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都知道,最近在開會,在會議報告的表述裡面,有很多令人喜悅的細節,比如計劃生育這個詞第一次消失不見瞭,另外還有很多細節就不說瞭,敏感你懂的。
我們還是看看經濟方面,看到瞭大會報告對中國未來發展前途的新表述:
" 第一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個和之前官方對中國未來發展目標的表述進行瞭大大的改動,以往我們都說," 要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傢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也就是說,我們以往認為中國要到 2050 年才能成為發達國傢,註意是中等程度的,也就是比發達國傢後段還要好。
這次的表述把時間提前到瞭 2035 年,提前瞭整整十五年,以至於人民網專門發瞭文章討論此事。
事實上,按照官方的習慣,定下的時間基本都是保守的,比如官方曾經說,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目標是 2010 年比 2000 年翻一番,2020 年再比 2010 年翻一番,也就是四倍,但是實際上呢?按照名義值計算,2000 年中國 GDP 僅僅為 10.8 萬億元,2010 年就達到瞭 41.3 萬億元,10 年就完成瞭增長四倍的目標。
2035 年到現在還有 18 年,所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實就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傢的水平,註意是中等。
事實上,根本不需要 18 年,我們再用 10 年就能達到發達國傢的入門門檻,也即是 10 年後我們就將成為發達國傢,隻是總體來看是低水平的發達國傢。
中國經濟平均大概七八年一個周期,下圖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顯示中國歷年的經濟增長率,四個紅圈就是經濟增長率的谷底,可以清楚的看到,四個谷底分別是 1989 年— 1991 年,1999-2000 年,2008-2009 年,2015-2016 年。
當然從 2010 年以後,中國經濟體量已經大到瞭超過世界經濟總量 15% 的地步,總體經濟增長率是向下走的,也就是所謂的新常態,但是中國經濟七八年的周期規律並沒有改變,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一種規律,值得經濟學傢們去研究。
從今年開始,相信各位也感受到瞭,各項數據開始回升,
首先是進出口貿易,2017 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 13.14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9.6%。其中,出口 7.21 萬億元,增長 15%;進口 5.93 萬億元,增長 25.7%!
然後是代表中國力量核心的規模以上工業利潤,2015 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下降 2.3%,
2016 年工業利潤為增長 8.5%, 表現大為提升;2017 年 1-6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 22.0%,在去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增長速度快瞭一倍。
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這是非常驚人的速度,世界上的其他工業強國,工業利潤能夠一年增長 20% 以上,恐怕都要追溯到幾十年以前瞭。
隻要不出意外,2015 年 -2016 年就是中國經濟的谷底瞭。官方也表示,經濟增速將在今年扭轉連續 7 年下滑的趨勢,實現回升,甚至表示經濟增速可能會重回 7% 的水平。
從今年開始,中國經濟將迎來又一波的回升周期,這一波上升周期不一定是說中國經濟一定會回到多高的增長速度,例如回到 8% 甚至 9% 的高增長,而是說中國經濟將會穩定的保持 7% 左右的增長 , 樂觀的話甚至可能回到 7.5% 以上,按照之前的規律,這一波增長預計又會持續七八年左右。當這一波的景氣結束的時候,也就是大概 2025-2027 年,世界的面貌將會徹底改變:
1: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易主,中國登頂世界第一,恢復到該有的位置
2:中國的工業產值將會和所有發達國傢(西方 + 日本)不相上下,並駕齊驅
3:中國人均 GDP 將會邁入發達國傢門檻
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改變人類歷史和中國歷史的大事。
對於前兩點,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懷疑瞭,因為前兩點都是和總量相關,我們有 14 億人的力量,現在經濟總量又這麼大,完成這一目標沒有困難。
以經濟總量為例,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非常一致,2014 年按照購買力計算我們就已經超過美國是世界第一瞭,嚇得當年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趕緊出來強調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傢。
