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據界面新聞確認,茅侃侃 1 月 24 日在傢中開煤氣自殺,傢人發現時已經去世,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茅侃侃是誰?90 後也許很陌生,但作為 80 後創業標桿級人物,他是曾經的混世魔王,一個高中肄業的少年 CEO,從浪子回頭到身傢過億,他是繼韓寒之後,第二個高中沒畢業卻成功獲得主流認可的年輕人。
很多人不禁疑惑,有著如此光鮮的履歷與豐富的創業經歷,他為何要自殺?具體原因無人知曉,但有媒體推測,他極有可能是因為無力承擔巨額債務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創業是要死人的,雖然話糙瞭些,但卻也在理。
曾幾何時,抑鬱癥、狂躁癥、過勞死,這些似乎很遙遠的詞匯,已經成為不少創業者難以抹去的痛。
創業維艱,生命無價,且行且珍惜。
去年,華為清理 34 歲以上員工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為此,有人便將 34 歲設為是一道既尷尬又難跨越的坎。
這個坎,華為的員工沒躲過去,曾經的混世魔王茅侃侃也沒有踏過去。
作為曾經譽滿京城的 IT 四少之一、80 後一代人的創業標桿,如今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不免嘆息。
京城 IT 四少:李想,戴志康,高燃和茅侃侃
創業,就像坐過山車,跌宕起伏,也許此刻沖至高處,下一刻就跌落谷底。而高強度的工作和焦慮,導致的不僅是創業者身體吃不消,更嚴重的是對他們心理的摧殘。無法想象,過往的 10 年,這位混世魔王是怎麼靠著那些安眠藥一夜一夜熬過來的(創業期間曾罹患抑鬱)。
因創業失敗自殺的,茅侃侃不是第一個,更不是第一個因為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而選擇從崖邊躍下的人。
2011 年,上市僅 3 天的萬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慶昌墜樓自殺,據瞭解他生前患有嚴重抑鬱癥。
2016 年 3 月,蘇州金龍總經理吳文文自殺身亡,年僅 46 歲,長期患有抑鬱癥。
而如茅侃侃這樣,在重壓之下選擇自殺的人更不在少數,正和島島鄰、西安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傢學就是其一。
正和島島鄰、西安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傢學
比茅侃侃幸運的是,有員工看出瞭端倪,在郭傢學想要自殺的那個下午趕到他的辦公室,說:
如果你死瞭,你就把所有為瞭夢想而追隨你的同事們都害死瞭。你死瞭是要大傢心死嗎?你死瞭,父母兄弟孩子的痛苦你想過嗎?那麼多幫助你的朋友的感受你想過嗎?你死瞭,幾萬名員工的飯碗怎麼辦……
創業者就是這麼一群人,連死都需要比常人多幾分勇氣。
無奈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這般幸運。
最好的創業時代,過勞死也成現象?
2016 年 10 月 5 日晚,春雨醫生創始人兼 CEO 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享年 44 歲。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 CEO 張銳
他生前說 " 我確實很焦慮。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瞭怎麼辦,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說,自己的產品解決瞭那麼多人的痛苦,這麼有價值,一定會拿到錢,隻是‘緣分未到’。"
精神上的壓力很快反饋給身體,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他兩邊的鬢角全白瞭,從醫多年的父親跟他說,這是植物神經紊亂。
作為移動醫療行業的開拓者,服務瞭用戶卻累垮瞭自己,甚是可惜。
張銳的突然離世並非孤例,近些年來更像是一個現象,反映出的是:在當今創業風潮盛行的大環境下,創業者的健康問題在爭分奪秒的奔跑前進中,已經被嚴重忽視。
2004 年,中國企業界的風雲人物、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患腸癌在上海逝世,年僅 38 歲。
同年,信奉 " 工作是使命感,也是享受 " 的臺灣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在身體堪憂的情況下,仍勤於工作,最終因腦中風突然去世,年僅 50 多歲;
2014 年 1 月 2 日,小馬奔騰集團董事長李明因心肌梗塞於當晚去世,年僅 47 歲;
2014 年 8 月 13 日,IDEAinside 公司創始人曹芳華因積勞成疾,肝癌晚期去世,年僅 32 歲;
2014 年 10 月 5 日,廣州仙海網絡科技總裁張旭國慶前因過度勞累而突發心臟逝世,年僅 33 歲;
2015 年 11 月,上市公司金萊特董事長田疇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 43 歲;
2017 年 8 月 18 日,正和島島鄰、恒河控股集團董事長劉自新因癌癥去世,享年 52 歲;
2018 年 1 月 14 日,朗科智能控股股東、董事長劉顯武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逝世,年僅 49 歲;
2018 年 1 月 16 日上午,重慶遊戲界元老冒朝華因突發腦溢血醫治無效去世,享年 38 歲。
眾多行業精英、名人過勞成疾、相繼離世,這並不是見諸報端、網絡的標題,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悲劇。
不得不承認,在當下的中國,在這個被稱之為最好的創業時代,中國的創業者幾乎是最累的一個群體。而對很多第一代創業者來說,他們的生活幾乎都是工作。在很多人看來,那種生活幾乎是不可思議。" 中國的創始人,隻有創始,沒有人 ";" 中國的企業傢,隻有企業,沒有傢。"
在大眾的視線中,他們總是為鮮花和榮譽所包圍,殊不知,他們真實的生活,或許並沒有外人想象中那麼光鮮。
依稀記得,馬雲曾經那個略顯蒼涼卻無比性情的後悔演說:
我有生以來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裡巴巴,因為工作占據瞭我的所有時間……如果有來生,不會再做這樣的生意……我不想談論商業,不想工作。
這絕不是馬雲的矯情!這個時候的馬雲,是無數個中國企業傢、無數個中國創業者的縮影。
商業評論傢王育琨在其著作《強者:企業傢的夢想與癡醉》中,這樣描述中國企業傢的剛硬與脆弱:
因為那太陽般的盔甲過於耀眼,人們的目光穿透不瞭那耀眼的盔甲,抵達不瞭他們的心靈。在人們眼裡,他們像那盔甲一樣的堅硬,直到有一天,那堅硬的軀體轟然倒下時,人們在震驚之餘,不明白為什麼如此堅硬的身軀會毫無征兆地坍塌。
這似乎也可以用中國歷史上流傳的一句話進行解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中國的創業者又何嘗不是!表面看上去風光無限,而一旦選擇成為瞭一名創業者,便意味著他的一生從此將與壓力、競爭、勞累、焦慮結伴而行,再也不得輕松。
" 創業真不是人幹的事!"
