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雲 ( 微博 ) 再次發表驚人言論:" 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這一言論在互聯網迅速發酵,並成為微博財經本周熱門話題榜第一名。
哪些工作容易被替代?
伴隨互聯網與新科技的高速發展,部分工作甚至部分行業面臨著調整甚至消失的局面。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看到有些崗位逐漸被機器、機器人所取代。
那麼,是否可以預見,30 年後孩子都找不到工作?隨著科技的發展,哪些行業首當其沖漸漸消失?哪些工作更容易被新技術替代?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表示:" 當前機器取代人類的現象主要基於新科技、新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產業的高速發展,而實際上人工智能在應用中受三方面因素推動:一是硬件技術,二是深度算法,三是大數據。但歸根結底,這些數據的整合和技術的統籌,還是需要人的控制,高技術產業很難被取代。"
對於未來最容易被替代的行業,李曉華認為主要有兩類:一是創新能力低的行業,二是重復性勞動較多的行業。
我們會完全找不到工作?NO
對於馬雲說 " 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 的論斷,專傢們並不認同。
李曉華認為,對於機器搶占人的工作的擔憂,從工業革命時期就開始存在的,那時還有手工業者去打砸紡織機。但從人類社會兩三百年的發展歷程來看,新技術、新機器取代一部人的工作的同時,也創造瞭更多的崗位。
陸刃波 ( 微博 ) 則認為,未來是否能找到工作,是否需要工作,不能以現在的眼光看待。" 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在為我們提供相同品質服務的同時,可以大大縮短我們的工作時間。原來完成同樣的工作需要八個小時,在未來通過人工智能的協助,也許隻需要五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負擔傢庭生活的勞動力,也可以減少。"
" 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現在也普遍存在於一些發達國傢。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個五口之傢,可能隻需要一個勞動力參加工作,就足以支撐整個傢庭的生活,其餘傢庭成員不需要工作。" 陸刃波補充說。
理性冷靜的看待人工智能
在現場,為瞭讓大傢能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影響,李曉華引用瞭一個形象的故事。一個智者為國王發明瞭一種象棋,國王非常喜歡,答應獎賞智者,智者提出按規則獎勵他大米: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一粒大米,第二個格子放兩粒 …… 每一格均為前一格的雙倍。開始時國王還可以輕松的負擔,而進入下半盤米粒已經是天文數字瞭。
李曉華解釋道:" 這近乎於人工智能的發展狀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突破,未來或會出現絕對就業數量的下降。我們可能將很快進入這下半盤棋,人與人工智能的競爭已經進入瞭一個拐點。"
陸刃波則表示:" 即使沒有人工智能,世界也會不斷發生變化。我覺得馬雲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世界在不斷變化,我們要去發現它的新趨勢。隻要能抓住新的趨勢,我相信我們的未來就不會像他說的那麼可怕。"
" 未來我們的閑暇時間會大幅增加,應該多培養一些愛好,不要把工作的目的鎖定在賺錢多少上。" 陸刃波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