"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 2014 年 8 月 8 日在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舉辦的一場論壇上說,在經濟增長質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他強調,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傢,還需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朱光耀是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佈的比較數據作上述表態的。IMF 的統計顯示,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美國 2014 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 17.4 萬億美元,而中國則達到瞭 17.6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不過按實際匯率計算,美國 2014 年 GDP 為 17.4 萬億美元,而中國則為 10.4 萬億美元,中美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
除 IMF 外,世界銀行也進行瞭類似統計。世行首席經濟學傢兼高級副行長考希克 · 巴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將在 2014 年 10 月 10 日超過美國。不過巴蘇強調,將市場匯率因素計算在內,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中國要超過美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不管是世界銀行,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認為 2014 年中國經濟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瞭美國。到瞭三年後的今天,我們實際上已經在拉大和美國的差距瞭。
至於工業產值,中國 2010 年就已經超過美國瞭,中國和西方國傢經濟結構最大的不同就是,發達國傢的經濟結構都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工業在 GDP 中的比例都已經大大下降,最高的德國和日本,工業也隻占 GDP 的 20% 左右,歐洲和美國大多在 10%-15% 之間,甚至更低。
但是有兩個國傢,不僅是世界經濟大國,而且工業占 GDP 的比例都非常高,
這兩個國傢一個是韓國,一個是中國。我在前面的文章裡面寫過,在過去的七年,世界經濟 15 強國傢裡面,經濟增速最快的是中國,印度和韓國。
韓國不僅經濟增速快,而且經濟結構和中國非常類似,那就是工業產值占 GDP 的總量都在 30% 以上,大大不同於其他的發達國傢,具有非常鮮明的崛起階段國傢的特征。
我們從工業產值占 GDP 總量比例這個簡單的數據,也可以一窺為什麼韓國的經濟增速近年來這麼快。現在韓國人均 GDP 是日本 70% 左右,但是其人均工業產值已經和日本不相上下瞭。可以想象韓國的後勁是非常足的,人均 GDP 像人均工業產值一樣趕超日本並不是夢。
2013 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已經占世界 20.8%,到 2017 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會突破四萬億美元(2016 年為 24.786 萬億人民幣),這將是美國 + 日本 + 德國之和。可以說到 2025 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等於所有發達國傢之和也沒有太大懸念。
下圖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網站,可以看到 2012 年美德日三國的工業增加值分別為 2 萬億美元,1 萬億美元,6000 億美元,合計 3.6 萬億美元左右。所以我們今年四萬億美元的工業產值,超過美日德三國之和。
下面我們來探討下第三點:
2025 年 --2027 年中國人均 GDP 將會邁入發達國傢門檻
可以說,國人最沒有自信的是人均 GDP 瞭,目前我國人均 GDP 和發達國傢差距很大,2016 年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我國人均 GDP 大約為 8200 美元,而發達國傢平均水平已經達到瞭人均四萬美金,差距是五倍左右。
而且按照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我國幾乎是一路下滑,2015 年更是破天荒的跌到瞭 7% 以下的水平,並且一直到 2017 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也還是 6 字頭的 6.9%,官方也在宣傳我國經濟進入瞭新常態,高增長時代結束瞭。
所以國人普遍對人均 GDP 趕超發達國傢是很悲觀的,認為我國人均 GDP 永遠無法超過發達國傢水平的大有人在。
實際上,我們如果看看二戰後全球唯一趕超西方的地區 --- 東亞的日本和四小龍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相似點,這個相似點我們一起來看下。
我們都知道,二戰後的日本可以說是強力崛起,經濟上如日中天,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更是達到瞭有史以來的頂峰,達到瞭美國的 70%。
因此,很多人以為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結束的。
然而事實不是這樣,日本從 1975 年開始就結束瞭戰後的經濟高速成長期,進入瞭 GDP 增長率 3-5% 的中低速增長時代,當時日本的人均 GDP 是多少呢?4635 美元。沒錯,日本在人均隻有 4635 美元的時候就結束瞭高增長。即使從戰後的 1945 年開始算,日本戰後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也隻有三十年(1945-1975),實際上也就二十多年。
1975 年之後日本歷年經濟增長率:
1975 年:3.092%; 1976 年:3.975%;1977 年:4.39%,1978 年 : 5.272%,1979 年:5.484%
看到這些 3 開頭,4 開頭,5 開頭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不是覺得我們現在居然還保持 6.5% 以上的增速真的是個奇跡?
