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現金貸與年輕一代的動物精神

11-04

編者按:本文來自經濟觀察網,作者胡群,36 氪經授權發佈。

金融技術是一個人類自己建造的時間機器,它能將經濟價值的實現在時間上提前或延後。最明顯的例子是按揭貸款可以將買房者未來 30 年按月支付的承諾轉換為現期的一次性支付,抵押貸款即是買房者對未來貨幣的折現。

金融拓展瞭人類想象和計算未來的能力。不僅住房貸款可以分期按揭,手機、電腦,甚至學費、生活費都可以分期,而提供這類服務的金融機構一般為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甚至發薪日貸款機構。受益於金融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未來的貨幣折現,一定程度上滿足瞭 " 美好生活需要 "。

消費金融市場

人類 5000 年的文明一再證明這樣一個事實:金融極大降低人類生存風險並提升跨越時間配置資源以促進增長的能力,但這其中也遭遇很大的問題——跨期均衡,現在和將來的收益如何分配?未來的價值折現能否覆蓋風險?

未來價值的折現並非免費,金錢的時間價值可以用利率來表示,如果利率過高,可能會成為高利貸,不但難以有效改善現期的 " 美好生活 ",也可能引發社會問題,比如擾亂金融秩序、激化社會矛盾等。

亞裡士多德曾表示,最憎惡且有最充分理由憎惡的致富方式是高利貸,高利貸從貨幣本身牟取利益,而不是通過貨幣的自然用途獲利。

在牛頓之前,科學信仰的是亞裡士多德受目的驅使的自然觀,而牛頓之後,科學開始擁抱畢達哥拉斯受數學驅動的宇宙觀。牛頓的學說使人知道,世界運行機制受數字定律控制,自然世界的各個方面都可以被精確計算和預測。而金融正是一個涵蓋計數、記錄、算法和微積分、概率論等高級數學方法的分析系統。

數學是理性的,但金融並不總是理性,這源於市場並非總是理性而有效的。理性人如何利用非理性市場,有效配置資本、提高盈利率?當前中國的消費金融機構、現金貸機構的發展、上市為金融行業提供瞭典型的案例。

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與產業升級中,投資驅動的時代已經過去,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數據顯示,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63.4%,一季度更是高達 77.2%。消費能力提升的背後不僅在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在於消費金融服務可獲得率的提升,消費金融行業已傲立在風口。 " 大風起兮雲飛揚 ",風起雲湧的消費金融市場,從機構上劃分大致有四類:商業銀行、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及小貸公司等。

" 市場競爭需要超越對手的實力,最大的長期獲利方式就是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其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寫道,要想領先於競爭對手就必須不停創新。創新並非是要與眾不同,而是要有打破常規的意識和認清自己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走出最適合自己的路。

此前銀行的消費金融主要以房貸、車貸為主,目前信用卡作為銀行發展消費金融的重要業務之一,發展尤為迅猛。

" 在消費升級大浪潮驅動下,未來幾年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廣闊,互聯網金融機構,電商、支付機構都在厲兵秣馬鏖戰消費金融大市場,整個消費金融市場成為藍海市場,蘊藏著銀行業未來巨大的發展機會。銀行業在其中將發揮自己所長,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消費金融市場找到自己的一片發展空間,讓消費金融市場煥發應有的活力和潛力,成為金融生長的一種新常態、新生態。" 招商銀行副行長劉建軍在銀監會銀行業例行發佈會上表示。

然而,銀行的服務門檻相對較高,更多註重消費和當前的生活品質的年輕一代消費者由於信用較低、缺乏足夠的征信數據,難以享受銀行相對低利率產品,轉而投向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及小貸公司等。

南都金融研究所與萬惠金融研究院發佈的《2017 新青年消費金融白皮書》顯示,以 80 後、90 後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長為消費主力。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質的生活品質,是願意花錢,也是更懂得花錢的一代。相較於走 " 儲蓄消費 " 路線的父輩們,新青年對於儲蓄和信用消費的態度更加開放。在消費方式的選擇上,信用消費已經成為他們的消費習慣,他們更擅長通過消費金融產品來提升生活質量,以及進行財務規劃,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

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根據 2016 年國傢統計局數據,80、90 後人群合計 4.1 億人,共占比 30%。隨著 90-99 年出生人已步入 18-27 歲,消費能力逐漸提升,成為引領消費的新人群。根據艾瑞咨詢最新發佈的《2017 消費金融洞察報告》,短短 4 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從 60 億猛增到 4367.1 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317%。

動物精神

為何年輕人更願意花錢、更願意選擇通過消費金融產品來提升生活質量?

