佈解散,創始人李剛隨後在媒體 36Kr 上發出公開信道歉檢討,重提 " 六月宣傳事故 " 引發的融資受阻是主要原因。還不到一天時間,李剛顯然已經察覺到這封信裡的話術不夠妥當,隨後默默地修改瞭原信件,然而各種八卦消息卻早已流傳在各大媒體上瞭。
而國民品牌的華為也煩事纏身,近日熱銷的 Mate 10 被網友發現某教的特別功能。隨後,在微博上引發網友圍觀。華為產品線副總裁解釋,僅是針對特定區域的個性化設置。新浪微博 CEO 王高飛也出來打瞭圓場。本來,輿論已經趨向緩解。但這時華為公關一份強硬的聲明,引發網民再度圍觀,讓負面輿論再次升級。
再往前,校園貸出身的趣店在紐交所上市,市值破百億美元。由於投資人不甘心悶聲發大財,高調發文講述自己的造富故事,引發質疑。隨後,公關發出聲明譴責誹謗、CEO 羅敏出面回應時口不擇言,公關見勢不妙,又以牽強理由取消瞭後面一系列的 CEO 專訪。迄今為止,趣店股價持續跳水,跌幅超過 30%。
回顧這一系列的公關事故,很多源頭都是微不足道。但最後都以無法收拾收場,真是應瞭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其實這些公關的問題主要在於兩點:一,用力不夠;二,用力過猛。
在危機事件的處理上,時間是排在第一位的,所謂的挽救的黃金 48 小時,抓緊處理。這一點排在手段、內容前面。所以,大多優秀的、最後得以扭轉乾坤的危機公關案例開頭總是反應及時,以真誠的的態度來開場,安撫好公眾的情緒,先對人,再對事。例如備受網民追捧的海底撈公關,在被曝光後,安撫員工,面對大眾,以 " 總之都是我們高層的錯 " 的誠懇態度扭轉事態。
小藍單車是典型的用力不夠的案例。在 6 月份,一幫沒有任何政治時事常識的 90 後,搞出瞭一出奇葩的宣傳活動,觸及到瞭高壓線。但是,據說相應的公關公司前去尋找合作,進行危機處理,也被拒絕瞭,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於此嚴重性認識不足,覺得無需緊急處理,結果根本無法收拾,直接影響瞭後續融資,間接的導致瞭項目的關張。
而華為以及趣店事情上,是屬於典型的用力過度。公司在面對輿論時,第一反應是先維護組織利益,不顧輿論情緒導向。無關的吃瓜群眾的之所以變成圍觀群眾,成為事件愈演愈烈的推動者,是因為其爭論的目的已經不在於真相,而在於道德爭論和情緒宣泄。所以,當用戶在亟需安撫和尊重的時候,企業想的卻是所謂對錯的爭論,這就是雞同鴨講。
在危機時刻,面對媒體和大眾的一般是公關人員,但背後卻是他們的老板。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裡,內部對公關部門,要麼不夠重視,甚至很多是市場和產品人員兼職。因為公關是一項很難具體量化工作成果的的崗位,而互聯網公司,最熱衷的部分便是根據數據來說事。要麼沒有真正授權,隻是老板的發生的管道,沒有任何決策權。所以,公關人員在公司的地位,往往趨於邊緣化。但是,公關確實作為公司與外界的連接點,是面對輿論的排頭兵,由於角色的尷尬性,往往來不及或者不敢做出反應。
上面提到的三個事件,已經隨著熱點的降低逐漸平息,圍觀者被新的事件吸引,逐漸散去。但是隻要還不改變公關的尷尬局面,這樣的事故還會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