到瞭 80 年代,人們印象中這是日本經濟逐漸走向巔峰的年代,但是實際上,和人們的印象不同的是,日本在整個 80 年代平均經濟增長率才多少呢?
1980 年:2.818%;1981 年:4.177%,1982 年:3.377%;1983 年:3.061%;
1984:4.464%;1985 年:6.333%;1986 年:2.831%,1987 年:4.107%;1988 年:7.147%;1989 年:5.37%;1990 年:5.572%;1991 年:3.324%
從 1975 年— 1991 年,17 年的時間日本隻有 2 年的經濟增長率在 6% 以上 .,很多年份僅僅是 2%,3%,4% 左右的增長率。
然而日本人均 GDP 卻一路飆升從 4635 美元到瞭 2.8 萬美元,增長瞭 5 倍多。原因是日元不斷升值,相對美元從 297 日元升值到瞭 135 日元。
所以匯率升值,是個提升人均的大殺器,而這背後還是因為產業升級和出口商品競爭力的提升。
所以日本的高速增長時間其實沒有那麼長。
我一再強調一個觀點,國人要打破對西方和日本的盲目崇拜,
近代 500 年西方之所以領先我們,並不是因為他們發展有多麼快,實際上大部分的時間裡面,他們的發展速度並不高,他們領先我們這麼多的原因是中國自己沒有學習,沒有對外交流,發展處於停滯。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數學來計算,兩個國傢,一個增長 2%,一個增長 1%,300 年後兩個國傢經濟總量能差到多少?19 倍。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好學的民族,近代幾百年閉關鎖國,沒有對外學習是當時領導層集體意志的結果,而並非民族性不好學,歷史上我們從四周少數民族那裡,從外國那裡都學來瞭不少東西。例如土豆,番茄,椅子,火槍,火炮 ……. 好學的文化深深的植根於中華文化之中,這也是中國從公元前八九百年開始文明史以來,一直在世界上處於第一文明集團的原因之一。
近代以來被西方拉開這麼大的差距,不是因為西方人多麼聰明,西方文化多麼優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自己不學習瞭。清末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本質上就是中國自下而上的要求對外學習來挽救民族命運。
所以外國要想遙遙領先超過中國,唯一的前提就是中國自己不學習。和歐美一樣,日本領先我們,僅僅是因為他們開始現代化的時間比較早。我們從 1975 年日本就結束瞭經濟高增長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實際經濟高增長的時間並不長。
不隻是近代史,建國後的歷史也是這樣,1949 年— 1958 年我們就很愛好學習,從西方召回瞭大批留學生,這些都是世界一流人才;同時從蘇聯引進大批工業技術和標準體系,所以這 10 年中國的實力突飛猛進。
突飛猛進到什麼地步呢?舉個例子,中國造出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距離二戰結束僅僅 10 年,要知道 1945 年我們連個像樣的螺旋槳戰鬥機都不能造。
遺憾的是什麼呢,1956 年我們開始搞運動瞭,本來到 1956 年初我們總共從西方引進瞭 1500 名優秀科學傢回國,我們 22 個兩彈元勛有 20 個有國外學習背景。
1956 年以後,由於懼怕國內政治環境,從西方回來的科學傢就寥寥無幾瞭,人數隻有區區數人,關於建國後從西方吸引優秀中國籍科學傢回國,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099665/answer/148346716
再加上我們後面又和蘇聯分道揚鑣瞭,這樣我們徹底斷絕瞭和世界最先進的兩大國傢集團學習的通道,雖然這中間我們自力更生的搞研發,也取得瞭一些成果,比如我們的衛星上天瞭,我們的洲際導彈發射成功瞭,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在技術遠遠落後的情況下,關起門來搞研發隻會讓總體技術差距越拉越大。
