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店的市場前景很可能被高估瞭

07-30

最近國內零售行業的熱點,應該是無人商店。7 月 8 日,先是阿裡在淘寶某活動上推出的無人超市 " 淘咖啡 ",新鮮的玩法令人眼前一亮。隨後爆出瞭多傢已經試點的無人便利店,比如繽果盒子、F5 未來商店、Easy Go 便利店等。資本也迅速聞風追捧而來,無人商店成為 " 共享 " 經濟之後的新熱點。一周之內,繽果盒子等無人商店項目就融資 1.3 億元以上,其他的項目融資也正在進行中。

一時間,為無人商店叫好的聲音響起,似乎未來的零售業遲早將被無人商店所顛覆和取代。不過事實上,無人商店的前景很可能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特別是在寄予厚望的便利店業態之上。

做無人零售,亞馬遜可能是最認真的那一個

都在說無人零售,但目的各有不同

目前市面上的無人零售店玩傢眾多,但卻各有不同的目的。

亞馬遜可能是最早試水無人零售的一傢,Amazon Go 的出現也配得上具有革命性的贊譽。總體而言,目前亞馬遜仍可視為一個線上零售商,但貝索斯進軍線下零售市場之心可謂是路人皆知。開線下書店、收購全食超市,以及一年多前開始在西雅圖進行測試 " 移動快閃車 ",都可說明貝索斯垂涎線下的野心。因此,亞馬遜花這麼大力氣試水無人零售,就是想通過這個方式涉足線下龐大的零售市場,拓展用戶場景和業務空間。

和其他對手從零開發不同,亞馬遜在無人商店技術方面擁有技術優勢和范圍經濟的成本優勢。據亞馬遜官網介紹,Amazon Go 采用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傳感器、圖像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和其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的一樣。在應用於無人零售店時,隻需針對性進行開發和優化而已,增加的研發成本相對較低。另外,Amazon Go 很可能還采用瞭亞馬遜倉儲中心的一些先進技術,比如無人倉和商品管理技術。當技術和時機成熟,亞馬遜很可能會以其現有物流中心網點為依托,開出倉儲式無人零售商店以此進軍線下,與沃爾瑪、塔吉克、好市多等形成正面競爭。

而阿裡的淘咖啡更像是一個概念店,意在為其倡導的新零售趟路。我不認為阿裡會將精力放在淘咖啡這個品牌的大力擴張上,而是將以此為模版推動旗下的實體商業進行變革和轉型。阿裡則通過淘咖啡的試點不斷完善系統解決方案,成為未來無人零售商業的方案提供商,甚至是行業標準制定者。早在淘咖啡亮相之前,阿裡系的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就聯合億百科技在北京發佈瞭一款名為 Take Go 的自動結算和信用結算系統,顯露出其通過系統解決方案的方式進入線下零售業的野心。

而其他一眾玩傢,如前面提到的繽果盒子,以及 F5 未來商店、Easy Go 便利店、小麥便利店等幾乎都把便利店當成目標市場,有些甚至在名號上就直接帶有便利店字樣。它們不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還直接介入便利店品牌運營和供應鏈,即是真正的便利店玩傢,憑借的 " 大殺器 " 就是無人運營模式。

這些玩傢均信誓旦旦地對外表示,無人商店具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將在未來的便利店業態中取得優勢。

據說繽果盒子建造價格隻有傳統便利店的四分之一

無人便利店真的能降低運營成本嗎?

無人便利店具有低成本的說法,很可能過於樂觀和簡單瞭,甚至有些自說自話。

如前所述,無人便利店通過技術升級,實現客戶拿貨後自助結賬,從而替代收銀員的工作。但營銷、補貨、整理貨架、清潔等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操作,也就是說,無人商店並不是完全取代人工,隻是部分降低瞭人力成本。

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在部分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無人商店還增加瞭其他成本:1、開店投入成本,包括後臺支持技術研發和部署成本、為技術升級而購置的硬件設備和特別裝修;2、實現無人銷售的成本,包括 RFID 芯片硬件成本和貼在商品上的人力成本。

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無人商店運營方透露自己的投入成本明細。繽果盒子方面透露的價格隻有傳統便利店的四分之一。創業邦雜志記者專門咨詢集成建築專傢,估測繽果盒子每平米的建造成本大約在 2000-3000 元,按 15 平計在 3-4.5 萬元之間。但僅以此來認定繽果盒子的成本低是不科學的,因為這僅是建築成本而已。

