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進化論——無人零售的全景式解析

08-17

最近無人零售似乎突然間爆紅起來,其實背後隱藏的是零售發展的必然趨勢。幾百年來零售一直在不停地跟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散貨店、雜貨店、夫妻店、規模化連鎖店到最近的無人零售店,都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零售的這一系列變革背後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到底下一步零售會怎麼變化?這些變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零售店的進化

如今,傳統零售店正朝著三個方向進化:主題商店、品牌體驗店、智能無人店。一些企業在這些方向已經開始瞭探索並通過新的零售模式改變瞭傳統的零售思維。主題商店是以 " 吃 " 或 " 娛樂 " 為主題,通過制作內容吸引消費者,國外的 Eataly、國內的場景零售店和韓流店都屬於這種類型。而品牌體驗店則是依托線上的流量,通過線上引流將客戶帶到線下零售店。這種在線上進行品牌塑造、線下進行流量分發的模式也正是目前大部分 O2O 店和網紅店的經營模式。而顛覆傳統零售模式的無人店,更是在效率和體驗上優於傳統零售——無人店的效率比傳統零售更高,其人力成本低,管理更易規范化,可以進行傳統零售難以做到的流程化運營。

總的來說,主題商店、品牌體驗店智和能無人店這三種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傳統零售的效率和引流方式,彌補瞭傳統零售無法制造內容的缺陷。

無人零售店如何改善傳統零售

對於傳統零售來說," 空間 " 和 " 庫存 " 一直是發展中較大的制約因素,而 " 選址 " 和 " 組貨 " 是所有零售必須考慮的兩個難題。相比傳統零售的規模化,無人零售看上去更像是一種小而美的零售店,就好像 90 年代的街口雜貨店模式——一傢雜貨店覆蓋方圓大約 1-2 公裡的居民。不過無人零售比起過去的雜貨店,更加智能化和密集,離消費者更近。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都是小而美的商業——精細化、小眾化是未來商業的主流。傳統的規模化零售在慢慢被分解,被小型的、更精準的零售模式替代。無論是零售業還是其他行業,規模化走向精細化都是必然的趨勢,這一趨勢正在零售店上得以體現。如今遍地崛起的便利店,和日益衰落的大型超市就是對此最好的說明。

無人零售檔案

最近有幾傢無人零售便利商店比較火,分別是 Amazon Go、便利蜂、快貓 Take Go、繽果盒子、小 e 微店和 F5 未來商店。

Amazon Go 采用免支付方式,通過 " 掃描進店 "," 選取生鮮及食品 "," 離店 "," 賬戶自動支付 " 的購物流程進行自動化經營,單店面積數百平到上千平不等。目前處於內測狀態。

便利蜂則采用掃描支付的方式,消費者可通過 " 下載 APP"," 掃描商品條形碼支付 ",向店內系統 " 出示支付二維碼 " 的流程進行輕松購買。店單店面積幾十到幾百平不等,於 2017 年 2 月落地,偏向於區域開店。

快貓 Take Go 與 Amazon Go 較類似,同樣是一傢采用免支付方式,通過 " 掃描進門 "," 取貨離店 "," 自動扣款 " 的購物流程進行經營的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單店面積暫無限制,於 2017 年 2 月落地,選址集中在商務樓、地鐵、科技園區和高端社區。

繽果盒子是一傢將貨品通過 " 掃碼進店 "" 取貨 "" 自助掃描支付 " 的購物流程進行經營的無人值守便利店。單店面積 12 平米到 16 平米,於 2016 年 8 月落地,選址集中於中高端社區。

小 e 微店的方式同樣極其便捷,消費者將飲料、零食通過掃描手機掃碼和移動支付便可迅速完成購買。目前小 e 微店暫時以開放式購物櫃形式出現,於 2016 年年底落地,選址集中在高端寫字樓和科技園區。

F5 未來商店的方式同樣極其便捷,為消費者提供移動端下單門店取貨,和店內終端機下單、商品掃描下單後機器出貨的多種購物方式。目前 F5 未來商店單店面積 30 平米以上,於 2016 年年底在廣州、深圳地區的試驗性門店完成試驗階段。

比較發現,這些無人零售便利店雖然在形式和技術上有些許所區別,但都是小規模化,盡可能地標準化經營,並具備強大的安全技術保障。在時間上也都具備落地早的優勢,搶占瞭市場先機。

占領高頻消費場景

為什麼便利店能引起社會廣泛的關註,而服裝店或者其他的店鋪卻不能?因為便利店是所有零售店中消費頻次最高的店鋪類型。

雖然目前市場上服裝店數量眾多,但人們逛服裝店的頻次相對來說並不高,像如羽絨服專賣店這種功能性明確的服裝店,人們甚至一年才去一次。這就是典型的低頻消費場景。這種場景與消費者的互動頻次較少,無法與消費者建立很好的黏性。相反,便利店則是典型的高頻消費場景,具有大量的流量。而擁有流量就相當於擁有市場,這也是為什麼阿裡、京東和華潤等這些巨頭都要占領便利店市場的原因。

十分鐘生活圈

同時,便利店離消費者的生活更近。數據分析顯示,大部分傳統便利店都存在於消費則隻需要 10 分鐘左右步行的生活圈內。這種在 10 分鐘之內消費者可以無需任何準備就到店購買的場景相比傳統的購物具備明顯的優勢。傳統超市購物需要有一個準備過程:數據分析顯示,在考慮路程及出門需做準備的情況下,去大型超市購物需要花 30 分鐘左右,去綜合超市購物需要花 15 分鐘左右。而許多消費者都具有一定的 " 懶 " 性,去大型超市、綜合超市的距離和需要準備的過程導致許多消費者打消消費需求。

無人便利店則很好解決瞭這個問題,它相當於現在的自動櫃員機,和傳統便利店相比,離消費者更近,一般在不到 5 分鐘距離的地方,但購物體驗卻比自動櫃員機更好。因此未來電商的最後一公裡,很有可能不再是由物流行業來完成,而是由無人便利店來完成。

無人零售突然爆紅的背後

無人零售的背後價值真的隻是零售帶來的流量嗎?