等到 1978 年改革開放一看,不要說輕工業水平不如香港臺灣,還要吸引港資臺資來大陸建服裝廠電子廠,連作為重工業的鋼鐵,化工,汽車,造船等技術水平比起韓國都差瞭一大截。
八十年代臺灣就在搞集成電路制造瞭,而中國大陸連個影子都沒有。
所以中國要想強,或者說中國要想迅速的強,必須保證不斷地對外學習。
和日本類似的還有香港,我們都知道香港是發達社會,但是香港的經濟高速增長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1988 年香港首次人均 GDP 突破一萬美元以後經濟高速增長就結束瞭,
以後歷年的香港經濟增速: 1989 年 2.3%, 1990 年 3.8%,1991 年 5.7%,1992 年 6.2%,1993 年 6.2%,1994 年 6.2%,1995 年 2.4%,1996 年 4.3%,1997 年 5.1%,1998 年為負數 -5.9%,1999 年為 2.5%
我們可以看到 1989-1999 年的十一年間,隻有三年增速突破瞭 6%,有四年增速在 2% 或者以下這個水平,2000 年以後的香港經濟增速更是已經進入常態低速化,但是這不妨礙香港人均 GDP 從 1988 年的 1 萬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4.36 萬美元。
我們都知道,香港和日本都是亞洲人均四萬美元地區,他們的經濟增長軌跡對我們具有很大的參考性。那就是這些趕超瞭西方的發達經濟體,其實都在人均 GDP 並不怎麼高的時候就結束瞭高增長,一樣穩步的邁入發達社會。
而目前來看,我們人均現在已經 8000 多美元瞭,今年很有可能超過 9000 美元,經濟增長速度甚至還在從谷底回升不斷加快,成為發達國傢的時間隻會更快。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6 年,中國人均 GDP 是 8123 美元,排在世界第 68 位,那麼發達國傢的末尾是多少呢?希臘 18104 美元,葡萄牙 19813 美元,捷克 18266 美元,三個國傢排在 36-38 位,人均都在 2 萬美元以下。我們就把兩萬美元作為發達國傢的門檻,達到 2 萬美元,人均就可以超過這些最低水平的發達國傢瞭。
2017 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 38.1490 萬億元,實際增長 6.9%,名義增長值為 12%,我們保守一點算,按照未來 10 年每年 8% 的名義增長值算,到 2027 年,人均將增長 2.33 倍,也就是 1.89 萬美元,
我們考慮人民幣比 2016 年的低點升值 10%(這也是比較保守的算法),人均將是 2.09 萬美元,將超過發達國傢最末的希臘,葡萄牙,捷克。
實際上,今年我國 GDP 的名義增速將會是 11% 以上,遠遠超過 8%。
為什麼隻考慮人民幣比 2016 年升值 10%,要知道 2016 年我國人民幣是貶值的,導致當年以美元計算的 GDP 總量竟然幾乎沒有增長,原因很簡單,我國各地區差異大,發展不平衡,高端的產品已經具備很強競爭力的同時,國土內部同樣還有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出口,不像日本那樣可以把低端產業轉移出去,我國隻想搞內部轉移。
富士康就是一個好例子,逐漸撤離深圳和江蘇昆山以後,現在河南,成都,重慶等成瞭最主要的基地
在中國這樣的超級國傢,最高端的產品和最低端的產品使用同一個匯率出口是長期現象,因此匯率升值我國必然會非常慎重,預計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步伐,當然這會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端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必然會招致各種摩擦和指責,緩慢升值應該是人民幣後面的走向。
這是後話。
