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月薪 1 萬 vs 二線城市月薪 3 千,誰活得更辛苦?

01-28

前段時間,有篇爆款文章,叫《第一批財務自由的 90 後》,這些 90 後原生傢庭大多中產以上,學歷好智商高還努力,不財務自由似乎都說不過去。

我們可以以他們為榜樣,他們卻代表不瞭大多數的我們。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2017 年各城市的平均工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為 8000 到 10000,二線城市要在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上打個六折。

平均工資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普通青年們剛剛跨過溫飽線,可以開始向中產邁進瞭。有人一畢業就完成瞭這個轉換,有人卻為此奮鬥瞭很多年。

我們找到瞭這樣幾個普通人,和他們的月薪故事。

苦累交織的一線生活

張女士來自中部省份的一個小鎮,十幾年前畢業於一個普通二本財會專業。全傢人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省城,即便如此,張女士還是毅然決然來瞭北京。

在幾位受訪者裡,張女士是畢業後起薪最低的。實習 500,起薪 1500,住過三年暗無天日的地下室,為瞭省打車錢,加班到半夜兩點半之後戰戰兢兢地走瞭一個小時回傢,那是北京最冷的 1 月。

生活不像童話故事,張女士受過瞭一切北漂族的痛苦,但並沒有變成人上人。

她隻是按部就班地一點點升職、一點點加薪,看著北京的房價從幾千漲到瞭十萬,而她工資的漲幅卻遠遠夠不到房價漲幅的零頭。

後來她嫁給瞭一個在通訊業龍頭工作的老鄉,還有瞭兩套房,但張女士內心還是充滿瞭焦慮。

丈夫外派非洲多年,工資十分可觀。但年紀漸長後,精力和身體都熬不住瞭,打報告調瞭回來,回國後薪水連降瞭兩級,如果這兩年再升不上去很有可能面臨失業,而房貸還有幾十年要還。

沒有北京戶口的兩口子,35 歲瞭也不敢要孩子。因為生瞭孩子不能讀公立,一路讀私立就又是一大筆錢,房貸加養孩子,幾乎就是個無底洞瞭。

外人看張女士的生活優渥、邁入中產,仔細一看,卻發現像是華美的袍,裡面爬滿瞭虱子。

馮小姐挺自豪,自己畢業的起薪是老傢父母的薪水加起來的兩倍。但也隻有自己知道,為瞭進中國最熱門行業裡的最熱門公司,她付出瞭多少:

之前不是有個北大研究生寫瞭篇文章,說自己學歷這麼高去互聯網公司還被拒絕嘛,還搞得挺聲淚俱下涕泗橫流的。

我一數,她才面瞭幾傢公司啊就覺得被社會拋棄瞭,也太把自己當回事兒瞭吧。

我跟她一個專業的,雖然不是北大清華也是全國 top10 瞭,非技術工種當然競爭激烈,大傢都很厲害的情況下,真的是看運氣瞭,有的時候你就不合面試官眼緣也沒辦法。

我屬於特別不合眼緣的啦,面的好幾傢公司有六面,我面到第六面掛瞭,八面的我面到第八面掛瞭。

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但求職就是一個天天被用人單位提醒你嘛玩意兒都不是的過程。

但我熬過來瞭,結果是好的不就行嗎?

我們問她下一步有什麼打算。馮小姐擺擺手說不想想瞭。

這一年我過得太累瞭,為瞭找一個看得上的工作殫精竭慮、戰戰兢兢。現在我隻想享受生活,租一個帶陽臺的房子,買一些學生時代買不起的化妝品和包包,明天的事,留給明天再想吧。

張先生的工資在同輩裡不低不高,但這也是他努力工作三年之後才慢慢漲到這個水平的。

交完五險一金和房租,再把吃穿用考慮進去,其實一萬一個月也剩不瞭仨瓜倆棗,好在張先生一人吃飽全傢不餓,火柴沒頭他是個光棍兒。

張先生覺得現在過得就挺開心,吃喝不愁,也不用像大學似的想買個正版遊戲、配個高級電腦就得在生活費上拆瞭東墻補西墻,現在基本想買就能買,想玩兒就玩兒。

我確實是典型的 90 後呀,不想考慮未來怎麼樣,隻想活在當下,盡力滿足現在想要的,然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別的也都無所謂。

二線城市裡的二流人生

李小姐是本地人,從小愛看小說和漫畫,畢業後理所當然地留在瞭本地當瞭雜志編輯。

這幾年實體出版物被網絡打得找不到北,從業者荷包裡的錢也越來越少。

原先聽老編輯們說過最輝煌的時候,幾乎隔三差五找理由給你發點兒錢,動不動就組織團建旅遊。

我來的時候雜志已經日薄西山瞭,隻是這兩年墜落的態勢越來越厲害,績效的算法千變萬化就是為瞭少給你發點錢,加班也不再算加班工資。

兩千七現在能幹嘛,還不夠我每個月養車的錢。

做喜歡的事並不能讓我經濟獨立,這是小時候做夢都想當這本雜志編輯的我萬萬沒想到的。

李小姐說,用愛發電不是長久之計,可她也隻會做這個,然後發出瞭一聲長長的嘆息。

按虛歲算,王先生已經 30 瞭。在老傢,虛歲 30 意味著有房、有工作、有老婆孩子,王先生一個也沒有。

王先生的大學同學,早他幾年出來工作的,混得好的年薪幾十上百萬瞭,差的也是衣食無憂瞭。

好像隻有自己把大學的狀態延續到瞭 30 歲,唯一實現的是大學食堂財務自由,三四千的工資,在食堂裡頓頓大魚大肉也夠瞭。

當初選擇學術的時候也想到瞭這樣的結果,但是真的當 30 歲就在眼前,你的一切還是未知的時候,這種恐懼和後悔也是切實存在的。

我問他,如果有可能還會讀博嗎?

不會瞭,博士在國外本來就是衣食無憂的人讀的,在國內我這種普通傢庭的孩子也能讀,但我年紀這麼大瞭,既不能改善傢裡的生活條件,還一直讓父母操心,真的太不孝瞭。

趙先生說,他是那種丟在人堆裡就找不到的人,普通的身高和長相、普通的學歷和工作,有一個普通的女友,過兩年工資再漲一點就準備談婚論嫁。

一切按部就班。

他從不跟人談論疲憊生活,也沒有什麼英雄夢想,最大的希望不過現世安穩。

現在大傢好像很容易被微信、微博上的東西洗腦,動不動就要用力地生活,要罵人,還罵得很難聽。

我沒那麼大戾氣,也沒有那麼大欲望,我希望愛我的和我愛的人都能過得開心,錢多錢少都是過嘛,反正傢裡拆瞭之後還建瞭十五套房。

恩,趙先生您說得對。

無論什麼類型的社會,金字塔尖尖的人都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在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當一顆螺絲釘。

英雄從來就不缺少人歌頌,所以我們選擇將視角向下,試圖呈現一些目光所及之人的喜怒哀樂,他們擁有著和我們同款的煩惱,成為我們的鏡鑒。

每經編輯 湯亞文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