凱恩斯認為,大多數經濟行為源自理性的經濟動機,但也有許多經濟行為受動物精神的支配。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時並不總是理性的。

動物精神幾乎無處不在地發揮作用。個人的動物精神,就是經濟社會中支配每個人行為的心理因素,它取決於每個人的習性、價值觀和文化傳統,也跟其知識水平、群體中的相對地位等諸多因素相關。因此,一個人做出經濟決策,不一定從經濟利益最大化出發。而年輕人無疑更容易受到動物精神影響而做出決策。

中國近 40 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物質已較為豐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也從 "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轉化為 "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 80/90 後人群,尤其 90 後,尚未經歷中國經濟的完整周期,對饑餓、蕭條並未有太深記憶,是當前最為樂觀、積極的人群,對未來很有信心。

《2017 新青年消費金融白皮書》顯示,20-30 歲的職場新人,因經歷超前消費意識更強,且成長於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新技術、新事物、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較高,"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 的生活理念較強,對使用消費金融產品更加熟悉。30-40 歲的人群,普遍已經進入職場 5 年以上,穩定的收入帶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讓他們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同時,對於未來收入增長具有更大的信心,願意付出 " 資金成本 " 獲取當下高品質生活。

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目前相當部分不是銀行等機構的客戶,更願意擁抱互聯網及數字金融,通過消費金融機構、甚至現金貸機構解決中小額借貸需求。

由於個人做出借貸決策時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實際利率(名義利率減去通脹率),信貸需求表示信貸需求量與實際利率之間的關系。

信貸需求曲線

當信貸需求曲線相對陡峭時,信貸需求量對實際利率變化的反應不大;當信貸需求曲線相對平緩時,信貸需求量對實際利率的變化相對敏感。

從現實消費金融市場發展來看,80/90 後人群對實際利率的反應相對不敏感。這其中的表現在他們會借更多的錢購買更多產品,比如,最新的蘋果手機,背後則源於他們覺得將來有足夠好的條件來償還貸款。相比於未來,他們更傾向於現在花這筆錢。

至少從目前來看,他們有足夠的理由看好未來。增加收入靠企業提高效率來提高利潤,靠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在這個基礎上提高工資。技術的進步有望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201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裡斯托弗 · 皮薩裡德斯(Christopher A.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如果生產力的增長涉及各行各業及所有企業,最終必然增加就業。當然,技術進步並不能同時在各行各業和所有企業同等程度地提高生產力。有些行業生產力提高快,有些行業生產力提高慢,這樣技術進步一方面創造出一些新的職位,另一方面又摧毀一些職位。但經濟歷史同樣表明,年輕群體更容易適應生產力較高的企業,就業機遇更多。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開始企穩,未來工作機會將可能更多,薪酬待遇有望上漲。

10 月 16 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今年以來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回升,上半年 GDP 增速達 6.9%,下半年有望實現 7%,而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傢庭部門消費的快速增長。10 月 19 日,國傢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 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 0.2 個百分點。10 月 22 日,國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十九大記者會表示,中國 9 月失業率跌至 3.95%,是近年新低。關於失業率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之間的關系,美國著名經濟學傢阿瑟 · 奧肯於 1962 年提出著名的奧肯定律:GDP 每增加 2%,失業率大約下降一個百分點。這種關系並非十分嚴格,此前該定律在中國出現變異,但隨著中國經濟良性發展,奧肯定律有望準確地預測失業率。