實際上,我們到 2027 年超過的絕不會僅僅希臘,葡萄牙,捷克這樣的低段發達國傢,而且還會更多。為什麼呢,因為從 2017 年開始,中國將啟動新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2016》來計算經濟總量,這個新核算體系根據 SNA 2008 進行修訂,美國等絕大部分發達國傢已經應用瞭 SNA 2008,印度等發展中國傢也應用瞭 SNA 2008. 這些國傢在應用 SNA 2008 的核算辦法之後,當年的 GDP 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在新的核算體系下,預計我們的 GDP 還會上升,更接近真實值,也更有利於國際橫向比較。
舉個例子,中國國傢統計局本來公佈 2015 年的 GDP 總量為 67.6708 萬億人民幣,後來在 2016 年 7 月開始部分使用 SNA 2008 的內容,把研發支出核算辦法進行瞭修訂,結果這樣一個修訂使得 GDP 增加瞭 8798 億元人民幣 ( 差不多 1325 億美元 ) ,修改成瞭 68.5506 萬億人民幣,增加瞭接近 1.3%。
今年全面實施 SNA 2008 算法後,我國以往歷年的 GDP 都會進行調整,預計會上升不少,會增加以下幾個大內容:
1:擴展核算內容,增加衛生核算,旅遊核算和新興經濟核算。
大傢都知道,我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興經濟蓬勃發展,調整新興經濟核算方法,將會大大增加我國 GDP,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旅遊瞭,我國一年幾十億人次的旅遊量,消費金額其實非常高。
2:將研發 ( R&D ) 支出計入 GDP。這一點我國已經在 2016 年開始實施瞭,根據據國傢統計局公告,2015 年我國 GDP 因此 " 擴容 "8798 億元,相當於老口徑當年 GDP 的 1.28%。2013 年美國經濟分析局將 R&D 投入和娛樂、文學、藝術產業的支出等原本納入中間成本的計入 GDP,結果 2012 年美國 GDP 總量因此增加 3.6%。
3:采用市場租金法計算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產出。自有住房服務是國民經濟核算中的特殊內容。盡管沒有市場交易,客觀上自有住房服務對居住者有著收入效應和消費效應,作為增加值是 GDP 的有效組成。目前美國自有住房服務形成的增加值在 GDP 中占 7% 以上,自有住房服務虛擬消費在全部個人消費中占 11% 以上。
過去我國采用成本法計算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與國際主流不盡相同。
由於我國居民住房自有率高的驚人,因此使用市場租金法取代原有成本法,將會大大提高我國 GDP 總量
因此,使用新算法進行核算之後,估計我國 GDP 總量會增加 5% 左右,也就是人均不隻是 8123 美元,而是 8529 美元,那麼按照本文前面的算法,到 2027 年人均 GDP 為 2.1945 萬美元。超過發達國傢的後段生,這是實實在在的,不依靠自然資源,依靠科技進步達到的成就。
如果樂觀點計算,使用 SNA2008 算法之後,GDP 總量增加不隻 5%,而是 6%,甚至 7%,那麼人均的金額還會更高。
這也是符合邏輯的,日本和四小龍高速增長 30 年,成為與歐美比肩的發達經濟體,我們起點低,到 2025--2027 年高速發展接近 50 年,人均 GDP 邁入發達國傢也是正常的事情。
今年是 2017 年,所以說我們距離發達國傢還有最後十年。發達國傢國民將是我們的新身份,我們要逐漸習慣自己是來自一個發達國傢,就跟歐洲人,韓國人,香港人,臺灣人一樣習慣自己發達社會公民的身份。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寫過,我們現在就有很多比發達國傢更好的地方,例如電網效率和可靠性,4G 無線網絡覆蓋,高速公路和高鐵密度,移動支付,航天科技,軍工裝備等等。
再比如阿裡的雲計算技術,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華為的通訊設備技術,順豐的信息化物流能力,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除瞭美國沒有任何其他發達國傢能和我們相比。
