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錯刀
十九大報告中,最讓中國企業傢心潮澎湃的莫過於三句話:
1.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2. 激發和保護企業傢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3. 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工匠精神。
報告指出:"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十九大後 " 復興 " 一詞成為瞭全社會關註的焦點。而在經濟領域,亟待復興的便是實體商業和工匠精神。
在 " 消費升級 " 的大背景下,以及國傢對實體商業越發重視的基礎上," 實體復興 " 悄然成為新的風口。
實體商業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重要一環
眾所周知,中國實體在過去一段時間的確遭遇瞭最黑暗的時光——增速下跌、經營者關店止損、拓店計劃不達預期等現象頻出。
不絕如縷的唱衰聲給實體商業蒙上瞭一層陰影,從不要讓李嘉誠跑瞭到不要讓郭臺銘跑瞭再到不要讓曹德旺跑瞭,各種類似的輿論造成瞭大廈將傾的恐慌感。然而,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及旗下飛凡 APP 依然在堅守實體商業的城池,並且用新科技開創實體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商業格局。
在我看來,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商業交往還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所以才產生瞭商業活動。從這個角度來講,實體經濟是不可能消亡的。盡管在電商的沖擊下,不少實體零售店紛紛倒閉,但也同時促進瞭更多新業態的成長,因此電商和實體二者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促進的。
中華民族的復興,包括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文明、社會的和諧、生態的美麗、文化的復興。而這些方面的復興,歸根結底還是人類思想的進化的結果。經濟發展作為基礎而存在,而實體商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隻有不斷地與各類型的人進行交往和信息溝通,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而實體商業為人和人之間思想的傳遞、信息和意識的交流提供更為豐富的工具。從這個層面來講,實體商業不會日漸沉淪,隻會不斷豐富和發展。
實體復興曙光初現的三大信號
2017 年是實體商業復興最為顯著的一年。互聯網企業集體 " 下線 "。阿裡視盒馬鮮生為當傢花旦;京東拋出 " 百萬線下店 " 計劃;被以線下擴張為殺手鐧的 OPPO、vivo 後來居上的小米手機加碼小米之傢 ……
實體商業科技化升級,互聯網品牌踏足實體。實體商業科技融合、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趨勢,並在更為廣泛的傳統實體商業領域落地、生根、發芽。隨著互聯網模式漸漸從線上走向線下,商業連接點正在發生著一場大遷移,而實體商業也在這一過程中發生瞭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在國傢、企業、個人等層面均有突出的表現。
1. 國傢推動零售改革升級,新零售的時代撲面而來。
眾所周知,近兩年,國傢一直在鼓勵發展實體經濟。尤其是今年三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國傢正引導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傢庭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中心等轉變。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
以市場化方式盤活現有商業設施資源,減少公有產權商鋪轉租行為,有效降低商鋪租金。放寬對臨街店鋪裝潢裝修限制,取消不必要的店內裝修改造審批程序。同時,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2. 互聯網公司擁抱 " 新零售 ",萬達堅守 " 實體復興 " 使命
時過境遷,互聯企業對實體商業的態度已經發生大逆轉,有電商巨頭甚至聲稱以後將不再提 " 電商 " 這個詞,要打造 " 新零售 ";而萬達卻悄悄上線瞭新版飛凡 APP,致力於利用互聯網手段提升實體場景中的用戶體驗,牢牢把握住實體復興陣地,爭當實體商業復興的排頭兵。
不過,正如此前互聯網企業認為線下企業 " 沒有互聯網基因 " 一樣,基於過去的用戶對 " 性價比 " 等因素需求而研發的種種互聯網產品同樣難以在體驗方面做出新的突破,而具備體驗優勢的實體基因的形成需要更為深厚的積累。也許正因為此,在實體商業方面具備豐富經驗的萬達網科將 " 實體復興 " 作為企業使命,萬達網科及旗下飛凡 APP 將是助推實體商業復興的重要科技力量,帶來一場商業模式的變革。飛凡 APP 的出現也正顛覆著過去 " 線上企業是線下企業的‘掘墓人’ " 的商業判斷,帶來瞭一種用互聯網科技手段助力實體復興的新可能。
3. 新中產時代,文化、創新、體驗和情懷與價格同樣重要
電商風行的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喜好及追求,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價格的關註上。消費升級下,實體商業最熱門的轉型方向是趣味的場景體驗、工匠精神的情懷以及滿足大眾需求的細節及服務。這些元素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實體商業開發體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襲標簽。消費者對文化、創新、體驗和情懷的追求已經與價格同樣重要。
實體商業的展示體驗價值越來越被看重,已成為品牌突破發展瓶頸的有力武器。有商傢直接開出體驗店,隻為培養下一代品牌消費及情感溝通,甚至有商傢直接租下店面打造體驗式的線下試衣體驗店。一些成熟電商公司,也都要開實體店,核心就是讓購買者體驗更多的新產品,以促進線上銷售。
然而,以互聯網信息匯集為核心源動力的線上企業轉型線下同樣會遇到 " 水土不服 " 的窘境。而根植於線下場景的飛凡 APP 們卻有望迎來新的機遇。10 月 26 日,飛凡 APP 發佈以 " 逛 " 為核心定位的全新產品版本,引導用戶從單純線上 " 買買買 " 回歸線下 " 逛逛逛 " 的真實生活和社交體驗中。飛凡 APP 號稱要打造所謂由個性化精選、全場景體驗、圈子化社交構成的場景消費 " 美好生活三要素 ",為對場景體驗和服務要求較高的品質生活人群提供極致消費體驗。
是誰推動瞭實體復興?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振興實體經濟,需要實幹求實效的企業傢精神。面對電商的狂轟濫炸,總有一些企業傢能頂住壓力,使盡渾身解數去為實體商業尋找出路。
雖然中國電商的發展速度遠超國外,但占全社會零售總額僅在 11.6% 左右。電商對實體商業的意義在於它既是打破者又是重構者。沒有電商中國實體商業的變革也許不會像今天這般迅速。
實體商業的復興一定是從 " 尊重人 " 開始的。即便在傳統電商橫掃整個商界的日子裡,萬達網科依舊執著於一個傳統的判斷:人的需求和 " 體驗 " 是服務業的核心,尤其中產階層作為中國主流消費群體必然崛起;商業運作中,更不要低估線下活動的潛力。
比如萬達網科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等技術助力實體產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為消費者提供生活圈消費服務。這些服務或許用人工也能來實現,但在互聯網的新消費市場,用數字化手段改造之後,明顯是更有效率,更容易被用戶接受。
或許有些服務看上去在消費中都是細枝末節,並不占消費成本支出的大頭,但好的消費體驗正是在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牢固形成的。通過大數據分析、個性化推薦等互聯網技術,飛凡 APP 帶來瞭全新的線下場景體驗,使得傳統商業煥發出瞭新的商機。毋庸諱言,這類服務的可擴展性較強,誰也不清楚未來的技術發展會是何走向,不過,先做起來總沒有錯。實體商業正是在這樣一個一個細節的完善中重新抓住瞭消費者的內心,為自己創造瞭逆襲的機會。
雖然電商的沖擊給實體商業造成瞭一定的壓力,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但是最壞的時代一定是最好的時代,實體商業不會一蹶不振,未來的贏傢最終還是掌握瞭互聯網手段的全新實體商業。
在很多人認為實體商業的回暖是觸底反彈,在我看來,這更是實體商業本質的勝利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