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10-31

有人在網上問: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我才想起我父親 80 年代初的自行車就是永久牌。我不知道當時買一部永久具體多少錢,但傢裡這個大件確實真珍貴。在一個傢庭的地位,起碼相當於現在一輛小汽車那麼重要。80 年代中後期,農村一些人結婚能用一輛自行車做嫁妝,但買得起永久的不多見。

而我記得的大致價格,到瞭八十年代中後期,87 到 88 年吧,買一輛永久自行車,需要一個工作十年的人存 2 年錢(負擔傢庭後剩下的錢,努力 2 年可買一輛自行車)。當時一部自行車需要一個縣城普通工人 5-10 個月工資。大致記得要 350 塊錢,相當於 200-300 斤豬肉。(出廠價應該是 200 多塊)

1、以工資來算,現在 5-10 個月縣城普通工人工資,大約是 10000-30000 元之間。目前的很多中檔公路自行車價格。

2、以存款來算,現在很多工作 10 年的縣城工人,存 2 年錢可能不到 1 萬塊錢。也可能有 3 萬元。也是相當於 1-3 萬元。

3、以購買力算。當時的豬肉是 1 塊多錢一斤,大約 1.2-1.5 元。350 塊相當於 200-300 斤豬肉。2017 年 10 月豬肉價格 20 元左右。當時一輛永久自行車價格,相當於現在 4000-6000 元。這個和現在普通工人 2-3 個月工資相當。

相對而言,永久自行車在 80 年代也算大件,一個傢庭買輛自行車,起碼相當於現在買輛 5-6 萬元小汽車的幸福感覺。實際對比,顯然自行車的投入還不算高。

以上數據為一般小縣城普通工人的收入做參考數據。不以省會城市做參考,更不以大城市做參考。

分享一些有關永久自行車的永久記憶

這是帶包鏈的永久,一般人買不起

現在看,這樣的 28 自行車,還是很有設計感。

全鏈箱的永久自行車廣告

我父親當年買的是這個型號的永久自行車

老永久 Logo 變化圖

能在車前面看到這個牌子,就是最頂級的標志瞭。

出口的永久商品標志

當時要買自行車,要麼托人,要麼有票。

這個做成自行車形狀的永久 logo,給我印象深刻。現在的共享單車 ofo 也是這個樣子

這個樣子騎車,相信傢裡有 28 自行車的都玩過。我也是這麼先學會的自行車。我們老傢叫 " 踩三腳架 "。不過也容易受傷。

坐在父親的自行車後座上,這樣的記憶想必很多人都有。

而坐在前橫杠上的,必須是小朋友的待遇。記得第一次這麼坐,死死抓住龍頭,還讓父親騎車都不方便

老佈什曾於 1974 — 1975 年間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老佈什和夫人騎車在金水橋上。都說是永久,但看圖片不確定是鳳凰還是永久自行車。

在北京期間,經常與妻子騎自行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有著中美 " 自行車大使 " 的美譽。

上世紀 70-80 年代,每一個人都是騎著這樣的自行車上下班。喬治 · 佈什能有人專門給拍照,這待遇不錯啊。

老佈什的自行車後座上寫著 " 得克薩斯、喬治 " 的字樣

喜歡在北京大街小巷騎車的老佈什,帶著護目鏡,很時髦。當時北京大街上的公交車,還是那種很 Q 風格的樣式。我來北京時,尚能看到部分老的電車是這個樣子。現在新的公交車,完全沒瞭那個時代的感覺。

把自行車騎出瞭飛機的感覺。老佈什可是做過飛行員。北京的街道,幾乎看不到高樓。

1989 年 2 月 25 日,時任美國總統老佈什訪華期間騎自行車感受中國文化

一輛銹跡斑斑的老永久。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美好記憶。

一張最知名的中國自行車的圖片:王文瀾拍攝的《自行車的王國》

圖片介紹:每當上下班的交通高峰,千百條小胡同裡湧出無數輛自行車,大馬路上的洪流又通過眾多的立交橋匯成一條條氣勢宏大的長龍陣,這流動的長城,算得上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奇觀吧!當你置身其中,會感到這像是在血脈中運行,熱熱鬧鬧,轟轟烈烈,蘊藏著不盡的潛能,仿佛自行車也有靈魂、有脈搏、有呼吸一樣。自行車就像一個個細胞,滲透到社會肌體裡的每一個角落。兩個輪子,像兩個半球,不停地旋轉出一個活生生的大世界,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國像是在兩個輪子上的國傢。

我自己關於北京自行車的記憶,和上圖的一樣。我記得 96 年春天,那天有六七級大風。我從西直門騎車去建國門外的光華木材廠,騎車到建國門時,為瞭避讓一個帶鳥籠的老人,連車帶人摔出五六米遠。我在倒地的瞬間,趴著看到後面的自行車車輪都朝我快速飛來,感覺天地旋轉,車輪滾滾,地上被風揚起的沙塵,混合著各種清脆急促的車鈴聲。我顧不得磨破的腿的刺痛,在地面左右來回打瞭好幾個滾,手腳並用,避開瞭後面洶湧而來的車輪。待爬到人行道上,驚魂不定。起身後,發現厚厚的毛線褲都磨穿瞭,腿上磨出瞭兩道血印。還好後面的車沒有壓上我。但前面騎車帶鳥籠的老頭,看著我因躲他還摔,一點事情都沒有的樣子,停下來回頭對我說:小夥子,急什麼?

呵呵,大爺,是你太慢瞭。太悠閑瞭。

每年我都會找機會看環法自行車比賽,看到比賽過程中,有運動員摔倒,後面的自行車剎車不及搞得人仰馬翻,我就想起我在建國門立交橋上的一跤。好懸。還好那時候自行車道上,沒有如今那麼多急吼吼的私傢車。

整個 90 年代,北京還是自行車的世界。後來北京普及私傢車,公交隨著地鐵發達,自行車越來越少。我喜歡自行車,2000 年後,買過很多捷安特自行車,但都被人偷瞭。我自己買瞭車後,也喜歡騎自行車,後來買的好點的自行車車,還是丟瞭。但北京的街頭,騎車的人確實越來越少瞭。一方面是因房價快速上漲,上班的平均距離都加長瞭。另一方面霧霾也確實越來越嚴重瞭,很多人不敢騎車瞭。寧願堵在路上,也要開車。

不過 2016 年後,共享自行車的普及。北京的路上,終於又看到瞭很多人騎車。現在自行車又多得,開始占據機動車道瞭。雖然各種共享單車堆得地鐵周邊滿大街都是,但我還是希望這個城市更多人騎車。

一個很多人騎車的城市,起碼更有人味。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