並非如此。大佬們爭奪的無人零售市場並不僅僅是為瞭流量,更多的是為瞭背後是巨大的數據市場。未來是數字經濟的時代,所有的消費行為和商業行為都會被數字化,而在無人零售這種高頻消費的場景下會產生大量的消費數據,這些消費數據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分析消費者。分析消費者的意義不僅僅是在組貨上能夠為企業提供依據,更能夠在生產產品上提供依據,從而真正地實現消費需求的拉動。因此為實現需求的預判,大佬們看重的不是簡單的零售市場,而是這背後潛力和價值都巨大的數據市場。

大數據的價值

眾所周知,在電商行業中,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行商品後,商傢將會收集到他們的電話、地址、購物情況等信息。但傳統零售門店都是流動客流,對於用戶的信息一概不知。因此,試想一下,如果把線下門店所有的消費行為同樣進行數字化,將為商傢和企業帶來怎樣的價值?

目前,市場最高估值的 F5 未來商店和繽果盒子,都在去年 12 月 Amazon Go 內測後快速進入資本視野拿到融資。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甚至毫不避諱地稱 " 感謝 Amazon Go",如果不是人工智能這個新的概念,陳子林上一個創業的生鮮 O2O 項目還不知道能否迎來 2017 年。而繽果盒子用半年時間,在測試瞭中山 1 個、上海 2 個 BOX 後就宣佈拿到瞭 1 億元的融資,估值更高一點的 F5 未來商店也在今年 6 月拿到瞭 3000 萬元融資。

由此可見,電商數據的背後價值不可小視,資本投的不僅僅是零售店,而是一個消費數據的搜集網點。

進行客戶調研?便利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相較於其他的消費行為而言為什麼會選擇便利店進行數據搜集和客戶調研?因為就像上文提到的,便利店是最高頻也最接近消費者生活的零售店。

早在很久之前,"7-11" 便利店中就出現瞭簡單的人工數據統計方式:"7-11" 收銀員通過在很短的時間內與消費者的視線接觸,對消費者的年齡、性別做出判斷,並通過特制的鍵盤記錄下來。而後,"7-11" 的後臺根據當時的天氣、消費時間、消費金額和商品品類結合統計的消費者基本特征,形成一套自己的大數據模型,來指導店內貨品的選取和構成。這一簡單的舉措為 "7-11" 帶來瞭至少 30% 的銷售額增長,並減少瞭 10% 的損耗。

在互聯網世界,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做消費行為數據統計就更加容易瞭:Amazon Go 用紅外線和光幕構建而成的貨架平面會通過手觸達平面和離開平面的行為來判斷消費者是否帶走瞭商品;也會通過攝像頭來分析人們在各商品面前停留的時間長短;還會通過分析來設置商品價格,讓消費者停留的時間更長 …… 由此可見,無人零售是最好的產品試驗和市場調研場所,同時也是最好的消費數據分析場所。

大數據紅利

在數字化經濟時代,掌握消費數據的企業就掌握瞭話語權,就好比在互聯網時代掌握流量就掌握瞭話語權一樣。在未來,生產已經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也不再是零售的瓶頸。零售的瓶頸在於客戶——客戶想要什麼樣的產品?而隻有掌握大量的客戶數據,才能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產品,這是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人工智能零售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可以大膽設想,當數據到瞭一定的程度,人工智能的零售模式就離我們不遠瞭。

未來大傢將會發現,通過對消費數據的分析,消費者最近想買的心儀產品都會出現在傢附近不超過 10 分鐘的零售店裡,而且可以現場體驗。這些零售店每天都會根據周圍客戶的需求變化而更新不同的產品,所有的產品都會智能地根據周圍的消費需求變化而變化。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個人,數據就是一座圖書館,人工智能通過不斷地自我數據學習,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系統。現在的無人零售模式就是通過數據為人工智能構建圖書館。

零售變革三個方向

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人工智能零售,從本質上看,未來的零售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可得性:消費需求是轉瞬即逝的,消費者在需求產生的那一剎就想得到產品,如果 " 需求產生 " 到 " 產品獲得 " 之間的時間過長,消費者很容易在這期間變理性,從而打消購買念頭。因此零售的可得性變得很關鍵。京東的當日送達便利店為什麼遍地開花?它解決的就是可得性的問題,消費者想到什麼馬上去買並且馬上就有。

體驗:傳統零售出現在產品稀缺的時代,消費者更多的關註在於產品而非體驗。而新零售則更關註體驗,各種主題商店和綜合體賣場的崛起也說明體驗越來越重要。

內容:零售不僅僅要賣產品,也要有與消費者互動的內容,讓客戶能夠自主地轉發點贊。因此零售不僅僅要扮演搬貨、擺貨的角色,也要想辦法生產內容。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