融資難、賺錢難、團隊招人難、合夥人撕逼、競爭對手抹黑、用戶找不著……創業維艱,分秒定輸贏,隨之而來的就是失眠、焦慮、飲食不規律甚至抑鬱癥等對身體和精神造成傷害的問題。
有調查表明,中國創業者一般每天都要工作 14 個小時左右。對於這樣的結果,很多創業者並不以為然。對他們來說,工作時間沒問題,關鍵是心理壓力太大,極度容易焦慮。
曾有人針對 242 位創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中 49% 的創業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抑鬱癥,其次是註意缺陷障礙以及焦慮癥。
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瞭 All In 模式,一年 365 天 24 小時永不停息地像螺旋般運轉,對創始人的精神和身體都是極大的考驗,常年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與生活,說不抑鬱狂躁,真難。
也無怪乎很多投資機構在做盡職調查時,不僅要看創業者的婚姻狀況,體檢報告也逐漸成為重要關註點之一。
這麼說來,創業太累瞭,傷心還傷身,真不是人過的日子。
雷軍就在某次公開演講中說過," 創業真心不是人幹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有阿貓阿狗的決心就不要來創業。每一個創業者在走向成功之旅的過程中,都是歷經坎坷、歷經折磨、歷經各種誤解、委屈、抹黑,他們都是披荊斬棘,一點點走出來的。"
無獨有偶,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創業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大傢看到的是成功之後的輝煌,但並不知道幕後的艱辛和痛苦!經常碰到在跟創業者聊天的過程中,對法累到在桌上趴著睡著的場景。創業者太值得尊重瞭!"
創業維艱,生命無價,且行且珍惜
創業的過程絕非一帆風順,總是會跌宕起伏,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創業者們可以做出一些努力,來幫助他們自己保持對人生的掌控。最重要的是留出一些時間給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不要讓工作擠掉瞭自己與他們相處的時間。
面對失敗,不要總是跟自己說 " 我失敗瞭,我是失敗者,我完瞭 " 這類的喪氣話,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生活本就是一個嘗試和犯錯的過程,根本沒有必要過分誇大失敗經歷對自己的影響。
最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要誠實地對待自己的感受——不要隱藏情緒。誠實地面對情緒,方能與周圍的人有更深入的溝通。
甘願變得脆弱,對創業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傷害。
我們常說,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休息是為瞭更猛烈的爆發。這句話送給絕大多數的中國創業者,再合適不過瞭。
2013 年,創新工場 CEO、原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罹患淋巴癌。在經歷瞭 17 個月的痛苦治療後,李開復寫下《向死而生》一書,他在書中這樣說道:
" 如果不是癌癥,我可能會循著過去的慣性繼續走下去,也許我可以獲取更優渥的名利地位、創造更多成功的故事,如今,癌癥把我硬生生推倒,這場生死大病開啟瞭我的智慧,我依舊會盡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也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該怎麼過才是最圓滿的。"
對於無法保證睡眠、長期缺覺的創業者,李開復再三提醒——健康比創業重要!
" 我覺得睡眠是恢復抵抗力最好的一個渠道,所以無法保證睡眠肯定優勢就會減少。因為如果一旦免疫力降低,生瞭病後悔都來不及瞭,健康比創業更重要。另外睡眠深度比和長度更好,就是自己要能夠真睡,半夜醒來也不要回 Email,讓自己能夠連續的睡,這個我覺得也是挺重要的。另外就是一定要睡足 6 個小時。"
當然,對創業者而言,最好的休息絕非隻有常規的睡覺,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轉換活動內容的方式進行,比如坐久瞭站起來就是一種休息,思考問題久瞭,聽聽音樂也是一種休息……
結 尾
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是九死一生的歷險過程。我們致敬那些經過生死考驗,向死而生,彈奏出更悅耳事業樂章的強者,但也無法忽視那些最後選擇死亡的創業者,他們背後是鮮為人知的艱難。
但創業,是一場萬裡長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瞭更加長久的規劃,讓基業長青,創業者們必須擁有健康的體魄、強大的內心和足夠的精力。
創業不易,緬懷逝者,願走在路上的創業者,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