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進軍都市,農村市場怎麼做推廣?

09-07

農村市場給你的時間很長,要你慢慢咬著牙去磨;給你時間也很短,如果不能先把模式跑通,不能保證基本的毛利率和健康的現金流,也會分分鐘逼死任何一個雄心壯志的團隊。

這一年,我開始從事農機跨區大田作物的收割服務,擔任 " 幫農忙 " 品牌運營負責人,本文就拿我們所做的事來探討農村市場的推廣問題。

本文 3900 字。

一、快手的 " 轉型 "

拿到騰訊領投的 3.5 億美元融資後,坐擁 4 億用戶、聚集瞭驚人數量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群體的快手,7 月開始大舉在北京、上海大面積投放小區寫字樓的廣告。

快手的廣告語是這樣說的:" 生活沒什麼高低,每個人都值得被記錄。快手 APP,記錄世界,記錄你。"

此舉的品牌 campaign 目標高調而亮眼,而快手 " 農村包圍城市 " 的意圖更加明顯。

這不禁把我這個非快手用戶驚出一身冷汗:放著自己農村用戶不好好運營,為何要這樣大手筆在城市砸錢投廣告?轉化率真的好嗎?難道隻是不差錢、為瞭洗白自己 " 低俗 "、"low"、" 三四線 " 的標簽嗎?

曾經有人問:" 為什麼我覺得快手不好玩兒?" 快手給出的答案是:不是你無法理解快手,那是因為你還不理解中國社會。

似乎,快手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想要做的是農村市場,隻不過在產品機制下,自然吸引瞭這批用戶首先聚集而已。這個廣告看起來更像是快手在重新定位品牌,拓寬用戶群。

這條 " 重新定位 " 之路對快手來說是必經之路:因為標簽一旦被綁定在品牌身上,公眾認知就很再被難扭轉。而現有的農村用戶平均變現價值太低,要想創造變現空間,給投資方一個交代,就一定得吸引到更多高收入用戶群。想要實現 " 每個人都值得被記錄 " 的美好理想,就需要更多能夠產生付費行為的用戶。

這時候,假如對農村市場感興趣的你,就要再問自己一遍:

該不該將 " 農村用戶 " 納入創業的考慮對象范圍呢?

二、9 億農民,其實並不簡單

9 億,從量級上來說一定是不可被忽視的市場。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實情況是農村用戶目前仍然屬於低價值群體,加上一層層代理渠道,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高度的價格敏感,更加難以獲取商業利益。

直接切農村市場的娛樂和消費,盈利的難度和空間可想而之。快手雖說自己的盈利沒問題,然而大多數快手網紅也隻是空有粉絲,不讓更高價值的用戶進來,盈利怎麼來?

但是,如果眼睛不盯著娛樂和消費,當你的產品 / 業務成為農業生產環節上的一環,就不一樣瞭。

因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角色,在他們身上的有天然的、高度的統一性和同時性。消費觀念的養成和社交習慣的培養,都是緩慢的、有地域差異的,但是 " 農業生產 " 卻是無時不刻不發生著的,一年四季,更迭不休。

那農村用戶的難點在哪?

他們像是 ToB,因為是一個個生產經營主體,像是一個中間的生產型服務小公司,生產過程有高額的資金流動,有充滿競爭的服務市場,有長達數月甚至一年的生產周期,並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縮減成本;

但同時他們又是一個個的小 C,和他們做生意不要去考驗人性,你往往隻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三、農村市場運營推廣的三大難點

互聯網極大地提升瞭信息、資金的流通效率,但是就農業市場而言,它天然具有地域分散性、較長的農業生產周期,即使存在明確的需求,利用互聯網可以改善業務模式,卻在推廣上面臨著三大難點:

價值無法感知

體驗無法持續

口碑無法擴散

就我的項目而言,同樣面臨這三個問題。

農產品分為種植、收割、售賣等環節,我們的項目就切入瞭 " 收割 " 這個環節。全國每年有 3.6 億畝小麥,4.5 億畝水稻,5.5 億畝玉米(數據來源:國傢統計局關於 2016 年糧食產量的公告)種植,隨著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的加快,土地逐漸集中在瞭大戶、合作社手上。

而每年 " 收割 " 的時間和次數其實很有限,對於職業種植的農民來說,如果自購收割機,不僅固定成本大,而且折舊快、保養費用高。於是,很多大戶手中都不再有收割機,而是請專門的收割服務者——麥客(機手)。

早些年日本 NHK 最先關註到麥客,並拍攝瞭紀錄片;最近,財新視頻也有相關跨區機手的報道。

每年自南向北,麥客跟隨著我國糧食作物的成熟時間,開著收割機,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承擔著我國大部分的糧食收割服務。而我們的項目,服務的就是這批從南到北的跨區服務者,和收割服務的需求者。

上文提到的 3 大難點,放到我們的項目中就是:

1.對於地域分散的用戶,如何高效地觸達轉化?

2.能否定義、提升機手行業的價值標準?

3.如何控制易打破的合作契約關系?

我們來一個個看。首先是如何觸達轉化。

我們鏈接的兩端裡 " 跨區機手 " 相對來說更集中,也更容易獲取;並且因為工作內容的特殊性,這部分人的互聯網習慣非常好,我們通過運營微信社群和公眾號,能迅速將用戶積攢起來。

而另一端——分散在廣袤的 960 萬平方公裡的種植者,如何觸達他們則是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線下成本高,極大的壓縮瞭我們的利潤空間,決定瞭我們如果不想貼著錢做公益,就必須走線上。

那我們的用戶究竟在哪?怎樣可以觸達他們?在快手、在今日頭條?在地方小報和廣播電臺上?在央視的天氣預報前後?

