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朋友“舉牌”營銷是怎麼火起來的

08-08

這幾日,朋友圈被各種非洲小朋友 " 舉牌 " 營銷圖片或短視頻刷屏。按圖索驥發現這種簡單的營銷模式已經非常普遍,上到搜狗上市,下到屌絲求愛。淘寶裡更有專門的店鋪,幾元到上百元不等,便捷的互聯網就能讓你輕松獲得想要的 " 黑人舉牌 ",甚至 " 白人舉牌 "。對於吃瓜群眾來說,看到熟知的中國企業被國際友人舉牌,不免觸發意淫的 " 大國夢 " 進而轉發傳播,企業也樂得通過這種方式做一把宣傳。

在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註意力碎片化時代,這種簡單直白的推廣方式,比之洗腦的軟文似乎更行之有效,新時代下營銷的符號化趨勢愈發明顯。

黑人舉牌:營銷的眼球時代

現代營銷深受互聯網的影響,隨著媒介的碎片化加劇,企業做營銷越來越難。以往靠砸渠道混臉熟的營銷模式愈發喪失其有效性,具備病毒性傳播的事件、話題等營銷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追逐用戶眼球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瞭一個營銷戰役的的最終成績。即使財大氣粗的企業,砸渠道時對文案的話題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在碎片化時代抓住用戶的眼球,已經成為每個營銷人必須掌握的技能。

黑人舉牌這種模式,衍生於中國特色的外國人營銷和舉牌營銷的結合。

外國人營銷:近代歷史外國人對中國影響之大,使得上上下下格外關註國際友人。企業也借勢這一現象,利用天然具備眼球效應的外國人制造營銷事件或話題,變得愈加普遍。曾喧鬧一時的馬佳佳,曾利用和隻穿內褲的洋男模合影,引起一時轟動,為其個人帶來巨大的眼球效應。如果將洋男模換做中國男模,話題穿透力就會大打折扣。無論內衣內褲還是建材傢居,各種白人模特或洋專傢代言早已讓國人見怪不怪。

舉牌營銷:中國人的內斂,使得舉牌營銷在國內也成為一種特色。營銷簡單來分解的話,首先是引起註意,其次是傳播內容,最後是宣傳目的的落地。在東方文化氛圍內,舉牌行為很容易引起圍觀,因此許多地方的營銷機構,都有類似的服務項目。2015 年神州專車一組由明星海清、吳秀波及其他領域一些專傢拍攝的系列主題廣告,結合瞭明星和舉牌兩個元素,加之有爭議的廣告文案一時間成為全民話題。

黑人舉牌無疑是這兩種營銷方式結合的延伸,外國人和舉牌子兩個觸動國人敏感神經的點位,結合在一起更具備眼球效應,以至於許多大公司也進行嘗試。我們從這些營銷模式裡可以看到,如何抓住網民眼球已成為營銷的必修課,而這一變化使得營銷愈發的符號化。

營銷悖論:符號化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曾經的營銷狗,從業時一直被兩個問題困擾。在進行一場營銷時,究竟是內容重要還是傳播重要。尤其是當下中國企業急功近利,這一矛盾顯得更為突出。許多企業在進行營銷時並不理性,常常會為一次營銷戰役塞進幾條甚至十幾條的目標,並且在預算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要求很高的傳播效果。

其實,營銷並不復雜,就是把企業化作符號傳播出去,並在目標群中形成深刻印象即可。在註意力碎片化時代,過多的營銷訴求,往往很難直達用戶,過於糾結內容,往往會造成自嗨式營銷的尷尬。但將傳播放在首位也是錯誤觀念,傳播隻是營銷實現目的的手段。常常會看到一些傳播很好卻沒卵用的營銷案例,這裡面就是註重傳播卻忽略內容核心所造成。

這中營銷怪現象廣泛存在各個企業裡,營銷符號化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

首先,符號更容易被記憶和閱讀,註意力碎片化時代,大部分用戶沒有精力去讀企業長篇大論的宣傳稿。相比於復雜的概念,符號的簡單性,即不會被用戶排斥,也更易被記住。以國產手機一直打不過 iPhone 來講,對於大部分吃瓜群眾來講,對智能手機的需求並不如極客們那樣復雜。

iPhone 之所以能夠橫掃中國市場,此起彼伏的果粉為買新款 iPhone 熬夜排隊、賣腎所營造的 " 非常搶手 " 符號,才是國產智能手機一直不能逾越的坎。如今華為手機有意營造在歐洲的熱銷,其實利用的就是國人腦子裡 " 外國人喜歡的都是好東西 " 這一簡單的認知。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好產品之上,相比硬件參數比拼,建立好符號比之更重要。

其次,一個成功的符號本身就是好內容。二戰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將表示的勝利的 V(英文和法文勝利的第一個字母),化作 V 手勢,很快全世界流行。據百度百科解釋,符號是指一個社會全體成員共同約定的用來表示某種意義的記號或標記。當一個企業把品牌價值濃縮成用戶認可的符號,本身就是內容上的勝利。

最後,符號自帶話題屬性。這裡提一個反面案例,三星因 Note7 電池爆炸事件,逐漸被掛上危險的符號。我們可以看到網上有各種段子,將 Note7 化作炸彈進行調侃。一個成功的符號本身就是話題,用戶樂意以此進行內容創作。以娛樂圈比較成功年的汪峰上頭條來講," 想火卻總被截胡 " 這一迎合喪文化的符號認知,讓汪峰成為不上頭條的頭條達人,進而引起大傢對其音樂的關註。所以說,一個成功的符號本身就自帶話題屬性,進行營銷傳播時就會事半功倍。

符號緣何為王?註意力碎片化時代用戶更群體化

提起註意力碎片化,企業大多擔憂找用戶太難。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註意力碎片化時代互聯網用戶愈發的群體化,未來這一現象還會進一步加劇。信息的快速流通,讓越來越多擁有同樣屬性的用戶聚集在一起。企業之所以覺得用戶難找,無非以往砸渠道思維,已不適應這一變化。

如傳統媒體當道時代," 腦白金體 " 可以瘋狂洗腦,營造一種宣傳上的強勢。而註意力碎片化時代,對腦白金不屑與鐘愛的用戶涇渭分明分散在網絡上。除非出現雙方群體交差註意的事件,會將雙方拉到同一個話題下爭論,大部分時間雙方都是相安無事。企業再想靠對註意力的霸占,形成宣傳優勢的情況一去不返。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裡,第四章:群體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有段話 " 群體並不進行推理,對於某些觀念,或全盤接受,或全盤否定。" 就以朋友圈黑人舉牌來講,除瞭業內人士很少人會深究背後真相。對於那些有著 " 大國夢 "、" 分享好玩 "、" 民族自豪 " 標簽的群體來講,他們隻會全盤接受並進行二次傳播。

正是互聯網用戶群體化加劇,以往用復雜、華麗、概念對個人用戶進行說服營銷手段,已經漸漸喪失瞭其生存土壤。如果移動互聯網帶來用戶由分散變為群體的宗教化,企業也應該順應趨勢,而本身就是由群體誕生的符號,自然已是未來營銷之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