繽果盒子陳子林曾透露稱其後端系統的代碼已經超過 100 萬行,按知乎一位叫羅大強的用戶計算,國內一線城市 1 行代碼的程序員成本至少要 30 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如市場調研、流程設計、產品規劃、行政管理等其他成本在內。繽果盒子後端系統的研發成本應該是 3000 萬元的數倍,很可能已經超過 1 億元。

那麼即便按其一年內開店 5000 個的計劃,每個店鋪攤薄的研發成本至少是 2 萬元。這也是為什麼繽果盒子非常迫切地歡迎外界加盟的原因之一,這樣可以快速回收前期巨額的研發成本,並在未來攤薄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與亞馬遜和阿裡相比,繽果盒子在內的眾多無人零售店玩傢在技術上並不算突出,特別在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識別等方面落後不少。想要迎頭趕上的話,未來仍將投入數以億計的研發費用。也就是說,未來店鋪分攤的研發成本同樣還很高。

在相關硬件成本上,以繽果盒子為例這塊增加的主要是無人收銀臺和出入監控門禁設備。永輝超市近年也在推動無人收銀,以降低人力成本。它的做法是增加無人收銀臺,以便讓用戶自助結賬。永輝超市無人收銀臺分兩種,帶現金結算功能的無人收銀臺為 8 萬元,而純電子結算的則是 4 萬元 / 個。就算繽果盒子初期規模達到瞭永輝超市的規模,僅無人收銀臺一項的成本就是 4 萬元,加上出入監控門禁的設備和裝修,保守估計至少 5 萬元以上。

當然至於分攤到每個店鋪的成本,則需要看店鋪數量規模和定價策略。目前還不清楚繽果盒子的加盟政策,但即使免押金、免品牌加盟費,其無人商店的開店成本至少比普通便利店高出 7 萬元(2 萬元技術服務費 +5 萬元設備),甚至有可能高過 10 萬元以上。至少在開店投入上,無人便利店沒有優勢。

此外,由於技術所限,繽果盒子等國內無人商店玩傢在結算技術上使用的多是 RFID 技術,隻需要將芯片貼在商品上,讓支付臺感應即可。在便利的同時帶來瞭成本的增加,據悉一塊 RFID 芯片的成本大約在 0.3-0.5 元,對於數元到十數元區間的便利店商品來說,相當於增加瞭 3-10 個百分點的物料成本,也意味著此項成本就吃掉瞭 3-10 個百分點的凈利潤。把 RFID 芯片貼在商品上是個純手工活,與商品數量的多少和人工熟悉程度相關。陳子林稱,每個月 RFID 成本和人工貼的成本遠不到 1 個人的月工資,假定半個人工資,可是削減掉的人力成本又增加回來瞭一部分。

無人便利店的運營成本大概是這樣:開店成本高出至少 7 萬元,節省瞭收銀員但多瞭半個貼 RFID 芯片的人工,同時還增加瞭 3-10 個百分點的物料成本。綜合折算下來,至少現階段無人便利店未必能真正降低運營成本,甚至還高於傳統便利店。

7-11 可能是無人便利店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無人便利店存短板,競爭難以突破

無人零售店面臨著首要問題是定位,是做成無人售賣機的 Plus 版,還是定位為便利店無人化,將決定無人商店的前進方向。從目前的觀察來說,基本上絕大多數玩傢都定位為便利店無人化。這也能理解,無人售賣機行業雖然在國內仍有潛力但畢竟是個市場體量較小的老事物,資本和業界都不會太欣賞;而便利店是近年來唯一持續增長的線下零售業態,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都大於前者。

不過,無人便利店需要與現有市場企業進行競爭。繽果盒子對外宣稱其在各地高檔小區內的測試非常成功,比如說零盜損、80% 復購率等數據非常漂亮。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些高檔小區之所以歡迎繽果盒子入駐,是因為小區的零售配套商業不到位,而繽果盒子恰好填補瞭小區商業空白。繽果盒子現在的數據並非商業模式上的成功,更確切地說是地段的勝利。倘若小區內傳統便利店和中小超市也存在,繽果盒子的競爭力究竟如何就很難說,甚至是另外的可能。

此外,傳統便利店的類目和 SKU 更加豐富,以 7-11 為例,它的單店商品數量達到 2800 種,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繽果盒子隻有 800 種,用戶可供選擇的豐富度遜色不少。無人便利店略低的價格並非競爭優勢,而隻是定價策略的體現,將隨著競爭對手的跟進而迅速被拉平。傳統便利店和中小超市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務,如送貨上門、代收快遞、快餐等,更是無人商店目前暫時難以做到的。