從最近 10 年中國居民傢庭支出來看,最大一項是購房支出。在 "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 定位之下,2017 年的房地產市場進入全面調控時期。"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這是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樓市的重要論述。

因此,80/90 後人群,尤其 90 後可能在房子這一最大支出款項有所降低。

信貸市場的均衡

在現實生活中,借方和貸方進行匹配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銀行就是為借方與貸方建立橋梁的機構,被稱之為金融中介,即將資金從金融資本的供給方,比如儲戶,引流到金融資本的需求方,比如借方手中。許多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都扮演著金融中介的角色,除去銀行之外,金融中介還應包括且不限於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類似銀行的企業——包括 " 影子銀行 " 甚至當鋪以及提供發薪日貸款機構。

影子銀行系統不接受存款,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銀行,卻發揮著與銀行類似的作用,籌集資金並用這部分資金放貸。

當信貸市場運行良好時,借方就能從借款中獲得合理的回報,這通常取決於借方能承擔多大的風險。

信貸市場的均衡

對於當前中國的消費金融公司及發薪日貸款機構而言,資金供給主要來自於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托等持牌金融機構,以及 ABS。如趣店的招股書顯示,其機構資金來源包括小貸公司、銀行、信托等持牌機構,借利率在年化 8.5%-15%。

消費金融市場的需求方是有著動物精神的年輕一代,而供給方則體現著投資傢和企業傢們的 " 動物精神 ",即樂觀的情緒所催生的勇氣或冒險精神。彼得 · 德魯克在其著作《創新和企業傢精神》中闡述,什麼是企業傢?他引用瞭法國經濟學傢薩伊的定義:" 企業傢是敢於承擔風險和責任,開創並領導瞭一項事業的人 "。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 · 阿克洛夫和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 · 希勒在合著的《動物精神》一書中表示,凱恩斯經濟學理論的最基本元素就是乘數概念。不僅有消費乘數、投資乘數和政府支出乘數(它們分別代表當消費、投資或政府支出發生 1 美元變動時,收入會發生怎樣的變動),信心乘數也同樣存在。信心乘數表示由於信心的 1 個單位變動(這種變化總有辦法感知或度量)而導致的收入變動。信心的存在會對乘數產生更深層的影響,其他乘數也高度依賴於信心水平。

隨著 " 趣店事件 " 的持續發酵,有消息稱監管層 " 現金貸 " 的監管政策或將於近期頒佈。從金融監管角度,超 2 萬傢提供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將給監管帶來巨大挑戰。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表示,普惠金融必須依法合規開展業務,要警惕打著 " 普惠金融 " 旗號的違規和欺詐行為,凡是做金融業務的機構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在此之前,銀監會已明確要求做好 " 現金貸 " 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也連續發文整頓 " 現金貸 " 業務。

喬治 · 阿克洛夫和羅伯特 · 希勒認為,在這個充滿動物精神的世界為政府幹預提供瞭機會,政府的角色應該是設定條件,使動物精神可以創造性地發揮更好的作用,即制定遊戲規則。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在其最新著作《回蕩的鐘擺》中表示,(喬治 · 阿克洛夫和羅伯特 · 希勒)兩位教授分析瞭人的動物精神之後,提出的對策是政府加強監管。但依靠政府幹預對沖市場上的動物精神,如果政府官員也有動物精神呢?這是負負得正嗎?還是兩個動物精神加在一塊兒更糟糕?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認為,監管要在創新與風險之間求平衡。但允許創新有前提,就是金融行業必須有準入門檻。支持數字金融創新,核心在控制風險的條件下允許嘗試新的做法,比如沙盒計劃和創新中心等。同時嘗試用數字技術支持數字金融監管,因為數字金融行業的變化非常快,需要實時監控風險。其中一種做法是數字金融機構與監管部門開展合作,嘗試科技監管(RegTech)的做法。

無論如何,以趣店為代表的消費金融、現金貸機構都應該感謝這個時代,如果沒有對未來非常有信心的年輕一代,消費金融市場很難發展起來;如果沒有監管紅利,這類機構很難開展業務,如果沒有金融科技的發展,這類客群的信息不對稱很難解決。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