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段時間,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煎餅攤大媽:我一個月入 3 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文章說的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辛苦,沒有天然應該高薪的行業,每個行業都值得被尊重。
三觀很正的一篇文章,看著標題讓我想起投資理財圈,特別是線下理財容易遇到個一些術語。
" 我們一天成交幾千萬,怎麼會少你這一兩萬 ",其實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邏輯,你再有錢跟我有什麼關系?你平臺成交再多跟我又有什麼關系?
真正決定我們資金的安全性,最核心的點是錢去哪瞭,術語叫做資金流向。
為什麼監管政策要求 " 限額 "?
因為,大標時代一傢企業借幾個億甚至幾十億,什麼樣的產業能消化這樣的資金量?並沒有 ~
資金量越大,用途就越難判斷,風險隱憂越大。
紅嶺是大標的典型,一筆幾個億的資金,一筆壞賬就會傷筋痛骨,老周是個實在人,自己扛下來,換其他人可不一定。
所以,順應監管投小額分散的平臺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比如昨天說的 e 融所,車貸是小額分散的典型,資金流向很明確,風險就更容易控制。
02
回歸到 " 我們一天成交幾千萬,怎麼會少你這一兩萬 " 這句話,這點在線下理財出現最為頻繁。
不談業務邏輯,單純看平臺的背景和體量,這也是不可取的。
e 租寶、泛亞還有最近仍在風口的騙局錢寶網,都經常把自己的 " 光輝履歷 " 掛在口頭上。殊不知這些量都是虛的,在資產端沒有把控好壞賬多或者壓根就是假的,不勝枚舉。
這也是在測評的時候,會考慮平臺高管團隊的原因之一。
因為沒真正做過金融的人,往往沒有對金融的畏懼,也就忽視瞭風險,平臺就危險瞭。
平臺危險瞭,我們的錢就危險瞭。
03.
" 我們一天成交幾千萬 " 這樣類似的話,所代表的是一個平臺的人氣,這卻不是判斷一個平臺安全不安全的根本。
就像賣煎餅的大媽一個月收入 3 萬塊,在寫字樓群看似光鮮的我們可能遠遠不及她。在投資理財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平臺的人氣先入為主的下定義。
就好像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 " 有錢人 ",開口閉口這棟樓是我的,這工廠是我的,可實際情況呢?
樓和工廠抵押給瞭銀行,還欠一堆外債,整一個 " 負翁 "。
現實情況,很多平臺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有 " 幹爹 " 背景,在高端寫字樓,平臺一天幾千萬。
可實際情況,人氣是羊毛黨堆起來的,背景是買的,高端寫字樓的房租花的是投資人的錢。
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別瞎投!