到瞭 2025--2027 年,我們領先他們的決不僅僅是這些,還會在更多的領域生活水平超過發達國傢,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舉個例子,電動汽車在我國的發展就非常迅速,深圳和太原一南一北兩個城市,深圳已經實現公交車 100% 純電動化,太原市已經實現出租車 100% 純電動化,這在任何一個發達國傢都沒有做到。中國會不會成為世界第一個地面交通工具全面電動化的國傢?目前來看至少我們進度最快。
實際上,在以前,中國大陸的人出國,按照臺灣同胞的話說,都會受到震撼教育,被發達國傢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所震撼,
我記得八十年代的雜志,國內一個教授出瞭國到瑞典,就感到非常震撼,他在給雜志投稿時寫道,在瑞典住的這個小賓館有 24 小時熱水,拿起床頭的電話可以打到全球一百多個國傢和地區,這就是被物質文明的富足震撼瞭。
而現在,我很負責任的說,即使是現在,中國人出國到任何一個發達國傢,都不會有感覺在生活上有任何東西可以讓我們感到聞所未聞的震撼,甚至還會產生發達國傢不過如此,怎麼這裡這麼破的想法。
你在中國任何一個銀行辦理銀行卡,都會當場把卡給你,效率高的令人發指,即使在 2017 年的今天,你到英國去辦理銀行卡,還需要提前預約辦理,而且銀行卡還不能當場給你,是要等 1-2 個星期左右才能寄給你。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到底誰才是發展中國傢。
上個月,和西部某三四線城市負責城市規劃的某官員聊瞭下,他說瞭兩件事情我至今印象很深,第一個是他覺得當地的城市建設水平和深圳的差距是在縮小的,一些先進的理念都已經在他的城市得到運用,尤其是新區,綠化優美,道路寬闊,建有以往沿海城市才會有的大型體育館,購物中心,大型遊樂園都已經建成開放,並且新區順利實現瞭大批人口入住。
他到深圳多次出差,以往很多東西是深圳有,當地沒有,現在在逐漸當地也有瞭。當地經濟也在迅速發展,增速比深圳更快。
第二件事是他說去美國考察瞭幾次回來,總體覺得美國的確好,空氣非常好,尤其是美國人住的大 house,非常讓人羨慕。
但是他在美國居然發現瞭在國內很多地方早已絕跡的電線桿空中走線,天空中密集的電線讓他覺得自己回到瞭多年前搞城市規劃的時候,現在他所在的城市,不要說新區,連老城區也早已經實現所有線纜和管道全部入地,不隻是電線,還包括通信線纜,自來水管道,污水管道等等。這已經是國內城市建設的常態。
實際上,你有沒有註意過,你身邊的街道,或許電線桿還在,但是天空中凌亂的電線是不是漸漸不見瞭
我最近在澳大利亞旅行,也註意看瞭下,黃金海岸,悉尼,perth 等各個城市,全部各種電線桿林立,桿與桿之間各種電線連接。這些細節我們都未曾註意,但是事實上我們在很多這樣的細節方面就超過瞭發達國傢。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成為發達國傢又怎麼樣,我還不是拿著幾千元的工資生活在底層。現實就是這樣,你到發達國傢當底層,日子一樣不會好過,甚至比在中國當底層更難過。
同樣在發達國傢,白領可以住在中產階級社區,治安良好,鄰居有素養,有悠長的假期,可以到地中海,到東南亞,到非洲旅遊。
如果你住在暴力街區,鄰居都是外來底層移民呢?
發達國傢街上同樣有遊民,很多底層生活在貧民窟與毒品,濫交和搶劫為伴。NBA 的巨星羅德曼,艾弗森,詹姆斯,杜蘭特等都是從小父親不知去向,隻靠母親養大,在貧民窟掙紮出頭,像艾弗森成名後盡管億萬身傢卻揮霍無度,甚至頻臨破產,就是從小生活在底層,缺乏良好教育的結果。艾弗森至少還有籃球天賦,如果他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呢?
未來十年,中國邁入發達國傢門檻是即將發生的事件,我們做的要從心理上逐漸接受這個事實,不要妄自菲薄,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寫的,在今天的地球上,已經找不出任何一個綜合發展水平高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傢,
在發達國傢的身後,有十四億人,在距離他們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