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頭條向右百度,微信訂閱號變身信息流?

10-24

最近有新媒體運營者爆料,微信 " 訂閱號正在進行重大改造 " ——將傳統的折疊方式變為更為直觀的 feed 流模式。

根據已知信息,此次訂閱號的改變主要有三點:訂閱號打開直接就是信息流內容,而無需先打開具體公眾號;內容呈現將直觀地區分圖文、音頻與視頻;打開訂閱號的界面頂部會提示內容更新,與朋友圈的提示機制類似。

也就是說,訂閱號頁面將變成一個信息流產品。至於具體變成什麼樣還不清楚,不過微信 " 看一看 "、手機 QQ" 看點 " 都可以作為參考。

參考 "QQ 看點 "?

早在今年五月份,微信就上線瞭 " 看一看 " 和 " 搜一搜 " 等新功能。

" 看一看 " 依據 " 好友都在讀 "、" 熱門話題 " 等標簽進行分類的興趣推送方式,被人認為是微信在進行 feed 流的一次嘗試。

不過目前來看," 看一看 " 並未給處於瓶頸期的微信公眾號帶來更多的變化。

馮大輝對 " 看一看 " 的評價是:基本就是個災難,點進去,幾乎沒有閱讀的欲望,沒準有用戶專門喜歡看這些,要不咋跟今日頭條競爭?

而微信在國內最大的 " 競爭對手 ",手機 QQ 有一個 "QQ 看點 " 的入口,在內容分發體系上反而日漸成熟,倒是提供瞭一種新思路。

"QQ 看點 " 的內容分為 " 看點 " 和 " 訂閱號 ",前者相當於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後者和微信公眾號沒什麼不同。

所以有猜測認為改版之後的微信訂閱號會是 " 看一看 " 和朋友圈機制的結合體,或者類似 "QQ 看點 " 的頁面。

頭條 or 百度化?

為何微信要改版訂閱號呢?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內容變現,其二便是狙擊今日頭條、百度等競爭對手。

目前微信手握 9 億多用戶、超 1200 萬個公眾號,然而並沒有帶來多少廣告收入。去年騰訊品牌展示廣告收入增速隻有 11%,這部分主要來自騰訊新聞。

今年騰訊開始在媒體領域不斷今日頭條化,並依靠企鵝號等自媒體內容,第二季度的廣告收入首次突破 100 億,同比增長 55%。

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信息流產品主要是對標今日頭條的,增加同類型的產品很難體現出差異化,倒是可以借鑒一下百度。

這一季度百度的廣告收入也達到 178.83 億元,連續四個季度下滑後終於重新獲得瞭增長,原因也是信息流廣告成瞭新的收入來源。

對於之前的百度來說,用戶搜索獲得信息之後就不會在繼續在百度裡瀏覽,這讓百度無法增長廣告的展示次數,而搜索框加信息流的組合,讓用戶停留的時間更長。

百度信息流的廣告收入已經從一季度末的每天 1000 萬元,增長到二季度末每天 3000 萬元,一個季度就貢獻瞭 27 億元的收入。

考慮到移動端的信息分發主要由 " 搜索 + 推薦 " 兩部分組成,微信的搜索功能已經足夠豐滿,推出類似百度的信息流產品也不是沒有可能性。

此外隨著各傢集體發力新媒體平臺,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微信公眾號內容的打開頻次越來越低,這也是一次自我變革。

缺乏流量分配機制

現在微信公眾號的折疊展現模式,已經很不適合大量關註的用戶查看每日更新的文章。所以造成瞭很多訂閱號及內容被折疊以後,鮮有人問津。

一旦打開訂閱號,會發現眾多 "…" 標記的公眾號,這些都是未讀條數超過一定數量的賬號,微信也不可能就這樣坐以待斃。

馮大輝曾表示," 微信缺乏有效的流量分配機制,目前看,除瞭廣點通,似乎沒有其他方式能夠有效找到目標用戶。一個平臺,應該有一個的健康的流量分配機制,給眾多公眾號運營人員一些希望,否則的話,這些人可能真跑到別的地方去瞭。"

今日頭條占據著新聞資訊類這個類別,搜索引擎則是百度,微信在社交媒體上占據優勢,但信息流的可操作性遠不如其它兩傢。

也有分析認為微信應該不會直接把訂閱號的內容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現,而不再是以賬號為基礎。這樣相當於放棄社交體驗,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對於微信訂閱號大改版的傳聞,有媒體人表示關註的就兩點:1、訂閱號入口能不能置頂?2、信息流化以後,次條怎麼擺?

可能性有多大?

微信一直在嘗試商業化,包括朋友圈的廣告信息流、小程序、搜一搜等,但都不太理想,這次訂閱號改版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 微信之父 " 張小龍曾說過:" 商業化和好的用戶體驗我一直希望能做成不矛盾的,不是商業化瞭就要損害用戶體驗。這是有可能的,也是我們將來的目標。"

" 為什麼我要嘗試公眾平臺,因為這個平臺包含瞭一些潛在的商業潛力,當它行得通的時候,可能它既滿足瞭商業化的需求,用戶也覺得沒有被騷擾到,甚至還可以付費來獲得服務,那這就是很好的商業化。"

其實,如果微信要在 App 裡打一 banner 廣告,這樣商業化是很容易做到並產生收入的。但你會發現,微信沒有這樣做,甚至連騰訊內部的廣告也被砍掉瞭。

因為,在微信團隊看來,這樣的商業化和用戶體驗是相沖突的。而且從過往微信推出的新功能來看,即便這次訂閱號改版,也會是內測先行,效果好就上,不好就撤。先試驗、後推廣,是騰訊成功的方法之一。

順便一提,公眾號的付費訂閱機制傳瞭好幾年瞭。年初小馬哥還刷瞭一波屏幕,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 ... 對於訂閱號改版,保持平常心就好。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