我們開始先從成本最低的新媒體開始。我們開通瞭今日頭條和農業資訊服務類的公眾號,通過一個月時間,嘗試多種角度的文章,試圖通過農民關註的話題,獲得目標用戶關註。

然後,我們建立農戶微信訂閱號,全網采集信息,推送農業關註資訊,並期望成為一個窗口,能夠提供農業助手相關的服務,又能挖掘新的需求點。

我們針對內容建立瞭包含傳播度、轉發度、主動需求度、轉化度 4 個維度的雷達圖,並篩選優質內容

對於不是農技出身的我們來說,這些並不容易,但是萬事總有路,圍繞核心業務需求,有著對某一垂直領域內容的明確定位,嘗試從線上做服務來積累用戶,不失為一個觸達的方法。對於今日頭條的內容運營,感興趣的話以後還可以詳細聊。

第二點,如何定義和提升服務價值。

農產品天然就是非標品,而服務本身也很難量化衡量,若非行政命令,我認為這就不是一己之力、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瞭,它需要整個行業的從業者共同教育。

盡管如此,我們建立瞭一個農戶滿意模型,試圖將平臺能為雙方提供的價值分為 3 個層次,以此來提升顧客滿意度。

如果我們設計這套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使得 " 用戶感知價值 " 和我們認為能創造的 " 服務價值 " 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這樣的設計才是有效的。

然而還是有平臺的核心用戶調侃,我們是 "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

比如,我們希望創造更加標準化的收割質量,利用 " 服務質量五差距模型 " 規范平臺服務,試圖提升平臺品牌效應。

再比如,我們希望在對接和結算上有更流暢的過程,將訂單信息展示、測算收割畝數、收割款結算等做瞭產品化,試圖提升作業效率。

(實時測算收割畝數)

但是卻因為服務不可見、周期長、參照性弱等因素,要考慮是否會出現不經濟現象。因為農村服務市場極有可能是 " 檸檬市場 ",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檸檬市場 ( The Market for Lemons ) 也稱次品市場,也稱阿克洛夫模型。

檸檬市場的存在是由於交易一方並不知道商品的真正價值,隻能通過市場上的平均價格來判斷平均質量,由於難以分清商品好壞,因此也隻願意付出平均價格。

由於商品有好有壞,對於平均價格來說,提供好商品的自然就要吃虧,提供壞商品的便得益。於是好商品便會逐步退出市場。

由於平均質量又因此下降,於是平均價格也會下降,真實價值處於平均價格以上的商品也逐漸退出市場,最後就隻剩下壞商品。

在這個情況下,消費者便會認為市場上的商品都是壞的,就算面對一件價格較高的好商品,都會持懷疑態度,為瞭避免被騙,最後還是選擇壞商品。

在尋找服務時,農戶是小 B,他們有生意人的思維,會風險規避、拖帳期、壓縮成本。因此,我們隻能以超常規的成本,提供高於市場價的服務。

但在涉及到誠信、長期利益等時,農戶突然又變成瞭 C。不健全的信任機制,低違約風險,讓我們定義的價值標準又被打回原型。

最後說第三點。關於合作契約容易打破,就得采取非常辦法,這個方法就是金融。

這一塊則是我們的未盡之領域,農村市場充滿想象之領域。或許所有的農村市場做到最後,能夠勝出的,還是金融公司。因為生產資料對現金流的需求,遠大於其他任何需求。

四、關註品牌理念、談運營手段,都不如關註用戶

我們離他們太遠瞭。這是我接觸農業市場後最直觀的感受。

當然,我們也有做品牌活動的嘗試,一次次調研試圖更瞭解他們——

例如機手端產品發佈會和早期用戶交流會:

我們建立瞭四川首個最大跨區車隊:

在這樣的惡劣傳播環境下,一個品牌的教育是粗暴的,很多技巧是行不通的,得到的回饋也可能是最現實的。

可是,如果所有互聯網能夠談及的技巧都不能被照搬,就沒有什麼我們品牌運營能做的瞭嗎?

農村互聯網,如果按照 ToB 的思路做,那麼在這裡是和傳統渠道搏殺。雖然血腥,但是能夠產生的利潤也是可觀的,比如從農業金融切入的 " 農分期 ",做農藥化肥的農資電商 " 大豐收 "。

但是如果生產和消費如此緊密,那麼能不能按照 ToC,先做生活圈子呢?這就很容易和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貪圖小利的占便宜心理搏殺。

快手成功瞭,因為它的產品邏輯是不帶任何價值評判。所有內容並沒有門檻,也找到瞭沒有門檻的消費群體,這是一場沒有設定參考系的狂歡。

終究做農業互聯網的品牌、用戶是個苦差事,因為:做著做著,你必須讓自己也變成農民。

五、寫在最後

我在想,農戶喜歡的看的,真的隻是那些土裡土氣的、接地氣的農業相關的資訊嗎?在不能迅速改變經濟基礎的情況下,上層建築能夠自我建設嗎?

渴望被重視,對國計民生的關註、小范圍內攀比的優越感,這不也是樸實無華的心理需求嗎?

除瞭要打發的休閑時間,還有傢長裡短、小孩讀書。他們的時間的使用,和我們真的一樣嗎?

外面的世界怎麼樣,能給他們生活帶來什麼變化他們會在意嗎?

如果我們提供的內容,不隻是和生意相關的呢?

……

我們真的理解這部分和土地最近的人嗎?

這個時候突然明白,理解 " 農村用戶 ",就是理解沒有互聯網、甚至是沒有太多的工商業的世界的運行機制。不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去嵌套,去改變,去傳播,而是先把他們當做豐富而立體的人。

改變農村世界的,一定不是你我。至少不是現在的你我。

作者:京貝貝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