在目前 SKU 較少和服務單一的情況下,無人便利店除瞭新奇外,並不具有實質的競爭優勢。這種情況下,無人便利店適合的場景是在車站、機場、旅遊景點、商業區、校園、機關等少數區域,類似於無人售賣機,針對用戶的特定需求提供較少的品類和商品。用戶購買這些商品具有非常強的目的性,無需快速決策即購買付款,重視效率而不太在意服務。

這樣又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不易達到規模經濟。

7-11 的一個重要的市場策略是密集開店,除瞭能迅速打響品牌占領用戶心智外,其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是綜合運營成本。密集開店可以將生產、配送、市場宣傳等綜合運營成本降至最低,從而達到區域整體贏利。這也是 7-11 迄今尚未進駐日本少數幾個縣的根本原因。星巴克也有類似的經營策略,當區域市場僅能支撐一兩傢門店無法攤薄總運營成本時,即使是單店可贏利也隻好暫時忍痛割愛。

無人便利店也很可能將面臨類似問題,如果區域市場內的店鋪覆蓋率不夠,那麼就會出現單店贏利而整體虧損的情況。繽果盒子方面表示 4 個人可管理 40 個店鋪,但這隻是理論數據,前提是 40 個店鋪在 4 人團隊的服務區域范圍之內。由於適合無人商店的選址遠不如便利店來得多,加上現有競爭者的先發優勢,若按目前繽果盒子隻在高端小區運營的模式,開滿 40 個無人商店需要非常大的城市范圍。當店鋪分佈分散,單店的邊際維護成本就會急劇提升,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便利店的市場競爭,早就從單純的價格戰和地段爭奪,轉向供應鏈、運營、產品開發、服務等綜合實力的比拼。7-11 的快速崛起,已經指明瞭未來國內便利店的發展方向。由於存在著商品和服務單一、區域有限、規模經濟瓶頸難突破等短板,無人便利店能爭奪下的市場份額,顯然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淘咖啡更像是阿裡新零售的一個概念店

無人零售店前景有限但技術看好

總體來說,無人零售店在國外的前景會好於國內,這是不同的市場狀況所決定的。

由於迎合瞭國外用戶住處分散而開車大宗購物的消費習慣,因此 Amazon Go 代表的模式會向較大型的無人超市發展,會因為減少瞭工作人員數量而具有長期的成本優勢,成為線下零售行業的強有力對手。特別是沃爾瑪、傢樂福等傳統超市巨頭需要警醒,並立即采取對策瞭。

而國內傳統零售行業的人員工資成本一直處於低水平,即便是經濟發達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是如此,零售行業的人員工資都處於幾乎是最低的一檔。而在預見的未來,暫時還沒有看到零售行業人員工資增長的利好消息。也就是說,無人零售店在國內能降低的成本有限,甚至可能無法攤薄因此增加的開支,很難具有真正的成本優勢。

加上無人零售店企業把方向多定在便利店這個業態,而事實上便利店業態走向社區服務中心的過程中,人的主動能動性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機器人大熱時曾出現瞭一批以無人服務為噱頭的餐廳,但經過短期的火爆後都迅速歸於平靜,餐飲機器人被棄用而服務員重新上崗。無人便利店在經營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類似情形,特別是想增加服務的情況下。

雖然我不是特別看好無人零售店的市場前景,但還是肯定無人零售店出現的積極意義。正如條形碼技術的普及帶動超市銷售生產率的提高一樣,無人零售店技術的升級,也將推動包括便利店在內的國內線下零售行業的系統升級:實現商品信息和銷售管理的數據化,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率,帶給用戶更好的消費體驗。技術升級而非運營模式,這可能才是無人零售店給我們帶來的更大價值。

眾多玩傢之中,最終或會產生優秀的技術服務商,但很難出現新的行業小巨頭。因為就算躍過瞭技術關,它們也很難在供應鏈等方面贏過強大的對手。億百科技的後面是阿裡,繽果盒子的背後則是傳統零售巨頭大潤發,京東也在最新的聲明中表示正研發‘無人超市’項目。

或許我們可以把這場無人零售店的熱潮,理解為商業巨頭們面向未來零售市場的集體性技術革新,以及對便利店行業的一次強有力滲透。

【作者介紹:螞蟻蟲,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niant-cn)】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